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衢地区双季稻周年高产品种搭配与种植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目前金衢地区双季稻生产存在的早晚稻生育期衔接矛盾、早晚稻适宜高产主栽品种不突出以及双季稻周年高产高效种植问题,通过开展双季稻周年高产高效研究,探讨适宜金衢地区的双季稻周年高产品种结构和种植方式。结果表明,早稻‘中嘉早17’直播搭配晚稻‘甬优15’手插模式的周年产量最高,达到18175.5 kg/hm2,周年效益达19519.5元/hm2;早稻采用‘中嘉早17’直播搭配‘甬优15’机插模式的周年产量为28584.0 kg/hm2,周年效益为14854.5元/hm2;早稻采用‘株两优609’直播搭配晚稻‘钱优0506’机插模式的周年产量为15549.0 kg/hm2,周年效益为16867.5元/hm2。金衢地区种粮大户早稻采用直播方式选择生育期相对较短的‘株两优609’或‘金早09’等,搭配机插晚稻‘甬优15’或‘钱优0506’;大户选用双季机插模式,早稻可选择‘中嘉早17’等中、迟熟品种,搭配‘甬优15’或‘钱优0506’等品种,即可获得较高的收益,又可合理安排播插和收获时间。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峨山县旱坡地抗旱甘蔗品种(系)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适宜山地甘蔗栽培的抗旱优良品种,解决山地甘蔗发展因干旱胁迫而面临着单产和糖分不高等问题,在云南省峨山县旱坡地实际栽培条件下,开展6个抗旱甘蔗品种(系)的种植比较试验研究,并采用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2个主要指标对甘蔗品种的抗旱性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德蔗03/83’、‘高海拔一号’和‘云蔗03/103’的抗旱性能较好(高产和高糖),3个品种的蔗茎产量依次为97.80、83.05、72.40 t/hm2,分别为对照种产量(‘新台糖22号’,88.16 t/hm2)的110.93%、94.20%、82.11%,蔗糖产量分别为11.01、11.30、10.58 t/hm2,比对照种的蔗糖产量(9.95 t/hm2)分别增产10.65%、13.57%、6.33%。因此,‘德蔗03/83’、‘高海拔一号’和‘云蔗03/103’可初步作为山地甘蔗的抗旱优良品种,其宿根性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3.
密度及追肥量对黑龙江省部分玉米品种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出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的部分高产稳产玉米品种及其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应用的参考指标,通过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品种、密度、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经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与密度间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密度与追肥量互作间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而追肥量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通过试验结果分析认为:‘郑单958’的产量最高,其次是‘东农250’;密度为71500株/hm2时产量最高,但与57000株/hm2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最适的密度与追肥量的组合为57000株/hm2,225 kg/hm2。综合各因子水平组合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可初步认定最佳处理组合为:‘郑单958’,57000株/hm2,225 kg/hm2;其次为‘东农250’,57000株/hm2,225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水稻高产高效栽培,通过对水稻的生理指标的测定和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的调查,研究4个氮素水平对3个粳稻品种(‘沈农315’,‘沈稻7号’以及‘沈稻11’)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均呈增加的趋势。高氮处理穗长较长,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较多。‘沈农315’和‘沈稻7号’在高氮肥处理下产量最高,分别达到9.78 t/hm2和9.65 t/hm2。其次为‘沈稻11’高氮、‘沈农315’中氮、‘沈稻11’中氮及‘沈稻7号’中氮处理,产量依次为9.21 t/hm2、9.11 t/hm2、8.60 t/hm2、8.49 t/hm2。  相似文献   

5.
