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以国家标准及农业行业标准方法对5种小麦型复合酶中主要酶系进行了活力测定,并采用实验室体外模拟消化法对其降解小麦麸的效果进行了评定,旨在说明酶活与实际应用效果的关系,为评价和选择酶制剂提供参考。经检测,C样品的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酶的酶活最高,而A样品的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酶的酶活最低,其他3个样品的纤维素酶活力基本一致,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的酶活有一定的差别。将5种复合酶以相同的添加量作用于小麦麸进行体外模拟消化试验,检测反应后生成还原糖的量发现,其对麸皮的酶解能力:E>C>B>D>A。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体外酶解法评价了4种木聚糖酶对小麦日粮的作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种木聚糖酶中酶Ⅱ的作用效果最好,小麦日粮还原糖含量提高了134.47%,干物质消化率为20.89%。结果说明体外酶解试验可以有效的评价饲用酶制剂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酶制剂在生长猪小麦型日粮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选用4种不同的酶制剂(E1、E2、欧蒂酶(OT)、木聚糖酶),以小麦基础日粮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酶制剂在生长猪小麦日粮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112头体重19.34 kg左右的二元(长×大)杂交猪,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半。试验期8周,分为0~2周、2~4周和4~8周3个阶段,饲喂日粮分别为玉米型日粮、小麦基础日粮、小麦基础日粮+不同酶制剂(E1,E2,欧蒂酶,木聚糖酶)和低能小麦型日粮+欧蒂酶,考察酶制剂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同时,另选6头体重在20 kg左右的二元(长×大)杂交阉公猪于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采用6×6拉丁方试验设计进行消化试验,利用内源指示剂法(AIA)测定酶制剂对营养物质的表观回肠和粪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小麦基础组相比,小麦日粮中添加酶制剂能提高生长猪的平均日增重,2~4周时有提高趋势(P=0.10);与小麦对照组相比较,E1组全期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 木聚糖酶组和E2组差异显著(P<0.05),欧蒂酶组差异极显著(P<0.01)。小麦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均能显著降低生长猪全期料重比(P<0.05);同时,酶制剂能显著降低生长猪4~8周及全期的腹泻率(P<0.05),E2组、欧蒂酶组、木聚糖酶组达极显著水平(P<0.01);消化试验结果表明,酶制剂有提高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的粪表观消化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酶制剂的添加有提高能量的回肠表观消化率的趋势(P=0.10);E2、欧蒂酶、木聚糖酶的添加能显著提高粗蛋白质的回肠表观消化率(P<0.05),E1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小麦-豆粕型日粮中添加不同组合的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产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鸡360羽,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小麦型高能饲粮、小麦型低能饲粮和添加不同酶制剂组合的小麦低能饲粮,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5只鸡。结果表明:小麦型低能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表观代谢能没有显著影响;添加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组合均可显著改善低能饲养肉鸡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提高其表观代谢能(P0.05),其中以添加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组合和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组合两组对肉鸡生产的效果最好,但不同酶制剂组合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一、饲粮类型 根据不同的饲粮类型,选用不同的酶制剂。Friesen等(1992)在含35%的大麦、燕麦、黑麦的肉用雏鸡饲粮中分别添加β-葡聚糖酶,发现大麦、燕麦组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P<0.01),而黑麦组效果不明显。分析测定表明,大麦、燕麦中的β-葡聚糖含量较高,而小麦、黑麦中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因此,在含小麦、黑麦的饲粮中应添加木聚糖酶,而在含大麦、燕麦的饲粮中应添加β-葡聚糖酶。  相似文献   

6.
饲用复合酶制剂中β-葡聚糖酶活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酶促反应时间、温度和pH值对还原糖法β-葡聚糖酶活测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饲用复合酶制剂获得最高β-葡聚糖酶活的酶促反应条件是20min、60℃和pH6.35。但为使体外测定条件尽可能接近酶在畜禽体内的作用环境,建议测定温度选为40℃;鸡用酶制剂测定pH值选为5.85,猪用酶制剂测定pH值选为6.35;反应时间选为20min。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还原糖法研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酶降解茶叶多糖的能力,并探讨了β-葡聚糖酶降解茶叶多糖的主要特性。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酶相对木聚糖酶具有较强分解茶叶多糖的能力,β-葡聚糖酶对茶叶多糖降解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7.0,其热稳定性好,pH为6~7最稳定。  相似文献   

8.
