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为寻找高活性的米尔贝霉素衍生物.【方法】以伊维菌素为原料,经脱糖后,将其进一步转变为13-氨基米尔贝霉素类似物,通过三组分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米尔贝菌素磺酰脒类化合物(7a-7i),并初步测定了其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室内活性.【结果】各衍生物对豆蚜、朱砂叶螨均有较好的触杀活性,其中7f,7h和7i对朱砂叶螨24h的LC_(50)值分别为0.010 4、0.009 6、0.014 4mg/L,7i对豆蚜24h的LC50值为7.807 2mg/L.【结论】米尔贝霉素13位氨基上磺酰化的结构修饰有助于提高米尔贝霉素类化合物的杀螨、杀蚜活性.  相似文献   

2.
吴英亮 《农村百事通》2009,(10):112-119
松节油是透明无色、具有芳香味的液体,能溶于酒精、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和汽油中,是一种优良的溶剂。松节油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由蒎烯等多种萜烯组成。且因树种、加工方法而不同。萜烯是指通式为(C5H8)n的链状或环状烯经分子,蒎烯  相似文献   

3.
利用叶片浸渍法评价了1%米尔贝霉素ME对山楂叶螨卵和雌成螨生物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1%米尔贝霉素ME、3%伊维菌素ME和5%阿维菌素EC对山楂叶螨的温室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米尔贝霉素对山楂叶螨卵和雌成螨的LC50,LC95值分别为0.231 8,7.913 9 mg/L和0.008 7,0.120 5 mg/L,对雌成螨的活性高于卵。温室及田间防治效果表明,3种药剂对山楂叶螨速效性差异较小,药后2 d的防治效果均高于91%;但1%米尔贝霉素ME和3%伊维菌素ME对山楂叶螨持效期比5%阿维菌素EC短。就速效性、持效期和防治效果而言,1%米尔贝霉素ME是防治山楂叶螨的优选杀螨剂。  相似文献   

4.
由米尔贝(Milbemycins)原药的理化性质可知其可以加工成乳油制剂,研究通过筛选相关辅助剂(溶剂、乳化剂、光稳定剂)配制出5%米尔贝乳油,并完成产品质量分析,最后进行实验室小样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米尔贝乳油配方如下:有效成分含量≥5%,6.8%NP10,1.2%EL90,1%抗氧化剂1010,2%乙酸乙酯,溶剂油200#补足至100%。小样的各项理化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且在稀释30000~50000倍时红蜘蛛的校正死亡率均能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酥梨为材料,贮藏前短时间密闭包装形成超低氧环境,并在随后的冷藏期间对梨果实果皮中α-法尼烯、共轭三烯含量进行测定,探寻贮前超低氧处理对冷藏期间梨果皮α-法尼烯、共轭三烯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低氧处理时间对果皮中萜烯类物质含量与组成的变化以及果实的贮藏品质有一定影响,且萜烯类物质含量、组成变化与酥梨品质有着密切关系,其中以贮前超低氧处理3、5 d果实的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富集、精馏方法从重质松节油中单离长叶烯,以减少化学处理影响而获得高纯度的长叶烯,为重质松节油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重质松节油为原料,采用富集、精馏方法开展单离长叶烯工艺研究,考察加热温度、回流时间、回流比、真空度对长叶烯纯度和得率的影响,确定富集、精馏得到长叶烯的最佳工艺,并对馏分进行气相色谱检测.[结果]重质松节油富集长叶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真空度10 mmHg、加热温度165℃、回流比3:2,该条件下长叶烯纯度为68.81%,得率为67.16%.影响长叶烯精馏的因素排序为回流比>加热温度>回流时间;长叶烯精馏最佳工艺条件为真空度2 mmHg、加热温度150℃、回流比4:1、回流时间3.0 h,在此条件下长叶烯纯度达83.38%,得率为68.20%.[结论]采用富集、精馏方法对重质松节油进行单离,可避免化学处理过程中有效成分的转化,得到高纯度的长叶烯产品.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象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黄兰(Michelia champak L.)叶片和花瓣的挥发性成分;并提取叶、花挥发物精油,测定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精油对大肠杆菌ATCC673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枯草芽孢杆菌CMCC63501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兰叶片与花瓣的挥发性成分中都含有香叶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物质,叶片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都是萜烯类物质,而花瓣的挥发性有机成分中除了萜烯类物质外,还含有较多的芳樟醇等醇类物质和安息香酸甲酯等酯类物质;黄兰叶片与花瓣的精油对大肠杆菌没有抑制作用,但质量分数为2.5%的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2.5%的叶片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率达到68.20%。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象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黄兰(Michelia champakL.)叶片和花辨的挥发性成分;并提取叶、花挥发物精油,测定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精油对大肠杆菌ATCC673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枯草芽孢杆菌CMCC63501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兰叶片与花瓣的挥发性成分中都含有香叶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物质,叶片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都是萜烯类物质,而花瓣的挥发性有机成分中除了萜烯类物质外,还含有较多的芳樟醇等醇类物质和安息香酸甲酯等酯类物质;黄兰叶片与花瓣的精油对大肠杆菌没有抑制作用,但质量分数为2.5%的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2.5%的叶片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率达到68.20%.  相似文献   

