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藏羔羊不同生产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青海高寒牧区放牧藏羊高效养殖新技术,对藏母羊妊娠后期45天和哺乳期进行精饲料补饲,分析不同养殖方式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藏羔羊初生重、2月龄断奶重和哺乳期日增重均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藏羔羊6月龄体重和育肥期日增重均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月龄羔羊繁活率和6月龄羔羊繁活率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计天然草场成本,生产单位藏羔羊试验组比对照组多盈利242.79元。结果表明:加强藏母羊生产各环节的规范化饲养,可以大大提高藏羔羊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益康XP”替代抗生素对早期断奶藏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在早期断奶藏羔羊日粮中添加达农威“益康XP”,通过观察对早期断奶藏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其代替抗生素的可替代性。试验选取早期断奶(55±2)日龄,体重(7.91±0.83) kg藏羔羊4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公母各半),饲喂基础日粮为粗蛋白和能水平量分别为(18.02%/12.95) MJ/kg的开口料。实验Ⅰ组为基础日粮,实验Ⅱ组为基础日粮+1%“益康XP”,实验Ⅲ组为基础日粮+0.03%莫能菌素。试验结果表明:实验Ⅱ组藏羔羊的日增重明显高于实验Ⅰ组和实验Ⅲ组,差异显著(P<0.01);实验Ⅱ组藏羔羊的日采食量高于实验Ⅰ、Ⅲ组,实验Ⅱ组对藏羔羊的腹泻率明显低于实验Ⅰ、Ⅲ组(P<0.05);65日龄后,各实验组对藏羔羊血糖(GLU)、血清尿素氮(BUN)、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OB)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基础日粮中添加”益康XP”能降低藏羔羊的腹泻率,提高羔羊的生长,是抗生素的一种良好替代品。  相似文献   

3.
寒冷地区羔羊直接育肥效果及对母羊繁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新疆高寒养羊地区在应用了包括绵羊冷季饲养技术、繁殖技术、羔羊提早断乳技术的基础上,配套以羔羊直接育肥有关的饲养和疫病防制技术,羔羊在5月龄出栏,平均活重可达35kg以上,屠宰率达到47.4%,每只羊较秋季育肥多获利76元.同时,羔羊实施直接育肥,提前断乳,生产母羊繁殖率明显提高,有29.26%(84/287)的母羊在夏牧场产羔(当年产第2胎),高于对照组14.26个百分点,较产晚春羔母羊4.7%(3/64)高24个百分点,差异显著(t检验,P<0.01).  相似文献   

4.
发酵豆粕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索发酵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1日龄雏鸡2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 mg/kg的杆菌肽锌和6 mg/kg的硫酸抗敌素;Ⅲ、Ⅳ、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用3%、6%、9%的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结果表明:体增重以空白对照组(组Ⅰ)最低,较空白对照组,9%组(组Ⅴ)显著提高(P<0.05),其余各组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6%组(组Ⅳ)最低,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成活率空白对照组最低,抗生素组(组Ⅱ)、9%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6%组差异显著(P<0.05)。6%组半净膛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各组全净膛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6%组差异极显著(P<0.01);3%组(组Ⅲ)腿肌率最高,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肉鸡配合饲料中用6%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最为适宜,可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极显著降低料重比,但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复方杜仲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及ND-HI效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复方杜仲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及新城疫血凝抑制(ND-HI)效价的影响。[方法]1日龄AA肉鸡400只随机均分4组。Ⅰ、Ⅱ、Ⅲ、Ⅳ组分别在饮水添加0 g/L、1.25 g/L、2.5 g/L和5 g/L的复方杜仲。每周末各组随机抽样8只称重、心脏采血、屠宰取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称重。[结果] 1至6周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各组间无差异。14日龄脾指数Ⅱ组高于Ⅰ组(P<0.05);21日龄Ⅱ组高于其他组(P<0.05),其中Ⅱ、Ⅲ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42日龄复方杜仲Ⅱ、Ⅲ组脾指数均低于Ⅰ组(P<0.05),Ⅳ组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21日龄Ⅲ、Ⅳ组ND-HI抗体水平高于Ⅰ组(P<0.05);28日龄达到最高水平,Ⅱ、Ⅲ组高于Ⅰ组(P﹤0.05),Ⅳ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结论] 复方杜仲水煎液对前3周肉鸡脾指数有一定的影响,且以低剂量组效果最佳。对ND-HI效价有增强作用,呈现量效递增关系。  相似文献   

6.
