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杂交种增产效果十分明显,一般可增产20~30%或更多。我省1965年玉米每亩产量为393斤,全省普及杂交种后,到1975年玉米每亩产量达到512斤。据多年统计,只此一项每年可为国家增产玉米12~15亿斤。但玉米育种工作,尚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要求。我省玉米的杂交育种工作,目前正处于以“330”自交系为中心,挖掘各个优良自交系的各种潜力的“爬坡”阶段。如何发挥330的配  相似文献   

2.
利用雄性不育系育种是提高玉米杂交种质量和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这已得到国内外许多育种家的证实。美国近期在玉米杂交种生产中 ,利用胞质雄性不育系育种占2 5 %以上 ,其中C型不育系占 80 %。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也用C型胞质雄性不育系育出了一批“三系”杂交种用于生产 ,笔者近年来通过对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的转育 ,选育出了 4 78cms、14 5cms、85 2cms等不育系和 4 0 2、5 2 1、驻 0 9等恢复系 ,并应用细胞遗传杂交分离的规律对“三系”杂交组合进行了多种利用形式的组配试验 ,为拓宽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玉米双杂交种的育成是世界农业生产上的一次革命,它为玉米育种开辟了一条新路;中国育种家培育玉米单杂交种成功,标志着玉米育种进入一个新阶段,并显著地提高玉米产量。4 单杂交种的培育和紧凑型玉米的推广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一场突发的“文化革命”使发展杂交玉米育种10年规划流产,大部分科研院所解散或下放,农业教育和科学研  相似文献   

4.
利用杂交种以提高玉米产量,是我国解放后在党領导下开展起来的农业增产新措施。从解放初期利用玉米品种间杂交种发展为现在生产上利用多种多样的杂交种,如綜合品种,頂交种,单杂交种,双杂交种等。玉米双杂交种的利用是近代遗传学科对生产一大贡献,也是目前具有世界性的玉米育种方向。目前我国各种玉米杂交种的数目虽則不多,种植的面积也不很大,但是在党领导下只要我們的研究工作能赶上去,配合适当的杂交种子繁育制度,以促进玉米双杂交种工作的发展,这对我国粮食和飼料的增产,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玉米杂交种一般可分为顶交种、三交种、双交种、综合杂交种和单交种五种.玉米单交种是用两个优良自交系组配而成的杂交种.生产实践证明,在所有玉米杂交种当中,单交种杂交优势最强,增产潜力最大,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获得的产量最高.世界上玉米先进生产国家以及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大省,目前均以单交种为主,如美国单交种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99%,我国北方玉主生产大省也达90%左右,而我区单交种面积还不到玉米播种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是全球性的重要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是禾谷类作物中增产潜力最大的作物,在我国粮食及饲料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杂交种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则极大提高了玉米产量。1.紧凑型玉米育种方向1.1产量是衡量品种的重要标准。经多年实践研究证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和行粒数。根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玉米生产上推广的杂交种种质类群主要来源于Lancaster、Reid、旅大红骨子、塘四平头等种质类群。其中Lan-caster类群在杂交种数量和种植推广面积上均占主导地位,是吉林省玉米育种和生产的最主要类群之一,它具有遗传基础丰富、配合力高、抗病力强、经济性状、适应性广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其代表系MO17及其衍生系的分析,阐述了该系在吉林省玉米育种和生产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由于P78599(简称PB)种质成功选育和应用,拓宽了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模式,极大丰富和改善了玉米抗病和耐旱育种的遗传基础,很大程度解决了我国单一依赖Reid种质而导致抗性缺失和遗传基础狭窄问题。文中从1991~2000年、2001~2007年、2008~2012年3个时间段统计期间审定的513个品种,总结各种杂交模式比例,得出传统Reid×旅系模式比例由55.88%→31.28%→31.78%,新增PB×旅系模式比例由0%→14.96%→10.59%,其他主要由外杂选×旅系模式占13.02%~18.64%之间,充分说明Reid、PB、旅系和不明外杂选构成目前辽宁省四大核心种质,而PB种质几乎是极晚熟品种主要内容。在几种杂优模式中尤以PB×旅系丰产性最好,其次为改良Reid×旅系模式。从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多年积累当地主推品种比较试验产量数据上看,1995~2000年间产量递增最快,每5年获得的遗传增益达到29.6 kg,主要是应用了PB种质;从丹玉6到1995年的D团20余年间获得的总增益为86.2 kg,说明这期间由于缺乏优异种质资源产量处于"爬坡"状态;2015年左右由于应用了良玉99耐密植品种5年间获得的遗传增益达到55.3kg的最高值,说明合理密植仍是增产最主要因素,论证了PB种质在今后性状改良、扩增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玉米单杂交种对双杂交种产量的影响,至今尚无統一的見解。著名的育种家Γ.C.卡列也夫肯定双杂交种的产量不受参与交配的单杂交种的不同后代所轉移。Б.Π.索科洛夫院士認为单杂交种的第一代及其以后各代使双杂交种产量降低极微。A.C.穆西科认为单杂交种第一代以后各代会显著降低双杂交种的产量。 全苏T.Д.李森科遺传育种研究所玉米育种系于一九五六至一九五八年研究了双杂交种BИP42的亲本类型——即“荣誉”(44×38)与“光荣”(40×43)这两个单杂交种不同世代的产量,并研究了单杂交种不同世代交配所得BИP42第一代的产量。 首先测定了亲本类型各个不同世代的产量。在  相似文献   

