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药合理使用5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恒 《种业导刊》2010,(10):50-50
各种农药在使用前,应根据不同的害虫种类选择农药,对一些刺吸式口器取食植物汁液的害虫(蚜虫、粉虱等)应选择触杀及内吸作用的农药。对体表有保护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蚧类、黑刺粉虱等)应选择对蜡质有较强渗透作用及触杀作用的农药。对以咀嚼式口器取食作物叶子的害虫(小菜蛾、夜蛾的幼虫等),应选择以胃毒作用为主的药剂。  相似文献   

2.
枣园节肢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枣园群落的物种的基本组成、多样性,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种间相互作用与协同进化等方面对枣园节肢动物生态学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枣园管理方法、害虫防治方法、耕作制度等生境变化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为充分揭示害虫、天敌、植物、生境之间的关系,实现枣园害虫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许多地区稻飞虱发生非常严重。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户在防治稻飞虱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误区:一是农药选择不对路。购买的农药防治其它(如咀嚼式口器)害虫还行,但对拥有刺吸式口器的稻飞虱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摘 要:作者在2007~2008的两年间,对新疆和田皮墨垦区(兵团农十四师224团)枣园生态系统中昆虫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枣园昆虫群落中,有各类昆虫种类共计有45种(包括蜱螨类),它们分别隶属于12个目(包括蜱螨目),29个科;其中主要优势种害虫有土耳其斯坦叶螨,偶发性害虫有枣瘿蚊、棉铃虫、棉蚜等。主要优势种天敌是丽草蛉和七星瓢虫。同时对枣园昆虫群落的基本特征, 主要优势种的种群动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刺吸式。刺吸式口器形成了针管形,用以吸食植物或动物体内的液汁。这种口器不能食固体食物,只能刺入组织中吸取汁液。如蚊、蝉、稻飞虱、蝽象等,都长有这种口器。刺吸式口器分植食性刺吸式口器和吸食动物血液的刺吸式口器。(1)植食性刺吸式口器:为刺穿植物木质化的坚硬茎  相似文献   

6.
<正>噻虫啉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新烟碱类高效药剂,但由于在土壤中降解速度较快,持效期很短,一般无法加工成种衣剂使用,目前国内也没有产品登记。种衣剂中最重要的非活性成分为成膜剂,成膜剂的特性影响种衣剂药效的发挥及持效性。为明确含不同成膜剂的噻虫啉种衣剂处理玉米种子后在土壤和植株中的持效性及其对刺吸式害虫的防治效果,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选择3  相似文献   

7.
<正>杜邦TM倍内威10%(10g/L)OD是含有杜邦TM-CyazypyrTM(溴氰虫酰胺)的杀虫剂,是第二个苯甲酰胺类杀虫剂,同时也是第一个既能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如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菜青虫等)又能选择性的防治刺吸式、锉吸式和舐吸式口器害虫(如斑潜蝇、蚜虫、蓟马等)的多谱型杀虫剂。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激活鱼尼丁受体,释放平滑肌和横纹肌细胞内贮存的钙离子,引起肌肉调节衰弱,麻痹,直至最  相似文献   

8.
<正>螺虫乙酯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季酮酸类杀虫(螨)剂,持效期较长。其作用机制为干扰害虫(螨)脂肪合成、阻断能量代谢。其内吸性较强,可在植株体内上下传导。正常使用技术条件下可有效防治番茄、黄瓜、辣椒烟粉虱,柑橘树介壳虫、红蜘蛛和苹果树绵蚜等。截至2017年5月9日,我国批准  相似文献   

9.
<正>日光温室丝瓜常发生小型害虫,包括蚜虫、白(烟)粉虱、蓟马、美洲斑潜蝇和茶黄螨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多年以来化学农药特别是有机磷农药带来的农药残留问题与食品安全问题,生产上主要采取利用天敌、寄生菌、抗生素、植物源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来控制害虫为害。一、蚜虫1.发生特点属于半翅目刺吸式口器害虫。为害丝瓜的蚜虫主要有瓜蚜、豆蚜和桃蚜。日光温室条件下一  相似文献   

