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实验选取240尾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对全长、体高、体重、体长、头高 、头长、头宽、尾柄长、尾柄高、背区前长、吻长、眼后头长、背鳍基长、臀鳍基长、腹鳍前长、臀鳍前长、鼻间距和眼径等18个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17个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团头鲂的大部分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全长(P1)、体高(P2)、尾柄高(P3)、背前区长(P4)、吻长(P5)、背鳍基长(P6)、臀鳍基长(P7)、臀鳍前长(P8)、鼻间距(P9)和眼径(P10)对体重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 < 0.05),构建的方程为:y = ﹣1 226.370 + 14.749P1 + 46.953P2 + 29.983P3 + 10.082P4﹣52.755P5 + 27.823P6 + 21.749P7 + 10.444P8﹣29.445P9 + 53.868P10。剔除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高和全长均直接作用于体重,二者对体重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326和0.272,可以作为预测团头鲂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通过对团头鲂的全长、体高和体重间的回归分析发现,体重与全长和体高之间都为等速生长。  相似文献   

2.
紫石房蛤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选取73只紫石房蛤,测定其壳长、壳宽、壳高、活体重,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贝壳性状为自变量对活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明确影响紫石房蛤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壳高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589)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长和壳宽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139, 0.297)相对较小,主要是通过壳高的间接作用(0.4023,0.3787)影响体重。所选表型性状对体重的回归系数R2=0.828,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壳长、壳宽、壳高为自变量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265.233+0.743x1+2.459x2+3.688x3。  相似文献   

3.
克氏原螯虾形态与体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确定影响克氏原螯虾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以期为克氏原螯虾的亲本选育、形态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了350尾雌性克氏原螯虾和302尾雄性克氏原螯虾,分别测量其体重(Y)、全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宽(X3)、腹节总长(X4)、第一腹节长(X5)和第一腹节宽(X6)。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以体重为因变量形态性状为自变量,计算了雌雄克氏原螯虾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雌雄克氏原螯虾各性状间相关性皆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多元回归分析中,雌雄克氏原螯虾剔除了与体重性状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雌=-34.689+10.629X2+6.479X3+0.803X1,Y雄=-33.413+5.727X2+6.770X3+2.043X1+3.045X6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头胸甲长在雌性克氏原螯虾中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全长和头胸甲宽,全长和头胸甲宽通过头胸甲长对体重的间接作用较大。在雄性中,也是头胸甲长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全长和头胸甲宽以及第一腹节宽,第一腹节宽通过头胸甲长、宽和全长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结论]以上结果可为克氏原螯虾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太湖秀丽白虾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随机选取了521尾太湖秀丽白虾,分别测定腹部长(X1)、腹部宽(X2)、体长(X3)、头胸甲长(X4)、头胸甲宽(X5)、尾扇长(X6)、额剑长(X7)、尾扇宽(X8)和体重(Y)9个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了秀丽白虾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y)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策系数,进而对各性状对体重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秀丽白虾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秀丽白虾的腹部长(X1)、体长(X3)和额剑长(X7)的通径系数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0.01);除体长(X3)外,各形态性状对体重(Y)的间接影响均大于直接影响。体长(X3)对体重(Y)的直接影响最大,其次为腹部长(X1)和额剑长(X7),其它形态性状对体重(Y)的直接影响很小,主要通过体长(X3)和腹部长(X1)间接影响体重; 决策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体长(X3)、腹部长(X1)和额剑长(X7)的决策程度最大。决策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的结果一致。剔除与体重多元相关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建立了腹部长(X1)、体长(X3)、额剑长(X7)与体重(Y)的多元回归方程Y=-2.768+0.046X1+0.066X3+0.025X7。  相似文献   