1酶制剂自从1975年美国饲料工业首次把酶制剂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配合饲料中并取得显著效果后,饲用酶制剂日益受到世界养殖业的重视。在中国市场上,主要有以α-淀粉酶为代表的消化性酶和以木聚糖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等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为代表的非消化性酶。尤其是在去年小麦型日粮的普遍使用,酶制剂更为广大用户所接受。王继强在研究NSP酶制剂在蛋鸡小麦型日粮中的应用效果时发现随着小麦基础日粮中NSP酶  相似文献   

9.
通用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刚 《饲料广角》2004,(14):38-40
“Versatile”一词的意思是“能容易地从一种活性转化为另一个活性”或“能有多种用途”(剑桥国际英语词典)。但直到最近,“通用性”和饲料酶的概念还很少联系在一起。通常,酶制剂生产厂家根据特定的酶活性将各种单一酶混合用于某种动物特定的谷物日粮中,例如木聚糖酶用于小麦日粮,β-葡聚糖酶用于大麦日粮。安迪苏公司最近的研究表明,许多低浓度的辅助酶能增强如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这样的主酶的作用,并消除谷物和蛋白饲料原料中广泛存在的抗营养因子。针对谷物和粕类原料研制开发的通用型天然复合酶罗酶宝TM优越型通用酶制剂是安迪苏…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激光共聚焦技术与体外酶解技术相结合评定饲用酶制剂在酶解原料上的效果,试验采用复合酶制剂(木聚糖酶5万U/g、纤维素酶1 000 U/g、甘露聚糖酶5万U/g、β-葡聚糖酶5万U/g)分别对原料麸皮、豆粕、玉米、菜粕、小麦进行体外酶解,对照组不进行酶解处理,通过激光共聚焦拍照观察原料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处理过的原料细胞壁均发生断裂,包裹在其中的蛋白质部分被释放出来;复合酶处理组蓝色荧光强度较未处理组极显著降低。综上可知,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和体外酶解相结合,通过细胞结构的变化可更加直观、有效、科学地评定酶制剂的酶解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瑞生 《养猪》2019,(4):25-30
<正>酶制剂是近年来研发生产的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研究发现,在猪的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可以促进猪生长,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并降低养分排泄。酶制剂在养猪业使用效果受到下面一些因素的影响。1饲粮原料组成酶作为一种高效的生物催化剂,具有显著的底物专一性特点,饲料原料组成不同,酶制剂作用的底物就不同,发挥作用效果也不同。陈小玲(2004)认为,小麦中非淀粉多糖(NSP)主要为木聚糖、β-葡聚糖和纤维素,添加的酶种为木聚糖酶、β-葡聚  相似文献   

12.
