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体而言,凡与一个粳稻品种和一个灿稻品种杂交,其杂种一代(F1)结实率都在75%以上的品种,即可称为广亲和品种,如日本池桥宏、荒木报道的CP-SLO17、 Cal-otoc、 Ketan Nangka就是这类型品种。我国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发现SMR具有广亲和性。江苏从粳稻品种中筛选获得了具有广亲和性的品系02428。1985—1986年,我们用不同类型的粳稻和籼稻与上述品种及轮回422和培矮64测交验证,证实上述品种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广亲和性,同时发现轮回422和焙矮64也具有一定的广亲和性。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86—1987年选用籼、粳各6个不同类型羽!发源的品种作为…  相似文献   

2.
光敏感核不育系在水稻广亲和性种质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籼粳亚种间杂交,促进亚种间遗传基因交流,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配制强优势的籼粳交组合上,也前景诱人。然而,亚种间杂交一代结实率极低。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除采用连续回交或复交的手段外,还致力于寻找一种对籼、粳稻杂交均可育的广亲和种质资源。日本学者池桥宏、荒木均等从1979年便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筛选出Ketan Nangka、Cpslo 17等广亲和性品种,并指出这种广亲和性是由广亲和基因S_5~n控制的。随后,我国亦筛选出SMR、02428等一批广亲和材料,它们与籼粳杂交F_1结实正常或接近正常,同时,表现出强大的杂种优势。目前,水稻育种家和品种资源工作者都十分重视对广亲和性种质资源的筛选工作,但多采用人工去雄杂交方法,工作  相似文献   

3.
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许多科研单位相继开展了水稻广亲和性资源的筛选,并先后鉴定出亲和性及农艺性状均好的广亲和品种(系),如02428、轮回422、T984、Pecos等。我们利用上述粳稻品种的广亲和基因,通过杂交导入籼稻恢复系,使两者基因重组于一体,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池桥宏和荒木均在1984年采用一个粳稻品种、一个籼稻品种与爪哇型品种CP—SLO17、 Calotoc、 Ketan Nangka等杂交,发现其F;结实率都在75%以上,因而认为这些品种为籼粳广亲和品种。1985-1986年,我们用10个粳稻品种和2个税稻品种对上述爪哇型品种以及另一个爪哇型品种培迪(Paddy)进行了测交验证,证实这些品种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广亲和性。它们与粳稻杂交的F;结实率高于与税稻杂交的Fl,与釉稻杂交的F1结实率又显著高于普通税粳交杂种Fl。如CP—SLO17与7个粳稻品种杂交,有6个组合F;结实率在80%以上,与釉稻品种IR36杂交的F1结实率…  相似文献   

5.
粳型水稻广亲和新品系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就广亲和育种中的亲本利用,配组方式和适宜的选择世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2428与籼稻或带有籼型血缘的粳稻品种(系)杂交,其后代出现具有良好亲和性株系的比例较高。这些亲和性较好株系的遗传基础包括:1.真实地含有02428的广亲和基因;2.并非携带02428广亲和基因而仅属于籼、粳品种的中间型;3.既含有从02428转育而来的广亲和基因,同时又属于血缘上的籼、粳中间型。采用WCV/WCV以及WCV/CV//WCV的杂交配组方式更容易获得新的广亲和品系,多亲本复合杂交不利于提高选择效率。水稻的广亲和性受主基因控制,低世代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6.
文摘     
0050广亲和性基因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作用〔会英〕/池桥宏等//国际杂交稻学术讨论会1986年9月籼粳交杂种一代表现半不育,这半不育性在早代继续表现。早些时期有些学者(Terao和Midzushima,1939;Heu,1967)已经得到一些广亲和性品种(Wcvs),用它们不仅与籼稻品种杂交还是与粳稻品种杂交,F_1是可育的。笔者为这种广亲和性筛选了许多水稻品种(Ikehashi和Araki,1984)。并分析了广亲和性的遗传基础,从而发现F_1的不育性和广亲和性是简单规律(Ikehashi和Arakil985)。F_1杂种的不育性遗传机理的证据以后发表  相似文献   

