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5种狼尾草属观赏草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东方狼尾草(Pennisetum orientale)、绒毛狼尾草(P. setaceum)、‘小兔子’狼尾草(P. alopecuroide‘s Little Bunny’)、羽绒狼尾草(P. villosum)和‘紫光’狼尾草(P. alopecuroide‘s Ziguang’)5种观赏草光合特性,为引种驯化、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其光合特性指标。结果表明:5种狼尾草光合日进程均呈单峰型,无“午休”现象,‘紫光’狼尾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11∶30达最大值29.5μmolCO2/(m2·s)、5.94 mmolH2O/(m2·s),为5种狼尾草中的最高;东方狼尾草光补偿点最高为58.70μmol/(m2·s),绒毛狼尾草、‘小兔子’狼尾草、羽绒狼尾草相近,‘紫光’狼尾草最低为32.41μmol/(m·2 s);羽绒狼尾草光饱和点最高为2563.6μmol/(m·2 s),东方狼尾草最低为1615.4μmol/(m·2 s);5种狼尾草表观量子效率与耐荫植物接近,在0.059~0.061之间,其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表明5种狼尾草均为耐荫的阳性节水园林植物。  相似文献   

2.
以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 Spreng.]愈伤组织为遗传转化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导入黑麦草抗冻蛋白基因LpAFP,初步建立了狼尾草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转化植株并利用PCR对14株抗性植株进行初步检测,检测呈阳性的有2株,PCR阳性转化率为14.28%;对2株阳性狼尾草进行RT-PCR检测,2株狼尾草RNA均进行了逆转录,对抗性植株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结果表明,LpAFP基因已整合到狼尾草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
郑艳 《科学种养》2011,(12):41-42
杂交狼尾草是非洲象草和美洲狼尾草的杂交品种,它适应性强,抗旱耐涝,抗虫害,具有较强的吸肥能力,可循环利用猪场的沼液和沼渣。在我区的一些规模化猪场的山坡地上,大量种植杂交狼尾草,解决了青粗饲料短缺问题。本试验旨在探讨妊娠期添饲杂交狼尾草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生产上添加杂交狼尾草饲养妊娠母猪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41%异丙草-莠悬乳剂对夏播狼尾草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41%异丙草-莠悬乳剂可有效防除狼尾草田的马唐、马齿苋和反枝苋等杂草,但对狼尾草的生长有一定不利影响。在考虑降低成本和保证饲草安全前提下,于狼尾草播种出苗后5d,用41%异丙草-莠悬乳剂2.250L/hm2,兑水稀释后均匀喷雾于地表面,可收到较好的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饲喂酶制剂青贮的杂交狼尾草对公猪和母猪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笔者开展了4种杂交狼尾草青贮处理,组Ⅰ为杂交狼尾草添加麦麸,组Ⅱ为杂交狼尾草添加麦麸和纤维素酶,组Ⅲ为杂交狼尾草添加麦麸和纤维素菌液,组Ⅳ为杂交狼尾草添加麦麸和乳酸菌。将4种方式处理的杂交狼尾草添加至基础日粮中,对照组只饲喂基础日粮,75天后称重计算猪的日增重,将猪屠宰后分别测定宰后1 h和宰后24 h的pH和肉色,以及宰后24 h的肌肉大理石纹和系水力。结果表明:Ⅰ-Ⅳ处理组和CK组的公猪日增重分别比母猪高出7.8%、6.7%、12.2%、1.1%和10.7%;Ⅰ-Ⅳ处理组公猪和母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比CK组提高3.31%和5.58%;处理组公猪和母猪的pH1、pH24和肌肉干物质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饲喂杂交狼尾草后公猪的肌肉干物质含量会适当降低,母猪的肌肉干物质含量、肉色1、肉色24和大理石纹值均略有提高。同时肉猪特别是公猪的系水力也会提高,猪肉品质得到改善。这说明饲喂酶制剂青贮的杂交狼尾草既能提高公猪和母猪的日增重,还能改善猪肉品质,这为开发酶制剂青贮的杂交狼尾草猪饲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近期,河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通过监测狼尾草植株的形态指标,研究了多效唑对狼尾草生长及抗倒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施多效唑显著影响了狼尾草的株高、冠幅与节间长度,而对叶片长与宽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浓度为300、400mg/L多效唑能有  相似文献   

7.