家禽小麦型日粮添加木聚糖酶体外消化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体外模拟家禽消化装置,通过测定5个木聚糖酶水平下3种比例的小麦型日粮体外消化产生还原糖的量,研究不同水平木聚糖酶在家禽小麦型日粮中的酶解效果。试验表明:小麦水平B组日粮添加木聚糖酶的最佳水平为0.135%,小麦水平C组日粮添加木聚糖酶的最佳水平为0.204%;小麦水平D组日粮添加木聚糖酶的最佳水平为0.243%。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研究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添加不同组合的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1~21日龄肉仔鸡生产性能、养分表观利用率及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鸡360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能对照组饲喂低能饲粮,4个酶制剂添加组饲喂低能饲粮+0.01%酶制剂(酶制剂1组:木聚糖酶,酶制剂2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酶制剂3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酶制剂4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饲养试验时间21 d.结果显示:1)酶制剂2组、酶制剂3组和酶制剂4组3种酶制剂添加组肉仔鸡的日增重和饲料表观利用率比低能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其中酶制剂3组和酶制剂4组肉仔鸡的日增重和饲料表观利用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酶制剂3组、酶制剂4组肉仔鸡的蛋白质和能量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低能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3)添加酶制剂后能使21日龄肉仔鸡小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长度增加,隐窝深度降低,其中酶制剂4组对空肠黏膜形态结构有较好改善作用,酶制剂3组对回肠黏膜形态结构效果最好(P<0.05),各酶制剂组对十二指肠黏膜形态结构无显著影响(P>0.05).这表明酶制剂3组和酶制剂4组能提高能量表观利用率,改善低能饲粮下肉仔鸡的小肠黏膜形态结构,使肉仔鸡的生产性能提高到正常饲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研究4种单体NSP酶制剂(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甘露聚糖酶),经过预消化处理工艺后,对肉鸡日粮中的非淀粉多糖的酶解情况,为进一步研究NSP酶制剂在肉鸡日粮中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不同的NSP酶添加量对肉鸡日粮的预消化处理效果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的最佳添加水平分别为250、350、300、200 mg/kg;初步确定的预消化处理参数是:温度45℃、时间60 min、水分35%。本试验条件下,结合相关的数据分析,试验日粮中最佳酶制剂组合是:木聚糖酶186 mg/kg、β-葡聚糖酶440 mg/kg、纤维素酶337 mg/kg、甘露聚糖酶200 mg/kg(P<0.01)。研究表明,加酶日粮经过预消化处理后,可以有效地降解其中日粮的非淀粉多糖,提高日粮的营养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体外法评价饲用木聚糖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通过模拟家禽胃肠道环境,研究了酸及内源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不同来源的饲用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体外酶解法研究了不同酶制剂对小麦的酶解情况。结果表明,经过酸及蛋白酶处理后,不同的酶样品酶活性变化较大,损失最少的为60.8%,最大的达93.1%;小麦经过木聚糖酶作用后,消化液中还原糖和戊聚糖含量明显增加,消化液的相对粘度有所降低。试验结果说明体外试验可以有效评价酶的作用效果。试验通过模拟家禽胃肠道环境,研究了酸及内源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不同来源的饲用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体外酶解法研究了不同酶制剂对小麦的酶解情况。结果表明,经过酸及蛋白酶处理后,不同的酶样品酶活性变化较大,损失最少的为60.8%,最大的达93.1%;小麦经过木聚糖酶作用后,消化液中还原糖和戊聚糖含量明显增加,消化液的相对粘度有所降低。试验结果说明体外试验可以有效评价酶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用于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复配的最佳酶谱组合。试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分别设定6个水平添加到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中,采用模拟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研究单酶的最佳剂量;然后根据各单酶最佳添加量,将4种单酶分别设定3个水平:木聚糖酶(750、800、850 U/g),β-葡聚糖酶(50、100、150 U/g),纤维素酶(700、750、800 U/g),植酸酶(1 000、1 500、2 000 U/kg),采用4因子3水平L9(34)正交设计,设置9种组合方式,以净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粮残渣总能为检测指标,确定4种单酶复配的最佳酶谱组合。结果表明: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的最佳添加量,0~3周龄分别为800、130、770、1 360 U/kg;4~6周龄分别为800、130、790、1 470 U/kg;4种单酶组合的最佳酶谱均为木聚糖酶850 U/g、纤维素酶750 U/g、β-葡聚糖酶50 U/g、植酸酶2 000 U/kg。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讨使用体外法模拟猪饲粮胃肠道消化,优化生长猪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的非淀粉多糖(NSP)酶谱。