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对两种葡萄酒的香气成分分析表明,3-甲基-1-丁醇是最主要的香气成分,分别占总量的69.54%(索味浓酒)和68.33%(赤霞珠酒);两种葡萄酒香气成分的总量及各类成分的含量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赤霞珠酒具青椒、蘑菇、松脂等香气,索味浓酒具橡木、蜂蜜、茶等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巴马神酒的香气特征,为生产品质优良的巴马神酒及其系列产品、鉴别伪劣产品、规范市场营销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以溶液萃取法提取巴马神酒中的香气成分,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巴马神酒中共检测出16种香气化合物,分别为醇类、缩醛类、酚类、酯类、烃类和杂烷类,其中醇类、缩醛类、酚类是巴马神酒中香气贡献最大的三类化合物,占相对质量分数的92.612%;主要的香气化合物有:苯乙醇(44.480%)、十二醛二甲缩醛(18.801%)、3-甲基丁醇(13.212%)、二丁基羟基甲苯(8.679%)、2。甲基丁醇(5.822%),占相对质量分数的90.994%。【结论】巴马神酒中各香气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但相互作用共同赋予了巴马神酒独特的香气风格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秀红红碎茶香气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红红碎茶香气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其香气物质有醇、醛、酮、酯、内酯、酸、含氮化合物及未知物等8类44种。在已鉴定的38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约占香气挥发油总量的64%,其中萜烯醇含量为51%,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反)-2-己烯醛,苯乙醛、水杨酸甲酯、(顺)-3-己烯醇、橙花叔醇、正己醛、2-苯乙醇等化合物为主体特征。与中国云南大叶种比较,二者的香气特征成分差异较小,但对工茶 气  相似文献   

4.
3个不同罗勒种叶中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C/MS技术分析罗勒(Ocimum basilicum L.)、台湾罗勒(Ocimum tashiroi Hayata)和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成龄叶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个罗勒品种的叶片中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罗勒中检出37种香气物质,占其总挥发性物质的91.15%;台湾罗勒中检出21种香气物质,占95.08%:丁香罗勒中有29种,占89.49%。其中,烃类和醇类2类化合物在3种罗勒叶片中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84.39%、78.61%和77.88%。伊蒎烯是3种罗勒共有的主要香气成分,桉树脑、茴香脑和环葑烯则分别是罗勒、台湾罗勒和丁香罗勒的主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5.
通过气体吸附法收集樟树自然散发的香气,再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得出结果检出近50种化学成分,并鉴定了其中18种,含量最高的是α-蒎烯(33.46%),其次是莰烯(12.63%),桉叶油素(11.4%)和β-蒎烯(10.99%)。  相似文献   

6.
以柿子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发酵温度、初始酸度、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对于柿子酒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柿子酒中的残糖、总酸、酒精度及感官评分,对柿子酒酿造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柿子酒最佳酿造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0℃,初始酸度7.5g/L,初始糖度200 g/L,酵母接种量0.2 g/L,在该工艺条件下,柿子酒的感官评分为92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最佳工艺下柿子酒的香气成分可知,柿子酒香气成分中共有6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15种,酯类27种,酸类7种,醛酮类6种,烷类7种,其他类6种。主要香气成分包括:异戊醇(苹果白兰地香气和辛辣味)、苯丙醇(玫瑰花香气)、乙酸异戊酯(愉快的香蕉香味)、壬酸乙酯(油脂、水果和白兰地的香气)、2-甲基丁酸(愉快的水果香气)、3-羟基-2-丁酮(牛奶香气)等。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体吸附法研究窿缘桉挥发香气的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气体吸附法收集窿缘桉树条自然散发的香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设备对其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其香气由73种化合物组成;对其中16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鉴定。其中含量最高的是φ(α-蒎烯)=33.46%,其次是φ(β-蒎烯)=14.19%和φ(1,8-桉叶油素)=14.16%。  相似文献   

8.
苦丁茶香气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改进的SDE装置萃取后应用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技术,分析了苦丁茶香气的化学提成,结果在苦丁茶精油的146个色谱峰中鉴定出91种化学成分,占该精油总量的85.93%,含量较高的十六碳酸,9,12-十八碳二烯酸,1,2-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2-苯二甲酸双(1-甲基)庚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1-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己烯,丁基-羟基甲苯和2-香豆酮。  相似文献   