10.
在玉米杂交种产量中杂种优势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植株形态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要使玉米产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在育种上不仅要注意杂优模式和个体产量表现,而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个体的植物学形态更适合于密植,提高群体产量,达到增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玉米单粒播种技术的推广,对玉米杂交种的纯度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农村用工成本的增加,减少玉米制种人工去雄用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利用玉米雄性不育特性进行玉米杂交制种,既可提高杂交种纯度,又能减少人工去雄用工,是玉米育种者一直追求的目标。以往研究表明,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性稳定,是利用雄性不育配制玉米杂交种的主要类型,但恢复系难选,导致三系配套的品种不多,生产中应用的面积有限。近年来,随着我国种质的不断改良扩增,现代自交系的遗传基础发生了变化,试验用一批现代自交系对一C型胞质雄性不育系测交,研究当代自交系对C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性及选育优势杂交组合的效率。结果表明,测交组合完全恢复的占16.95%,部分恢复的占66.95%,产量超过对照郑单958的占1.77%,未出现完全恢复而产量又超过郑单958的组合。由此表明,现代自交系对C型雄性不育完全恢复的概率与前人研究报道的稍有提高,选育育性完全恢复、产量超标(对照品种)、无严重缺陷的优势组合效率仍较低;进行不育性育种,育种者不仅要讲究方式方法,还要有足够的耐心。  相似文献   

12.
玉米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技术规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玉米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应用模式根据玉米异花授粉的遗传特点 ,其四级程序是从自交系育种者种子开始 ,进行连续 3级逐级繁殖 ,再经过杂交制种环节生产杂交种 (即自交系育种者种子→自交系原原种→自交系原种→杂交种 )。其程序如附图。附图 玉米杂交种的四级种子生产程序2 玉米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技术操作规程 (以单交种生产为例 )2 .1 育种者种子生产由育种者育成并直接生产和掌握 ,具有该系典型性 ,纯度 1 0 0 % ,是遗传性稳定的最初一批自交系种子。育种者种子生产由育种者负责。通过育种者种子圃 ,对育出的自交系优系种子进行足量…  相似文献   

