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水温骤降和缓降胁迫对褐篮子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水温骤降和缓降胁迫对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cens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水温骤降试验以24℃为对照,将体质量为(37.12±5.60)g的试验鱼由24℃直接浸入20℃海水中,适应1 h取样,维持24 h后将剩余试验鱼浸入16℃海水中适应1 h取样,以此类推直到水温降至8℃维持1 h取样;水温缓降试验水温由24℃按1℃/3 h的降温速度降至20℃,维持3 d取样,以此类推直到水温降至8℃维持3 d取样,并测定试验鱼血液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水温骤降试验中,试验鱼血液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在8℃时均显著降低(P0.05);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ALT活力除20℃时外,其他控温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KP活力在20℃时显著升高;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呈波动变化,在各控温点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在8℃时显著升高,在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CHO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除20℃时外,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TG)含量在20℃时显著升高,在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酐(CREA)含量在20℃时显著升高(P0.05)。在水温缓降试验中,试验鱼血液中RBC、HGB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LT活力在12℃时显著升高并达最大值,AST活力在20、12℃时显著升高,AKP活力除16℃组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LU含量在8℃时显著升高,CHOL含量在16、12℃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G、TP和CREA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之处是TP含量不能恢复至初始水平;ALB含量除20℃时外,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褐篮子鱼能够存活的最低温度为12℃,8~9℃是褐篮子鱼的致死温度下限。  相似文献   

2.
为初步探讨降温对刺参免疫酶、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影响,采用2种降温模式,对刺参进行室内水温缓降实验和骤降实验。结果表明:(1)2种降温模式下刺参体壁可溶性蛋白有显著的差异(P<0.05);骤降过程中,不同的降温幅度(9.5、5.5、3.5℃)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有显著的影响(P<0.05);缓降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在2℃点上变化较明显。(2)2种降温模式下刺参体腔液中CAT和SOD活性有显著的差异(P<0.05);骤降过程中,不同的降温幅度对CAT、SOD和AKP活性有显著的影响(P<0.05);缓降过程中,几种免疫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降低都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温度低于2~4℃以及降温幅度为9.5℃都会对刺参的免疫和生理指标产生显著的影响;缓降对刺参免疫指标的影响比骤降要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温度对鲤CYP2E1同工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以氯唑沙宗(CZX)为探针药物探究不同水温(5、10、15、20、25、30℃)对鲤CYP2E1同工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YP2E1同工酶的K_m值(以CZX作为探针)在反应温度为25℃时相对较低,其V_(max)(以CZX作为探针)在该温度时相对较高;反应温度对CYP450酶活性的影响能够间接反映水温对鱼类体内药物代谢的影响;可以推断鱼类在不同水温条件下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其CYP450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差异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pH值变化规律及将液态发酵饲料转为固态之后0 h和继续发酵24 h后的pH值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pH值变化规律及液态发酵饲料转为固态之后pH值变化规律分别可以利用方程y=-0.179x+7.584和y=-0.142x+8.587估测,均在初始水温17~20℃之间pH值显著下降,并且呈线性相关,而初始水温在20℃以上时发酵对pH值影响不显著(P>0.05)。液态转固态再发酵24h后各个温度段的pH值变化都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研究了水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温度(23℃、26℃、29℃和32℃)处理组,每组设3个平行,试验周期45d。结果表明:随着水温的升高,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率逐渐升高,32℃时最高;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效率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9℃时达到最大值。方差分析表明,29℃试验组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3℃摄食率最低,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另外3个温度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水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摄食和生长有显著性影响,水温在29℃时幼鱼的摄食状态最佳,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水温骤降后(A组(25→22℃)、B组(25→19℃)、C组(25→16℃)、对照组(25℃))6、24 h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 ei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浓度、一氧化氮合成酶(n 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活性以及溶菌酶活力的变化,并在水温变化后24 h用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 olyticus对对虾进行人工感染,以评价凡纳滨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水温骤降后6 h,各试验组对虾血清中NO浓度、NOS活性、溶菌酶活力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水温骤降后24 h,B组对虾血清中NO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两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B组对虾血清中NOS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对虾血清中的溶菌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用副溶血弧菌人工感染对虾的死亡率C组为58.3%,与对照组(33.3%)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水温大幅度急剧下降后,凡纳滨对虾血清中的NOS活性、溶菌酶活力下降,因而导致凡纳滨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敏感性升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18、23、28℃)下,饲喂5种蛋白质水平(质量分数为30%、32%、34%、36%和38%)的饲料对松浦镜鲤Cyprinus specularis Songpu幼鱼(10.11 g±1.07 g)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1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饲养试验共进行60 d.结果表明:18℃下,鱼血清总蛋白(TP)和甘油三酯(TG)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则相反;18、23、28℃条件下,各个蛋白质组间血清总胆固醇(CHOL)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A)、葡糖糖(GLU)、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均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同一蛋白质条件下,血清TG、BUN、CREA、TP、ALB、ALT和AST含量随温度的升高显著下降(P>0.05),血清ALP含量随温度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23℃下血清GLU、r-谷氨酰转肽酶(GGT)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温度组(P<0.05).本研究表明,23℃下比18、28℃下更有利于镜鲤的营养代谢,18、23、28℃下松浦镜鲤幼鱼饲料最适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2%、34%和34%.  相似文献   