9.
试验在贵州省开阳龙岗进行。选定贵州4个主栽品种,分部位采取成熟鲜叶提取叶表面物质分析。检测表明,烤烟叶表面提取物主要包括烟碱、新植二烯、腺毛分泌物和烷烃类。不同品种叶表面提取物主要成分含量一定差异。4个品种叶表面提取物总量、新植二烯含量和腺毛分泌物含量的排序为南江3号K326贵烟201云烟85,烷烃物质平均含量排序为南江3号云烟85贵烟201K326。各品种烟叶腺毛分泌物中松香油平均含量与其它萜烯类物质总量相当,西柏三烯二醇含量大于西柏三烯一醇含量,α-西柏三烯二醇平均含量是β-西柏三烯二醇含量的2倍以上。烷烃物质含量以中部叶含量最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农用抗生素米尔贝霉素高产菌株,提高混合群体中正常型菌落比例。方法:采用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与不同剂量~(60)Co复合筛选米尔贝霉素产生菌-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subsp aureolacrimosus)。结果:获得一株高产诱变株,经发酵罐发酵验证后,米尔贝霉素效价达到亲株的1.93倍,正常型菌落纯度提高31%,并且遗传特性稳定。结论:该方法简捷、高效,具有实用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松节油的包合率及包合物产率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研究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松节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并采用显微镜法、热稳定性试验、薄层色谱法(TLC),红外光谱法(IR),气质联用(GC-MS)等对松节油-β-环糊精的包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松节油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为松节油∶β-环糊精为1∶8(mL∶g),包合时间2.5h,包合温度60℃;包合物形成一种新的物相,且包合前后松节油的化学组成基本不变;该工艺简单、稳定,所得包合物产率和包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崔华莉  孙雪花  樊江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88-13090
[目的]探讨微波辅助提取生姜油的工艺条件及生姜油成分。[方法]以干生姜粉为原料,以蒸馏水为极性溶剂,研究了微波消解、水蒸气辅助提取生姜油的工艺流程及条件,并对生姜油成分进行了GC-MS定性分析。[结果]微波辅助提取生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蒸馏水为浸提剂,微波消解功率为480W,微波消解时间为50s,微波消解压力为1.5kg/cm2,然后用水蒸气蒸馏,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较传统水蒸气蒸馏提高了约46.5%。生姜油GC-MS定性分析表明,相似度在70%以上的共鉴定出37种物质,主要有烷类、烯类、醛类、醇类、酯类、酮类等化合物。[结论]为生姜油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脱皮大环柄菇化学成分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为脱皮大环柄菇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联合运用丙酮提取和真空旋转水蒸气蒸馏法从脱皮大环柄菇新鲜子实体中获得脱皮大环柄菇挥发油和丙酮粗提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脱皮大环柄菇挥发油化学成分,运用试管预试法检测丙酮粗提物的化学成分,通过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GC-MS分析结果表明,脱皮大环柄菇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酮类化合物,其中4-甲基-4-羟基戊酮相对含量高达86.32%.试管预试法检测结果显示,脱皮大环柄菇丙酮粗提物含有生物碱、甾醇和萜类成分.自由基清除试验结果表明,脱皮大环柄菇丙酮粗提物具有有效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羟自由基(·OH)和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260.45和552.87μg/mL.[结论]脱皮大环柄菇挥发油化学成分独特,含7种酮类化合物、1种醇类化合物和1种酯类化合物,丙酮粗提物因含有生物碱、甾醇和萜类等活性成分且具有有效的抗氧化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4.
沙棘籽油的提取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法,利用索氏抽提器提取沙棘籽油,用GC-MS对沙棘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15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67.78%,主要是亚麻酸,占不饱和脂肪酸的93.21%;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占饱和脂肪酸的70.79%。单料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沙棘籽油能与烟香协调,提高香气质,增加香气量,同时,还有减轻刺激性,去除杂气和改善余味的作用,更适合加到清香型单料烟中,且添加量以烟丝质量的1‰~1.5‰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确定运用生物活性指纹图谱预测中药的干细胞活性的可靠性而进行了该试验。[方法]试验中,依次用石油醚、乙醚、二氯甲烷提取龟板浸膏,得到溶剂提取物,将一部分溶剂提取物甲酯化,并用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研究了甲酯化产物的干细胞活性;采用GC-MS技术研究每一个甲酯化产物,根据总离子流色谱图的相同保留时间和相应峰面积,获得龟板浸膏甲酯化GC-MS生物活性(干细胞活性)指纹图谱。