在山西中部研究发展复播玉米生产,是增加玉米产量与收入的有效途径。适宜品种少、栽培产量低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特早熟品种‘并单4号’、‘特早1号’、‘极早单2号’和早熟品种‘郑单958’为试材,经过4个密度和3个播期的多因素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以‘并单4号’和‘特早1号’产量较高为6308 kg/hm2和6255 kg/hm2,均比对照‘极早单2号’极显著增产,‘郑单958’未正常成熟。密度间以75000株/hm2产量高为6231 kg/hm2,67500株/hm2减产显著,再降低密度即极显著减产。播期以6月25日产量最高为6723 kg/hm2,6月30日和7月5日迟播均极显著减产。迟播使玉米生育中后期受低温及早霜影响,导致秃尖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下降与最终减产关系密切。此研究三因素互作效应明显:应用‘并单4号’和‘特早1号’,采用75000株/hm2密度,于6月25日播种产量分别达8003 kg/hm2和7770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了初步确定在气候变暖情况下广东水稻的最适播种期,通过采用早晚两季分期播种分期移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播栽期对水稻生育期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和季别对各品种生育期影响较大,早播种生育期延长,且早季比晚季的更加明显;‘天优998’和‘玉香油占’早季3月15日播种的实际产量最高,分别为7.450 t/hm2和7.442 t/hm2,而‘天优428’在3月10日播种的实际产量最高为5.975 t/hm2;晚季中,7月16日播种的‘天优998’和‘天优428’实际产量最高分别为8.477 t/hm2和8.055 t/hm2,7月9日播期的‘玉香油占’实际产量最高为8.215 t/hm2。相关分析表明,合适的栽培条件下,增加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可以增加产量。研究结果为合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合理安排播栽期和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2,他引:13  
为探索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种植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于2008-2009年在河南省商丘市进行了不同品种(‘矮抗58’和‘豫农949’)、不同播期(10月6日、10月13日、10月20日、10月27日和11月3日)和不同播量(60 kg/hm2、120 kg/hm2和180 kg/hm2)三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矮抗58’比‘豫农949’产量高597.30 kg/hm2;半冬性品种‘矮抗58’最高产量出现在10月6日,弱春性品种‘豫农949’最高产量出现在10月20日,10月20日以后随播期推迟小麦产量显著下降;10月6日、10月13日、10月20日播期下以60~120 kg/hm2播量的小麦产量较高,10月27日、11月3日播期下以120~180 kg/hm2播量的小麦产量较高。通过对播种期和密度的组合分析,2个品种的适宜播期在10月中上旬,播量60~120 kg/hm2较为适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小麦全生育期缩短,但缩短天数少于播期推迟天数,密度对生育期的影响不大;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群体茎蘖数和叶面积指数,适当晚播可以减少无效分蘖和无效叶面积,提高成穗率。品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播期、播期与密度的交互作用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8.
广西区优质早熟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2009-2010年试验,对广西引进的一批优质油菜品种进行桂北生态条件下丰产性、抗逆性及区域适应性的综合鉴定。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3.2 m2,基本苗12.0万株/hm2,试验结果测定了优质油菜产量、经济性状、生育期、抗逆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史力丰’、‘丰油737’、‘浙油18’、‘云油双2号’和‘云花油9号’5个油菜品种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强,生育期适中,适合在广西双季稻区推广种植;‘白花09sw01h’、‘花油5号’、‘云油杂2号’和‘花油8号’4个油菜品种各方面表现较差,抗逆性较弱,可以淘汰;供试的其他品种由于产量相对较低或抗逆性较差等原因,还需作进一步试验和观察。  相似文献   

9.
海拔差异对紫色甘薯品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引进的‘11-07’、‘16-08’、‘Y1’和‘SCZ’ 4个紫色甘薯品种分别在云南省玉溪市3个不同海拔的山地种植,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丰产性、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海拔2000 m以上,以‘11-07’和‘SCZ’的产量较高,在海拔1600 m~1700 m左右,以‘SCZ’的产量最高。综合4个品种的产量和品质,‘SCZ’可作为有价值的商品紫薯品种引到玉溪的山地推广种植,‘11-07’可作为替补品种,为玉溪市不同海拔山地选择种植优良紫色甘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选育出适合广西栽培的高淀粉含量能源型甘薯新品种,对9个引进的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广薯87’为对照,研究不同品种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块根性状、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等。结果表明,JSP-4和‘徐薯22’的淀粉产量较高,分别达到6698.42 kg/hm2和5685.96 kg/hm2,分别比对照高43.54%和21.84%。通过研究得出,JSP-4和‘徐薯22’可作为高淀粉含量的能源型甘薯品种在广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宁化河龙贡米水稻新品种‘玉针香’、‘农香32’和‘宜优673’为试验材料,进行3种不同密度种植,设置15万丛/ hm2、18.75万丛/ hm2及22.5万丛/ hm23个处理的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水稻生育期、抗病性、植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高低对水稻生育期和稻瘟病发病率影响不大,高密度种植时水稻纹枯病发病率和有效穗数增加,分蘖数和穗总粒减少;‘玉针香’和‘农香32’在种植密度18.75万丛/ hm2时产量最高,‘宜优673’种植密度22.5万丛/ hm2时产量最高;3个品种在3种密度组合种植中,以‘宜优673(A3) ’×密度B3(丛距20.2 cm)组合产量11.04 kg最高,较其他2个品种相比增产幅度在6%以上,因此‘宜优673’可做为河龙贡米首选优良水稻品种,种植密度22.5万丛/ 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渭北旱作区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渭北旱作区主栽小麦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设置梯度种植密度试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下,‘铜麦6号’‘长航一号’2个小麦品种的生育时期、群体性状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表现,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对小麦生育时期无明显影响;随种植密度增加,小麦成穗率先增后降,330×104株/hm2时成穗率最高;4个种植密度对小麦穗数影响明显,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铜麦6号’在种植密度为330×104株/hm2时产量最高,达4389.50 kg/hm2,‘长航一号’在种植密度为390×104株/hm2时产量最高,达4531.20 kg/hm2,但270×104~390×104株/hm2种植密度下,各小麦品种间产量均没有达到显著差异(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结合生育时期、成穗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表现,揭示330×104株/hm2是2个小麦品种在渭北旱作区最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3.