8.
清水江鲤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驯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清水江鲤这一珍贵的土著鱼类种质资源,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及人工驯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江鲤适应温度范围0~38℃,最适摄食生长温度20~28℃;在池养条件下,溶氧量为3㎎/L以上,pH值范围为6.5~8.5,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能够正常摄食生长,其生长速度较快。在水温20~27.5℃的条件下,尾日增重为3.28g/(尾·d)。清水江野鲤,可经过人工驯化成为淡水名优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9.
瓯江彩鲤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的胚胎发育过程和各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系统观察,并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其胚胎发育的特点。结果表明,瓯江彩鲤受精卵圆球形、淡黄色、沉性卵、强黏性;卵径为1.72 mm,吸水后卵径达2.67 mm;受精后开始形成卵间隙,且植物极的大于动物极的;卵间隙形成的过程中出现卵黄的收缩,略变小。瓯江彩鲤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8个大的时期,水温18℃时需98 h48 min出膜,水温23℃和26℃时分别需要62 h20 min、48 h45 min出膜。不同温度条件下,瓯江彩鲤胚胎发育早期(胚盘-原肠胚)在18℃恒定水温条件下存活率最高,发育后期阶段(神经胚-出膜)在23℃恒定水温条件下存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质量为10.15~11.50 g的野生巴马拟缨鱼Pseudocrossocheilus bamaensis (Fang)为试验样本,设置10、15、20、25℃等4个温度梯度,通过用自制的密闭流水式呼吸仪,测定温度对其耗氧率(OR)、排氨率(NR)和CO2排泄率(CR)的影响,并通过氧氮比(O:N)、呼吸商(RQ)和能量代谢率(Rm)探讨饥饿状态下巴马拟缨鱼的能源物质以及温度对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OR、NR和CR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温度对巴马拟缨鱼呼吸代谢有影响,经Duncan's法多重比较可知,除了OR值在10℃和15℃两组间以及NR值在10C、15℃和20℃相邻两组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两两温度组之间差异显著;同一温度组OR、NR和CR均存在显著的昼夜变化,属于昼伏夜出型;O∶N值约为24~29,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但温度对O:N值没有显著影响;呼吸商的值为0.768~0.806,表明基础代谢所需能量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肪氧化提供.  相似文献   

11.
以3种品系尼罗罗非鱼的雌鱼作为母本,奥利亚罗非鱼的雄鱼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配对,研究杂交罗非鱼F_1代的耐寒能力。应用室内人工降温方法,测定了杂交子代死亡率、累积存活率和半致死低温(LT_(50))等耐寒指标。结果显示,3种杂交罗非鱼的耐寒能力各不相同,埃奥鱼、湘奥鱼和吉奥鱼半致死低温分别为:8.63℃、8.23℃、7.60℃。当水温降到9.6℃时,埃奥鱼首先开始死亡,其死亡低温范围为9.6~7.5℃;湘奥鱼的死亡低温范围为9.4~6.7℃;吉奥鱼的死亡低温范围为8.9~6.3℃。通过对3种杂交罗非鱼的LT_(5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杂交罗非鱼中,吉奥鱼的耐寒能力相对较强,其LT_(50)与埃奥鱼、湘奥鱼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2种杂交罗非鱼的LT_(50)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以亚洲百合系品种布鲁拉诺与我国原产野生种渥丹百合种间杂交后代群体5个株系和亲本为试材,研究了4℃,-2℃,-8℃,-14℃,-20℃低温胁迫下百合鳞片组织电导率、SOD活性、MDA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百合鳞片的电导率呈"S"形增长,但不同试材间略有差异;S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MDA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杂交后代进行初步抗寒综合评价,抗寒强弱顺序为BW-12>渥丹>BW-4>BW-11>BW-6>BW-1>布鲁拉诺,多数杂交后代的抗寒性介于父母本之间,但也有超亲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下番荔枝叶片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从台湾省引进的细鳞种和粗鳞种番荔枝叶片在不同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来探讨番荔枝的耐寒性与能忍受的临界低温.结果表明:2个品种番荔枝忍受低温的临界温度为1℃;低温持续时间对临界低温有影响,细鳞种番荔枝于3℃处理18 h的相对电渗率与1℃处理6 h的相近;细鳞种番荔枝束缚水和自由水的比值、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粗鳞种番荔枝,其耐寒性略强于粗鳞种番荔枝.  相似文献   

