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秦艽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秦艽种子为材料进行发芽床、温度、浸种及光照等不同处理的发芽试验,确定适宜秦艽种子发芽的最适条件,为秦艽种子质量检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设置沙床、纸床2种方式,不同预处理,15℃、20℃、25℃、30℃4种温度恒温处理;见光和避光2种光照形式,采用标准发芽技术进行试验,考察不同处理对秦艽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秦艽种子在有光照的条件下20℃时采用纸上发芽率最高,可达81.33%,预处理对秦艽种子发芽无显著影响.秦艽种子发芽计数时间确定为第10天进行初次计数,第18天进行末次计数.20℃时,采用光暗交替的纸床发芽形式更适合秦艽种子的发芽.  相似文献   

2.
党参种子发芽检验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光照、温度及发芽床等因素对党参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光照条件下,发芽最适温度为25℃,在8~16h的光暗交替下发芽适温为15~25℃,且光照能显著提高发芽率;最适发芽床为纸上和沙上;初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第6天,末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第10天。  相似文献   

3.
银水苏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不同温度对不同年度采收的银水苏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对种子发芽率、种子发芽强度及胚根长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度采收的银水苏种子的发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2006年的种子比2005年的种子发芽率高且发芽速度快;2006年采收的种子胚根平均长度极显著高于2005年的,发芽质量好,且以25℃下长势最好;贮藏时间不同,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不同,2006年采收的银水苏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5℃,而2005年则最适温度为30℃.综合分析认为,在自然阴凉干燥贮藏条件下,银水苏种子不宜采后隔年播种;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为25℃.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轮叶党参栽培过程中种子发芽率低的问题,对不同生长年限的轮叶党参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二年生轮叶党参植株比一年生植株所结种子的发芽率高19%;轮叶党参种子寿命较短,贮存1年后的种子发芽率只有10%;轮叶党参种子对贮存条件较为敏感,冬季自然温度条件(-30~10℃)下贮存,发芽率为51%,室内(10~20℃)贮存,其发芽率只有8%;赤霉素处理可提高轮叶党参种子发芽率,800mg/L赤霉素浸种24 h发芽率可达96%,是对照的1.8倍,且发芽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治疗药物成瘾植物非洲马铃果的发芽特性和脱水耐性.方法:测定非洲马铃果种子形态、千粒重、含水量,利用不同温度、不同光照、不同含水量及贮存条件下种子发芽实验,测定其发芽率.结果:非洲马铃果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0~25℃,25℃为该种子最适发芽温度;光照对种子发芽没有影;非洲马铃果种子发芽率随种子含水量下降和贮存时间延长而下降.结论:非洲马铃果种子为顽拗性种子.  相似文献   

6.
孜然芹种子发芽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亚军  烟彬 《种子》1997,(4):10-15
通过不同发芽试验条件的摸索,探明孜然芹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恒温15℃。尤其在种子置床直到种子萌发前保持恒温15℃,对种子的发芽率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孜然芹种子发芽所需水分较少,发芽床上不能有液体水;种子贮藏时水分含量必须很低。四唑染色测定种子生活力与发芽试验所得的最高发芽率相一致,表明所探索出的孜然芹种子发芽技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草果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探讨草果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其萌发的最佳条件,为草果种子的质量检验方法及提高播种育苗成功率提供参考。浸种称重法测定种皮透水性;生物鉴定法检测发芽抑制物;设置不同前处理、不同光照和温度、不同发芽床以及不同贮藏方法等处理对草果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结果表明草果种子吸水率较低,吸水67 h仅达40%左右;种子水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湿沙层积处理30天后的种子,其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明显提高,较未处理种子发芽率提高近50%;以纱布作发芽床,30/20℃变温、12 h光照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最高,达54.75%。草果种子中存在发芽抑制物可能是导致其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湿沙层积处理可有效降解发芽抑制物,是草果种子最佳前处理方法;以纱布作发芽床,12 h光照、30/20℃变温条件是草果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条件;草果种子以湿沙进行贮藏为好。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对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塔依尔  杨梅花 《种子》2004,23(9):32-34
本文在水、气、基质等适宜,8h光照条件下,主要研究了恒温分别在20℃、25℃、30℃,变温为20~30℃的不同温度处理条件对沙棘种子萌发和发芽率的影响,并采用胚根生长量和发芽指数对沙棘种子发芽效果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沙棘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在不同温度下,沙棘种子萌发率和胚根生长速度明显不同,认为沙棘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0~30℃的变温.就根生长量来看,沙棘种子表现为喜温.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胚根生长量较大.  相似文献   

