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茄科雷尔氏菌复合种侵染引起的青枯病是众多作物上的毁灭性病害。2020年笔者首次在广东省东莞市发现向日葵青枯病,并对其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室内人工接种试验、16S rDNA序列比对和演化型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向日葵青枯病的病原菌为假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生理生化特性和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自向日葵的15株假茄科雷尔氏菌为1号生理小种和生化变种3。egl基因部分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15株假茄科雷尔氏菌分属4个序列变种,其中8株菌株为序列变种17,5株菌株为序列变种13,其余2株菌株分别为序列变种14和序列变种54。本文是我国首次报道假茄科雷尔氏菌侵染引起向日葵青枯病。  相似文献   

2.
空心菜青枯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空心菜青枯病是近年来在广东空心菜产区新发生的病害,病株率一般为5%~20%,严重达50%以上。症状初始表现为植株上部1~2片叶萎蔫、下垂,病叶失去光泽呈灰绿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叶不断增多,最终整株萎蔫,甚至倒伏。经细菌学鉴定、室内致病性测定、16S rDNA序列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该病害的病原是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致病性和碳水化合物利用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属茄科雷尔氏菌1号生理小种,生化变种4。  相似文献   

3.
 星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 L.) 是一种重要的藤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种植。青枯病是近两年在海南星油藤种植区发生的新病害,为探究星油藤青枯病菌的基本特性及种下分化情况,本研究对分离的6株代表菌株进行了相关分析。细菌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害是由类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侵染引起。同时,从传统分类及分子生物学不同层面分析了星油藤青枯病菌的遗传分化情况。生理小种及生化变种的测试结果表明,星油藤青枯病菌属于1号生理小种和生化变种Ⅲ;16S rDNA和egl基因部分序列聚类分析显示,星油藤青枯病菌属类茄科雷尔氏菌演化型Ⅰ即亚洲分支菌株,序列变种34。  相似文献   

4.
 星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 L.) 是一种重要的藤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种植。青枯病是近两年在海南星油藤种植区发生的新病害,为探究星油藤青枯病菌的基本特性及种下分化情况,本研究对分离的6株代表菌株进行了相关分析。细菌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害是由类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侵染引起。同时,从传统分类及分子生物学不同层面分析了星油藤青枯病菌的遗传分化情况。生理小种及生化变种的测试结果表明,星油藤青枯病菌属于1号生理小种和生化变种Ⅲ;16S rDNA和egl基因部分序列聚类分析显示,星油藤青枯病菌属类茄科雷尔氏菌演化型Ⅰ即亚洲分支菌株,序列变种34。  相似文献   

5.
12种寄主来源的茄科雷尔氏菌16S-23SrDNA间隔区序列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CR方法,获得了分离自广东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空心菜、沙姜、姜、马铃薯、花生、菊花、桑树和藿香等12种作物21个茄科雷尔氏菌菌株的16S 23S rDNA 间隔区序列(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除HZ 1菌株外,其余20个茄科雷尔氏菌菌株ITS序列长均为503 bp,序列间相似性99.2%~100%,序列间差异仅1~4 bp;而HZ 1菌株的ITS序列长为498 bp,与其他菌株的ITS序列相似性为95.4%~95.6%。这些结果说明,这21株来源于12种不同寄主的茄科雷尔氏菌菌株的16S 23S rDNA ITS序列比较保守。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仅菌株HZ 1聚类于茄科雷尔氏菌区组2中,其余20个菌株均聚类于茄科雷尔氏菌区组1中。  相似文献   

6.
胜红蓟青枯病是我国发生的一种新病害。为了明确引起胜红蓟青枯病的病原,对分离自广东的胜红蓟青枯病菌的菌落形态、16S rDNA序列、碳水化合物利用、致病性及演化型等进行了分析。在含1% 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病原菌的菌落呈近圆形或梭形,隆起,中间粉红色,周围乳白色。应用细菌通用引物27f和1541r扩增16S rDNA,Ac-YcSj-11-1~Ac-YcSj-11-10 10个菌株的16S rDNA近全长均为1 421 bp,且与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GMI1000 16S rDNA的同源率为100%。该病原菌可以利用麦芽糖、乳糖、纤维二糖、山梨醇、甘露醇和卫矛醇等6种碳水化合物,并可侵染姜、沙姜、番茄,弱侵染茄子、辣椒。10个菌株均可同时扩增得到144 bp的演化型Ⅰ特异带和280 bp的茄科雷尔氏菌特异带。研究表明,引起广东胜红蓟青枯病的病原菌为茄科雷尔氏菌R.solanacearum,且属于4号生理小种、生化变种Ⅲ和演化型Ⅰ(亚洲组)。  相似文献   