7.
籼粳稻杂交一代的亲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矮秆籼稻保持系珍汕97B和珍汕97A等不育系与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包括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太湖流域、台湾地区以及日本、美国、地中海沿岸的品种)杂交的亲和性以及粳稻不育系与籼稻恢复系杂交的亲和性。不同生态条件的父本,其杂交F1的结实率存在一定的区别。选用具有恢复基因的国际稻等品种与粳稻不育系杂交,能够恢复F1杂种的部分育性,但组合间差异较大。试验证实了亚种间杂交F1的生物学强优势,对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水稻亚种间的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160个亚种间F_1结实率的分析表明,籼稻 IR58和二九丰、粳稻秀水117和T8340具有较好的亚种间亲和性。43个粳稻品种分别与 IR58和二九丰测交,其成对 F_1的结实率随粳稻品种不同而出现 IR58/粳高于二九丰/粳、二九丰/粳高于 IR58/粳或两者相似的情形,其最大差值可达72.6个百分点。10个籼稻品种分别与秀水117和 T8340杂交,其F_1结实率均以秀水117/籼较高,成对F_1结实率的最大差值可达39.6个百分点。这表明不存在对亚种间品种均表现亲和性的“广亲和”品种,亲和性的广与狭只是相对的,既有一般亲和性,又有特殊亲和性。本研究发现4个受测品种的亲和性与色素基因之间不存在连锁或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广亲和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1986年始对水稻广亲和性的资源筛选,亲和谱,遗传和利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在籼粳杂种后代材料及美国稻品种中存在较丰富的广亲和品种,如T984,嘉40,Pecos和L201等均表现有良好的亲和性。2)各广亲和品种亲和谱存在明显的差异。T984,中国91,热研1号和嘉40的亲和谱较宽;而Dourada Percos和中作180的亲和谱较窄,即所谓的特写亲和性品种。3)广亲和品种的亲和性遗传亦有不同的表现。热研1号的广亲和性(以南京11和76-27bB作为籼粳测验种)受一对Sn5基因控制,其位于第6染色体山,与色素原基因C的交换值为4.71%;Pecos和L201的广亲和性(以南京11和秋光为测验种)除受色素原基因C连锁的主效基因控制外,还存在微效基因的修饰;T984的广亲和性(以辐8-1和秋光为测验种)与色素原基因C相互独立。此外,广亲和品种/粳型测验种的F2植株的亲和性强弱与相应的F3株系的平均结实率高低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籼稻和粳稻在分类学上属于不同的亚种,籼粳杂种一代具有比品种间杂种一代更强大的杂种优势,但因籼、粳不亲和,杂种一代结实率很低,致使籼粳杂种优势至今未能在生产上利用。为了探讨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1980年我们开展了筛选籼粳“媒介材料”,以期在杂交水稻上利用的研究。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粳灿“媒介材料”筛选情况 1980年冬在海南岛配制了许多籼粳杂交组合。1981年秋在三明地区农科所种植杂种F1。大部分杂种一代结实率很低,仅藤野与五个不同来源的粳稻(台湾、华北、云南、日本等地品种)和籼稻杂种F1正常结实。结实率分别为76.5%~90.4%和76.9%~92.7%。接着,又以藤野为母本或父本与籼、粳品种杂交了22个组合,于81年冬和82年秋在海南岛和本所种植杂种F1进行验证。二年中,用20个粳稻品种和5个籼稻品种与藤野杂交了27个组合,除了与菲律宾  相似文献   

11.
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设想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l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提出 30年代日本加藤茂苞等为品种分类进行了籼粳杂交研究。50年代初杨守仁等为将籼稻中的有利基因导入粳稻开始了籼粳杂交育种研究。这些研究指出,籼粳杂种F;具有明显的植株高大、穗大粒多、苗期生长快、分蘖力强、茎粗抗倒、根系发达、再生力和抗逆性好等优势。但籼粳杂交F1的结实率低,长期成为杂种优势直接利用的最大障碍。由于广亲和基因与光敏核不育基因的发现,1986年袁隆平提出亚种间杂种优势直接利用的战略设想,接着全国掀起二系法、三系法亚种间杂交组合选育的热潮。2广亲和材料在籼粳亚种间杂交上的应用 冈…  相似文献   

12.
利用广亲和性基因提高籼粳杂种育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Ketamura.E、Ikehashi.H和笔者等人的先后研究认为,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复杂的水稻亚远缘杂交的广亲和性由一对主基因起关键作用,如果将这种显性的广亲和性基因转入籼稻或粳稻品种中,可能培育出结实正常的强优籼粳交组合用于生产。袁隆平教授率先在我国利用这种广亲和性基因培育籼粳亚种杂交水稻,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作者在他的指导下,进行了本试验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采用7个籼稻品系和3个粳稻品种为目标亲本,以紫色稃尖为指示性状,目标亲本作为轮回亲本,将CPSLO;,或ketan Nan-zka的广亲和性基因口交导人目标亲本中。培育 T一系…  相似文献   