试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在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单一NSP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β-葡聚糖酶和果胶酶,采用基于生长猪生理消化的模拟胃液-小肠液体外法对饲粮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IVDMD)进行测定,分析各NSP酶对饲粮IVDMD的作用效果。然后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分别建立两种饲粮IVDMD与6种NSP酶的回归关系,筛选两种饲粮中6种NSP酶的最佳组合,再对优化的酶谱组合进行体外验证。结果显示:1)生长猪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的IVDMD与6种NSP酶的添加水平之间均存在二次曲线关系;2)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豆粕-DDGS饲粮的最佳酶谱:纤维素酶427.1U·kg~(-1)、木聚糖酶7 057.5U·kg~(-1)、β-甘露聚糖酶3 587.8U·kg~(-1)、α-半乳糖苷酶202.1U·kg~(-1)、β-葡聚糖酶1 543.3U·kg~(-1)和果胶酶72.7U·kg~(-1)。小麦-豆粕饲粮的最佳酶谱:纤维素酶1 117.9 U·kg~(-1)、木聚糖酶35 087.7 U·kg~(-1)、β-甘露聚糖酶1 917.1U·kg~(-1)、α-半乳糖苷酶305.0U·kg~(-1)、β-葡聚糖酶806.7U·kg~(-1)和果胶酶133.7U·kg~(-1);3)优化后的NSP酶谱组合使玉米-豆粕-DDGS饲粮的IVDMD提升了3.89%;使小麦-豆粕饲粮的IVDMD提升了3.48%。结果表明,体外法优化后的NSP酶谱组合和配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生长猪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的IVDMD,基于生长猪生理消化的模拟胃液-小肠液体外消化法可快速筛选出生长猪饲粮合理的NSP酶谱。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用于肉鸡小麦型饲粮的最佳复合酶谱。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不同水平的β-葡聚糖酶(30、60、90、120、150和180 U/g)、木聚糖酶(200、400、600、800、1 000和1 200 U/g)、纤维素酶(200、400、600、800、1 000和1 200 U/g)和植酸酶(500、1 000、1 500、2 000、2 500和3 000 U/kg)分别添加于肉鸡小麦型饲粮中,采用模拟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研究单酶的最佳添加水平;据此,采用4因子3水平L9(34)正交设计和体外法研究4种单酶复配效应,每种酶各设计3个添加水平:β-葡聚糖酶为100、150和200 U/g,木聚糖酶为900、950和1 000 U/g,纤维素酶为900、950和1 000 U/g,植酸酶为1 500、2 000和2 500 U/kg,以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料残渣总能为判定指标,确定4种单酶的最佳复合酶谱。结果表明:1~3周龄肉鸡小麦型饲粮中,当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添加水平分别为150、960、950 U/g时,分别获得最大还原糖生成量0.918、1.161、0.927 mg/g,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2 010 U/kg时,获得最大植酸磷降解率92.35%;4~6周龄肉鸡小麦型饲粮中,当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添加水平分别为150、950、960 U/g时,分别获得最大还原糖生成量0.920、1.160、0.929 mg/g,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1 940 U/kg时,获得最大植酸磷降解率92.23%;当4种酶的复合酶谱为β-葡聚糖酶150 U/g、木聚糖酶950 U/g、纤维素酶900 U/g、植酸酶2 500 U/kg时,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料残渣总能均获得较优值。综上,肉鸡小麦型饲粮中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的最佳添加水平,1~3周龄分别为150、960、950 U/g和2 010 U/kg,4~6周龄分别为150、950、960 U/g和1 940 U/kg,且2个阶段肉鸡小麦型饲粮中4种酶的最佳复合酶谱为β-葡聚糖酶150 U/g、木聚糖酶950 U/g、纤维素酶900 U/g、植酸酶2 500 U/kg。  相似文献   

19.
饲用β-葡聚糖酶体外评判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蒸馏水于4℃对浙江酶,Avizyme-1500酶制剂抽提12h,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条件下对两种酶制剂中的β-葡聚糖酶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酶制剂中的β-葡聚糖酶在50-60℃,pH5.0-7.0时有较高的活力。同时对两种酶制剂进行高温处理,结果表明:85℃保温10、20、30min。浙江酶制剂中的β-葡聚糖酶分别失活97.72%、98.55%和完全失活,Avizyme-1500酶制中的β-葡聚糖酶失活97.58%和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20.
饲用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年来,饲料酶制剂作为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在饲料工业和养殖行业中得到了普遍重视并广泛应用。例如,在以小麦为基础的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在以大麦为基础的日粮中添加β-葡聚糖酶,可消除由可溶性的非淀粉多糖(SNSP),如木聚糖和β-葡聚糖等导致的抗营养作用,提高日粮的消化率,进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应用植酸酶来消除饲料中植酸的抗营养作用,节约磷酸氢钙,并减轻磷的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但是,目前酶制剂在以玉米、豆粕为基础的单胃动物日粮中的应用还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