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水质好坏的判断 (一)检查pH值 pH直接决定着水体中很多的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同时也反映出水体总的化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pH值对鱼类的安全范围是6~9,最适值为7~8.5,超出9.5或低于4.5,就会直接造成鱼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是一种来源于自然或人为的环境污染物,具有毒性、不可降解性和生物累积性,进入水生环境后会造成水体重金属质量浓度超标,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病变和死亡,通过食物链给人类带来潜在健康风险,一直以来是渔业养殖健康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基于当前鱼类主要养殖模式[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 RAS)],综述了不同国家、不同鱼类养殖模式下重金属在养殖水体和养殖鱼体中的分布规律,以及重金属在养殖鱼体内不同组织器官的分布规律与含量变化特征,以期为不同鱼类养殖模式的选择及鱼类养殖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pH值--水质的重要指标水的pH值(酸碱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海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7.5-8.5之间,淡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6.5-9.0之间。pH值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动物都有直接的损害,甚至会造成死亡。pH值低于6.5的水能使水产养殖动物血液中的  相似文献   

4.
卫岗  丰培 《江西饲料》2005,(4):37-38
盛夏高湿季节,强碱性(pH值8—9.5)和高氢低磷的养殖水体,往往会出现蓝、绿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绿色、云斑状或带状的水华。水华既阻碍空气中氧气溶入水体,藻类又与养殖水生动物争氧,加重水体缺氧程度。水华还会诱发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的毒性,并且阻碍有毒气体逸出,使养殖水体水质恶化,造成养殖水体水生动物疾病发生。水华中的藻类死亡后,藻体蛋白腐败分解,  相似文献   

5.
焦彩虹 《广东饲料》2010,19(11):39-41
<正>在集约养殖条件下,养殖鱼类比处于自然条件下的鱼类承受更大环境压力。养殖环境使在养鱼类时时处于环境胁迫之中。不良的水环境将会给在养鱼类造成严重后果。主要表现为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易发病,当环境胁迫情况严重时,甚至于直接造成养殖鱼类的大量的死亡。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鲑属冷水鱼类,其生存水温为0~22℃,最适水温为16~18℃。太平洋鲑对水质要求较高,宜在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体中养殖,以山泉水、水库水和地下水为好,水体pH值要求6.5~7.5,氨氮小于0.5毫克/升,亚硝  相似文献   

7.
鱼类消化酶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鱼类消化酶主要有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几种,鱼类消化酶的活性随种类、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的不同而有差异,同时受水体温度、pH、盐度、无机离子以及饲料等因素的影响。鱼类消化酶研究可用于指导筛选饲料配方、开发新的饲料源和确立适宜养殖条件。  相似文献   

8.
每年9月份左右是台风的频发期。受台风的影响,常常带来严重的暴风雨灾害,这对水产养殖会造成很多不利因素。作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台风会使养殖的鱼类特别是网箱养殖的鱼类碰撞、擦伤,易发生继发细菌性溃疡病等疾病,  相似文献   

9.
广盐性鱼类在淡水养殖条件下,如果养殖密度过大,很容易发生病害。而养殖户的养殖管理尤其是用药管理若不规范或未被有效监管,则极有可能使用成本较低、效果较好的违禁药物。即使该养殖户未使用违禁药物,也可能因为附近的其他养殖户鱼塘使用违禁药物导致水体被污染。本文就广盐性鱼类养殖过程中安全用药的若干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一种微生态制剂对鲫养殖水化学指标的影响.其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对NH4+-N和COD有明显去除作用,可以稳定水体中的pH值和TP:微生态制剂可以稳定养殖水体水质,延长养殖周期:该微生态制剂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1.5%。  相似文献   

11.
1水温鱼类属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水温直接影响鱼的生存、生长及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各种鱼类都有自身生长的适温范围和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北方养殖鱼类主要有鲤鱼、草鱼、鲢鱼、鲫鱼。生长的适温范围在15~32℃,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高于或低于适宜温度都会影响鱼类的  相似文献   

12.
水质对于淡水养殖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水质将确保鱼类的正常存活,并提升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品质。一般来说,水质的好坏可以由水体颜色进行区分和判断,当水体颜色出现一定问题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用药或者施肥的方法对水质予以改善,以降低对淡水养殖的影响,降低鱼类患病和死亡的风险。本文就淡水养殖中水体颜色的变化及处理对策展开分析和论述,总结和分析不同水体颜色下水质的具体情况,并针对不同颜色水体提出有效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鱼类养殖水体的水质好坏一般从以下两方面来判定:一方面是通过常规的水质化验来衡量水体的各项指标是否适合鱼类的生长;另一方面是通过水色“看”水质。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是养殖水体中的主要营养元素。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中的氮、磷、钾的补充主要是通过施入无机肥和发酵的农家肥。正常情况下。在鱼类生长高峰期的6~9月份.养殖水体中不易缺氮。因为夏季水温较高,鱼类摄食活跃,投食量增加。饲料中过多的蛋白质通过鱼机体的代谢转化为氮由粪便排于水体中,此时水体中的氮充足甚至过量。可是大部分养殖户和鱼饲料生产厂家习惯追求高蛋白的水产料,使水中氨氮含量超标,这样反而对鱼类有害。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淡水养殖水体的污染程度,实验选用光合细菌与芽孢杆菌对养殖水体进行生物修复,测定水体氨、氮含量、pH值、化学耗氧量以及溶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使用光合细菌与芽孢杆菌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降低73.1%,pH值下降4.2%,化学耗氧量降低46.3%,溶氧量升高9.7%,净化水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水质是影响越冬鱼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管好水质要着重抓好pH值和溶氧两个指标. (一)pH值 pH值是表示水体酸碱度的一个指标.鱼类越冬池的水体要求pH值在7~8之间,过高或过低对鱼类都有直接危害.实践表明,凡管理不善,越冬鱼种池水体pH值一般偏低.对此,可采取以下两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常见养殖鱼类鳃病的病理症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鱼类养殖的过程中,鳃病是各种鱼类经常发生的疾病。该病会对养殖鱼类造成严重的危害,给养殖户带来非常大的损失。鉴于此,本文对常见养殖鱼类鳃病的病理症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期望能够为鱼类养殖户防治该病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伟新 《当代畜牧》2013,(26):84-85
池塘养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量高,效益好,其产量占淡水养殖总产的70%以上。这种高密度精养模式,由于养殖水体负载量大,水质较肥,很容易爆发鱼病。夏季是鱼类一年中生长的旺季,但由于气温高,雨量多,水温高,鱼类病原体也会大量繁殖。如遇闷热天、雷雨天,气候突变,气压降低,水中溶氧量减少,鱼类浮头甚至泛池时  相似文献   

19.
水质是影响越冬鱼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管好水质要着重抓好pH值和溶氧两个指标. (一)pH值 pH值是表示水体酸碱度的一个指标.鱼类越冬池的水体要求pH值在7~8之间,过高或过低对鱼类都有直接危害.实践表明,凡管理不善,越冬鱼种池水体pH值一般偏低.对此,可采取以下两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池塘鱼菜共生综合技术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池塘养殖技术的提高和养殖产量的增加,池塘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加剧,不仅影响了养殖效益,而且造成水质污染加剧,水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为此,2015年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体系呼和浩特试验站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乔庞渔场开展鱼菜共生生态养殖试验研究。鱼菜共生就是在养殖池塘种植蔬菜,水面种菜水下养鱼,利用鱼类与蔬菜的共生互补,将渔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具有净化水质,降低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的作用。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