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理地区秋鲜食玉米最佳播种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理地区秋鲜食玉米分期播种试验研究,得出了大理地区秋季适宜种植鲜食玉米,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最适宜播种期,7月中旬为次适宜播种期.在最适宜播种期内光、温、水均适宜秋玉米生长发育的需求,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因7,8月是大理地区降水高峰期,雨量多、气温低、光照少,7月中旬以后,播种越迟,气候条件越差,产量越低;用回归分析得出,秋鲜食玉米的产量与苗期至拔节期气温、3叶至7叶期日照、抽雄至乳熟期气温呈正相关,与苗期至拔节期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品种试验和播期试验分析,得出较适宜本地区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并结合收购价格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本地种植泰密一号产量较高,性状表现优良,居民较为喜爱,鲜食玉米应八月中旬的播种期,尽量早播种,早上市,如果错过前期播种,也可选择8月下旬播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鲜食玉米的种植效益和探明大棚玉米的最佳播种期,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鲜食玉米以春玉米为主,有大棚栽培、小拱棚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和露地栽培等,种植面积较大,每年6月中旬到7月初是鲜食春玉米的旺收季节,常发生鲜食玉米大量集中上市,造成货丰价廉的现象。有关专家认为,根据市场需求,错开播种期,发展夏秋鲜食玉米,是提高鲜食玉米种植效益的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北种玉1号是红兴隆地区的玉米主栽品种。在玉米种植中,不同播种期对其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影响极大。基于此,本研究以北种玉1号为试验试材,分5个播种期播种,探究不同播种期对北种玉1号产量的影响,以确定该地北种玉1号的最佳播期,为实现玉米高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北种玉1号在适宜播种期内(5月中旬左右)产量达到最大,过早或过晚播种产量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山南市沿江谷地种植的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满足生产和市场消费对优良品种的需求,特从内地引进9个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在山南市乃东区开展品种大区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研究区露地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种植鲜食甜糯玉米宜选用生育期在130 d以内的品种,参试品种“SHZR270”“雪甜7401”“金银早2020”“华甜玉3号”“雪甜232”“SHZR281”的生育期适宜、外观品质优、穗大粒满、农艺性状好,可在同生态区推广种植;结合气象资料推测,保温育苗的适宜播种期在4月下旬至5月初。  相似文献   

7.
为壮大十堰市青贮玉米产业,增加青贮饲料供给,促进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引进雅玉青贮8号、豫青贮23、郑青贮1号,以播种期为主处理,分为春播青贮玉米和秋播青贮玉米,每季玉米设置4个播种期,共8个播种期,比较不同播种期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等指标,探索青贮玉米品种适宜的播种期,并通过播种期研究青贮玉米在十堰市春+秋两季高产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雅玉青贮8号春播和秋播的生物产量都显著高于豫青贮23和郑青贮1号,其在十堰市春+秋两季种植适宜的播种期为春播在4月上旬、秋播在7月中旬;春+秋两季种植模式,可生产鲜青贮玉米饲料122158.3kg/ hm2。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皖南烟区春季鲜食玉米的适宜播种期,设置4月1日、4月11日、4月21日和5月1日四个播种期,分别考察不同播种时间对鲜食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皖南烟区不同播种期对春播鲜食玉米的产量影响显著,4月1日和4月11日播期的鲜食玉米农艺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后两批,其中4月11日播种的鲜食玉米各项指标最高,穗长19.38 cm,单穗重0.23 kg,产量14775 kg/hm~2。4月21日播种鲜食玉米比4月11日播期低14%,但可为前茬绿肥种植腾出10天有效生育时间。因此,皖南烟区春播鲜食玉米产量最佳播期为4月11日,综合效益最佳播期为4月21日。  相似文献   

9.
