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对新疆石河子垦区16个团场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并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垦区土壤6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为评价标准,各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为Cd〉As〉Cu〉Cr〉Hg〉Pb,16个团场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土壤环境质量属于安全、警戒限级别;以绿色食品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为评价标准,垦区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0.98.土壤环境质量为尚清洁级别.农田土壤能满足绿色食品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的可拓物元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加客观评价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规划和利用,将物元法引入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构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实地土壤取样、测量,用物元分析法得出土壤中各种影响因子对一定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评价区内土壤中Cu含量为II级,其他重金属含量均符合I级标准,综合土壤环境质量评级结果为I级,具体等级值为1.342,即精确的等级是介于I级和II级之间,更偏重于I级。该评价方法可以科学、有效地应用监测数据,评价结果较为可信,能较科学地判定土壤环境质量级别,同时也可反映各污染因子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对污染程度加以区分和量化。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污泥在土地利用中的潜在生态环境风险,笔者对比分析了污泥施用区和对照区土壤样品中As、Cd、Cr、Cu、Ni、Pb、Zn共7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污泥施用区重金属污染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除Ni和Pb外,其他重金属平均含量较背景值均有所增加;污泥施用区重金属含量与对照区存在显著差异,但其平均值含量均在土壤环境质量II级范围内;从平均地积累指数来看,土壤环境总体上处于无污染状态;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除Cd外均处于低度污染,元素Cd有部分处于中度以上污染。可得出结论: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由于考虑外源重金属富集和不同重金属生物毒性系数的影响,其评价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4.
摘要:本文在河北省选取12个县的无公害果品产地作为土样采集点,分析土壤中重金属Hg、As、Pb、Cr、Cd的含量及其污染状况,利用SPSS软件分析重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8—1995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土壤污染综合评价值范围在0.085~0.991之间,等级范围在Ⅰ~Ⅲ级之间,其中8个县评价等级为Ⅰ级;1个县为Ⅱ级;3个县为Ⅲ级,各重金属之间除Pb与Cd在0.05水平下呈显著负相关性,其它重金属元素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评价状况为安全级,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状况可以满足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玄参产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了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综合污染指数对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Cr含量表现为玄参党参林地,As和Hg含量表现为林地玄参党参,Pb含量表现为玄参林地党参,Cu含量表现为党参玄参林地;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Cr、As、Hg、Pb及Cu5种重金属含量没有超过标准值;参照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玄参种植土壤及党参种植土壤中重金属Cu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参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5种重金属均属于正常水平;玄参种植土壤、党参种植土壤和林地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表明贵州玄参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良好,但玄参种植、党参种植土壤和林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属于警戒线水平。  相似文献   

6.
准确掌握黑土区典型区域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松嫩高平原黑土区的典型区域——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运用通用流失方程(USLE)、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从土壤侵蚀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两方面评价研究区2009年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分析其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特征为一等地所占比重最高,依次向二、三、四、五等地递减,质量较差的耕地土壤主要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高低主要与土壤类型、坡度坡长及Cd、Hg两种重金属元素污染存在密切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18个乡镇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差别较大,万发镇、富江乡和德祥乡的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最好,巴彦镇和兴隆镇的部分耕地因受到Hg元素的污染,红光乡的部分耕地因受到Cd元素的污染,导致其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7.
基于改进AHP 与GIS 的白银区耕层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因子权重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是影响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根据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计算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权重,并将其应用于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法,结合地统计学软件,对白银区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银区耕层土壤中5种重金属污染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As、Zn、Cu、Cr、Pb;耕层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48,污染等级总体为安全级;经相关性分析,Pb与Zn、Pb与Cu、Zn与Cu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白银区除中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处于玷污、污染水平外,其余大部分地区耕地耕层土壤处于安全级;本底级、安全级、玷污级、污染级分别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4.83%、70.33%、2.72%、2.12%。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郊菜地土壤重金属及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哈尔滨市郊菜地土壤环境质量,促进蔬菜生产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合理采样并测定了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理化性质指标。利用SPSS 15进行了重金属元素间以及重金属元素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未超标,土壤环境质量属于清洁水平;重金属元素间相关性小,土壤重金属空间差异大,来源复杂;菜地土壤理化性质pH值、有机质、总磷、速效磷和土壤颗粒组成都适合土壤植物的生长,并且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影响着菜地土壤重金属的分布。哈尔滨市郊菜地在当前的利用方式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好,适用于种植无公害蔬菜。  相似文献   

