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雀麦花叶病毒(brome mosaic virus,BMV)为正义单链RNA病毒。BMV寄主范围广泛,在波兰等地均有发现(Trzmiel et al.,2015),大多危害禾本科、豆科、茄科等植物,感病植株常表现出褪绿、轻微花叶症状。因此,为减轻BMV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丰富BMV的检测方式,本研究拟构建BM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BMV的外壳蛋白,制备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抗血清,以期用于BMV的有  相似文献   

2.
《植物保护》2009,35(3)
天-d 旋转速度-r/min不用“rpm” 小时-h 溶液浓度-mol/L,不用“M(摩尔浓度),N(当量浓度)” 分钟-min面积-hm^2,m^2等,不用“亩”,2cm×3cm不能写为2×3cm^2  相似文献   

3.
芝麻茎点枯病(Macrophoma Sesami Sawada)是河南省芝麻上的一种严重病害,一般田块发病率为60—80%,重的达90%以上,可使芝麻产量损失15.3—18.4%,含油量损失21.8%。 (一)温水浸种:采用55℃浸10—15分钟;或60℃浸种3—5分钟,可以杀死芝麻种子带菌,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也可用0.1%升汞水浸种5分钟,浸种后用清水冲洗两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醋酸铜5克、磷酸二氢钠10克、水1000毫升配成溶液,加温至80—100℃,放入鲜叶。1—4分钟叶色由绿变黄;再经4—10分钟(柑桔需8—15分钟)又由黄变绿,立即取出放入冷水中清洗,平铺在吸水纸上,用标本夹夹好,放入温箱中60—70℃烘干或自然干。一般只需换纸或翻动2次,经24—30小时可干。此法可长期保持原色。  相似文献   

5.
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iella oryzae)的致死温度为51°C10分钟。在零下的低温,该线虫最多只能存活30小时,但它能在水稻生长受抑制的温度(40。C)下生活1个月左右。该线虫耐水淹而不耐干燥,在5—32°C的室温散光条件下,浸在无菌水中的线虫可以存活185—240天,但在室内(湿度为70—85%)自然凉干后,最多只能存活84小时。该线虫对酸碱度的适应性非常广,在水稻无法生存的pH2.2和pH12.4的缓冲液中都可以分别存活10—15天和20—30天。紫外光和直射阳光对该线虫有强烈的杀死作用,在20W的紫外灯下(灯距25cm)照射60分钟或在4—8万Lux的太阳光下照射2天,可以将线虫全部杀死。220V或15000V高压,对该线虫都无击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1975年至今。我们终始用自制的带遮雨帽的回转式电动孢子捕捉器。高度1.5米。每分钟1450转。每日定时(0—2时)采样、镜检二片玻片内18×18mm面积内赤霉病菌孢子和分生孢子数量。现用1977——1986年3—5月期间空中孢子捕获量,进行数理统计。方法:以旬为单位作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种方法对雀麦花叶病毒德国株系(BMV-G)及英国株系(BMV-E)粒子的提纯及RNAs的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分别以聚乙二醇(PEG)沉淀法及两相酚提取法为佳。聚丙烯酰胺凝胶(PAA)电泳证明BMV-G具有5个RNA组份,比BMV-E (代表典型株系)多一个RNA-3a,其分子量为0.52×106,介于RNA-3及RNA-4之间。另外变性及不变性RNAs分子量的测定结果也基本相同。薄层电泳分析指出BMV二种株系RNAs的碱基比也基本一致,同于Paul及Huth的报道。经34% CsCl平衡等密度离心得知BMV-G及BMV-E均具有4种粒子组份,其中最重的粒子的浮力比重值分别为1.3513及1.3534,而最轻的则分别达1.2993及1.3045。  相似文献   

8.
在吉林省公主岭的蘿卜采种株上,分离到一种毒原(62-17-1号)。失毒温度为65℃10分钟,体外存活(20—22℃左右)16—19天,稀释限点1∶5,000—1∶10,000倍。其寄主范围不限于十字花科植物,与蕪青花叶病毒抗血清(白菜孤丁1号)不起沉淀反应,与蕪青花叶病毒(白菜孤丁1号)也不起交互保护反应。在十字花科多种植物上呈現环斑症状,故称为蘿卜环斑病毒。  相似文献   