5.
近江牡蛎养殖群体数量性状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查明近江牡蛎养殖群体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产量的因素组成,随机选取140只2.5龄贝,对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重量性状(活体重、软体重)等5个数量性状进行测量,并应用遗传相关、多元回归、通径分析、决定系数等方法讨论了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测的5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相关系数从0.16710到0.81988。形态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重具有相同的影响:对二者起直接作用最大的均是壳高,其值分别为33.84%和34.20%;对二者起间接作用最大的均为壳长,其值分别为17.84%和13.23%;壳宽的作用最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壳长(x1)、壳高(x2)、壳宽(x3)3个估计活体重(Y1)和软体重(Y2)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1 = -104.50715 + 1.29795x1 + 0.91435x2 + 1.39589x3 (R2 = 0.7818), Y2 = -10.54062 + 0.14956x1 + 0.14361x2 + 0.12205x3 (R2 = 0.6008)。本研究结果为近江牡蛎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即以提高活体重或软体重为目标,主要选择壳高,同时加强对壳长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6.
叉斑狗母鱼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叉斑狗母鱼(Synodus macrops)各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及对体重的影响,随机选取叉斑狗母鱼150尾,测定体长(X1)、体宽(X2)、体高(X3)、头长(X4)和体重(Y)共5个性状。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叉斑狗母鱼4个性状与体重的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体长、体宽和体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它们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指标,其中体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体高、体宽;头长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体重;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剔除对体重直接作用不显著的性状,建立体长(X1)、体宽(X2)、体高(X3)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Y=-50.198+0.299X1+0.695X2+1.238X3(R2=0.930)。  相似文献   

7.
选育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对虾选育群体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随机选取经连续选育的第五代凡纳滨对虾68 尾,测量体质量(W)、体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高(X3)、头胸甲宽(X4)、第一腹节高(X5)、第一腹节宽(X6)、第二腹节高(X7)、第二腹节宽(X8)、第三腹节高(X9)、第三腹节宽(X10)、第六腹节高(X11)、第六腹节宽(X12)、尾长(X13)共14 个形态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研究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体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高(X3)和头胸甲宽(X4)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 (P<0.01),是直接影响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体长的通径系数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最主要因素,4 个形态性状的决定系数之和达0.9311,成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分别建立体质量(W)与体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高(X3)和头胸甲宽(X4)关系的回归方程:W=0.0136X12.9559(R2=0.9642),W=0.7969X22.4042(R2=0.736),W=4.712X32.0628(R2=0.6373)和W=4.633X42.1903(R2=0.6819)。体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高(X3)、头胸甲宽(X4)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21.798 + 2.569X1 +1.104X2+1.069X3+0.4231X4。  相似文献   