9.
贵州主要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茶叶品质与土壤环境间的关系,弄清贵州茶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保障茶叶质量安全。选择贵州省云雾、都匀、湄潭3个主要产茶区,采集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Cr、Cu、As、Cd、Zn的含量特征分析,以NY 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中无公害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进行单因子污染指数、污染负荷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州茶区茶园土壤质量良好,云雾、都匀、湄潭3个产茶区PLIzone均小于1,污染负荷指数表现为湄潭茶区>云雾茶区>都匀茶区。3个产茶区土壤Cr、Cu、As、Cd含量均低于无公害茶园土壤限量值,只有湄潭茶区少部分样品Zn超标。3个茶区茶园土壤Cu和As之间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Cd与Cr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Cd和Cr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包头市南郊污水灌溉区农田表层土壤、水系沉积物Pb潜在生态风险,按照线型、剖面型和“梅花型”取样,测定不同研究点、区水系沉积物和土壤重金属Pb含量,分析重金属Pb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灌溉区农田表层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污水灌溉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Pb含量是北郊地下水灌溉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Pb含量的1.25倍。研究区主污渠滨岸泛滥区Pb含量最大值为565.40 mg/kg,其中污灌区农田土壤Pb含量最大值为22.12 mg/kg、平均值为19.46 mg/kg;种植粮食和蔬菜的Pb单因子污染指数最大值分别为0.28、0.44,污染指数Pi<0.7;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Ei为41.18,即Ei<90。说明土壤质量状况尚未达到污染级别,且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属于轻度。但是,人类活动导致污灌区Pb明显积累,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矿区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铜锌铅污染及生物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矿区周围土壤中主要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生物效应,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河南省某开采矿区周围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u、Zn、Pb进行了化学形态测定及其生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Zn的总量大于Cu和Pb。根据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GB15618—1995),矿区开采活动并未造成这3种元素的明显污染。基于Tessier(1979)提出的5种化学形态:可交换态(EXC)、碳酸盐结合态(CAB)、铁锰氧化物结合态(FMO)、有机物结合态(OM)和残渣态(RES),土壤中各元素均以残渣态为主。依据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二者所占总量的比例,Cu、Zn、Pb的生物可利用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09、0.05和0.16,显示各元素生物可利用性的顺序是Pb>Cu>Zn;由可交换态所占总量的比例,得到Cu、Zn的迁移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026和0.020,而Pb则高达0.083,表明各元素的迁移能力是Pb>Cu>Zn。并据此判断Pb的生物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东郊菜地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哈尔滨市东郊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经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哈尔滨市东郊菜地土壤重金属As、Pb、Zn、Ni、Cr、Cd的总量进行分析测定。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污染指数小于1,属于土壤未污染;综合污染指数为0.505,污染等级为安全,污染水平为清洁;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也表明土壤污染等级为清洁。  相似文献   