9.
武威地区‘黑比诺’干红葡萄酒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武威地区凉州区黄羊河农场和民勤苏武山两个葡萄园区葡萄原料酿造的‘黑比诺’干红葡萄酒为试验原料,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通过液液萃取法提取葡萄酒香气成分,运用GC-MS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气味活度值(OAV)评价各香气化合物对酒样总体香气的贡献.酒样中共检出57种香气成分,主要香气物质为:3-甲基-1-丁醇、2-甲基丙醇、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醇、正丙醇、2,3-丁二醇、正己酸、3-羟基-2-丁酮;主要香气贡献物有:3-甲基-1-丁醇、2-甲基丙醇、苯乙醇、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异戊酸、2-甲基丁酸、己酸和辛酸.其中,黄羊河农场酒样中共检出53种香气成分,香气总量为593.49mg/L,苏武山酒样中共检出26种香气成分,香气总量为472.62mg/L.对比分析两个产地的‘黑比诺’干红葡萄酒,其主要香气成分和香气贡献物在种类和含量上均有所差异,赋予葡萄酒不同的香气特性.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果酒陈酿期间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猕猴桃果酒从发酵结束到装瓶成品酒香气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出72种香气成分,其 中发酵结束后新酒、装瓶前原酒、装瓶成品酒分别检出香气成分50,43,44种,发酵结束后新酒与装瓶前原酒相同 的香气成分有26种,装瓶前原酒与装瓶成品酒相同的香气成分有36种,发酵结束后新酒与装瓶成品酒相同的香 气成分有28种,三者共有的香气成分25种。研究发现,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变化不大,而微量特征香气成分变化 较大。  相似文献   

11.
栽培调控措施对南丹烤烟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栽培调控措施对广西省南丹县烤烟香气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烟草品种K326为试材,研究密度、施氮量和打顶留叶数对南丹县烟叶香气成分含量和比值的影响。[结果]随密度增加,南丹烤烟的碱性香气物总量下降,酸性香气物总量有所增加,中性香气物总量以高密度时略高;随着施氮量提高,烤烟的碱性香气物总量依次增高,酸性香气物总量下降,中性香气物总量则以低氮水平时的较高;随着留叶数增加,烤烟的碱性香气物总量下降,酸性香气物总量以中等留叶数较高,中性香气物总量以少留叶时的较高;香气成分含量比值(A值、B值和AI值)以中等密度(18000株/hm^2)、低施氮量(67.5 kg/hm^2)和中等留叶数(17片/株)时较高。[结论]适当降低施氮量对提高南丹烤烟香气质量有利。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绿化9号’桃果实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绿化9号’桃果实中共鉴定出9类69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7.22%,主要是挥发性醛类、醇类、酯类、酮类和烃类化合物。(E)-2-己烯醛、4,4′-(1-甲基乙基)二苯酚、δ-十二内酯、邻苯二甲酸-1-丁基-2-(8-甲基)壬基酯、γ-癸内酯、(Z)-乙酸-3-己烯醇酯、乙酸己酯、β-紫罗兰酮等相对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占芳香物质总量的83.71%,是‘绿化9号’桃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乙酸-2-甲基环戊酯、丁二酸-二(2-甲基)乙酯等在桃果实中首次报道的物质,可能是‘绿化9号’桃果实的特有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更好地勾兑青梅酒,研究青梅浸泡酒、青梅汁、青梅汁发酵酒以及浸泡基酒的香气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浸泡基酒、青梅浸泡酒、青梅汁及青梅汁发酵酒4种样品的香气成分.[结果]试验显示,4个样品依次检测出14、32、17、46种香气成分,香气成分本质的差异决定了其特有的风味和口感.其中,青梅在浸泡过程中产生的特有香气成分为苯甲醛、S-(-)-2-甲基-1-丁醇、苯甲酸乙酯、5-羟甲基糠醛等.青梅汁中特有的香气成分为糠醛、苯乙醇、苯甲醇等.青梅汁发酵酒中产生的主要微量香气成分有苯乙醇(6.941%,峰面积相对百分含量,下同)、异戊醇(6.940%)、辛酸乙酯(3.734%)、癸酸乙酯(2.590%)、己酸乙酯(2.479%)、9-癸烯酸乙酯(2.080%)、5-羟甲基糠醛(1.756%)等.[结论]研究可为青梅酒的品质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湿度做青环境对乌龙茶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用GC/MS法分析了黄旦品种乌龙茶的香气组分,并对不同湿度做青环境条件下生产的乌龙茶香气组分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黄是于乌龙茶主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α-法呢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苯乙醛、吲 、顺-莉内酯、β-紫罗酮+顺-苯莉酮、乙酸苄酯等;在相同温度,不同湿度 青环境生产的黄旦乌龙茶香气主要特征成分含量和精油总量各不相同,且香气品质以做青环境相对湿度75%为好,香气高且持久,说明做青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FE—CO2)萃取法,对自熟期、半红熟期及全红熟期的金丝4号枣果实提取挥发性风味组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金丝4号枣成熟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共53种,主要为酯类、酸类和酮类,但在果实不同成熟期,香气组分及含量差异很大。金丝4号白熟期枣样品共检测出13种香气成分,半红熟期38种,全红熟期27种,酯类物质在3个成熟期的含量分别占香气成分总含量的7.92%、25.21%和16.32%,酸类物质分别占香气成分的6.45%、21.16%和21.88%,酮类物质种类较少,其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贵州典型植烟区烟叶挥发性香气成分与香型风格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C—MS方法对贵州典型植烟区烤烟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黔西北、黔西、黔西南烟区的类胡萝卜素类香气成分总量低于黔南、黔东北烟区;黔西北、黔西烟区的茄酮、类西柏烷类成分总量、糠醛、棕色化产物类成分总量及其他香气成分总量均高于黔南、黔北、黔东南烟区;香气成分组总量与评吸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显示致香化合物量与感官评价的一致性;各类香气物质按地区聚类分析,黔西部地区的黔西北、黔西及黔西南(“清甜香”烟区)与黔东北、黔北及黔东南(“醇甜香”烟区)植区分别聚为两类,表明贵州植烟区烟叶香型风格与香味物质含量差异性相关,且地域分布呈现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杏酒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赛买提、小白杏、北山、乔儿胖、圆旦杏和树上干等6种不同品种杏所酿杏酒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对杏酒进行前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检索.[结果]从6个品种杏所酿杏酒中共检出香气成分70种,其中赛买提杏杏酒51种,小白杏杏酒44种,北山杏杏酒47种,乔儿胖杏杏酒41种,圆旦杏杏酒47种,树上干杏杏酒47种.6种杏酒中共有的香气成分有22种,为杏酒的基本成分.[结论]杏酒中除了含有果酒中常见的醇类、酯类、酸类、醛酮类物质外,还含有芳樟醇、松油醇、橙花醇、紫罗兰醇等单萜类醇类物质,它们是杏酒的特有成分.不同品种杏所酿杏酒中香气成分有一定差异,说明不同品种杏可以为杏酒带来不同的香气特性.  相似文献   

