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犊牛易患蛔虫病,有的十分严重,用驱虫药驱虫后,粪便虫卵检查呈阴性。但因寄生虫侵害畜体,易引起脾虚不磨。表现为食少、消瘦,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笔者收治该病11例,用中药扶脾散加减治疗,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1方药组成用扶脾散加减,由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砂仁、神曲、泽泻、木香、陈皮、当归、乌梅、甘草组成,具有补气健脾,消积导滞之功。  相似文献   

2.
脾虚慢草主症为反刍减少或停止 ,瘤胃蠕动减少或停止 ,精神不振 ,鼻镜干燥或汗不成珠 ,腹围缩小 ,日久则体瘦毛焦 ,四肢无力 ,口色淡 ,脉无力 ,治疗与护理不当 ,多预后不良。笔者在 1 0多年兽医门诊工作中 ,应用扶脾散治疗牛脾虚慢草 86例 ,均获满意的效果 ,其中 1剂而愈者 1 6例 ,2剂而愈者 42例 ,3剂而愈者 2 8例。处方 :焦白术、党参、黄芪、茯苓各 5 0 g ,青皮、厚朴、泽泻各 3 0 g ,炒苍术 40 g ,广木香 2 0 g ,炙甘草 2 5 g。用法 :共为未 ,开水冲 ,候温服。方歌 :扶脾散用参术芪、茯苓泽泻草青皮、苍术木香加厚朴、脾虚慢草最相…  相似文献   

3.
扶脾散是中兽医的传统常用药方,记载于《牛马病例汇集》一书中。具有扶正固本、健脾补气的功能。主治牛脾虚慢草、久病虚损等病证。该药方对牛饮食伤胃、劳役过度、感受外邪所引起的脾胃虚亏而产生的前胃机能障碍,如前胃弛缓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前胃弛缓是我县耕牛较为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笔者近几年来,遇之均利用扶脾  相似文献   

4.
扶脾散是中兽医的传统常用药方,记载于《牛马病例汇集》一书中。具有扶正固本、健脾补气的功能。主治牛脾虚慢草、久病虚损等病症。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该药方对牛饮食伤胃、劳役过度、感受外邪所引起的脾胃虚亏而产生的前胃机能障碍,如前胃弛缓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扶脾散治疗牛脾虚慢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虚慢草主证为反刍减少或停止,瘤胃蠕动减少或停止,慢草或不食,患畜精神不振,鼻镜干燥或汗不成珠,腹围缩小,日久则体瘦毛焦、四肢无力,口色淡,脉无力。治疗与护理不当,多预后不良。我在多年兽医诊疗工作中,应用扶脾散治疗牛脾虛慢草共43例,均获满意的效果,其中,一剂而愈者8例,两剂而愈者21例,三剂而愈者14例。作者对《牛马病例汇集》中扶脾散的剂量作了适当修改: 焦白术50克,党参50克,黄芪50克,  相似文献   

6.
饮喂失调或劳伤过度,耗损气血,致使脾虚胃弱,引起水谷运化失常,不能输布精气,营养全身,久则畜体日渐瘦弱,食欲减少,即成脾虚慢草之症。中兽医经验方“扶脾散”由党参、黄芪、白术(土炒)、茯苓、泽泻、青皮、木香、厚朴、甘草、苍术(炒)组成,有补中益气、下气利水的功能,适用于脾虚慢草症,笔者在此方基础上加入当归、山药、扁豆、砂仁、枳壳、柴胡、升麻、陈皮、焦三仙等药物治疗奶牛脾虚慢草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伤力脾虚”是指家畜劳役过度,饲养失调而引起的脾肺二虚之证,以役用畜多见。四季中以冬春季发病率高。我站1980年统计,此病占内科疾病的13%。我们用“清肺健脾散”治疗效果满意。现简介于后: 辩证施治伤力脾虚与脾虚证和伤力证的证候有相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多年临床治验实践为素材,归纳总结出扶脾散兽医临证十二法。并对其方剂组成特点、主要临床见症、临证变通应用等,作了简要阐述。扶脾散见于《牛马病例汇集》。显然是来自临床,久经烤炼的良方。由黄芪、党参、白术、苍术、厚朴、青皮、木香、泽泻,甘草九味药组成。为脾胃虚弱之病证而设。我们从70年代使用至今,治愈病畜300  相似文献   

9.
加味白术芍药散治疗山羊肝郁脾虚泄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泄泻的致病原因较多,但临床上以伤及脾胃多见.<景岳全书·泄泻篇>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可见肝脾所引起的泄泻,是在脾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笔者在治疗时则以治脾为主,注意顾及肝木,常兼用柔肝、升阳之法,以助其条达之性.近年来,应用白术芍药散加味治疗山羊肝郁脾虚泄泻27例,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0.
1脾病 脾气虚弱,宜健脾益气,四君子汤(主要成分为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当归、炙黄芪)。脾虚下陷,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主要成分为炙黄芪、党参、当归、白术、橘皮、升麻、柴胡、甘草)。脾虚泄泻,宜补脾益气、健脾利湿,参苓白术散(主要成分为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扁豆、莲肉、桔梗、薏仁、砂仁)。脾虚食少,宜健脾开胃,益气黄芪散(主要成分为黄芪、茯苓、党参、陈皮、升麻、炙甘草、苍术、泽泻、生姜)。脾阳虚衰,宜温中散寒、振奋脾阳,理中汤、附子理中汤(主要成分为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肉桂)。脾虚便血,宜健脾摄血,归脾汤、升芪散(主要成分为升麻、陈皮、炙甘草、炙黄芪、地榆炭、熟地、炒白芍、炒牡丹皮、全当归)。脾虚带下,健脾祛湿、温经散寒,完带汤(主要成分为党参、白术、苍术、山药、柴胡、甘草、车前子、炒荆芥穗、白芍、陈皮)。湿邪困脾,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加味平胃散(苍术、白术、陈皮、厚朴、焦山楂等)。  相似文献   

