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秀美 《植物医生》2009,22(5):18-19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栽培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危险病害.它具有传播快、潜育期短、来势凶猛、为害严重的特点。低温高湿是霜霉病发牛与流行的关键因素.保护地栽培黄瓜.其生长环境更利于陔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彩军 《植物医生》2000,13(4):24-24
枯萎病、霜霉病与白粉病是黄瓜的三大主要病害 ,露地和保护地栽培都普遍发生 ,尤其是保护地栽培受害损失最重。现介绍防治技术以供参考。一、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如津杂2号、津研4号、津春4号等抗病品种。2.加强田间栽培管理。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栽培 ;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保护地栽培注意通风透光。3.轮作。实行与非瓜类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有条件的地方与水田轮作。4.嫁接。利用黑籽南瓜的抗枯萎病能力作砧木嫁接黄瓜 ,防效达90 %以上 ,还可兼治黄瓜疫病。5.生态防治。在保护地内利用黄瓜与霜霉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温度、湿度是影响黄瓜霜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黄瓜的品种、叶片生理年龄不同1栽培和肥水管理不一,黄瓜霜霉病发生程度也不一样,防治药剂有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25%甲霜灵等 。  相似文献   

4.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减产一般在10%~20%,个别设施栽培黄瓜,减产达50%以上,严重影响菜农收入。通过对黄瓜霜霉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的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遏制该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5.
寡糖类物质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霜霉病是黄瓜栽培中发生最为普遍的病害之一,目前生产上主要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存在着农药残留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寡糖是新一类生物诱抗剂,具有可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无残留等优点。本文以酶解方法从海带中获得寡糖类物质,利用其防治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et Curt.)Rostov.]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棚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学俭 《植物医生》1997,10(1):19-20
大棚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韩学俭(陕西省农科院植保所712100)黄瓜是保护地蔬菜生产中的主栽品种。但由于塑料大棚的特定封闭性,使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高,棚膜及作物结露持续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为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黄瓜霜霉病的大流行是造成大棚...  相似文献   

7.
陈益海  陈合 《植物医生》2006,19(1):32-33
近年来,由于栽培措施不当、菌源积累等原因.导致黄瓜病害在宣汉县逐年加重。2004年调查.全县黄瓜病害以枯萎病和霜霉病危害最重,病田率达976%.产量损失在25%以上。对黄瓜病害的防治,瓜农主要采取多次大量施用农药.甚至不考虑安全间隔期.造成黄瓜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适应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需要,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试验.初步摸索出了一套露地黄瓜的防病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或"黑毛",是黄瓜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病情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大量叶片干枯,严重时,甚至造成绝收.  相似文献   

9.
张莲梅 《植物医生》1999,12(5):33-34
日光温室栽培黄瓜,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但问题是病害的防治,往往一旦发病,单纯使用化学药剂,难以控制病情。轻者损失10%左右,重者全田毁灭。几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只有从栽培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防治,才是解决日光温室黄瓜病害的根本途径,现简述如下。一、日光温室黄瓜病害的发生种类及危害日光温室黄瓜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病毒病、炭疽病和疫病、苗期猝倒病、立枯病、沤根等病害。其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是前3种。霜霉和白粉病,每年3~6月为发病高峰期;灰霉病在每年1~3月份若遇阴…  相似文献   

10.
几种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比较高振江马占山吕佩珂刘文珍(内蒙古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014013)克霜氰是天津东方农药厂与南开大学元素所联合开发的一种防治霜霉病的高效、低毒、新型复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尤其对甲霜灵产生抗药性的霜霉病...  相似文献   

11.
黄瓜霜霉病是缙云县中低山区露地栽种黄瓜生产上最常见的病害,具有发生快、流行迅速等特点,对黄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为害严重时,黄瓜可减产10%~40%,局部田块植株死亡率在60%以上,甚至绝收。调查研究缙云县山区黄瓜霜霉病的防治现状,并提出了一套可行的无害化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霉病是保护地黄瓜普遍发生的一种真菌性叶部病害。多年生产实践证明 ,充分利用保护地环境的可控性 ,合理运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能有效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危害。1 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主要发病因素1.1 品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 ,密刺型品种抗病性较差 ,津杂、津春等品种较抗病。1.2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黄瓜霜霉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棚、室内相对湿度在 83%以上、温度在 15~2 2℃ ,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在信阳市 ,当自然环境中日气温为 5~ 10℃时 ,棚、室内的日气温一般为 15~ 2 0℃ ,这一时期是霜霉病发生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3.
用72%霉易克(霜脲、锰锌)可湿必发剂防治黄瓜霜霉病,每666.7m^2用133~167g进行喷雾,防效达89.72%~94.90%,优地百菌清,与大生的防效相当,是目前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较好药剂,大田生产上建议在黄瓜霜霉商发病妆工经一次药,10天后施第二次,每次施药量为133~167g/666.7m^2。  相似文献   