18.
在紫马铃薯水解液中,分别接种不同的商业酵母XR、VR5、QA23进行发酵,得到的3种发酵马铃薯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比较分析香气组分构成。结果表明,紫马铃薯酒中的香气成分主要有醇类、酯类、萜烯类、羰基类、酸类等,3种酵母发酵的酒样中共检测出香气成分96种,其中接种XR、VR5和QA23的紫马铃薯酒中共分离鉴定出83、76和89种香气成分,3种酒样中共有香气成分38种,3种紫马铃薯酒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香气成分都是1-戊醇,其相对含量分别为23.98%、36.02%、30.34%。采用用QA23酵母作为菌种酿酒后,产生的酯类类型较另两种商业酵母多。  相似文献   

19.
春兰及其母本铁观音乌龙茶香气组分分析简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为揭示乌龙茶新品种--春兰的香气组分,采用GC/MS法对春兰及其母本铁观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兰乌龙茶的主要敢成分是橙花叔醇、香叶醇、吲哚、β-紫罗酮+(Z)莉酮、α-法呢烯、芳樟醇、茉莉内酯、(Z)-3-己烯酸乙烯、苯甲醛;铁观音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β-紫罗酮+(Z)茉莉时叶醇、(Z)-3-己烯酸乙烯、苤莉内醌 、芳樟醇。春主其母本铁观音主要香气成分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不同LED光照萎凋对贡眉白茶香气成分的影响,为白茶加工全天候和标准化光照萎凋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无光萎凋作对照,采用感官审评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同时采用气味活度值(OAV),系统研究LED红光(630 nm)、黄光(570 nm)、蓝光(430 nm)和日光萎凋对贡眉白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4种光照萎凋的贡眉白茶感官审评中香气得分均高于无光萎凋,其中黄光组的香气得分(89.1分)最高,呈现花香,其他3种光质以清香为主。所测样品中共检测出16种醛类、17种醇类、10种酯类、11种酮类、10种碳氢化合物及其他香气成分等共计68种,其中各处理共有成分58种。4种光质均可提高贡眉白茶样品的香气成分总量,其中黄光萎凋下贡眉白茶的香气成分总量(279.736 μg/L)最高,且醛类(46.787 μg/L)、醇类(173.163 μg/L)、酮类(16.889 μg/L)、杂氧化合物(6.823 μg/L)、碳氢化合物类(12.574 μg/L)、醚类(0.388 μg/L)及含硫化合物(3.608 μg/L)的成分含量均高于其他光质和无光处理。顺-氧化芳樟醇、反-氧化芳樟醇、顺-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反-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苯甲醛、苯乙醛、癸醛、β-环柠檬醛、顺-柠檬醛、丁醚和二甲硫等有益白茶香气品质形成的香气成分均为黄光组的含量最高。共得到5个OAV相对较高的香气成分,依次为β-紫罗酮、芳樟醇、壬醛、二甲硫和反-2-癸烯醛,对所测样品的香气形成贡献较大。【结论】LED黄光萎凋最有益于提高贡眉白茶的香气因子得分,可增加香气成分总含量,形成良好的香气品质特征,可优先考虑作为白茶全天候加工制作的补偿光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