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优4826     
《广西农学报》2006,21(4):F0004-F0004
属感温型两系杂交水稻,桂南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对照特优63早熟4天,株型适中,穗大粒重,抗倒性强;每亩有效穗数16.1万,株高119.5厘米,穗长23.9厘米,每穗总粒数142.8粒,结实率81.%,千粒重28.4克,米质较好,外观品质好,中抗白叶枯病,一般亩产530公斤左右,2006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桂南稻作区早稻,桂中稻作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02,(5):15-15
<正> 两系杂交稻两优363是我所选育的香型籼稻新组合,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贵州省内进行大面积推广。 该组合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可达600公斤。在贵州省内作一季中籼利  相似文献   

3.
两优363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选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360S与强恢复系明恢63组配的优质两系杂交组合。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农业部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我镇开始引种试验.2002年大面积示范,2003年示范200亩,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生育期适当,米质优等特点,是我镇稻田实行三熟制(稻-菜-菜)的理想品种,本文根据两优363的品种特性。提出亩产600公斤以上的大田生产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 两优2186是福建省农科院杨聚宝博士研究选育的两系稻新组合,是国家“863”计划两系稻项目的重要成果。2000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1年在三元区示范种植229.2亩,稻作类型有中稻、单季晚稻、双季晚稻等,均有良好的表现。是一个很有推广价值的优质杂交稻品种。  相似文献   

5.
Ⅱ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培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清流县引进示范推广.2007年在李家、龙津、嵩口等地进行规模示范表现良好。龙津镇俞坊村百亩烟后稻高产栽培示范经实割验收,平均亩产593公斤.比对照谷优527亩增93公斤,高产田块亩产达659公斤.增产增效显著。现将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南粳52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09。由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9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46.0公斤,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4.4%,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8.5公斤,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4.1%。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叶姿较  相似文献   

7.
科技动态     
杂交籼稻新品——盐两优888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1.4天,株型适中,叶色浓绿,叶片挺直,熟期转色好。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6.25公斤。盐两优888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  相似文献   

8.
金优640水稻     
金优640水稻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而成。2005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5033。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三系迟熟杂交晚籼稻组合,在湖南省作双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株高94厘米左右,株型  相似文献   

9.
大历镇从1994年开始引进种植莲,推广莲-稻栽培模式。2004年推广面积1500亩,亩产红莲80公斤,晚稻472公斤,亩年产值3000多元。经过几年来的经验摸索,现将莲-稻栽培模式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F0004
天协6号系安徽天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并独家开发的杂交中籼新组合,一般亩产600公斤左右,高产可达700公斤,适于安徽省作一季稻栽培。已于2003年元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品审03010381。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02,(7):21-21
<正> 该品种2000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贵州省内推广,并在省外示范种植。2001年在贵州省都匀市,亩产608.3公斤,产量与杂交水稻K优5号(亩产612公斤)相当,生育期早熟5天。在湖南省长沙市作晚稻种植,6月17日播种,1O月18日成熟,亩产437.5公斤,比对照湘晚籼9号增产1.7%,生育期为123  相似文献   

12.
郑阿敏 《福建农业》2013,(6):9-9,11
两优616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广占63—4S与福恢616配组育成的中、晚籼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2012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2年新罗区引进试种,安排在江山镇作中稻、白沙镇作晚稻试种示范,表现产量高、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广、米质优,适宜在新罗区作中、晚稻种植。一、产量表现2009年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区试,平均亩产630.87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3增产  相似文献   

13.
谷优16系福建省龙岩龙津作物品种研究所用三系不育系谷丰A与新恢16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晚籼新组合。2007年、2008年参加龙岩市晚稻区试,表现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后期转色好、丰产性较好、中抗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Ⅱ优936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Ⅱ—32A与福恢936配制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至2004年参加福建省杂交中稻组区试,2004年参加福建省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一、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618.38公斤,比对照组合汕优63增产10.4  相似文献   

15.
丰源优227水稻由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而成。200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503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三系迟熟杂交晚籼组合,在湖南省作双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株高95厘米左右,株型松散适中,叶片挺直,剑叶长度中等,叶鞘、稃尖均为紫色,落色好。湖南省区试结果:每667平方米有效穗21万穗,每穗总粒数115粒,结实率80.7%,千粒重27.7克。抗性鉴定:叶瘟4级,穗瘟5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耐寒性好。产量表现2001年湖南省区试平均667平方米产量535.58公斤…  相似文献   

16.
邦玉华 《新农业》2008,(2):48-48
元丰6号是沈阳农业大学与沈阳祥民旱稻研究所共同选育而成的高产水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米质优特点。一般亩产650~750公斤,最高达850公斤。2007年辽阳县柳壕镇北教村大面积种植元丰6号获得高产,其中农户王仁春种植20亩,共产稻谷1.705万公斤,折合亩产852.5公斤。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抗病虫害、抗倒伏的稻种,为桂中、桂南早晚稻及桂北和高寒山区中稻或一季稻筛选适合推广品种。【方法】以不育系万香A为母本,恢复系R3966为父本组配成三系杂交水稻种,并进行品种试验。【结果】"万香优3966"通过广西区审定,在各项试验中表现为根系发达,中等株高,比对照特优7118早熟,抗旱性强,品质优良,结实性好,适应性较广等优点。2016-2017年参加皓凯联合体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两年试验平均亩产515.4公斤,比对照丰田优553增产6.67%;2017年参加生产试验,早稻平均亩产521.0公斤,比对照特优7118增产3.94%;晚稻平均亩产465.8公斤,比对照丰田优553增产3.72%。【结论】"万香优3966"适宜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为早稻、晚稻/hm~2。  相似文献   

18.
两优527水稻     
该品种由湖南隆平高科农平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而成。2007年通过湖南省审定(湘审稻2007042),适宜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两系杂交迟熟晚籼稻,在湖南省作双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湖南省区试结果:每667平方米有效穗20万穗左右,每穗  相似文献   

19.
水稻"黄华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一个高产、优质、广适型水稻新品种,2005年由湖南省水稻所引种并推荐参加湖南省区试,于2007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湘审稻2007018),宜作一季稻推广。该品种主要有三大优点深受种植农户喜爱:一是高产稳产,做中稻和一季晚稻种植每667平方米产量600公斤,高产田块每667平方米产量800多公斤,且稳产性特别好;  相似文献   

20.
水稻直播与常规栽培方式相比,是一种无需育秧、移栽,省工、省力、省秧田的低劳动力成本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本技术从2004年,经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亩产量逐年提高(从第一年的亩产400公斤到2005年503公斤,2006年,在长龙村6组开展了较大规模水稻直播栽培示范,伍昌杰的直播稻最高亩产达到了640公斤,户平亩产560公斤。2007年,示范面积继续扩大,伍昌杰的直播稻最高亩产达到了680公斤,户平亩产达到537.6公斤,与移栽稻比较,单产基本无差异。2008年,伍昌杰的4.0亩直播稻,平均亩产567.0公斤,2010年最高亩产达722公斤),现以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