不同营养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成年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陕北白绒山羊在自然放牧基础上进行不同营养水平的补饲,以研究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繁殖母羊120只,分为四组,每组30只。对照组,每天补饲0.2 kg玉米,其余三组为试验组,分别每天补饲混合精饲料0.2 kg,0.3 kg,0.4 kg。试验主要测定繁殖母羊的受胎数,产羔数,羔羊初生重,羔羊断奶重,计算受胎率,产羔率,羔羊成活率。结果表明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繁殖母羊繁殖性能的各项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补饲0.2 kg玉米基本就满足了繁殖母羊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7.
乳酸菌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探讨乳酸菌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300只1日龄健康肉仔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抗生素对照组,Ⅲ、Ⅳ、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100,200 mg/kg乳酸菌素。比较各处理组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期70天。结果表明,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Ⅱ和Ⅳ组平均日增重较Ⅰ组显著提高(P<0.05),而Ⅱ和Ⅳ组间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料重显著低于Ⅰ组(P<0.05),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性能方面,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各组间差异不均显著(P>0.05);胸肌率及腿肌率,Ⅱ、Ⅳ组较Ⅰ组显著提高(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添加100 mg/kg乳酸菌素可显著降低肉鸡的料重比和显著提高胸肌率及腿肌率,其结果与抗生素组相同。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探索湿性发酵豆粕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抗氧化功能及粪便成分的影响,为湿性发酵豆粕在蛋鸡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75日龄蛋鸡1152羽,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48羽。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用4.5%、6.0%、7.5%的湿性发酵豆粕替代3%、4%、5%的普通豆粕,试验期为90天。结果表明:(1)与Ⅰ组比较,Ⅱ组、Ⅳ组均显著提高平均蛋重(P<0.05),Ⅲ组显著降低破蛋率(P<0.05),平均产蛋率、料蛋比、死淘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2)Ⅳ组的蛋壳厚度、Ⅲ组、Ⅳ组的蛋黄比色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的蛋形指数比值显著低于Ⅰ组(P<0.05);(3)同对照组相比,Ⅱ组显著提高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Ⅲ组显著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4)Ⅲ组粪便的粗灰分、Ⅳ组粪便磷含量同Ⅰ组相比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蛋鸡配合饲料中使用适量的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能提高蛋重、改善蛋品质,降低粪便中氮、磷的排放量,其适宜替代量为6.0%~7.5%。  相似文献   

9.
不同补饲水平对努比亚母羊体况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12月龄努比亚羊75只集中配种,配种后将母羊分随机分为3组,分别补饲复合预混料+尿素、浓缩料和精料补充料,在配种时、妊娠100d、妊娠150d进行体重、体况、体尺测量,同时记录母羊产羔数。结果表明:补饲精料补充料的母羊体重、增重和胸围均大于补饲浓缩料组和补饲尿素组,三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P<0.01)。产羔数与母羊体况BCS和体况指数BCI密切相关,产0只羔羊母羊BCS和BCI在整个试验期间几乎没有变化,产1~3只羔的母羊BCS和BCI整个妊娠期都处于上升趋势。三组母羊产羔数分别为1.00±0.76、1.44±0.51、1.83±0.49只,羔羊出生重分别为2.25±0.18、2.51±0.37、2.64±0.40kg,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母羊妊娠期体BCS和BCI变化情况一致,三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妊娠150d母羊的体况BCS和体况指数BCI与产羔数显著相关,产羔数 =-0.4177BCS2+3.727BCS–4.9185(R2=0.9984),产羔数=-0.0018BCI2+0.2795BCI-7.2278(R2=0.9985)。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包被复合微量元素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粪便微量元素含量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选取375羽1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15羽。第Ⅰ组为对照组,基础饲粮中添加常规微量元素;第Ⅱ、Ⅲ、Ⅳ、Ⅴ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300、400、500 mg/kg包被复合微量元素。试验期为4周,测定肉鸡生长性能、粪便微量元素含量及小肠黏膜形态。结果表明:试验Ⅲ、Ⅳ、Ⅴ组与对照组相比,料重比差异不显著,但Ⅱ组的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Ⅱ组粪便中Fe含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Cu、Mn、Zn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Ⅲ组粪便中Cu、Fe、Mn、Zn含量较对照组均极显著性降低(P0.01);Ⅳ组中的Fe、Mn含量较对照组均极显著性降低(P0.01);Ⅴ组中的Mn、Zn含量较对照组均极显著性降低(P0.01)。Ⅳ组同对照组相比,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性提高(P0.05)。在黄羽肉鸡配合日粮中用包被复合微量元素代替常规微量元素可减少配合饲料中微量元素含量而不影响肉鸡生产性能,并可减少其粪便中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其适宜用量为300~400 mg/kg。  相似文献   

11.