8.
为快速准确鉴定野生祁连山裸鲤性别,分析了甘肃疏勒河流域的100尾祁连山裸鲤(Gymnocypris chilianensis)的形态学性状,建立了雌雄个体的判别模型。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体高、体厚、背吻距、背鳍基长、头厚、眼后头长、眼径、口裂宽8个标准化性状和体长体重在两性群体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均显示雌雄个体差异主要集中在体形大小方面。通过逐步判别法筛选出15个性状构建的判别方程对两性群体识别的正确率达到92%。分析结果可知,祁连山裸鲤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体型大,体高、体厚均大于雄性,但口裂和眼径小、背鳍短。该研究结果可解决祁连山裸鲤性别鉴定问题,为其繁育和养殖过程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安徽境内不同品系中华鳖种质资源的形态差异,以省内主养的4种中华鳖品系:乌鳖品系、日本品系、长江(安徽段)品系和黄河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形态差异;采用表型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分析法研究体质量与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多元分析结果表明乌鳖和长江品系亲缘关系较近,日本和黄河品系亲缘关系较近,背部和腹部的形态差异是区分4个品系中华鳖的主要依据。建立了4个品系的典型判别函数,其交互验证判别准确率为67.5%。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背甲长和体高是影响乌鳖品系体质量的主要形态参数,其多元回归方程为Y乌鳖=-824.466+23.628体高+2.305背甲长。背甲宽和头宽是影响日本品系体质量的主要形态参数,其多元回归方程Y日本=-1501.849+10.911背甲宽+32.503头宽。腹甲长,头宽和背甲宽是影响长江品系体质量的主要形态参数,其多元回归方程为Y长江=8.175腹甲长-13.882头宽+4.101背甲宽-544.065。背甲长,腹甲宽和腹甲长是影响黄河品系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中国鱚(Sillago sinica)形态参数与体质量的关系,随机选取107尾舟山近海分布的中国鱚为研究对象,测量其体质量(X0)和11个形态性状:吻长(X1)、头长(X2)、体长(X3)、全长(X4)、尾柄长(X5)、尾柄高(X6)、体厚(X7)、眼径(X8)、眼间隔(X9)、眼后头长(X10)、体高(X11),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测定的形态指标和体质量的相关性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长与体质量的相关性最大;剔除存在严重共线性的形态指标后,分别设置与体质量显著线性相关的体长和尾柄高为自变量、并将体质量设为因变量,构建了最优多元线性方程为Y=-87.734+6.174X3+24.398X6;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对体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性别中国蛤蜊数量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查明中国蛤蜊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产量的因素组成。随机选取大连庄河野生群体中国蛤蜊二龄个体115个,测量其壳长、壳宽、壳高、活体重和软体重,并显微鉴定其性别,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性别中国蛤蜊表型性状对软体重的作用效果,为中国蛤蜊人工繁育和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中国蛤蜊的形态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决定系数分析表明:不同性别中国蛤蜊影响软体重的主要表型性状并不相同;雌性中国蛤蜊,壳高对软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是影响软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高通过壳长的间接作用是影响软体重的次要因素;雄性蛤蜊的壳高对软体部重的直接作用大于活体重对软体重的直接作用,壳高通过活体重对软体重的间接作用是影响软体重的次要因素。剔除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自变量,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不同性别中国蛤蜊估计软体重的最优回归方程: ; ,回归方程分析表明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2.
谈佳玉  倪锦  沈建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5):131-135
通过研究影响南极磷虾虾肉质量的主要形态特性,丰富南极磷虾生物学资料,同时为南极磷虾脱壳设备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随机选取南极磷虾100尾,测定体长(X1)、头胸甲长(X2)、腹部长(X3)、尾扇长(X4)、头胸甲宽(X5)、腹部宽(X6)及虾肉质量(Y)7个形态特征,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形态特征对虾肉质量的影响效应。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南极磷虾的形态特征与虾肉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经通径分析和回归显著性检验,建立腹部长(X3)、腹部宽(X6)对虾肉质量(Y)的多元回归方程Y=-0.187+0.008X3+0.032X6,回归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显示,腹部长与腹部宽对虾肉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是影响虾肉质量的重要形态特征指标,其中腹部长对虾肉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头胸甲长和头胸甲宽通过间接作用影响虾肉质量。  相似文献   

13.
粤糖系列甘蔗品种产量因子间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粤糖系列10个甘蔗品种的历年选育试验数据为材料,利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等方法,分析蔗茎产量与其构成因子的密切程度,以及各因子对产量的相对贡献大小。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蔗茎产量与有效茎数和茎长呈极显著正相关(0.643**和0.650**),与茎径相关不显著(0.025),有效茎数和茎长呈极显著正相关(0.234**),茎径与有效茎数和茎长呈极显著负相关(-0.416**和-0.257**);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蔗茎产量与其构成因子都呈极显著正相关(0.854**、0.836**和0.741**);多元回归方程为y=0.235x1+0.370x2+48.795x3-202.674 (ry.123=0.924**),F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直接效应和直接决定系数都最大(0.696和0.485)。以上分析都表明,相对于茎长和茎径,有效茎数与蔗茎产量关系最密切,对蔗茎产量的贡献最大,增加有效茎数可显著提高蔗茎产量。有效茎数是影响蔗茎产量的关键因素,是品种高产选育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甘蔗高产育种中,应首先考虑对有效茎数的选择,其次考虑对茎径和茎长等影响蔗茎产量重要因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以金花猕猴桃为试材,观测不同基质对扦插苗根系性状和叶片性状的影响,以筛选出金花猕猴桃扦插繁殖的最佳基质。结果显示,不同基质对金花猕猴桃生根率的影响非常显著,其中以在培养土为基质的生根率最高,达93.02%;其次是珍珠岩+河沙(84.31%),河沙+苔藓(70.89%);生根率最低的基质是石英砂,仅42.04%。在培养土基质中,扦插苗的根长、根粗、侧根级数、根系干重、根系总长、根系总表面积、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干重等指标均表现最优,长势明显优于其他基质,且扦插苗一年内可形成径粗0.8~1.0 cm、高1.5 m以上的植株。因此,培养土是金花猕猴桃扦插繁殖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