10.
<正>噻虫啉是一种新烟碱类广谱、内吸性杀虫剂,主要用于刺吸式口器和部分咀嚼式口器害虫的防治。截止到2010年11月15日,共有4家企业在我国登记了8个噻虫啉产品。3个原药产品分别是天津市兴光农药厂、江苏中旗化工有限公司和山  相似文献   

11.
两类枣园昆虫群落结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3~4月初步研究了山西农业大学枣园(记作Ⅰ)和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枣园(记作Ⅱ)的早春昆虫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枣园?昆虫有34种,分别隶属8个目27个科,其中网目拟地甲(Opatrum subaratum Faldermann),,蒙古拟地甲(Gonocephalum mongolicum Reitter),菱蝗科(Tettigidae)和中华广肩步甲(Calosoma maderae chinense Kirby)是群落优势种。枣园Ⅱ昆虫有55种,分别隶属6个目39个科,其中三点盲蝽(Adelphocoris taeniophorus Reuter),隐翅甲科(Staphilinidae)和花蝽科(Anthocoridae)是群落优势种。枣园Ⅱ中,昆虫群落的丰富度、个体总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高于同时期的枣园Ⅰ,其中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较高。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两园昆虫群落的时间动态格局较相似,可分为两个阶段:发展初期,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均较少;上升期,物种数和个体总数都显著增加,昆虫群落的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枣食芽象甲对不同品种枣树挥发物气味行为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给开发植物源引诱剂监测和控制枣食芽象甲提供新方法,以6种枣树品种的枣叶和枣芽为试材,研究了枣食芽象甲寄主定向机制。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枣食芽象甲成虫对6种枣树品种的枣叶和枣芽的气味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枣食芽象甲成虫对6种枣树品种枣叶的反应率为53.57%~57.58%,6种枣树品种的枣叶挥发物均没有明显的引诱作用(P>0.05);枣食芽象甲成虫对‘赞皇枣’、‘壶瓶枣’和‘骏枣’的枣芽挥发物反应率均大于68%,这3种枣树品种的枣芽挥发物对枣食芽象甲有明显的引诱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虫情测报灯对茶树鳞翅目(尺蠖蛾科、斑蛾科、鹿蛾科、卷叶蛾科、细蛾科、蓑蛾科、豹蠹蛾科、毒蛾科、剌蛾科、螟蛾科、镰蛾科等)、鞘翅目(金龟甲科、天牛科等)、直翅目(蝗虫科、蝼蛄科、蟋蟀科等)、同翅目(叶蝉科、蛾蜡蝉科)、等翅目具有良好的诱集作用,初步明确了白蚁、金龟甲、卷叶蛾类、茶银尺蠖、茶尺蠖、油桐尺蠖、茶斑蛾、茶鹿蛾、茶白纹螟、黑跗眼天牛、茶天牛、红翅天牛等害虫的灯下年消长规律,其中部分害虫的发生规律和世代数与文献记录存在差异。LED红光杀虫灯对昆虫没有诱集作用,蓝光杀虫灯诱虫能力强于紫光杀虫灯,其中,紫光杀虫灯诱集鳞翅目能力强于蓝光杀虫灯,诱集茶树鞘翅目害虫和天敌的能力也强于蓝光杀虫灯,而蓝光杀虫灯诱集半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和蜉蝣目昆虫的能力则比紫光杀虫灯强,频振灯除了诱集中性昆虫(蚊虫和蜉蝣)的能力比蓝光杀虫灯差外,对茶树害虫和天敌的诱集能力均大大优于紫光杀虫灯和蓝光杀虫灯,尤其对天敌有很强的杀伤力。而且,频振灯的诱虫谱比紫光杀虫灯和蓝光杀虫灯更宽。  相似文献   