11.
脾为后天之本,系畜体气血生化之源。而脾虚又是中兽医临证中极为常见的证型之一。为了深化“脾虚”本质的认识,探索脾虚机能变化的特异性指标,我们对家兔的脾虚模型进行了研究。现将实验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2.
脾虚泄泻是马属动物的常发病之一,尤其是便秘后期继发脾虚泄泻,由于剧烈腹泻,大量失水,畜体极度虚弱而导致死亡者并非少见。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参姜胃苓散先后治疗马属动物脾虚泄泻38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与评价益气健胃散对仔猪脾虚泄泻症状的治疗效果,试验将30头腹泻仔猪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五味健脾颗粒组和益气健胃散组,每组10头。益气健胃散组按每千克体重加益气健胃散1.0 g拌料给药,五味健脾颗粒组按每千克饲料添加3.0 g五味健脾颗粒。以脾虚症候积分和仔猪生长性能为指标,评判益气健胃散对脾虚泄泻仔猪的治疗效果。结果:益气健胃散能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脾虚泄泻症状明显好转,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3.33%、80%和90%;五味健脾颗粒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3.33%、70%和90%。结论:益气健胃散可有效治疗猪脾虚泄泻,临床推荐方案为:每头仔猪每天1.0 g/kg体重的给药量,连续给药5 d。  相似文献   

14.
脾虚证,在家畜疾病中颇为多见,临床上常因脾胃升降失和、脾胃气虚、脾胃阳虚及中气下陷等病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证型。为了探讨“同证异治”或“异病同治”及其规律性,我们实验观察了益气升降法、益气和胃法、脾肾兼顾法和益气升陷法对脾虚证的调理作用,以及对家兔脾虚模型的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银杏叶复方对脾虚腹泻断奶仔猪肝脾组织形态的影响,将30头25日龄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脾虚模型组和银杏叶复方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利血平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虚腹泻模型,银杏叶复方进行治疗。预试期7 d,试验期30 d。组织学观察可见,对照组肝板完整,肝索排列规则;脾虚模型组肝脏梗死严重,肝板结构破坏;银杏叶复方组保有完整肝板,肝细胞大而圆、胞核正常,部分有轻微出血,枯否氏细胞等形态和对照组接近。对照组和银杏叶复方组脾脏红髓和白髓界限清晰大小适中,小梁正常分布在脾中,动脉周围淋巴细胞数量正常,边缘区红白髓数量正常,未见明显病变;脾虚模型组白髓范围大且和红髓界限不清,小梁密集分布于脾中,动脉周围淋巴细胞数量增多,边缘区出现大量血细胞。试验结果表明,脾虚模型组的仔猪肝脾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银杏叶复方组的损伤较小,形态与对照组较为接近,说明银杏叶复方对脾虚腹泻断奶仔猪的肝脾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伤力脾虚"是指家畜劳役过度,饲养失调而引起的脾肺二虚之证,以役用畜多见,四季中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据对武威市家畜内科病发病情况统计,此病占内科疾病的13%。笔者采用"清肺健脾散"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有关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兽医称牛前胃弛缓为“脾虚不磨”“脾虚胃弱”,该病是牛消化系统较复杂的疾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尤其是原发性前胃弛缓,初期呈现轻度症状,往往不引起人们重视,迁延日久,病畜脾胃功能进一步降低,气血大亏,则继发宿草不转或百叶干等前胃疾病。笔者临证20余年,运用中医升脾降胃的机理,自拟开胃进食散治疗牛前胃弛缓60余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18.
泻泄,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清浊不分,甚至泻出水样大便的一类病症,欲称拉稀。临诊中按病因病机可分为寒湿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肾虚泻和肝气乘脾泻六种。在治疗中我们遇到三例泻泄症,其中一例从其症状表现看,属于脾虚泻型,在治疗上按脾虚泻辩证论治已治愈。  相似文献   

19.
奶牛带下症临床上以脾虚带下和湿热带下为多见,可引起奶牛食欲及泌乳量降低,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甚至危及家畜生命,对奶牛业的经济收入和发展影响甚大。我们在某奶牛场实习期问,试用蒲益当归散和完带汤加减分别治疗奶牛的湿热带下和脾虚带下,初步获得较好的疗效,现简介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自拟的固肠促长散对脾虚仔猪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试验采用给仔猪注射利血平和交替不喂与喂饱的方法制造脾虚仔猪模型,分别在注射利血平前、最后一次注射利血平当天、灌药结束后的次日和灌药结束后的第8天测定仔猪的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清SOD活性、MDA含量。结果表明:与脾虚对照组和思密达组相比,固肠促长散组能显著提高血液中的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率、中性粒细胞百分率、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SOD活性(P<0.05);可以显著降低血清MDA的含量(P<0.05)。说明固肠促长散对脾虚仔猪有较好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