不同野生种源鼠尾藻生长及固碳速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高固碳效率的野生鼠尾藻,指导鼠尾藻人工苗种的繁育及养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加渔业碳汇,笔者将来自台州椒江、福建平潭、温州洞头、舟山嵊泗的野生鼠尾藻种苗在洞头近海进行养殖,测定它们的长度及质量,对其生长速率、固碳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州洞头野生种源鼠尾藻在收获前,单株长度及质量均最大,与其他种源鼠尾藻相比,长度呈极显著差异(P<0.01),生物量呈显著差异(P<0.05);不同种源鼠尾藻S值差异显著(P<0.05),福建平潭野生种源鼠尾藻S值最大;通过标准化转换,温州洞头野生种源鼠尾藻的固碳速率最高达0.86 t C/(hm2·a),可与林业树木固碳相媲美。建议今后在温州洞头开展鼠尾藻养殖,应大力推广本地野生鼠尾藻种质,但应着力开发人工育苗技术,保护野生鼠尾藻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牛磺酸对肉鸡饲粮养分利用率、免疫器官发育及屠宰性能的影响。将艾维茵商品代肉鸡4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1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3、4和5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0.15%和0.20%的牛磺酸。试验期42天。结果表明:试验3、4组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利用率与试验1组差异显著(P<0.05);3周龄时,试验3、4组的脾脏指数与试验1组差异显著(P<0.05)。6周龄时,试验3组的法氏囊指数与试验1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4组的胸肌率及皮脂厚与试验1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4、5组的瘦肉率与试验1组差异显著(P<0.05)。在肉鸡饲粮中添加牛磺酸,显著提高肉鸡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能够提高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增强肉鸡的免疫机能。对肉鸡的屠宰性能有一定改善作用,明显提高肉鸡胸肌率、瘦肉率,显著降低皮脂厚。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探索生物发酵床发酵机理。分析发酵床不同断面温湿度的变化及与猪舍环境小气候的关联。结果表明:(1)发酵床不同断面温度变化差异显著(P<0.01),其中10 cm断面温度较表层提高2.56℃ (P<0.05),20~40 cm断面温度较表层提高7.10~9.42℃ (P<0.01);(2)发酵床10 cm断面垫料含水率较20 cm和30 cm断面分别高11.5% (P<0.05)和13.5% (P<0.05),20 cm断面含水率与30 cm断面差异不显著(P>0.05);(3)发酵床不同断面温度和含水率与环境小气候相关性不显著(P>0.05)。由试验结果可见,发酵床温度不会随外界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而有较大变化,其表层和内部温度能维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4.
3种中药复方提取液对肉鸡生理、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复方中药提取液对肉鸡生理机能的影响,验证中药改善肉鸡生产性能的功效,研究以党参、黄芪、六神曲、麦芽、山楂等组方,设计3个中药复方(方Ⅰ、方Ⅱ和方Ⅲ),水提后浓缩,1日龄开始混饮健康肉鸡(0.5%),并进行免疫器官指数、血清蛋白、血清酶、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血清抗体滴度、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3(Interleukin-3,IL-3)及平均日增重、料肉比、死亡率测定。结果显示,3个复方中药提取液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血清蛋白及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没有影响(P0.05),方Ⅱ组肉鸡21、28日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试验鸡21日龄时,3个复方中药组NDV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P0.05),28日龄时方Ⅰ组抗体滴度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方Ⅲ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P0.05);方Ⅰ组IL-2活性在21日龄、28日龄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方Ⅲ组IL-2活性在21日龄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方Ⅰ组IL-3活性在28日龄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试验鸡28日龄时,方Ⅰ、方Ⅱ2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最高为方Ⅱ组72.72g/天,方Ⅰ、方Ⅱ2组料肉比低于对照,最低为方Ⅱ组2.08;死亡率最低为方Ⅰ组1%。上述结果表明,3个复方中药提取液安全性较高,对肉鸡生理机能均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中方Ⅰ在延缓血清抗体滴度降低速度,促进细胞因子分泌方面效果明显,而方Ⅱ在提高肉鸡生产性能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阐明猪TLR6基因片段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利用PCR-RFLPs技术检测405头猪TLR6基因片段Msp I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果表明:该位点具有两种等位基因T\C, 在大围子猪、沙子岭猪、宁乡猪和黔邵花猪各群体中的频率分别为0.136/0.864、0.189/0.811、0.186/0.814、0.281/0.719。C等位基因是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该基因座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利用最小二乘分析研究了该多态位点对初生体质量、45日龄体质量、60日龄体质量、4月龄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6月龄体高、6月龄体长、6月龄胸围等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TT基因型个体对4月龄体质量性状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TT基因型4月龄体质量比CC型高25.92%;对45日龄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体长和胸围性状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TT基因型45日龄体质量比CC型高12.46%、6月龄体质量高7.20%、6月龄体长高7.62%、6月龄胸围高7.24%。由此可知,猪TLR6基因不同基因型对生长性状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猪育种应用中的一个潜在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6.