承德地区谷子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4月12日至5月31日分8个播种期,并以适宜承德种植的新品种承谷13号、长农35号为试验材料,调查两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初步确定在承德地区承谷13号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中旬,最高产量为307.2 kg/亩;长农35号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旬,最高产量为240.3 kg/亩。并分析了播种期对生育期、出苗、抽穗、成熟及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季节性干旱区不同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春玉米不同播种期试验,探讨了季节性干旱区不同播期对春玉米植株形态、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春玉米不同播期与避旱减灾和种子发芽出苗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春玉米成熟期推迟,易遇季节性干旱危害,产量降低;在选择早熟品种、适当提早播种、加强培育管理的前提下,能避开季节性干旱,有利于春玉米高产稳产,其适宜播种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丹东地区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对参加2022年辽宁省鲜食玉米联合体试验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在丹东地区的表现进行综合考察。结果表明佳玉糯6号、博新39号、甜糯208综合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表现良好,适宜在丹东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鲁长根 《新农村》2003,(7):13-13
目前浙江省的鲜食玉米以春玉米为主,种植面积较大,上市集中,常出现货丰价廉的现象.根据市场需求,错开播种期,发展鲜食夏秋玉米,可以有效提高鲜食玉米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东港地区一般早春地膜覆盖马铃薯3月中旬播种,6月中旬收获。鲜食粘玉米6月下旬至7月初播种,10月上中旬收获。早春马铃薯下茬种植鲜食粘玉米,茬口安排合理,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还能提升农民的种植效益。本文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整地、田间肥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早春马铃薯及鲜食粘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早春地膜覆盖及下茬鲜食粘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荔波县早春鲜食玉米品种农科糯336产量和上市价格等因子的最佳播种期,对鲜食玉米农科糯336进行田间播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鲜食玉米农科糯336不同播期对植株性状、果穗性状、果穗产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以2月25日播期综合表现最好,产量达12364.91t/hm2,且销售价格比其他播期均高1元/㎏以上。说明鲜食玉米农科糯336在2月下旬播种,适宜在荔波县及同类型气候种植区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红塔区高海拔冷凉山区种植的优良鲜食玉米新品种,为红塔区鲜食玉米的扩大种植提供技术支持,对引进的10个鲜食玉米新品种(系)进行展示。结果表明,5个鲜食玉米品种库普拉902、新时代战将、万糯2000、糯玉米306、白玉糯168在红塔区种植综合表现较好,可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在红塔区进行小面积试验示范,后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选出更加适宜高寒地区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开展对高寒地区鲜食玉米引种试验与适应性评价方法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品种鲜食玉米的产量,并利用高稳系数法、稳定性参数评析、变异系数法以及回归系数法评析对不同品种鲜食玉米的适应性进行评价,为鲜食玉米在高寒地区的高效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吉林省种植的优质、适应性好的鲜食玉米品种,对2020年在吉林省参加区域试验的8个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比和分析了鲜食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和抗逆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参试的8个鲜食玉米品种间性状表现差异较大,综合考虑鲜食糯玉米产量、品质及抗性等因素,吉糯32和玲糯688较适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玉米新品种"中单28"制种关键技术即种植密度和父母本不同播期的研究,确定玉米新品种制种合理密度和父母本适宜播期,从而提高"中单28"制种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市密云县北部山区种植"中单28"制种适宜密度是4000~4500株/667m2;父母本适宜播种期是父母本同期播种花期相遇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开发适宜鸭绿江流域丹东市鲜食玉米和萝卜一年两作种植模式,并筛选适宜该模式下的鲜食玉米品种和萝卜品种。于第一季种植鲜食玉米,分别选择大黄粘、黄甜糯、金香糯和糯玉4号4个鲜食玉米品种,第二季种植萝卜,分别选择青甜水果萝卜、绊倒驴萝卜、糖脆水果青萝卜、土光萝卜4个品种。一茬作物鲜食玉米播种期为4月中旬前,收获期为7月下旬,二茬作物萝卜播种期为8月上旬,收获期为10月下旬。两季作物生物学性状及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的鲜食玉米品种均能够在丹东地区适应一年两季作的栽培模式,其中大黄粘、黄甜糯和金香糯3个中国品种口感均达到了8,韩国品种糯玉4号口感为6,且韩国品种种皮厚度较厚,所以在口感方面不及其他3个中国品种。萝卜产量方面,韩国土光萝卜最高,产量达到6 423.7 kg·(667 m2)-1,绊倒驴萝卜和青甜水果萝卜产量紧随其后,分别为5 196.4和4 170.8 kg·(667 m2)-1,中国品种糖脆水果青萝卜产量最低,仅为2 393.1 kg·(667 m2)-1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青冈县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开展了65 cm常规垄栽鲜食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京科糯368、金牛262、京科糯2000E均较对照万糯2000表现突出,可在青冈县适宜区域进一步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