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标本,对云南的枇杷属植物种类、地理及垂直分布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云南野生枇杷属资源共有16个种、变种及变型。其中种为13个,占全国16个种中的81.25%;变种或变型3个,占全国5个变种或变型的60%。其中,椭圆枇杷在云南首次被发现。依据云南枇杷属植物本身的分布特点,并参照植被和自然条件状况,云南枇杷属植物大致可以分为4个分布区:Ⅰ滇南、滇西南小区;Ⅱ滇东南小区;Ⅲ滇中高原小区;Ⅳ滇西、滇西北横断山脉小区。通过对云南与它邻近地区和国家的野生枇杷属资源的比较,发现云南省的枇杷属植物种类最多。因此云南是我国枇杷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基因中心。  相似文献   

2.
采用去雄、套袋、人工授粉方法对7种枇杷属植物及2种枇杷近缘属植物共14份材料配置的91个种间、21个属间共112个杂交组合进行研究,结果发现:91个种间杂交组合中有28个坐果率为零,即杂交不亲和,约占30%;杂交组合大多为部分亲和,仅少数为完全亲和。枇杷属与其近缘属植物(石斑木、石楠)的正交基本不亲和,反交有5个组合能结果,但杂种胚中途败育,需要进行胚挽救。不同的种类作为父本或母本时,坐果率相差较大,以大渡河枇杷,栎叶枇杷、野生普通枇杷和‘解放钟’作母本,平均坐果率高达36.2% ~ 58.2%;而以台湾枇杷及其两个变型和椭圆枇杷作母本,平均坐果率仅为2.9% ~ 16.3%,作父本时,平均坐果率较高,达22.4% ~ 43.1%。花粉管生长的荧光观察显示,台湾枇杷恒春变型作母本与栎叶枇杷杂交为孢子体不亲和。  相似文献   

3.
6种枇杷属植物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扫描电镜,对1个栽培品种(早钟6号),5个野生类型(椭圆枇杷、大渡河枇杷、栎叶枇杷、台湾枇杷、台湾枇杷恒春变型)的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6种枇杷属植物的花粉粒均为长球形,具3条萌发沟,萌发沟以等间距环状分布,属于N3P4C5型花粉。6种枇杷属植物的花粉外壁属于条纹-穴状纹饰类型,外壁均具条嵴,嵴洼处散生有覆盖层穿孔,但条嵴及穿孔的形态和分布差异明显。最后,结合花粉形态的演化规律,对大渡河枇杷的系统学位置及枇杷属植物的起源与进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林顺权 《园艺学报》2017,44(9):1704-1716
(1)种质资源调查、搜集和保存:调查国内14省区,确定有枇杷属(Eriobotrya)植物野生资源20种,并调查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搜集6个种。对上述26种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进行迁地保存。(2)整理和分类、鉴定和评价:发表1个新种,薄叶枇杷(E.fulvicoma ChunLiao);订正1个种,大渡河枇杷(E.×dadunensis H.Z.ZhangW.B.Liao);重新描述1个种,广西枇杷(E.kwangsiensis Chun);记录4个分布新记录种,确认并出版了26种枇杷的图谱。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小叶型、柱头数少(2、3或4)的窄叶枇杷、小叶枇杷、细叶枇杷是枇杷属植物基出类群,普通枇杷(栽培枇杷)与麻栗坡枇杷和椭圆枇杷等大叶型、5个柱头的种属于同一类群。对上述26个种的50余个性状进行了较全面的鉴定,并评价了部分种的交配亲和性、核型、三萜酸含量、根系生长特性、叶斑病抗性、花期和果实品质。(3)野生种利用研究:筛选出香花枇杷、怒江枇杷和椭圆枇杷及其种间杂种可作为栽培枇杷砧木;检测枇杷属植物叶片熊果酸等止咳关键药用成分三萜酸类,发现台湾枇杷、香花枇杷等多种野生枇杷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等药用物质高于栽培枇杷;进行了百余个种间和近缘属间组合的杂交,了解其杂交亲和性和转移优良性状给栽培枇杷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枇杷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的中上游地区,隶属于蔷薇科(Rosaceae)、苹果亚科(Maloideae)、石楠族(Photinieae)、枇杷属(Eriobotrya)。有很高的鲜食、加工、药用和观赏价值。枇杷分布极广,距今已有二千年的栽培历史,种质资源极为丰富,仅枇杷属植物全世界约有30多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的暖湿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有15个种。从1979年起黄金松、章恢志等对枇杷属及近缘种、属进行了调查,收集、保  相似文献   