生态和观赏效果俱佳的狼尾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狼尾草(Pennisetumalopecuroides)属禾本科,狼尾草属。其英文名称为Chinese Pennisetum。多年生草本,秆丛生,株高30—100cm,叶片宽2—6mm,圆锥花序5—20cm。花序下密生柔毛,小穗具有较长的紫色刚毛,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种在路边、庭院或池塘边,做点缀观赏植物。狼尾草的起源地在东亚和澳大利亚西部,中国是其原产地之一。 在观赏草家族中,狼尾草资历较  相似文献   

8.
杂交狼尾草作为能源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hum×P.Purpureum)系美洲狼尾草(P.americahum)与象草(P.Purpureum)的种间杂交种,是多年生高大C4草本植物,已作为造纸、饲料原料等被广泛应用,是中国有前景的非粮能源植物之一。笔者以非粮生物质原料生产和生物质转化利用为中心,针对杂交狼尾草的生物学特征、遗传特性与良种选育、产量、品质特征和生物质转化利用、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效益、栽培及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展望杂交狼尾草作为能源植物的研发前景。认为虽然杂交狼尾草存在对土壤条件要求高、在北方地区不能越冬等缺点,但较其他能源植物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在条件较好的边际土地和污染农田上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狼尾草种子为材料,分别采用浓度为0‰、2‰、4‰、6‰、8‰、10‰、12‰、14‰、16‰、18‰、20‰的NaC1、NaHCO3及二者的1∶1混合溶液对狼尾草种子进行处理,研究盐碱胁迫对狼尾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盐碱胁迫对狼尾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发芽率、相对盐害率影响明显,低浓度时,对狼尾草种子的发芽情况有促进作用,随着溶液浓度增加,盐碱胁迫作用增加,狼尾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发芽率降低,NaC1组2‰浓度相对发芽率为105.30%,20‰浓度为0;NaHCO3组2‰浓度相对发芽率为106.76%,14‰浓度为0;1∶1混合组2‰浓度相对发芽率为104.41%,16‰浓度为0,相对盐害率升高;复萌试验时随溶液浓度升高复萌率呈上升趋势;狼尾草种子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采自河南、湖北、湖南和江西4个不同地区的狼尾草种子为试验材料,设20、25、30℃和35℃4个恒温处理,研究狼尾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结果表明,25℃和30 ℃处理下,种子萌发时间较其它处理早1 ~2d,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20℃和30℃,综合考虑,狼尾草种子的最适宜萌发温度为恒温25 ~ 30℃,初次计数时间为第5天.  相似文献   

11.
The new breed of pennisetum pureum tropical forage grass has been cultured which is accustomed to the sub tropic climate condition via introduction and choosing of hybridization. The new breed is not only excellent in growing property and mass production, which is about one time higher than the same kind of tropical forage grass, but also has a strong adaptability. It has a good anti adversity fastness and can live through the winter in the sub tropic region of China. It has a strong ability of keeping the soil and water on the earth. It is indicated from the analysis of nutritional ingredient that the content of protein and dry substance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same kind of tropical forage grass. It is a new kind of high quality forage grass which has very high exploitable value when we consider the production, nutrition, ingredients, fastness of pennistetum pureum.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主要野生观赏草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观赏草作为一类新型景观植物,在城市绿地建设和生态景观建设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应的研究也较少。笔者就观赏草的概念、应用价值、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根据多年调查对山东地区主要野生观赏草的种类、景观特点、分布进行了初步描述。调查表明,狼尾草等13种野生观赏草在山东地区极具发展潜力,并分别加以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3.