14.
热水预处理和冷藏对草莓贮藏期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不同温度热水预处理和冷藏对草莓贮藏期及品质的影响,以全明星为试材,经不同温度的热水处理后,室温贮藏,测定草莓贮藏期及其相关品质,并与4℃冷藏及室温贮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冷藏对防止草莓腐烂,失重及维生素C含量减少作用明显,而热处理除防止失重效果较差外,其他效果都优于室温贮藏;45℃和50℃2种温度热水预处理效果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整体效果仍然不如4℃冷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毛百合×布鲁拉诺5个种间杂种株系及其亲本在0、-6、-12、-18、-24℃低温处理下的SOD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毛百合×布鲁拉诺种间杂种的抗寒性介于两亲本之间,但各株系存在一定差异.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杂交后代进行初步筛选,得出5个株系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  相似文献   

16.
探讨冷应激对雏鸡肠道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表达量的影响.120只1日龄的伊莎公鸡,饲养至15日龄,随机平均分为12组,在(12±1)℃进行急性和慢性冷应激处理.急性冷应激时间为0,1,3,6,12和24 h;慢性冷应激时间为5、10和20 d,并各设对照组.各时间点随机剖杀5只,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  相似文献   

17.
为寻找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合适的饵料和底质,提高三角帆蚌稚蚌成活率,在水温(24±1)℃下分两个阶段测试了不同饵料和底质对三角帆蚌稚蚌的生长影响,第一阶段测试了两种底质(黄泥、黄泥加钙粉)和两种饵料(Nanno 3600藻、Shellfish diet 1800藻)对1~30 d稚蚌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第二阶段测试了5种饵料(Nanno 3600藻、Shellfish diet 1800藻、普通小球藻、四尾栅藻、卵囊藻)对31~60 d稚蚌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阶段中,投喂Nanno 3600藻且以黄泥为底质的组(A3)与投喂两种混合藻且以黄泥为底质的组(A1)稚蚌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投喂两种混合藻且以黄泥+钙粉为底质的组(A2)(P0.05),A1、A2、A3组均与投喂Shellfish diet 1800藻且以黄泥为底质的组(A4)和池塘水养殖且不投喂的组(A5)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A2组稚蚌生长最快,壳长显著高于A1、A3组(P0.05),A1、A2、A3组极显著高于A4、A5组(P0.01);第二阶段中,池塘水养殖组(B5)成活率显著高于卵囊藻组(B1)、小球藻组(B2)、Nanno 3600藻组(B4)(P0.05),极显著高于四尾栅藻组(B3)(P0.01),B5组与B4组稚蚌壳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B1、B2组(P0.05),极显著高于B3组(P0.01)。研究表明:稚蚌在1~30 d时添加藻类可提高稚蚌存活率,且以微拟球藻效果最好,底质中添加钙粉有利于稚蚌生长;稚蚌在31~60 d阶段,投喂微拟球藻更有利于稚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低温胁迫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不同的 2个玉米杂交种为试材 ,分析在 - 10 ,- 15,- 2 0 ,- 2 5℃低温处理下种子发芽率的变化及与相关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种子的发芽率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种子的受冻程度与其含水量及其受冻天数呈正相关 ,温度在 - 2 0和 - 2 5℃时 ,达到极显著水平 ;温度在 - 10℃以下 ,含水量在 15%以上时 ,种子就会受到冻害而降低发芽率。  相似文献   

19.
在pH 7.11±0.07,基准水温24.0±0.2℃条件下,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水温对日本沼虾(体长4.29±0.32 cm,体质量1.80±0.12 g)存活、耗氧率及鳃组织CAT、SOD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48 h内水温12.5℃和32.5℃实验组日本沼虾的死亡率均超过50%,而15~30℃范围内的存活率则为100%(;2)水温22.5~27.5℃范围内,日本沼虾昼均、夜均及各观测时段耗氧率均随水温升高而增大(P〈0.05),但耗氧高峰时段和耗氧昼夜节律均未发生改变;(3)48 h内,水温22.5℃和25℃实验组日本沼虾鳃组织SOD活力时序变化步调一致且无差异(P〈0.05),各时段观测值均低于27.5℃实验组(P〈0.05),低谷期较27.5℃实验组后延12 h;(4)水温22.5~27.5℃日本沼虾鳃组织CAT活力在48 h内均较为稳定,且均随水温升高而显著增大(P〈0.05)。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区主要冷水鱼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白山区有着丰富的冷水资源,通过对主要江河水域调查研究得知,主要冷水鱼为4目6科8种。长白山区冷水鱼栖息的最适温度为12~18℃,繁殖期水温一般不能超过13℃,食性大多属于肉食性,水质要求清澈无污染。调查发现,长白山区冷水鱼的种类有减少的趋势,种群数量也越来越少,甚至有的种类已成为珍稀或濒危物种。因此,保护长白山区冷水鱼资源应引起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