为探知云南冬燕麦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以白燕15号、坝莜6号和远杂2号3个不同生育期的燕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个播期和3个种植密度对云南冬播燕麦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白燕15号和坝莜6号两品种的主穗小穗数、穗轮层数影响显著(p﹤0.05),对3个供试材料其余的经济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密度对3个供试材料的单株分蘖数和单株有效分蘖数影响显著(p﹤0.05),对其余的经济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产量结果显示:白燕15号适宜播期为10月29日,密度为64万株.hm-2;坝莜6号适宜播期为10月14日,密度为64万株.hm-2;远杂2号宜适宜播期为10月14日,密度为48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华南双季水稻机械种植方式的物质生产和积累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华南双季水稻机械种植方式的物质生产和积累特性,为水稻生产机械种植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大田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设置了5种种植方式:人工移栽(P1)为对照,以及机插秧(P2)、宽窄行精量穴直播(P3)、宽行窄株精量穴直播(P4)和同步开沟起垄施肥精量穴直播(P5)4种机械种植方式。结果表明:早晚稻P5产量均最高(7.33、7.03 t/hm2),抽穗后,早晚稻P5的物质积累量均是最高(16.57、13.92 t/hm2),各机械种植方式早晚季物质积累量较对照(P1)物质积累量有增有减,但无显著差异;成熟期早晚稻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以P5的最高,分别为5.32、4.74和122.07×104 (m2?d)/hm2、163.63×104 (m2?d)/hm2;早稻P5群体生长率最高(37.30 g/(m2?d)),晚稻P2群体生长率最高(14.92 g/(m2?d));各机械种植方式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以及群体生长率较对照(P1)有增有减,极少部分达到了显著水平。械种植方式具有一定的增产稳产优势,归因于物质生产和积累方面指标的综合优势,以P5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氮肥水平和合理密度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影响因子。蜀优217在国家区试中两年平均单产比Ⅱ优838增产8.0 %,表明该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为了更好的指导蜀优217的生产应用,于2016年、2017年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下开展氮肥水平和移栽密度试验研究,为蜀优217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 A4B2(氮肥12 kg/666.7m2,栽植密度0.95万穴/666.7m2)产量达到727.79 kg/666.7m2,比产量最低处理A1A1的648.62 kg/666.7m2,增产79.17,增幅12.21 %。此外,产量较高的组合有A3B2(氮肥10 kg/666.7m2,栽植密度0.95万穴/666.7m2)、A4B1(氮肥8 kg/666.7m2,栽植密度0.95万穴/666.7m2)。氮肥水平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极显著,而互作不显著。足穗、大穗、较高的结实率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蜀优217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高产栽培时,适宜的氮肥水平为10 kg/666.7m2-12 kg/666.7m2条件下,适宜的栽植密度0.95万穴/666.7m2,可以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宜龙岩市种植的紫色甘薯新品种,采取一年多点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金山57”为对照,2014年夏季引进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鲜产、干产、淀粉产量、品质和花青素含量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中,2个品种表现较好。其中,‘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最高,为39.11t/hm2,薯干产量9.22 t/hm2,淀粉产量5.53 t/hm2,干物率23.57%,淀粉率14.15%,食味评分80.0分,花青素含量17.66mg/100g。‘福薯24号’鲜薯产量其次,为36.30 t/hm2,薯干产量10.82 t/hm2,比对照增产3.32%,淀粉产量7.11 t/hm2,比对照增产6.77%。干物率29.81%,淀粉率19.57%,食味评分84.7分,花青素含量11.95mg/100g。‘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高,干物率和花青素含量指标适宜,可以推荐作为紫色地瓜干加工品种在龙岩市推广种植。‘福薯24号’鲜薯产量较高,食味品质好,干物率和淀粉产量高,可以推荐作为鲜食型和紫色淀粉加工型品种在龙岩市推广。‘广紫薯8号’将进一步观测。