9.
新疆甜菜坏死黄脉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甜菜丛根病株上分离到一种杆状病毒,可侵染甜菜、菠菜、苋色藜、昆诺阿藜和番杏,与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抗血清有反应,稀释终点为10~(-3)—10~(-4),致死温度60—65℃10分钟,体外保毒期约5—6天。粒体有4个主要的长度:80、110、260和400nm左右,宽约18nm。据此,认为该病毒与国外报道的BNYVV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环境因素对芸苔链格孢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在0—35℃下均可萌发,最适温度15—20℃。菌丝在0—30℃下均能生长,最适温度20—25℃;孢子及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10分钟。该菌对湿度要求较严格,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孢子才能萌发,最适相对湿度为98%;病菌在相对湿度达93%时可以侵染,98%以上最适。脱落后孢子曝露在室内(相对湿度约63%)经1小时萌发率下降32.4%,4小时下降80%。耐旱能力较差。一般情况下紫外光能促进该菌产孢,但是对某些菌系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过长的紫外光照射对该菌产孢不利,照射160分钟孢子萌发率下降近80%。麦芽糖、蔗糖为该菌的最佳碳源;硝态氮、有机氮是该菌的良好氮源。pH值为4—6时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强酸、强碱对分生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玉蜀黍赤霉对小麦品种致病力的测定方法和致病力的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Schw) Petch]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对麦穗的致病力相同。以1-2个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接种麦穗即能引起穗腐,将孢子的接种量增加到10个以上,侵染效率也能达100%。菌丝体接种的侵染速度要比孢子快。小麦扬花期离体接种小穗,记载病原菌侵入小穗轴和主穗轴的程度,是鉴定小麦品种抗扩展的可靠方法。
根据对在小麦感病品种矮秆早或抗病品种苏麦三号小穗接种测定的结果,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56个菌株的致病力强弱不同。从强菌株F69分离到的37个单子囊孢子菌株其致病力有显著差异,但致病力的强弱不稳定。从同一个子囊分离到的单子囊孢子菌株,它们的致病力也有分化。菌株的致病力虽然有不稳定性,但不同品种的抗性还是明显的。试验证明玉蜀黍赤霉是同宗配合的,因此关于它的变异问题有待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1984—1986年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定西县鹿马岔流域的定位研究资料,对半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存在问题,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对该农业生态系统采用的调控对策以及所产生的相应效益提出了开发该区农业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关于真菌和菌物译名的真实涵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Fungus(复数Fungi)一词含有两种意义:一种是狭义的,即分类学上属于真菌界(Eu-mycota)的真菌(True fungi);另一种是广义的,即历来包含许多真菌和假真菌,类真菌和共生菌的生物,例如粘菌、卵菌、地衣型菌和菌根菌等,在这一场合,应该翻译成"菌物"比较确切。为此作者认为:1995年第8版Ainsworth & Bisby's DICTION ARY OF FUNGI应该译成《安、比氏菌物词典》。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部分,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射阳县1973-1984年蚕豆赤斑病流行系统。结果表明菌源、4月中旬雨日数、上年11月至下年1月的雨日数和4月上中旬露日数是影响蚕豆赤斑病流行势的主导因素。变异系数和方差分析证明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是正确、可靠的,该结论与客观实际一致。从而否定了"菌源不是影响蚕豆赤斑病发生的主导因素,,的观点。因此,在预测蚕豆赤斑病流行趋势时,首先务必考虑上述主导因素。这种新的数学方法比其它任何方法都更简易、方便和有效。另外,本文还讨论了灰色关联度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在其它植病流行系统分析中应用的可能性和注意点。  相似文献   

15.
应用楝科植物防治柑桔害虫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楝科植物(印楝、川楝、苦楝)种籽油及其抽提物对柑桔木虱及其他害虫进行一系列的忌避拒食及触杀作用试验,证明印楝油有明显的忌避及拒食作用。印楝油对柑桔潜叶蛾有良好的防效。印楝、川楝及苦楝油对柑桔红蜘蛛也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应用楝科植物杀虫剂可兼治几种害虫,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抗药性的产生,而且对害虫天敌也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试论萨赫勒(Sahel)地带沙漠化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萨赫勒地区沙漠化原因的分析,指出了造成萨赫勒地区沙漠化的根本原因不是气候因素,而是人类过度经济活动的结果,并分析了该地区沙漠化的典型性与特点。  相似文献   

17.
姜瘟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栽培的姜上发现有几种细菌为害,分别引起叶枯、软腐和蔫萎等症状,而一般所谓"姜瘟"是指为害最严重的萎蔫型细菌病害。根据江苏和山东两地姜瘟病细菌的形态、染色反应、生长适温、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血清反应和致病性等性状的测定,并与番茄的青枯病细菌进行比较,证明引起姜瘟的细菌是青枯病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Ianacearum(Smith) Smith)。初步交互接种试验证明,姜瘟菌株与番茄青枯菌株的致病性有一定的差异,姜瘟菌株对番茄的致病性很弱;而番茄青枯菌株则不能为害姜。  相似文献   

18.
毒麦的籽实具有毒性,这是早已証实了的。因此,毒麦籽实中菌絲的发現,常被认为与毒性有关。有人肯定其毒性是由于真菌的存在,积存有麻醉性的毒麦碱的緣故。大多数人认为毒麦之有毒,可能与真菌的存在有关,但还不能予以証实。早在1897年曾有人鑑定毒麦籽实中的“有毒真菌”为“Endoconidium temulentum Prill.etDelacr.”;1933年,Günnewig鑑定其菌为“Chaetomium kungeanum Zopf.”;又有人定名为“Stromatinia temulenta Prill.et Del.”。  相似文献   

19.
核盘菌侵染循环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核盘菌科7个种21个代表菌株的研究结果表明,核盘菌分4种侵染循环类型:1.土传病害类型:包括人参菌核病、细辛菌核病和向日葵小菌核病菌,其特点是子囊孢子在侵染循环中不起作用,以菌丝体为初侵染源,病健株接触构成再侵染。2.子囊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包括油菜、黄瓜、大豆、莴苣、萝卜、红花和紫云英菌核病,其特点是气传的子囊孢子致病力强,从寄主的花、衰老叶或伤口侵入,以病健组织接触构成再侵染。3.分生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包括黄瓜、油菜、葡萄和大葱灰霉病,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未见有性世代,以气传的分生孢子从寄生的花和衰老叶侵染,以分生孢子和健病株接触构成再侵染。4气传、种传、土传病害兼有型:包括向日葵菌核病,其特点是子囊孢子从花或茎侵染造成盘腐和茎腐,菌核、带菌种子萌生菌丝体侵染造成苗腐和立枯。病健组织接触构成再侵染。  相似文献   

20.
 稻粒黑粉菌(Neovossia horrida)以次生担孢子经气流传播至水稻花器引起局部侵染,所致病害近年来在水稻不育系上普遍严重发生。据观察,田间冬孢子越冬休眠后3月中下旬即开始萌发,萌发当天即可形成初生担孢子,初生担孢子在1~2天内成熟、脱落,萌发形成次生担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