14.
石鸿文  车武 《植物医生》2001,14(6):26-26
秋冬季种植温室黄瓜 ,病害发生普遍 ,种类繁多。比如 ,枯萎病、疫病、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都可能发生 ,尤以前4种病害最为严重 ,极大地影响产量和品质。一、病害的症状1.黄瓜枯萎病。常年的发病率为20 %,严重时可达80 %以上。枯萎病的典型症状是萎蔫 ,一般是在植株开花结果后陆续出现。发病初期 ,病株叶片从下而上逐渐萎蔫 ,中午明显 ,早晚尚能恢复。茎蔓基部稍溢缩 ,有的被害部位溢出琥珀色胶状物 ,其维管束呈褐色。2.黄瓜疫病。该病能侵害黄瓜的茎、叶、果实 ,以茎蔓基部及嫩茎基部发病居多。病叶枯萎时仍为…  相似文献   

15.
龙先华 《广西植保》2008,21(4):9-10
试验结果表明,72%锰锌·霜脲WP、64%曙霜·锰锌WP对黄瓜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次用药后10d防治效果分别达84.95%和84.03%,是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较理想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16.
瓜类白粉病和霜霉病在各种瓜类上均有发生,尤以黄瓜、苦瓜和西瓜等受害严重。在长江中下游,黄瓜白粉病和黄瓜霜霉病在适合发生的春秋两季发生猖獗。传统杀菌剂如腈菌唑和甲霜灵锰锌仅能防治其中一种病害,腈菌唑对白粉病防效优异,但容易对十字花科蔬菜造成药害;而甲霜灵锰锌用于防治霜霉病已有30年之久,霜霉病菌对该药的抗性严重,防效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7.
龚标勋 《植物医生》2001,14(2):33-33
黄瓜霜霉病是世界性病害 ,也是黄瓜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由于近年来该地区冬季蔬菜生产的发展 ,黄瓜经济效益高 ,出现黄瓜连片种植和连作栽培 ,有利于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和蔓延。发病田一般减产20 %~30 % ,严重的达到40 %~50 % ,甚至刚结瓜时就全株枯死 ,被迫提前拔架改种。一、症状该病黄瓜全生育期都会发生。幼苗期子叶感染 ,子叶很快褪绿变黄干枯。成株发病时 ,露地黄瓜多从下部叶片开始 ,逐渐向上蔓延 ,病叶背面病斑处生成紫灰色霉层 ,为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严重时 ,病斑连接成片。全叶黄褐色 ,干枯卷缩 ,田间一…  相似文献   

18.
黄瓜(CucumisshativusL1.)又名胡瓜、王瓜、青瓜、刺瓜 ,属葫芦科1年生蔓生植物 ,栽培面积广 ,最适生长发育温度20℃~25℃ ,四季皆可栽培。黄瓜生食、熟食、腌渍、晾干、贮藏加工 ,各具风味 ,香甜可口 ,补血开胃 ,增进食欲 ,是良好的保健蔬菜。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Berk.et.curt.)Rostov] ,又名古巴假霜霉病 ,是黄瓜生产普遍而严重的真菌性病害 ,轻则减产 ,重则绝收。防治此病 ,除了选用抗病良种为主的措施外 ,多用药剂防治。据此 ,该试验将传…  相似文献   

19.
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香  吴艳 《江西植保》2007,30(1):28-28,27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最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我市的黄瓜霜霉病日趋严重,已成为黄瓜种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障碍。为了更有效地防治黄瓜霜霉病,我们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介绍黄瓜靶斑病、炭疽病、霜霉病、角斑病的症状,病原菌及发病特点,综合防治措施是以防为主.抓住前期最佳防治时期,用药要有针对性,选择最佳农药配伍,把痛害控制在萌芽状态,减少病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