13.
冷水江锑矿区重金属污染林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为了锑矿区土壤生态修复、造林树种选择和快速恢复植被提供科学依据,采集了冷水江锑矿区受重金属污染的林地土壤样品,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并对锑矿区受重金属污染的森林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锑矿区三地点土壤中Sb、As、Pb、Hg、Cd、Zn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七里铺点土壤中以Sb、Hg、Cd、Zn含量最高,长龙界点土壤中以As含量最高,联盟点土壤中以Pb含量最高。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土壤中Sb、As、Pb、Hg、Cd、Zn含量呈递减的趋势。联盟点、长龙界点重金属污染的大小顺序是:Sb>Cd>Hg>As>Zn>Pb。七里铺点重金属污染的大小顺序是:Sb>Cd>Hg>Zn>As>Pb。依据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标准,冷水江锑矿区存在着严重的Sb、As、Cd、Hg和轻度的Zn、Pb复合污染。从不同土层重金属污染的内梅罗污染指数及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分析,Sb、Hg在土壤中具有较大的迁移性,Zn具有中等的迁移性,而As、Pb、Cd则具有较小的迁移性。  相似文献   

14.
桑树对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原位去除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研究矿区栽培种桑树对4种金属的富集特征和能力,在湖南浏阳七宝山矿区污染土壤上,以‘湖桑一号’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植物各部分和土壤中Cu、Pb、Cd、Zn 4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桑树各部位单位重量中Cu的含量的趋势为根(33.13 mg/kg)>叶(13.38 mg/kg)>皮(7.51 mg/kg)>骨(4.93 mg/kg),Pb的含量的趋势为根(33.13mg/kg)>叶(10.32 mg/kg)>皮(3.35 mg/kg)>骨(1.73 mg/kg),Cd的含量的趋势为根(4.53 mg/kg)>叶(1.90 mg/kg)>皮(1.57 mg/kg)>骨(1.03 mg/kg),Zn的含量的趋势为根(317.72 mg/kg)>叶(186.53 mg/kg)>皮(105.07 mg/kg)>骨(89.16 mg/kg)。每平方米耕作层土壤上桑树对Cu的迁移总量为12116.1 mg,修复年限为2.01年,对Pb的迁移总量为7409.83 mg,修复年限为15.45年,对Cd的迁移总量为2056.4 mg,修复年限为1.26年,对Zn的迁移总量为254532.8 mg,修复年限为0.39年。  相似文献   

15.
伊犁河流域土壤Cu、Zn、Pb地球化学基线值估算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伊犁河流域土壤提供判别自然或人为事件造成的环境扰动标准,通过对伊犁河流域土壤的系统采样分析,采用标准化方法(以Fe作为标准元素)估算伊犁河流域灰钙土、栗钙土、黑钙土、盐碱土4种不同土壤类型的Cu、Zn、Pb 3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基线值。结果表明:同一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基线值有较大差异;其中,灰钙土中Cu、Zn、Pb的土壤地球化学基线值分别为51.2、77.3、25.7 mg/kg,栗钙土Cu、Zn、Pb分别为58.6、73.8、23.3 mg/kg;黑钙土Cu、Zn、Pb分别为53.1、62.7、41.7 mg/kg;盐碱土Cu、Zn、Pb分别为42.6、55.1、40.8 mg/kg。标准化方法能够较好地估算伊犁河流域土壤中Cu、Zn、Pb地球化学基线值,为了解地表环境污染及恶化程度、预测和监测全球变化效应与环境变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宝鸡市城郊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揭示城市化和工业化等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选择宝鸡市城郊结合部为研究区域,对土壤样品Cu、Zn、Pb、Cd和Cr 等5种重金属进行了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内梅罗指数和H?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同时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研究了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中除Cd的平均累计含量已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中的二级标准外,其它4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累计含量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内梅罗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宝鸡城郊农田土壤大多数采样点重金属污染处于尚清洁水平,S3和S5点处轻度污染,S7点中度污染,S6点为重污染;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5种重金属的污染顺序为Cd≥Cu≥Pb≥Zn≥Cr;5种重金属中Cd是生态风险最大,单个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Cd>Cu≥Pb≥Cr≥Zn;综合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显示,在S6和S7处综合为强生态危害,S3、S5和S10处中等生态危害,其余采样点处为轻微生态危害。源解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的Pb、Cu、Cr和Zn来为同一污染源,而Cd为另外某一污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