Ornamental grasses of Miscanthus have won increasing popularity for its outstanding ornamental and ecological value.Ornamental features,ecological characters and gardening application of 6 ornamental grass species of Miscanthus were explored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laying their role i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4.
四种观赏草在北京地区的蒸散规律与适宜灌溉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多年生观赏草在北京地区的水分需求,2006年采用蒸散量反馈式灌溉方法,利用小型蒸渗仪研究了4种观赏草野古草、细茎针茅、宽叶拂子茅、蓝羊茅的蒸散规律.6-10月间,除10月外,4种观赏草间的蒸散量存在显著差异;除蓝羊茅外.同一种观赏草不同月份间蒸散量差异显著,野古草、细茎针茅、宽叶拂子茅、蓝羊茅6-10月的总蒸散量分别为812.84,642.26,524.02,333.49 mm.暖季型观赏草野古草和宽叶拂子茅9月蒸散量最高,冷季型观赏草细茎针茅和蓝羊茅7月蒸散量最高.根据2006年的实际降雨量,野古草和细茎针茅7-10月均需灌溉,宽叶拂子茅和蓝羊茅9、10月需灌溉,适宜灌溉总量分别为440.80,268.45,267.09,108.02mm.利用Penman-Monteith蒸散量经验模型计算各月的潜在蒸散量ET0,得出野古草、细茎针茅、宽叶拂子茅、蓝羊茅6-10月的作物系数分别为0.63.2.15、0.64~1.84、0.38~1.46、0.56~0.77.根据实测蒸发皿的蒸发量计算出野古草、细茎针茅、宽叶拂子茅、蓝羊茅6-10月的需水系数分别为1.02~3.40、0.94~2.47、0.61~2.31、0.89~0.98.对估算灌溉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白三叶基因工程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作为优良牧草和地被植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其耐盐碱、干旱能力差等原因致使应用受到广泛限制,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白三叶种质创新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为开展白三叶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本文就近30年来有关白三叶组织培养、转化方法、转基因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玉兰属树种是中国传统观赏花木和药用及香料植物。本文依据相关文献,对玉兰属的主要树种和品种资源及其生物学特性、分布、主要观赏特性和用途进行了归纳评价,挖掘总结了其丰富的文史内涵,系统阐述了玉兰属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观赏稻进行了新的定义,并赋予其新的内涵,阐述了观赏稻与普通稻在种植目的、农艺性状和应用途径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作为园艺花卉的优势,从静态、动态以及观赏多点组合和颜色搭配等方面分析了观赏稻的观赏特性;综述了观赏稻研究及应用现状,并针对目前观赏稻品种资源匮乏、种质创新不足、研究内容不系统、观赏价值评价体系缺乏、应用途径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应加强观赏稻种资源收集、评价和保护,加大种质资源创新力度,完善品种审(认)定办法,加快栽培技术和色泽变化机理等研究,制定科学的观赏价值评价体系,挖掘观赏稻潜力,拓展应用途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苗阳  卢欣石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403-407
苜蓿是世界上几个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利用史。本文在研究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古代苜蓿的栽培利用情况归纳出以下结论:第一,苜蓿在汉代由张骞引入我国,作为观赏植物和养马饲草在长安宫庭中栽植,随后种植范围逐步扩大。第二,我国古代已有一套完整的苜蓿栽培方法,并总结出苜蓿与粮食作物混作、林草间作、改良盐碱土壤等种植经验。第三,我国古代对苜蓿的利用方法主要有以下三各方面:一、苜蓿被广为应用于饲喂牲畜,古代已有将苜蓿研磨成粉以备无青草季节共牲畜食用的技术。二、苜蓿作为古代一种重要的救荒植物,其叶、种子均为人所食用,且制作方法丰富。三、苜蓿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其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均可入药,对多种疾病有疗效。上述结论可为现代苜蓿产业发展拓宽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