小兴安岭地区常见蚂蚁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东北林区丰富的蚂蚁资源,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笔者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丰林保护区内2种常见蚁种(拟黑多刺蚁、赤蚁)体内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并对抗氧化物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拟黑多刺蚁与赤蚁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含量超过所有参比的畜禽类及鱼类食品,分别为62.4%、56.6%,经方差分析得知,两者差异性显著(P<0.01);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23.0、23.2 mg/g,差异性不显著(F=6.161;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分别为73.5、42.5 U/mL,SOD在拟黑多刺蚁体内含量比赤蚁体内含量高72.94%;过氧化物酶(POD)含量分别为7.1、4.7 U/mL,POD在拟黑多刺蚁体内含量比赤蚁体内含量高51.06%。因此,拟黑多刺蚁更适合做为蛋白质保健食品进行开发利用,2种蚂蚁体内抗氧化物成分高,可以做药业成分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甘肃麦积山景区核桃坚果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麦积山景区是秦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西段的代表地段,景区内核桃原生分布,栽培历史悠久。在麦积山景区筛选了17个核桃优树,在山东泰山筛选了7个核桃优树,连同栽培品种香玲、元林,对比分析了麦积山景区核桃优树的坚果性状。结果显示,麦积山核桃优树的果实较小,坚果重平均为9.98g,而泰山核桃优树的坚果较大,坚果重平均达22.49g。泰山核桃优株的平均坚果重、壳厚、横径、缝横径极显著高于麦积山核桃优株,纵径显著高于麦积山核桃优株,但出仁率极显著低于麦积山核桃优株。麦积山核桃优树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和泰山核桃优树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没有显著差异,但供试的所有优树间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有极显著差异,麦积山优树GS-17的脂肪含量高达70.24%,GS-12的蛋白质含量达到了20.31%。供试优树的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相差不大,但必须氨基酸均比美国国家营养数据库公布值为高。研究为更好地利用麦积山景区的核桃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UCP3基因SNPs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生长及育肥性状的相关性。以118头中国西门塔尔育肥牛为研究材料,通过DNA测序和PCR-RFLP技术检测UCP3基因BglI酶切位点SNPs,并进行相关分析。UCP3-BglI酶切位点表现多态,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与部分育肥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该位点与饲料转化率性状和平均日增重性状表现显著相关(P<0.05),其中AA基因型个体均值显著优于AB和BB基因型个体,料肉比较低,日增重较高;与部分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发现在15月龄体高、体长和胸围性状,12月龄体高性状,8月龄体长性状中UCP3-BglI多态位点差异显著,AA基因型个体表型值显著高于其他或其中一个基因型值(P<0.05);在宰后体尺性状测量性状中,UCP3-BglI多态位点对胴体长、胴体胸深和后腿宽和背膘厚性状影响显著。其中AA和AB基因型个体胴体长、胴体胸深和背膘厚性状的表型值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在后腿宽性状中,AB个体表型值显著高于AA和BB个体(P<0.05)。初步认为,AA基因型与优良的生长育肥性状显著相关,对A等位基因的选择有利于优良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生长阶段荷斯坦公牛生长性能血清中GPT、GOT及LDH活性的相关关系,以期为荷斯坦公牛的选育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测定12头6-12月龄荷斯坦公牛血液中GPT、GOT及LDH活性,比较各时期血液酶的变化趋势,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月龄3种血液酶活性与其相应时期生长性能的相关性及回归方程。结果表明:GPT活性与11-12月龄日增重相关系数分别为0.358和0.400,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GOT活性与9月龄日增重的相关系数为0.399(P<0.05);LDH活性同9、11月龄日增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0(P<0.01)和0.466(P<0.05)。因此,可考虑将GPT活性作为11-12月龄阶段;GOT活性作为9月龄阶段;LDH活性作为9、11月龄阶段的生化辅助选择标记进行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