9.
药用植物防风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防风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研究了温度、光照、萌发基质对防风种子萌发的影响,测定了种子活力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有生活力的种子占49.25%,空粒占8.25%,涩粒占8.5%。萌发温度对防风种子的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有较大影响,在19~28℃范围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活力指数、脱氢酶、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均较高,其中在25℃条件下最高,因此,防风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9~28℃,最适温度为25℃。低温层积可以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适宜层积时间为1个月左右;光照和黑暗下种子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但是光照发芽势高,可见光照可以促进防风种子发芽迅速、整齐;用砂床做发芽基质与用纸床做发芽基质相比,前者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比后者高。  相似文献   

10.
温度和光照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发芽试验的发芽温度分别为10、15、18、20、25、30、35℃;光照条件分别为黑暗和自然光两种条件.完全随机设计.结果表明,10℃低温下种子吸胀和发芽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吸胀率、发芽率、发芽指数随之增高,当温度达到35 ℃时,种子霉烂率最高,但发芽率降低,其中20、25、30℃条件下,种子吸胀速度较快,发芽时间短,发芽率、发芽指数高,与其它温度相比较均达到了显著差异,苦参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5℃,最适温度为20-30℃,最高温度为35℃.苦参种子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都能萌发,但黑暗条件下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1.
阿魏酸对甘肃道地中药材纹党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分析阿魏酸对党参化感作用的生物评价及对其内在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小杯法栽培模拟实验,用酚酸类化感物质阿魏酸对中草药纹党的化感作用进行研究,考察不同浓度的阿魏酸对纹党种子及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对纹党发芽率、营养生长及其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阿魏酸对受体党参种子吸胀过程中相对吸水量的增加有抑制作用,随着阿魏酸浓度的提高,党参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初生胚根长和下胚轴长,党参幼苗生长及根尖微核和有丝分裂率变化,都存在着不同的化感效应,其敏感程度也不同,生物测定结果大多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说明阿魏酸确实对甘肃道地中草药党参存在化感作用,高浓度水平的化感效应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低浓度水平的化感效应均表现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紫椴种子萌发及萌发过程中物质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经层积处理解除休眠的紫椴种子适宜萌发的温度条件,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物质的动态变化,开展了紫椴在5种恒温和4种变温下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研究,并选择萌发最适与最差温度重新进行发芽试验,探讨2种温度对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物质的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椴种子适宜萌发的恒温条件为10℃和变温条件为15℃/10℃,温度高于20℃时,温度越高,萌发率越低。不同温度下储藏物质转化研究表明,高温下,淀粉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导致种子中的淀粉分解缓慢,可溶性糖和蛋白代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从而导致种子不能正常萌发。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西兰花种子萌发对不同温度的响应,以西兰花‘台绿1 号’为材料,在4~38℃温度区间进行种子萌发实验,结合Logistic 函数和积温模型公式计算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积温。结果表明:西兰花‘台绿1 号’种子在16~32℃温度区间发芽率在93%以上,发芽率较高,而4、10℃低温条件下平均发芽时间最长,发芽势为0,38℃高温发芽率较低,低温和高温明显抑制西兰花种子萌发;西兰花‘台绿1 号’种子萌发适宜温度范围是20~32℃,最适温度为32℃,最低温度Tb为3.98℃;西兰花‘台绿1 号’种子累积萌发率达50%所需要的积温值是22.70℃·d;西兰花种子萌发时间t 可利用公式t=22.70/(T-3.98)进行预测(T代表萌发温度)。利用模型方法定量分析西兰花种子萌发对温度的需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以崖柏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光照和持续黑暗、不同浸种时间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适宜崖柏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适宜崖柏种子萌发的温度为25℃,种子发芽率为88%,20℃和30℃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77%和33%。种子萌发进程在20℃和30℃条件下比在25℃条件下开始的时间晚,萌发持续的时间长。高温会显著提高种子霉变率,30℃条件下的种子霉变率高达40%;光照不是崖柏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在连续黑暗条件下种子仍可萌发,且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霉变率等无明显差别。但在光照下种子持续发芽的时间短,种子霉变率低;浸种72 h、96 h和120 h对崖柏的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浸种120 h的种子发芽率低,霉变率高。浸种72 h即可以满足崖柏种子萌发对水分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15.
