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杂4号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用核雄性不育两用系473A中的不育株为母本,与抗病品种川73—27作恢复系父本杂交组配的我国第一个棉花核雄性不育系抗病杂交种。该品种较好地结合了抗病、丰产、优  相似文献   

2.
棉花三系杂交种豫棉杂一号是由内黄县棉花办公室与河南省经作站合作选育的。2 0 0 4年 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是河南省第一个棉花三系杂交种。1选育经过。在海岛棉与陆地棉杂交后代中发现不育株 ,经与陆地棉测交发现该不育株为细胞质雄性不育 ,选择综合性状好的陆地棉材料对不育株回交多代育成不育系 ,同时 ,对父本封花自交育成保持系。利用哈克尼西棉不育系的恢复系 ,经过杂交、回交、测交选育成恢复系 ,在培育三系的基础上 ,1 996年利用 1 5个不育系与 8个恢复系杂交 ,配制 1 2 0个杂交组合 ,其中 ,1 9A× 85 R组合 ,综合性…  相似文献   

3.
施尚泽 《江西棉花》2007,29(3):19-21
1 选育经过 1998年利用棉花核不育系33A为母本与抗病虫材料杂交,用F2代分离的不育株进行兄妹交.于1999年对分离的不育株进行田间鉴定,从中选择鉴定出不育度高,败育较彻底的30个不育单株,进行配对兄妹交.  相似文献   

4.
川杂9号主要性状特征及栽培技术①张相琼张东铭周宏俊四川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简阳641400棉花杂交种川杂9号(原名川杂90-12),是四川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抗枯萎耐黄萎核不育两用系抗A1为母本,丰产稳产型中棉所12优系为恢复系,于1989年配制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5.
信息动态     
“萍乡显性核不育  水稻”通过鉴定 1978年江西萍乡市农科所在研究杂交水稻无花粉型不育材料杂交组合中,发现两个典败变异株。其后九年多来,他们将其与93个籼稻品种(系)测交,与原父本13代回交。同系不育株与可育株211对姐妹系交,发现不育株与可育株都成1:1分离。又观察31466株可育株自交后代,育性均不分离,说明其不育性与细胞质无关,是受核内一个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控制的。由此论定:这是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材料。  1987年10月8日,江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邀请中国农科院邓景杨以及省内外专家、教授ig人,对萍乡市农科所的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  相似文献   

6.
采用雄性不育系生产农作物杂交种,是目前利用杂种优势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由于核雄性不育具有恢复系广、不带对产量的不利因子、易于筛选出强优势组合等优点,已在国内外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上广泛应用。因为核不育制种需拔除约50%左右可育株,尽早拔除可育株,从而进一步提高杂交制种产量,是广大育种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棉花核雄性不育育性是否与生长势有关、早期拔除壮苗是否能够提高不育株率,从而为棉花核不育杂交制种提供参考。1材料和方法供试材料分别为通过连续多年兄妹交选育的ms5ms6核不育系绵A1、绵A2和与抗虫棉杂…  相似文献   

7.
通过连续3年在河南周口地区对核不育系杂交棉川杂棉25号进行高产制种技术研究,形成了成熟的不育系制种技术体系,并就核不育系在河南周口地区制种关键技术提出了制种田及隔离区(带)的选择、制种田块的要求、播种、田间管理、去可育株及授粉、收获方面的规范,为各地开展棉花核不育系制种提供参考,以期对棉花产业化发展能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湘棉不育系1号(原名海洞核A5)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采用海岛棉米努非与洞庭一号杂交,后代不育株与洞庭一号连续回交5代,再与中棉所12的优良株系杂交回交,后代不育株再与石远321的优良株系杂交回交,用多个陆地棉做父本,采用优良性状分子聚合育成.该不育系2005年7月通过专家现场鉴定,2006年3月通过湖南省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9.
芝麻隐性核不育保持系选育与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芝麻隐性核不育两用系杂交制种时,母本行需人工拔除分离出的50%可育株,为解决这一难题,为芝麻杂种优势利用提供新途径,采用不同遗传背景的种质与芝麻隐性核不育两用系0176AB中的不育株0176A广泛测交,在不育株率超过60%的分离世代中选取大量可育株与不育株0176A成对杂交,同时将可育株父本自交,筛选F1不育株率逐步提高的组合和父本,经过多代测交、自交、系选、异地鉴定和基因聚合,历时13年基本育成对0176A雄性不育性状具有完全(高度)保持效果的新材料WB51220、WB7-1D及高不育系W0176A和全不育系W71A。遗传测验表明,保持系WB7-1D的基因型为msms+rf_1rf_1rf_2rf_2…rf_ir_fi。两用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可以实现芝麻隐性核不育三系配套,利用这种方法首次选育出芝麻核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皖芝6号(W0176A×皖芝1号F_1)和皖芝11号(W71A×皖芝2181F_1),产量分别比全国对照品种豫芝4号增产8.27%和23.0%。  相似文献   

