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抗稻瘟病优质骨干恢复系R6888与抗褐飞虱供体亲本珞扬69(含Bph6、Bph9)杂交,结合褐飞虱抗性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制出强优势抗稻瘟病抗褐飞虱恢复系华恢7713。以华恢7713与低温敏两系不育系华玮338S配组培育出抗褐飞虱杂交水稻新组合玮两优7713。该组合丰产性好、米质优、抗褐飞虱,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3年被确认为籼型两系超级稻品种,是中国首个优质抗褐飞虱国审超级稻品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野生稻抗褐飞虱鉴定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026份野生稻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结果,0 ̄3级有13份,占1.27%;5级121份,占11.79%;CNW003、WYD170CYW33、0585、0651表现抗褐飞虱。其中CNW003兼抗褐飞虱、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水稻品系75-1-127携带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已被广泛应用于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改良。笔者育种实践发现75-1-127表现出较强的褐飞虱抗性,因此鉴定该品系中的褐飞虱抗性基因并进行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方法】根据水稻品系B5中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75-1-127的基因组DNA,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采用苗期集团法鉴定了75-1-127和B5的褐飞虱抗性表型。利用与Bph14与Bph15连锁的分子标记筛查了75-1-127为稻瘟病抗源回交转育的两系不育系后代,并鉴定了这些后代的稻瘟病抗性、褐飞虱抗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结果】75-1-127中含有与B5完全一致的Bph14和Bph15序列。75-1-127和B5苗期褐飞虱抗性均为1级。在以75-1-127为抗源改良的两系不育系中,携带Bph14、Bph15的单基因系或双基因系的褐飞虱抗性均得以改良,其中双基因聚合系的死苗率为8.5%,与供体亲本75-1-127以及阳性对照B5差异不显著,进一步证实75-1-127含有褐飞虱抗性基因。【结论】水稻品系75-1-127携带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可以作为抗源应用于水稻褐飞虱抗性育种。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2019,(3):22-26
对2017年长江上游国审13个杂交稻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个杂交稻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突出,产量高;米质全部达到国标《优质稻谷》3级以上,其中1级和2级各有6个品种;2个品种中抗稻瘟病,其余11个品种不抗稻瘟病;13个品种全部感或高感褐飞虱。提出了加强长江上游地区抗稻瘟病和褐飞虱杂交稻品种选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稻抗褐飞虱遗传和育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资源的鉴定及其分布特点、水稻抗褐飞虱主基因定位和QTL分析、水稻抗褐飞虱遗传的“基因对基因”关系以及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虫机制与褐飞虱对抗虫品种的适应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简述了抗褐飞虱基因的育种利用现状,并对今后抗褐飞虱遗传和育种利用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籼型杂交水稻抗褐飞虱育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80份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的抗褐飞虱特性鉴定表明,30份材料对褐飞虱抗性达中抗以上水平,其中12份材料的持抗性优于ASD7。将这12份材料的抗级为0~3级、持抗期≥7 d的优质抗性材料归为一级抗性材料。经杂种优势的测定、外观米质评价、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鉴定,筛选出对两病一虫达中抗水平,与协青早A的杂种产量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12.9%的杂交水稻新恢复系埃红/台1059;以及高抗褐飞虱、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且外观米质极好的恢复系LS2/密阳46。  相似文献   

7.
株两优83是湘潭市农科所用广亲和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株1S为母本,以新育成的高产多抗广亲和品系潭早183为父本选配出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苗期耐寒力强、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性好等特性。2002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香5是由湖北省农科院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稻恢复系,所配组合广两优5号(广占63-4S/香5)于2013年通过了湖北省审定.利用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供体亲本MD12086-1351中的抗稻瘟病基因Pi9、抗褐飞虱基因Bph14、Bph15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渗入到香5背景中,育成了3个同时携带Pi9、Bph14、Bph15和Xa23基因的新株系.鉴定结果表明,新株系的叶瘟抗性明显提高,穗颈瘟抗性部分提高,苗期抗褐飞虱,分蘖盛期高抗白叶枯病;产量、主要农艺性状、香味和稻米品质主要指标与香5相似.新株系所配的组合在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上与香5所配的组合相似.表明新株系可以作为香5的替代系用于培育抗稻瘟病、抗褐飞虱和抗白叶枯病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OsRRK1(Rop-interacting receptor-like kinase 1)蛋白是水稻中第一个被研究的类胞质受体激酶RLCKⅥ家族蛋白。在调控水稻叶片的卷曲和对褐飞虱的防御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其调控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试图进一步探究OsRRK1基因抗褐飞虱的机理。方法 利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分析OsRRK1蛋白与OsLecRK(lectin-like receptor kinase)、OsLecRK1、OsLecRK2、OsLecRK3的互作关系,OsLecRK是抗褐飞虱基因BPH15区间的候选基因,是水稻先天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成员,既参与水稻先天免疫反应,包括对褐飞虱、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又参与水稻的发育过程。OsLecRK1OsLecRK2OsLecRK3的基因簇组成抗褐飞虱基因BPH3,含BPH3基因的水稻具有广谱、持久的抗虫性。同时利用DNAMAN软件分析OsLecRK蛋白与OsLecRK1、OsLecRK2、OsLecRK3的同源性。结果 DNAMAN的分析结果显示OsLecRK与OsLecRK1、OsLecRK2、OsLecRK3的同源性都很高,蛋白一致性在50%以上;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OsRRK1与OsLecRK、OsLecRK2和OsLecRK3互作。结论 OsRRK1通过与抗褐飞虱基因BPH15BPH3候选基因的相互作用参与水稻抗褐飞虱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水稻重大害虫,灯光诱捕一直是褐飞虱监测的重要方法。然而,褐飞虱的两个同属近似种伪褐飞虱(N. muiri)和拟褐飞虱(N. bakeri)也具有扑灯行为,常被误判为褐飞虱。针对测报灯下褐飞虱属近似种形态鉴定费时费力、专业技能要求高,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常被误判为褐飞虱这一问题,拟建立一种褐飞虱属3种飞虱的快速分类鉴定方法。【方法】以条形码基因ITS1为靶标,筛选褐飞虱属通用引物及物种特异性探针,建立并优化直接多重Taqman qPCR检测体系(Direct Multiplex TaqMan quantitative PCR,dmTqPCR),并分析其特异性、灵敏度及实用性。【结果】本研究建立的3种飞虱dmTq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可准确区分褐飞虱、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灵敏度高,检出限可达10拷贝/反应;大样本检测结果表明,382个样本从样本获取到结果输出的整个过程可在3 h内完成,检出率及准确率均为1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褐飞虱属近似种的dmTqPCR鉴定方法可以用于褐飞虱、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的快速分类鉴定,有利于灯下褐飞虱...  相似文献   