6.
枇杷品种资源及其选育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枇杷属于蔷薇科枇杷属植物,分布于中国、日本、以色列、美国、印度、意大利等国家。原产我国的有普通枇杷,台湾枇杷等十三个种。我国枇杷不仅分布广,且栽培历史悠久。根据古书记载和挖掘的古墓考察,我国早在二千二百年前就育栽培枇杷,原产于大渡河流域的雅安地区,原产中心是汉源县,顺着长江水系而下均有分布,形成了一大片的枇杷原生地区。经过千山万水不同生态条件的沧桑历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枇杷属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就中国的枇杷属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问题, 搜集了国内外的大量文献资料, 查对900 多份植物标本, 对8 个省(区) 进行了多次广范围的实地调查。本文报告中国的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21 个种类的自然地理分布、分析枇杷属植物的分布特征, 并讨论我国枇杷属植物的分布及其特征对于砧木利用、种质资源保护和枇杷属植物的起源和进化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枇杷属(Eriobotrya Lind.l)植物种质资源圃内种植保存的野生枇杷生长结果习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依照章恢志简明分类法属于"春季开花的枇杷属植物"春、夏、秋梢多为2次抽完,冬梢1次抽完;"秋冬季开花的枇杷属植物"春、冬梢多只抽发1次,夏、秋梢多抽发2次。偶有3次抽发现象,如野生的普通枇杷的夏梢,南亚枇杷窄叶变型的春梢。同种的不同植株抽梢有不同步现象,不同年份抽梢情况也有差异,受气候环境条件影响大。同种的不同植株开花习性差异大,如台湾枇杷由潮安地区引种与由海南地区引种,花期明显不同。由此认为,《中国果树志.龙眼枇杷卷》按花期对野生枇杷属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值得商榷。野生枇杷坐果率低,多数种果实的鲜食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9.
枇杷茎尖组织培养初代培养物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在植物分类上属蔷薇科,苹果亚科,枇杷属,是原产我国的亚热带常绿果树.目前,我国枇杷产量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10.
枇杷属种数及Eriobotrya hookeriana汉译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证了有关枇杷属下种类数目的英文和日文原始文献以及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汉语文 献,通过比较分析后认为,迄今为止较可靠的证据表明:枇杷属有15个种和5个变种,除两三个种 或变种之外,其余均原产我国。并把外文已记载但迄今未翻译为汉语的一个种 Eriobotrya hookeriana  Decne的英文材料试译为汉语。  相似文献   

11.
Although most of the species in Eriobotrya originated in China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genetics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this genu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larify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18 Eriobotrya accessions from China using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Two close relatives Raphiolepisindica (L.) Lindl. and Photiniaserrulata Lindl. were used as outgrou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5 selected AFLP primer combinations amplified 297 scorable bands, of which 282 were polymorphic, yielding a polymorphism rate of 95%.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among Eriobotrya accessions ranged from 0.82 (between E. bengalensis Hook.f. and E. bengalensis forma angustifolia Vidal) to 0.41 (between E. serrate Vidal and E. deflexa Nakai) indicating substantial genetic variations in the Eriobotrya accessions evaluated. The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of arithmetic averages (UPGMA) cluster analysis, based on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produced a dendrogram which grouped 20 accessions into three main clusters. The result of cluster analysis was generally in agreement with the known taxonomic grouping. Furthermore, the clustering of the 18 accessions of Eriobotrya was consistent with systematic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2.
枇杷属植物核型分析及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芬  梁国鲁  林顺权 《园艺学报》2013,40(8):1465-1474
 对21个枇杷属材料和1个枇杷近缘属材料(石斑木)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进行染色体制片,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发现:所试材料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 = 34,为二倍体,染色体类型包括中部(m)、近中部(sm)和近端部(st)着丝点染色体(st,仅存在于大花枇杷中)3种,核型公式为2n = 2x = 34 = 16 ~ 24m + 10 ~ 18sm(+ 2st),属2A对称型核型。根据各个种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的多少,可将22个材料初步分为5类,从第1类到第5类枇杷,核型不对称性依次增强,表明其系统演化地位逐渐进化。  相似文献   

13.
以9种分别来自香蕉、杧果采后病害的病原菌[Colletotrichum musae(Berk.et Curt.)Arx、Fusarium semitectum Berk.et Rav.、Verticillium theobromae(Turc.)Mason & Hughes、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Fre.)De Varies、Nigrospora oryzae(Berk et Br.)Petch、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和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r.& Cif.]为供试菌种,在中草药质量浓度相当于20mg/mL干药材的条件下,测定了41科72种中草药丙酮提取物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所有中草药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平均抑菌率为34.80%,其中,丁香对9种病原菌的抑菌率为100%,肉桂和大茴香的抑菌率大于90%,平均抑菌率大于50%的中草药提取物有16种,同一中草药对不同病原菌及不同中草药对同一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均存在差异。平均抑菌率大于90%的丁香、肉桂和大茴香对9种病原菌的EC50值为0.38~13.47mg/mL。  相似文献   

14.
在枇杷属种质资源搜集与调查的过程中,对所搜集和调查的枇杷属植物进行了详细的性状观察,补充了一些枇杷属植物种类的叶片、花和果实的性状描述。此外,对广西枇杷的主要性状作了简要描述。专门调查、记载和统计了枇杷属植物叶片性状的若干数据指标,并对叶片的调查及数据记录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三种室内观叶植物光合特性与抗SO2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田  韩见宇 《园艺学报》1998,25(3):287-291
对常春藤、鸭跖草和棕榈3种适于室内栽培的观叶植物光合特性和抗SO2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棕榈光饱和点、光补偿点较高,属半阴性至半阳性植物,在室内较明亮处有光合积累;常春藤、鸭跖草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低,属阴性植物,宜于室内环境栽培。对SO2抗性以棕榈最强,鸭跖草最弱。常春藤具抗SO2和阴生性特点,适于光能资源不足地区和SO2污染地区室内栽培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