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20日龄天府肉雏鸭的葡萄糖(GLU)、胆固醇(TC)、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淀粉酶(AMS)6个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1 d后,少数雏鸭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感染3 d后大部分感染雏鸭开始发病。感染后3 d为发病死亡的高峰期,而感染7 d后未见新的发病鸭只,耐过鸭开始进食,与病情发展相一致。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后雏鸭6个血清生化指标均有变化,GLU、TC、LDH和ALT在感染后第3天均明显升高,在感染后期逐渐回落接近正常值。[结论]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属急性感染。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巴氏杆菌病等;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鸭群感染可导致大批发病和死亡。建阳市于上世纪90年代发现本病,随后成为长期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一种最常见细菌病。过去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3.
鸭浆膜病(也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雏鸭一种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笔者曾于2000年首次从云南省红河地区发病锥鸭中分离得到2株病原。并证明该地区的雏鸭中存在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随后于2006年至2007年在红河州的建水、石屏、元阳、  相似文献   

4.
鹅鸭疫里默氏杆菌RC株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禾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487-9488
[目的]为防治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鹅群传染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染病鹅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病鹅中分离鉴定致病菌并通过药敏试验研究其防治方法。[结果]待检菌的纯培养物涂片经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小杆状,瑞氏染色后呈两端浓染的细小球杆菌。该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沿穿刺线生长,因而被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动物回归试验表明:用病鹅分离菌接种雏鹅、雏鸭后,发病雏鹅和雏鸭的临床、解剖症状与自然病例一致,且能回收到鸭疫里默氏杆菌。该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壮观霉素敏感,对林可霉素、环丙沙星等中敏,对链霉素、青霉素、磺胺嘧啶和四环素不敏感。[结论]该致病菌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其所致鹅群疫病可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壮观霉素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人工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主要器官的光镜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致病机制。[方法]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主要器官的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病鸭心脏、肝脏、脾脏等器官被膜纤维素渗出附着,所有发病鸭只均表现纤维素性脑膜脑炎,出现出血性或坏死性肠炎。在电镜下,心肌纤维、肝细胞、神经元和肠上皮细胞等实质细胞遭到侵害,细胞器结构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线粒体肿胀或空泡化,内质网和核膜扩张等。这可能与细菌毒素对细胞膜的直接损害或缺氧对线粒体的氧化酶系统的破坏有关。这些变化与光镜下心肌纤维、肝细胞、神经元和肠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相吻合。[结论]该研究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鸭浆膜炎病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咳嗽、下痢、瘫痪、共济失调、头颈震颤为主要症状。剖解以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为主要病理变化。雏鸭的死亡率为5~80%左右,耐过的鸭生长迟缓,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展。1发病特点鸭疫里默氏杆菌可引起鸭、鹅、  相似文献   

7.
30味中药及其复方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筛选出对鸭疫里默氏杆菌敏感的中草药及其复方。[方法]对分离鉴定的19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用管碟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30味常用中药及两个复方对其抑制作用。[结果]单味中药抑制作用的综合得分如下:黄连13分,黄柏9分,黄芩8分,苍术、丹皮、桔梗、金银花、连翘、玄参各6分,半枝莲、茯苓、虎杖、栀子各5分,半边莲、赤芍、马齿苋、生地、天花粉各4分,半夏、穿心莲、大黄、蛇舌草、鱼腥草各3分,白头翁、大青叶、丹参、附子、蒲公英、秦皮、知母各2分。方剂一和二分别得15和14分。[结论]部分中药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两个复方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学,临床症状,诊断,防治等方面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首次从病原学角度证实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在河北省的存在。在1999年底,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部分肉鸭饲养场的幼龄鸭发生了一种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病原的分离和鉴定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分离菌经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Ⅰ型,易感雏鸭接种试验能够复制出典型的病例,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10.
孙瑜 《乡村科技》2022,(4):76-7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会给养鸭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防治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养殖人员和兽医需要了解其流行情况、病原、血清型、耐药性等,结合疫病发生情况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吴桂银  周广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00-10701
[目的]研究中药蟾甘口服液对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无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雏鸭180只,随机分成6组,即中药治疗组Ⅰ、中药治疗组Ⅱ、西药治疗组Ⅰ、西药治疗组Ⅱ、感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7日龄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全部鸭只接种鸭肝炎病毒。7和10日龄分别给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口服1ml中药蟾甘口服液和金刚烷胺口服液,连用5d。[结果]中药治疗组Ⅰ、中药治疗组Ⅱ、西药治疗组Ⅰ、西药治疗组Ⅱ的存活率分别达93.3%、86.6%、73.3%和63.3%,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蟾甘口服液对鸭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丁建英  邵菁  徐建荣  韩晓磊  唐洪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266-15267,15270
[目的]探讨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克氏原螯虾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2%的复方中草药制剂,连续投喂40 d,分别在养殖后的20、30、40 d测定克氏原螯虾的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和2%的中草药制剂对克氏原螯虾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影响显著(P<0.05)。2个试验组除酸性磷酸酶外,其他3种酶的活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克氏原鳌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免疫力和经济角度方面考虑,建议中草药的添加剂量以1%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矿源性黄腐酸(Fulvic acid,FA)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樱桃谷肉鸭480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分别饲喂含0、0.25‰、0.50‰和0.75‰的矿源性FA的玉米-豆粕型饲粮,研究矿源性黄腐酸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饲粮添加不同比例的FA对肉鸭全试验期的体重、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个别周龄的体重、采食量和料重比有显著的影响(P0.05);FA对血清总蛋白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尿素氮浓度显著大于其他2组(P0.05),尿酸浓度随着饲粮中FA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而试验组Ⅰ尿酸浓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FA对粪中的尿素氮和尿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肉鸭日粮FA含量的增加,排泄物中尿酸和尿素氮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肉鸭饲粮中添加黄腐酸钾能够提高饲料氮的利用率,生产中肉鸭饲粮中的FA含量以0.75‰为宜。  相似文献   