10.
王治斌  欧俊梅 《中国棉花》2015,42(12):36-37
<正>棉花杂交制种生产是一项费工、技术要求高的工作,生产上制种产量差异大,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制约棉花制种产业的发展。为了提高棉花杂交制种的产量、保证种子质量,作者经过多年探索和对技术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一套适合川杂棉25号在四川植棉区制种的技术规程。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两系核不育杂交棉川杂棉25制种技术操作方法,适用于四川省棉花核不育杂交种子的生产。2应用标准包括:DB/5100B32004棉花种子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棉花雄性核不育系光温A系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一代杂交棉的种子成本,1982年引进81A,经过30多代的研究,现已育成一种新的棉花雄性核不育系光温A系,使普及一代杂交棉将成为现实。1光温互作,育性可以转换光温A在石家庄棉花杂交制种最佳季节即长日照高温季节和海南冬季棉花杂交制种季节即温度较低的短日照季节表现为雄性不育,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9.9%;在温度较高的短日照条件下表现为可育,可育株率100%,可以自然自交繁种。用F4姊妹交不育系制种F1真实杂交率为95%,用F6杂合可育株分离的不育株测交F1杂交率为98%,个别株行达到100%。2不育株有芽黄标记不育株出苗5~7天开始,即与可育…  相似文献   

12.
抗虫杂交棉川杂12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杂 1 2号 (杂 1 2 )的选育得到国家 863、四川省育种攻关等项目的资助 ,其目的是将棉花抗病虫性与核不育两系法结合 ,利用抗病核不育两用系作母本、抗虫品系为父本 ,选育出比对照增产 ,抗棉铃虫、红铃虫 ,抗病性好 ,品质优良的棉花抗病虫杂交种。1选育过程。四川省农科院经作所利用生产上已应用的核雄性不育材料及抗枯黄萎病品种 ,通过杂交转育 ,结合病圃和大田筛选 ,培育出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的双抗型两用系抗 A2。于 1 997年由四川农科院经作所提供母本抗 A2 ,湖北惠民种业有限公司提供抗虫品系 R1 68,分别在四川和湖北配制杂交组合 ,通…  相似文献   

13.
利用低芥酸油菜雄性不育材料117AB为母本与双低品种(系)杂交,通过F_2可育株自交测硫甙,F_3可育株与不育株成对测交或F_3可育株再测硫甙,F_4成对测交,能有效地选育出具有较优良性状的双低隐性胞核不育系。再以此双低不育系为母本与双低优良品种(系)杂交,在F_2或F_3成对测交,亦能选育出双低不育系。经过1988至1992年4年7代的选育,育成具有较优良性状的双低隐性胞核不育材料W—6AB、204AB、C—9AB、388AB、4470AB、4422AB等,1992年进入组合配制和产量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4.
川杂棉26号是以新育成的含mscl不育基因的优质抗病核不育系GA18为母本,抗病恢复系00-160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测配而成的F1代棉花杂交种,具有抗病性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特点.2006-2007年参加湖南省区试,2007年参加湖南省生产试验,2008年3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湘审棉2008007).  相似文献   

15.
选育和应用高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种.能够有效防治棉花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植棉效益。棉花高产核不育杂交新品种川杂棉22,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是以新育成的含不育基因msc1的优质抗病核不育系GA18为母本、抗病恢复系00—268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测配而成的高产抗病虫F1棉花杂交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了两个棉花雄性核不育系材料及四个棉花优良骨干亲本的配合力,以期为棉花核不育系杂交育种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S1的产量及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均较高,是配制杂交组合的理想母本;四个优良骨干亲本中H3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中等,适合作为杂交配组的父本材料利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省利用单隐性基因控制的核型不育材料——洞A及其衍生系配制的川杂1、2、3、4号已在生产上应用。但是洞A及其现有衍生系以及川杂1、2、3号均不抗枯萎病,在当前枯、黄萎病迅速扩展的情况下,其繁殖、制种和推广都较困难。虽然利用不抗病的不育材料与抗病良种配制  相似文献   

18.
株1S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发现及超级杂交早稻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水稻温敏核不育基因株1S的发现及两用核不育系株1S、陆1KS的选育过程,阐述了株1S、陆1KS的特征特性及利用株1S、陆18S选育超级杂交早稻取得的重要进展,提出选育细胞核具有部分粳稻血缘、细胞质保持完全籼型的广亲和温敏核不育系,是实现部分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选育南方广适性超级杂交早稻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棉花雄性不育系石A-1的发现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棉花杂种优势可大幅度提高产量和改善纤维品质 ,杂交制种的方法与途径已成为棉花育种界的热门课题 ,利用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是该课题的焦点和难点。石家庄市农科院在不育系选育方面现已有了新的进展 ,从野生棉远缘杂交后代中发现并培育出雄性不育系石 A- 1 ,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1石 A- 1系的发现培育过程1 987年在石远 32 1的亲本之一“86- 1× [(吉札 45×色伯氏 ) F2×ASJ- 2 ]F3 ”中发现一株花药较瘪、雄性发育不健康、自身结实率很低的棉花 ,后人工辅助自交授粉 ,得到种子 5 8粒。1 988年在自交一代中分离…  相似文献   

20.
川杂棉21是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优质转基因抗虫核不育系GA18作母本、高产恢复系R193作父本,采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配制的抗虫核不育F1代杂交种。2006—2007年参加四川省区试,2008年通过四川省生产试验,并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8)第203号]。200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棉2009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