试验设置了不同温度、光照和PEG等梯度处理,以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等作为测定指标,筛选牛心朴子种子的最优发芽条件并确定种子对干旱胁迫的忍耐能力。结果表明:1)牛心朴子种子不存在休眠现象,最适的萌发恒温范围为20~30℃,且萌发的起始温度较低,为10℃。光照条件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关键条件,但黑暗条件会影响种子的活力;2)低浓度(5%)的PEG对牛心朴子种子胚根的伸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胚芽则表现为抑制作用;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胚根/胚芽比值亦增大,而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萌发胁迫指数以及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3)牛心朴子种子对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忍耐能力,在15%浓度的PEG溶液胁迫下,种子可正常萌发;4)牛心朴子种子发芽较快,在置床后的第3天便有超过70%的种子萌发,故推荐该种子萌发的初次计数时间为置种后的第3天,末次计数时间为第8天。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解除菜豆种子硬实的条件,本试验以盛冠硬实种子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温度的温水浸种、热水浸种和低温贮藏处理不同时间对解除种子硬实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硬实破除条件。结果表明,盛冠菜豆种子含水量为14.28%时,种子硬实率为38%;未处理的硬实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分别为26.5%,17%和23.17;经温水浸种、热水浸种和低温贮藏处理后的硬实种子均能一定程度解除种子硬实进而促进种子萌发,其中,各自处理的最佳条件分别是:60℃恒温浸种30 min,80℃恒温浸种 2 min以及-20℃贮藏7天。最后,比较3个处理间最佳的硬实破除条件,同时,考虑到菜豆种植的实际情况和硬实破除的最佳效果,对硬实率较高的盛冠菜豆种子用60℃恒温浸种30 min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轻玉米种传真菌病害的发生,需探索合理的种子处理方法以降低带菌率。以‘郑58’为试材,用PDA平板培养和滤纸发芽试验方法,测得不同温度处理后种子内藏真菌带菌率和发芽指标的数据。结果表明,30℃~50℃处理的种子均能带菌,带菌率在3.3%~23.3%之间,且随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真菌种类也随之减少。40℃和45℃(10~20 min)处理的种子带菌率为10%~13.5%,显著低于对照(P<0.05),45℃(30 min)和50℃处理的种子带菌率最低,为3.3%~6.7%。不同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30℃无影响,35℃和40℃(10~20 min)明显提高了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P<0.05),40℃(30 min)使发芽率下降,45℃~50℃显著降低了各发芽指标(P<0.05)。40℃处理10~20 min,能有效降低种子内藏真菌带菌率33.5%~50.0%,促进种子发芽,可用于播前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18.
冰菜种子采后处理技术和萌发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寻冰菜蒴果的采收期、烘干温度、种子大小及催芽温度,为冰菜的种苗繁育提供技术支持。选用冰菜蒴果和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蒴果不同采收期、蒴果烘干温度、种子大小及催芽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冰菜蒴果变为黄色,含水量低于20%时,采收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褐果发芽率次之,青果最差;0.7-0.9mm大小的种子萌发率最高,为82.3%;对蒴果进行烘干处理发现,40℃烘干5.5h的蒴果易碾碎脱粒,种子含水量7%以下,种子发芽率89%以上;25℃催芽处理种子萌发率最高,为83%。当冰菜蒴果变为黄色时及时采收,然后经过40℃烘干5.5h后进行碾碎处理,再经0.7-0.9mm网筛处理后种子的种子发芽率最高,种子最适催芽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9.
红花瘤果茶(Camellia rubituberculata)是贵州特有珍稀植物,颇具经济价值。为加强其保护利用和解决种子育苗技术问题,本研究检测分析了红花瘤果茶种子萌发的温度与光照调控及其萌发过程中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红花瘤果茶种子在15~35 ℃均能正常萌发,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 20 ℃时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可达到72.00%和40.33%,在0、10、24 h 3个光照梯度中发芽率差异不显著;2)浓度为200 mg ·L^-1 的赤霉素溶液不仅能促进红花瘤果茶种子的提早萌发,还能显著提高红花瘤果茶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和聚乙二醇溶液处理不能促进红花瘤果茶种子的发芽;3)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红花瘤果茶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在种子萌发初期呈上升趋势,随后逐渐下降,在25 ℃时可溶性蛋白质下降速率最快;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正向上升,在35 ℃下的丙二醛含量上升达到最大值;4)在恒温条件下,不同光照时间对红花瘤果茶种子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影响,红花瘤果茶种子可归属于光中性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