14.
自拟复方中草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丽娟  谢慧  吴玉臣  阴正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41-11842
[目的]探索自制的复方中草药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方法]根据中兽医的基本理论筛选组建中草药方剂,并通过体外抑菌、人工感染治疗和自然感染治疗试验研究该复方中草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结果]该中草药的抑菌圈直径达14mm。人工感染治疗试验表明该中草药方剂对鸡大肠杆菌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中、高剂量组的鸡只死亡率均低于乳酸环丙沙星组,且明显低于发病对照组。自然感染治疗试验表明,用中剂量的中草药方剂治疗鸡大肠杆菌病较为有效,经治疗后发病鸡群的平均存活率为96.9%。[结论]自拟中草药复方对鸡大肠杆菌病中度敏感,在人工感染治疗试验和临床治疗试验时中、高剂量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应使用中剂量复方中草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用对禽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2种临床常用西药(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和4味中药(黄连、黄芩、金银花和板蓝根)对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的MIC值,探讨2种西药和4味中药联用对禽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6种药物对大肠杆菌标准菌株和多重耐药菌株均具有抑菌活性.在8种中西药联用药物组合中,氟苯尼考/黄芩、恩诺沙星/黄连、恩诺沙星/黄芩3组药物组合联用具有相加作用,其他5组中西药物组合均呈现无关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筛选有效药物组合防治禽大肠杆菌病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药与芽孢杆菌合生元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鸡45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金霉素组、试验组和对照组。金霉素组中加0.15%的金霉素,试验组中加0.15%的固体发酵中药与芽孢杆菌合生元,对照组为基础日粮,每试验组150只,3次重复,每个重复组50只。[结果]各组肉鸡平均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全期添加中草药与芽孢杆菌合生元的试验组出栏重、存活率和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和金霉素组,料重比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略低于金霉素和对照组,分别低3.72%和7.65%。[结论]中药与芽孢杆菌合生元具有明显的提高存活率、出栏重、促进生长、降低料重比、节约生产成本的效果,对干物质、粗纤维、粗脂肪以及粗灰分的代谢率均有明显促进作用,效果优于金霉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中草药处理下辣椒的贮藏特性,选择适宜的辣椒贮藏方法.[方法]以贵州地方辣椒品种为材料,探讨了3种不同中草药浸提液处理对4个辣椒品种的贮藏效果及其生理生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不同的中草药处理在不同辣椒品种上的表现不尽相同,青蒿处理下,4个辣椒品种在各贮藏时期的腐烂指数和后熟指数均最低,与对照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贮藏过程中,辣椒果实的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及VC含量不断下降,可溶性蛋白质与丙二醛含量先升高后下降.综合而言,青蒿处理对延缓辣椒果实叶绿素含量、VC含量、果实含水量的降低及MDA含量升高较其他处理效果好.[结论]研究可为贵州辣椒贮藏技术的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