14.
枣尺蠖和枣壁虱防治指标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984—1986年对枣尺蠖和枣壁虱防治指标的研究及应用结果.初步提出,枣尺蠖的防治指标为百股平均幼虫7.5头,枣壁虱的防治指标为叶平均虫量0.5头.研究及生产示范试验证明,枣树开花前(5月中旬)为最佳防治时期;采用主治和兼治相结合,治虫与施肥相结合,辅以夏剪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只在花前喷药防治一次,即能很好地控制枣树的5种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5.
枣实蝇在陕西省的风险性分析及检疫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估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在陕西危害枣果的潜在危险性。以制定科学的检疫对策,参照国际上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结合陕西省枣树资源分布情况,对枣实蝇在陕西省的3个地理区域进行了风险性分析。结果表明:枣实蝇在陕北、关中和陕南的评估风险性R值分别为2.239、2.065、1.469,枣实蝇在陕北和关中为高度危险性害虫,在陕南为低度危险性害虫。鉴于栆实蝇在陕西3个地区的风险性分析结果,提出了防止枣实蝇入侵陕西的检疫对策。  相似文献   

16.
灵武长枣呼吸类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8±0.5)℃恒温室内,采用气流法测定灵武长枣采后呼吸速率的动态变化,测定结果初步判定灵武长枣为呼吸跃变型果实。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快中国枣种质资源改良进程,以定位和分析枣农艺性状QTL为目标,分别调查了中心干直径、二次枝着生角、二次枝弯度和二次枝曲度性状表型值在150株‘冬枣’ב临猗梨枣’F1代群体中的分离情况,并应用已构建的枣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区间作图法实现了枣4种农艺性状的QTL分析。共检测到4种性状相关的QTL 34个,包含控制中心干直径10个、控制二次枝着生角度5个、控制二次枝弯度8个和控制二次枝上曲度3个。34个QTL分布在枣遗传连锁图谱的11个连锁群中,各QTL的LOD值在2.50~4.61之间,可分别解释8.6%~54.2%的表型变异。这些枣农艺性状QTL的定位以及相关信息的获得将为今后开展枣相关基因的图位克隆、品种改良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十分重要的工具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气调贮藏对冬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冬枣果实在低温(-1~-2℃)条件下,8个不同体积分数的气体成分(15%O2+0%CO2、10%O2+0%CO2、5%O2+0%CO2、2%O2+0%CO2、2%O2+2%CO2、2%O2+4%CO2、2%O2+8%CO2、2%O2+10%CO2)和1个对照(21%O2+0%CO2)处理对冬枣果实呼吸、果肉相对硬度、组织相对电导率、维生素C含量以及贮藏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低O2可降低冬枣果实的呼吸强度、抑制果肉硬度的下降、减慢组织相对电导率的升高、延缓维生素C的降解、维持冬枣果实良好的贮藏品质 而贮藏环境中的CO2则会促进果实呼吸,导致组织相对电导率升高,促进维生素C的降解,加速了冬枣果实的软化,鲜食价值迅速丧失。2%O2+0%CO2的气体条件对冬枣贮藏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果实多酚的提取率和评价目前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可比性,利用福林酚试剂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冬枣果实多酚含量,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甲醇-水、乙醇-水提取体系对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的线性范围为1375~12500 mg/kg,福林酚试剂测定法的线性范围为7500~15000 mg/kg。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都显著低于福林酚法测定法。通过测定回收率,发现这2种测定方法都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冬枣多酚适宜提取体系为60%~80%(v/v)甲醇-水或乙醇-水的复合体系,且前者的提取率显著(P<0.001)高于后者。利用福林酚试剂法测定的冬枣多酚含量明显高于紫外分光光度法,两者的关系为Y(福林酚试剂法)=1.538x+1221(紫外分光光度法),r=0.956。研究结果为果实多酚的提取、测定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