7.
青枯病(bacterial wilt)的致病菌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主要通过Ⅲ型及Ⅱ型分泌系统等将多种毒性因子输送到细胞外而使寄主植物致病。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茄科雷尔氏菌Ⅲ型和Ⅱ型分泌系统的Phc、Prh、EPS和Peh 4个调控网络与该病原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以及2个分泌系统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害的作用机理及寻找其致病性靶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分离得到一株对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根围细菌JX-1,其温室防治番茄青枯病的防效达80.89%。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DNA序列和gyrB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生防相关性状分析表明,菌株JX-1可产生嗜铁素、蛋白酶等抗菌物质。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分析发现,菌株JX-1还可能产生硝吡咯菌素和藤黄绿脓菌素。转座子随机突变获得2株明显影响菌株JX-1拮抗能力的突变菌株,其中突变体M1710对茄科雷尔氏菌拮抗作用完全消失,序列分析表明Tn5破坏了与非核糖体寡肽产生相关基因tlpks/nrps;而突变体M645则对茄科雷尔氏菌的拮抗作用显著增强,序列分析表明Tn5破坏了gntR基因。上述结果表明,菌株JX-1可产生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并且tlpks/nrps基因和gntR基因在防治番茄青枯病过程中起到重要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9.
烟草青枯病在我国许多烟区普遍发生,17个主要烟草种植区中有14个发生了青枯病,近年来,该病的危害范围有逐渐向北和冷凉地区扩展蔓延之势,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传统分类中烟草青枯菌属于生理小种1号;在生化变种及演化型分类中,我国大多数烟草菌株为生化变种3(但也有部分为生化变种4),演化型Ⅰ,而美洲的烟草青枯菌则属于生化变种1,演化型Ⅱ;烟草青枯菌具有序列变种多样性,美洲菌株可聚类为序列变种7和25等,中国烟草青枯菌则属于序列变种13,14,15,17,34,44,54和55.学者们基于DNA-DNA杂交、基因组、蛋白质组及代谢组等证据提议将青枯菌这一复合种重新划分为3个新的种,即Ralstonia solanacearumsp.nov.(原本的演化型Ⅱ菌株),R.syzygii sp.nov.(原本的演化型IV菌株,包括苏门答腊病的病原及香蕉血液病细菌),R.pseudosolanacearumsp.nov.(原本的演化型Ⅰ和演化型Ⅲ菌株).基于此,美洲烟草青枯菌菌株为R.solanacearum,而我国的烟草青枯菌菌株为R.pseudosolanacearum,建议将我国烟草青枯病菌的中文名称为:假茄科雷尔氏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福建青枯雷尔氏菌(简称青枯菌)的遗传多样性,综合菌株的演化型、生化型及基于内源葡聚糖酶基因egl的序列变种鉴定,对福建省8个地区的番茄、辣椒和茄子寄主分离的56株青枯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56株青枯菌均属于演化型Ⅰ;53株为生化型Ⅲ(占94.64%),1株为生化型Ⅱ,2株为非标准生化型;从序列变种来看,4株来自茄子的青枯菌均属序列变种15,24株来自辣椒的青枯菌中,23株属于序列变种14,1株为序列变种16,28株番茄青枯菌鉴定出7个序列变种。进一步,选择上述鉴定的生化型Ⅲ和生化型Ⅱ的代表菌株为靶标菌进行生防菌筛选。结果表明,供试14株放线菌中,筛选到1株对生化Ⅲ青枯菌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FJAT-31535。基于菌落形态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菌株FJAT-31535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