13.
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广亲和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986年始对水稻广亲和性的资源筛选,亲和谱,遗传和利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在籼粳杂种后代材料及美国稻品种中存在较丰富的广亲和品种,如T984,嘉40,Pecos和L201等均表现有良好的亲和性。2)各广亲和品种亲和谱存在明显的差异。T984,中国91,热研1号和嘉40的亲和谱较宽;而Dourada Percos和中作180的亲和谱较窄,即所谓的特写亲和性品种。3)广亲和品种的亲和性遗传亦有不同的表现。热研1号的广亲和性(以南京11和76-27bB作为籼粳测验种)受一对Sn5基因控制,其位于第6染色体山,与色素原基因C的交换值为4.71%;Pecos和L201的广亲和性(以南京11和秋光为测验种)除受色素原基因C连锁的主效基因控制外,还存在微效基因的修饰;T984的广亲和性(以辐8-1和秋光为测验种)与色素原基因C相互独立。此外,广亲和品种/粳型测验种的F2植株的亲和性强弱与相应的F3株系的平均结实率高低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水稻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选用具有广亲和基因的粳稻品种与籼稻恢复系杂交,成功地将两个基因重组于一体,育成了籼粳中间型的广亲和恢复系,经与三系不育系配组鉴定,杂种优势强、抗性好,已进入扩大示范并展示出应用的前景。同时,也对广亲和恢复系选育提出若干问题,供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5.
4个广亲和品种(WCVS)和6个粳稻品种与3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和6个不同类型籼粳品种杂交F1的小穗育性。结果表明:同一WCVS对不同不育系或籼稻品种的亲和力存在差异,不同WCVS对同一不育系或籼稻具有不同的亲和力。反映WCVS亲和力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双亲都是WCVS的亚种间杂交F1的小穗育性比单方WCVs的亚种间杂交F1的结实率要高,说明了不同WCVS携带与亲和性有关基因可以互补,对亲和力可能具有累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籼稻恢复系与广亲和粳稻品种杂交,利用广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交不亲和的技术障碍,育成强优恢复系9019,拓宽了我国恢复系的遗传背景,继而配组育成杂交中籼组合协优9019,200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大面积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多年区试及旱作、耐低氮等试验结果表明,协优9019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7.
 通过籼粳杂交、广亲和特性鉴定以及育性恢复能力测定等手段,选育出CH58、CH59、C18和C84四个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H58、CH59、C18和C84的程氏指数分别为11、13、13和15,其中CH58、CH59和C18的籼粳属性为偏籼,C84为偏粳。广亲和特性鉴定和育性恢复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四个恢复系具有良好的广亲和性,且都能恢复滇型、BT型、矮败型等粳稻不育系以及野败型、印水型等籼稻不育系的育性,恢复谱广。花时特性研究表明,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开花高峰要明显早于粳稻不育系春江16A。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在单株产量、每穗粒数、二次枝梗数、株高、一次枝梗数和剑叶宽等性状上表现出明显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利用CH58等四个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与粳稻不育系配组,已选育出春优58、春优658、春优59、春优618等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已通过国家、浙江省等品种审定。CH58等四个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广亲和性好,恢复谱广,在三系法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化学杀雄配制籼粳亚种间杂种的主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1984年起开始探索利用广亲和粳稻品种02428等与籼稻品种通过化学杀雄法配制籼粳杂种的技术,迄今不仅能迅速地鉴定出所配组合的优势,而且能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籼、粳杂种,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化杀制种中的几个关键技术,归纳整理如下。 一、选择好化杀配组的亲本 配制籼、粳杂种,首先要在双亲中选择有一个携带广亲和基因的亲本。目前所知广亲和品种有:02428,培迪,轮回422,Ketan Nangka,Aus,Calotoc等,根据其丰产性状及初步测配优势分析,02428(粳)、轮回422(籼)可以直接利用作化杀制种的亲本。 在具体安排中是利用粳稻作母本还是籼…  相似文献   

19.
克服籼粳杂种F_1不育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籼粳杂种F_1表现半不育,并且延续到高世代。早期的研究已表明,自然界中存在一些广亲和性的水稻品种,它们既能与籼稻杂交产生可育的F_1植株,又能与粳稻杂交产生可育的F_1植株( Terao和Midzushi-ma, 1939; Hen, 1967)。作者对许多品种进行了广亲和性的筛选工作( Ikehashi和Araki, 1984),并且对其遗传基础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F_1的不育性和这种广亲和性是遵循一个简单的规律( Ikehashi和Araki1985)。鉴于这种 F_1不育性的遗传机理的论据在其它地方已发表,因此作者在本文中仅引用一些实践经验来论证这种新观点,并且讨论这种新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广亲和基因的聚合,进行了粳型亲籼恢复材料的创造和改造,选出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及恢复能力的粳型亲籼恢复材料gk729。通过复合杂交对gk729进行改造,进一步聚合其他广亲和材料的广亲和基因,选出具良好亲籼性和恢复能力的粳型亲籼恢复材料gk419。在gk419的基础上筛选出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粳型亲籼恢复系,开始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