11.
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宜优84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优845(原名宜香优845)是温州市农科院用自育的高抗褐稻虱、中抗稻瘟病的恢复系温恢845与四川D型胞质不育系宜香1 A配组育成的中籼型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株型好、高抗褐稻虱、中抗稻瘟病、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米质优良等特点,适宜浙、赣、皖、湘等地作连作晚稻种植,也可作单季稻栽培,008年通过浙江省审定.  相似文献   

12.
光照因素对水稻品种苗期褐稻虱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人工气候箱及温室自然条件下研究了光照对品种抗性、植株生势及耐害性和褐稻虱生存、发育的影响。光照不足造成品种苗期抗性减弱甚至丧失,其原因是由于植株的生势减弱导致受飞虱为害后的补偿能力下降。中抗品种耐害性丧失和抗级品种的拒虫性减弱。在短光照生长条件下和长光照条件下,飞虱取食高抗品种的植株,其吸食量若虫生存率和发育进度,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高抗品种的抗生性在短光照条件下仍能保持。短光照条件下.如果接虫前或后予以充足的光照条件,或将接虫秧龄提高到4片叶,品种的抗性水平则可保持。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47和制3— 1— 6杂交育成的早1恢复系,与V20A配制的威优早 1,熟期较威优48早熟4天,抗稻瘟病,高抗褐飞虱,增产显著。适宜长江流域作早稻栽培。本文同时提出了威优早1的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水稻害虫有200多种,病害有70多种,其中成灾性害虫约20种、病害约10种。杂交水稻上发生的病虫种类与常规稻基本相同,但有其新特点。如70年代的黄矮病、凋萎性白叶枯病,80年代的稻瘟病、稻粒黑粉病、稻曲病、黄化萎缩病、稻褐飞虱、二化螟等均给杂交水稻生产或制种造成了较大危害,白背飞虱的危害有逐年加重趋势。湖南省植保所在“六五”攻关的基础上,“七五”期间就三系亲本资源和杂交组合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从2000多份三系资源及组合中,筛选出一批抗源和抗性好的组合。  相似文献   

15.
聚合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抗性基因创制杂交水稻恢复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创制兼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水稻恢复系,【方法】分别以抗褐飞虱材料B5(携带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及携带白背飞虱抗性位点qsI-4的籼型恢复系福恢7011为供体亲本,以骨干恢复系福恢676为轮回亲本,应用低世代分离群体田间表型结合单株鉴定与高世代稳定株系室内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并对抗虫株系及其测交后代进行考查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选育出聚合Bph14、Bph15 和qsI-4的恢复系材料3份,携带2个抗虫基因的恢复系材料3份。其中6份恢复系的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均表现中抗以上。通过抗性鉴定和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分析筛选出具有生产应用潜力的恢复系材料2份。【结论】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抗性聚合新种质的创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6.
水稻抗褐飞虱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是危害最严重的水稻害虫之一,能降低产量并影响稻米品质。控制褐飞虱的关键在于利用品种自身的抗性基因培育新的抗虫品种。目前,已发现并报道了34个抗褐飞虱基因,其中28个主效基因已被定位,Bph3、Bph9、Bph14、Bph18、BPH18、Bph26、BPH29、Bph32和Bphi008a等基因已成功克隆。已有研究表明,聚合多个褐飞虱抗性基因的品种抗性明显高于含单个或不含抗性基因的品种,但目前抗性基因只有个别得到有效利用。本文对褐飞虱的生物型、抗性机制、抗性基因的定位和克隆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抗褐飞虱育种面临的问题和育种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威优111是用V20A与新恢复系y11-1配制而成,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高抗稻瘟病,耐寒,抗公、秧龄弹性好,制种产量较高特点。1999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2016,(4):1-5
褐飞虱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抗虫品种的培育和种植是控制该虫害最安全有效的措施。水稻抗褐飞虱育种的关键是抗虫基因的发掘和合理利用。目前至少报道了34个褐飞虱抗性位点,其中28个主效抗性基因已被定位,显性基因Bph3、Bph14和Bph26已被成功克隆。介绍了水稻褐飞虱的生物型及抗性机理、褐飞虱抗性基因定位与克隆及抗虫基因在育种上的应用,并对水稻褐飞虱抗性育种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优Ⅰ98是中国水稻所用优ⅠA与早籼恢复系98配组而成的籼型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抗稻瘟病和褐飞虱、米质较优、制种易获高产等特点。于2000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籼型杂交早稻新组合优I9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优I98是中国水稻所用优IA与早籼恢复系98配组而成的籼型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抗稻瘟病和褐飞虱、米质较优、制种易获高产等特点。于2000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