结果表明:甲酯化产物均能促进干细胞的体外增殖,用龟板浸膏甲酯化GC-MS生物活性指纹图谱来预测中药"四物汤"的干细胞活性,平均预测准确率达87.5%。[结论]因此,用这种方法来预测未知中药样品的干细胞活性,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糖胶树花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测定糖胶树花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糖胶树花挥发油得率为0.018%,通过GC-MS分析,从中鉴定出2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53%,其主要成分为2-莰烯(23.30%),芳樟醇(23.09%),(-)-4-萜品醇(10.54%)。糖胶树花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次为黄瓜角斑病菌,对其他供试细菌未表现出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朝鲜崖柏是集芳香、观赏、药用于一身的珍贵经济树种,其精油具有良好抑菌性。对朝鲜崖柏枝叶精油的提取工艺优化、成分分析和抑菌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朝鲜崖柏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朝鲜崖柏枝叶的精油,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响应面优化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取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滤纸片抑菌法和平板涂布法检测精油的抑菌活性。  结果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朝鲜崖柏枝叶精油的单因素试验显示:液料比7.0 mL/g,NaCl质量分数2.0%,蒸馏时间2.0 h,新鲜枝叶时提取率较高。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蒸馏时间2.0 h、液料比7.0 mL/g、NaCl质量分数2.0%为最优组合,其精油提取率为4.2%。响应面优化法得到的最优组合为:液料比6.9 mL/g、蒸馏时间2.7 h、NaCl质量分数2.6%,在此条件下的精油提取率为4.3%,实际值为4.4%,两者拟合良好。通过化学成分分析,从精油中共检出48种化合物,占所提取精油总量的93.79%,其中以乙酸香芹酯含量最高。烯类物质17种,醇类物质15种,酯类物质6种,酮类物质5种,酚类等物质5种,分别占总质量的26.79%、25.40%、28.47%、11.84%和1.11%。精油对金黄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3.28 mm,枯草芽孢杆菌的为12.04 mm、大肠杆菌的为12.94 mm,均表现为中度敏感。精油对金黄葡萄球菌的MIC值为0.005 μg/L,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均为0.010 μg/L。  结论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朝鲜崖柏枝叶精油的最佳工艺研究,既节省了溶剂用量,缩短了蒸馏时间,又保证了提取率,有利于后续的研究,对企业生产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朝鲜崖柏枝叶精油的抑菌效果明显,有较大开发潜力,建议加以收集利用。   相似文献   

18.
刘春叶  张剑  苗延青  王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594-3596,3599
[目的]研究花椒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分别采用索氏法和超声波法提取花椒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2种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的花椒籽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索氏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溶剂,料液比1∶13,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0 h;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溶剂,料液比1∶13,提取时间90 min。花椒籽油含有9种主要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为花椒籽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蒜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大蒜精油,用GC—MS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与溶剂萃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所提精油进行对比。超临界萃取后分离得到了具有较高相对含量大蒜素的大蒜精油,明显高于溶剂萃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所得。证明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大蒜精油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山奈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嵋  王锐  周云  刘忠荣  刘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45-14345,14436
综述国内外近年来对山奈的研究进展,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油提取GC-MS测定,不同溶剂提取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