13.
以1998—2007年重庆市山区玉米区域试验资料为研究对象,估算了重庆不同对照时代玉米杂交种籽粒产量的遗传增益,并对影响杂交种籽粒产量的相关农艺性状的改良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庆直辖以来的11年时间里,通过增加结实率、提高穗行数和行粒数以及适当增加生物产量,渝单8号时代(2006—2007年)杂交种籽粒产量在雅玉2号时代(1998—2005年)基础上的遗传增益为19.39%,在影响籽粒产量的相关性状中,秃尖、穗行数、行粒数、株高的改良效果最明显,穗长、千粒重和出籽率的改良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粮食、饲料、加工、能源多用途作物,被誉为21世纪的“谷中之王”,2001年后玉米已成为全球第1大作物.在中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占作物播种面积第1位,产量仅次于水稻,处于第2位.在中国玉米增产的诸因素中,杂交种的作用占37.1%.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生产资料,使用高质量的种子能为获得较高的产量提供更好的保证[1].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   总被引:152,自引:10,他引:142  
五十年代,我国玉米自交系杂交种以“农大4号”等为先导用于生产;六十年代,由于选育出“矮金525”和“塘四平头”等自身产量较高的优良自交系,使“新单1号”、“白单4号”迅速推广,全国单交种的应用出现了新局面;七十年代初,全国第一次“两杂”(即杂交玉米、杂交高粱)会议认为,杂交玉米组配方式不拘一格,单交为主,双交、三交及综合杂交种,因地因种制宜,合理搭配种植,以便充分发挥玉米杂交优势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世界玉米主产国,其产量约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主要集中在著名玉米带的艾奥瓦、伊利诺伊、印第安纳、内布拉斯加和明尼苏达等州。1933年以前种植自由授粉品种。1933年开始应用杂交种,当时播种面积只占0.4%,到1945年约达到90%。1933~1963年种植双杂交种;1964年至现在种植单杂交种。为了总结50多年来玉米杂交种对提高玉米产量的遗传贡献,美国先锋种子公司 D.N.Duvick搜集了艾奥瓦州中部许多试验点,和伊利诺伊州部分地区玉米产量鉴定的历史记录,以及艾奥瓦州1930~1980年的全州玉米平均产量,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还采用了试验的方法,研究各个时期杂交种的增产效果和原因。第一个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来源不同的10对玉米自交系与综合系以及它们测交种的观察和鉴定,结果表明:玉米综合系农艺性状有改善的趋势,自身产量高于自交系,两者之间的配合力没有显著差异。为玉米生产上要求的“双高”杂交种(杂交种、制种产量均高),提出新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农发集团国际公司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联合承担的科技部玉米育种技术援助贝宁项目,于2014年引入贝宁50个中国玉米杂交种,在贝宁大雨季玉米生产季节进行试种观察。结果表明,有47个中国杂交种较贝宁对照种Missina增产,其中,洛玉2号、京科968、伟科702、百农5号这4个品种抗当地主要病害叶锈病、矮花叶病,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籽粒折合公顷产量分别为7 545,7 470,6 624,6 277 kg,分别较对照(5 132 kg/hm2)增产47%,45%,29%,22%,这4个品种可在大雨季贝宁南部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以期提高贝宁玉米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9.
超高产、中早熟、多抗性优良玉米杂交种——鲁单98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981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育成的一个超高产玉米新品种,该杂交种成功地解决了玉米育种上高产与熟期的矛盾,以其丰产、稳产和良好的抗性受到了省内外种子部门和农民朋友的欢迎.1 产量表现 1997年在我所夏播玉米杂交种品比试验中,该杂交种平均小区产量折每666.7M2产725kg,比对照种鲁玉16增产40.8%,居参试种第一位.在1998年我所夏播玉米杂交种品比试验中,平均小区产量折666.7m2产680kg,比对照种鲁玉16增产41.7%,居参试种第一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总被引:213,自引:13,他引:200  
对1978—1987年中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生产和1984—1988年全国大区区域试验的资料的分析表明:我国玉米杂交种生产已完全进入单交种时代,国内系×国外系的杂交种面积增加较多,1987年已达到百万亩以上杂交种总面积的65.68%。玉米杂交种的亲本系利用更趋集中,1987年自330、黄早四和Mo17的面积已分别占百万亩以上杂交种总面积的11.43%、14.61%和28.29%,我国玉米种质基础更趋狭窄。我国玉米新自交系的主要来源是单交组合(42.3%),综合种或群体(13.4%),地方品种(12.6%)和回交(10.6%)。近几年由于育成了一批新系和新杂交种,产量育种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