‘福宁紫3号’、‘宁紫薯1号’和‘徐紫薯2号’等品种均不适宜在龙岩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种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度盐碱地上进行大田试验,选用3个耐盐能力不同的花生品种(系),采用垄作覆膜和沟作覆膜2种种植方式,探讨盐碱地花生种植方式对不同品种(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提高盐碱地花生产量。结果表明,不同耐盐能力花生品种(系)主茎高和侧枝长自花针期至成熟期均表现为垄作覆膜种植方式高于沟作覆膜方式;叶片、茎(叶柄)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均可用Logistic生长曲线很好的拟合,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最大R2为0.9976。垄作覆膜方式可使耐盐品种(系)叶片和茎(叶柄)的最大生长速率(Vm)分别提高27.54%~41.04%和12.2%~40.06%,叶片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Tm)延长2.3~3.3天,茎和叶柄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Tm)提前1天左右;使盐敏感品种叶片Vm降低25.71%,叶片Tm提前1.4天,茎和叶柄Tm推迟1.2天。各品种(系)在2种种植方式下的叶面积指数(LAI)高峰均出现在结荚期,耐盐品种‘白沙1016’在垄作覆膜方式下LAI最高达5.52,盐敏感品系HZ17最低仅为3.35。垄作覆膜方式下耐盐品种‘白沙1016’产量最高达3925.65kg/hm2,沟作覆膜方式下盐敏感品系HZ17最低,仅2486.7kg/hm2。耐盐品种‘白沙1016’更适合于盐碱地种植,并采取垄作覆膜的种植方式为佳。但品种自身耐盐能力较种植方式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南部稻区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性状的相互关系,选用了该稻区不同时期主栽的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总的趋势是前期低、后期高、中期次之;不同水稻品种抽穗前、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比例不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积累量由高到低的品种为‘松粳9号’、‘松粳3号’、‘松粳2号’、‘松粳6号’、‘五优稻1号’、‘藤系138’;产量由高到低的品种为‘松粳9号’、‘松粳3号’、‘松粳6号’、‘松粳2号’、‘五优稻1号’、‘藤系138’;拔节至齐穗期和齐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总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穗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合理提高拔节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有利于提高本稻区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9.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高产栽培技术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理配置针对不同品种的栽培技术可提高作物产量,并降低化肥的过度使用。对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采用五因素(1/2实施)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分析了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插秧期对该甘薯品种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程度依次为:钾肥(X3)﹥磷肥(X2)﹥密度(X4)﹥氮肥(X 1)﹥插秧期(X5)。“泰中9号”甘薯产量在3265.15-4127.96kg/666.7m2的1532个组合中优化栽培方案是:折合纯 N 10.7~11.88kg/666.7m2,纯 P2O5 5.44~6.01kg/666.7m2,纯 K2O 15.15~19.83kg/666.7m2,适宜的栽培密度范围是4048~4525株/666.7m2,适宜的插秧期范围为4月22日至4月29日。本研究可为能源型甘薯“泰中9号”的高产种植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皖北地区主栽品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皖北地区主栽玉米品种适宜密度,为玉米高产创建的合理密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穗粒数、千粒重等参数的监测,研究淮北地区密度对主栽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连续2年在宿州市农科院农试场,以‘郑单958’、‘鲁单981’、‘隆平206’为试验材料,以审定密度为基准,每7500株/hm2为一个密度阶梯,设置从减少7500株/hm2至增加30000株/hm2不同密度处理,在充分满足水肥需求条件下进行高产栽培实践,在实现高产基础上分析其产量及相关性状特征。结果表明,除平展型玉米品种‘鲁单981’外,其他2个品种密度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紧凑型品种‘郑单958’最适宜种植密度为73300株/ hm2,半紧凑型品种‘隆平206’适宜种植密度为68600株/hm2左右,平展型品种‘鲁单981’最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0~52500株/hm2。由此得出,品种株型越紧凑,种植密度可适当增大;随密度增大,穗粒数与千粒重与密度呈越显著负相关,品种‘鲁单981’生产上应适当稀植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