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以南方早熟梨梨园的栽培管理为研究对象,尝试几种省力化节本栽培方式,通过理论和实践来论证南方早熟梨省力化节本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2.
南方早熟梨丰产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对德化县早熟梨产业实践调查,总结了南方早熟梨丰产栽培主要技术:包括合理区划气候资源、优化区域品种结构,高标准建园、良种壮苗,增施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整形修剪、均衡树势,先保后疏花果、提高坐果率,果实套袋、提高果实商品价值,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甬籼15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甬籼15属早熟早籼,株高适中,分蘖力中等,抗倒性较强,灌浆快,后期青秆黄熟,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指标为部颁食用稻品种品质等外等级;适宜在宁波地区作早稻种植。其栽培要点是:培育适龄壮秧;匀株密植,有足量的基本苗;施肥应掌握“氮肥施用重基、早追、后控”和“氮磷钾平衡施用”的原则;科学水浆管理;防治草害要早,防治病虫害要准,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相似文献   

4.
抓紧大豆生育中后期田间管理 促熟、防病保丰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分析了生育前期气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豆生育中后期田间管理的三项生产建议:(1)促早熟,防止贪青倒伏;(2)防治灰斑病,疫霉病和菌核病;(3)叶面喷肥,保荚、增粒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次宜棉区的气候特点和生产技术水平,提出次宜棉区棉花要持续高产须采取促进早熟的关键技术:实行高密度小株型栽培;推行全程化控技术;合理运用水肥调控;加强田间人工管理;选用早熟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海南荔枝稀优种质资源的鉴定及筛选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热带作物研究》1995,(3):28-31
从1963年至1994年,搜集了琼山永兴地区的荔枝优种质资源并进行了无性繁殖、农艺性状及品质鉴定,并从中筛选出了矮化、抗性极强、丰产稳产、早熟的“矮荔”;丰产性极强,较稳产,早熟的“丰荔”;早熟、大果、较稳产的“鹅蛋荔”;优质、丰产,较稳产、早熟的“面包荔”及“红荔”等5个优异株系。  相似文献   

7.
杂交稻新恢复系HR195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恢复系HR195是用早熟早籼品种与多个迟熟恢复系杂交,经定向培育而成的含有早熟基因的迟熟恢复系,具有下列特点:(1)自身表现迟熟,但所配系列组合表现早熟,这在其他迟熟恢复系中是少见的;(2)恢复力强;(3)杂种优势明显。HR195系列组合农艺性状优良,中抗稻瘟病、适应性较广,将早熟性和丰产性结合较好,适于多熟制地区的需要,对建立高产高效农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栽培花椰菜时,人们通常将栽培密度定为:早熟品种每公顷52500 ̄60000株;中早熟品种每公顷45000 ̄52500株,本试验选用早熟种,中早熟种花椰菜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并以此密度作为对照处理。结果表明:以早熟种栽培密度为每公顷33000株,中早熟种栽培密度为每公顷30000株的T1处理和对照相比,T1处理个体产量及总产量最高,发病率最低。  相似文献   

9.
光照少,土壤强酸性,施肥过迟,种植密度过高,倒伏严重,秋笋多,虫节率高,早、中、晚熟品种种植比例不当是华海蔗区甘蔗糖分低的主要原因。提高蔗糖分的基本措施为:施石灰改良土壤,提高pH值;提早施肥;合理密植;强调深沟浅种和大培土措施以防倒伏和减少秋笋;综合防治螟虫,降低虫节率;科学安排早、中、晚熟品种的种植比例并加强农务管理,提早种植延长生长期。提倡种植特早熟和特晚熟品种,以延长压榨期,让糖厂和蔗农双双实现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10.
早熟抗虫棉R93-6试种表现①黄双领李根源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R93-6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采用高新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培育的早熟抗虫棉品种,1994~1996年在本所试验地进行了连续试种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防治棉铃虫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生产情况,主要栽培技术及科研动向。结合我国情况,建议重视紧凑株型选育提高栽植密度,引进生物防治技术防治棉铃虫等害虫,促进棉花早熟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发挥早熟棉在长江流域棉区省工、省肥、省药、衔接茬口等方面的优势,从早熟棉种质资源中选育出零式果枝、一式果枝2种有限果枝类型种质资源(品系)和二式果枝类型早熟棉种质资源(品系)在早熟性、品质和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从比较试验结果来看,零式果枝种质资源(品系)早熟性、品质最好,但产量较差,存在少量倒伏现象;二式果枝类型种质资源(品系)小区结铃数最多,但截止收花结束有较多棉铃无法正常吐絮;一式果枝种质资源(品系)产量最高,后期未吐絮铃少,可以衔接直播油菜茬口,较适合长江流域当前生产方式,具备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经过12年的研究,征集到国内外芒果品种56种,通过试种从中筛选出早熟品种三年芒,中熟品种吕宋、马切苏、晚熟品种秋芒,延长上市期三个月,通过栽培技术的研究,总结提出:选择宜植地,等高开垦,表土回穴使用良种培育壮苗,计划密植;合理间作;科学施肥、适时灌水、中耕除草;防治病虫,整形修剪;适时采收,包装运输”的高产综合栽培技术,平均亩产达637.25千克,最高产达2858.65千克,创造了国内芒果高产新记  相似文献   

14.
玉米早熟性的相关和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博同良 《玉米科学》1996,4(1):026-028
以包含11个早熟自交系的共24个自交系及由它们配成的含有正、反交组合的116个单交组合(1991年)和122个单交组合(1992年)为材料,研究了玉米早熟性及产量与有关性状的相关性、早熟性的遗传特点。结果为单交组合生育期与其小区产量呈正相关,但也有个别组合表现既早熟又较高产的;单交组合生育期与其株高、单株叶数均呈正相关;单交组合单株籽粒产量与株高、行粒数、百粒重呈正相关,与穗行数基本无相关;杂交组合生育期多数介于双亲生育期之间,并稍偏晚熟亲本,早熟的显性度为0.22(1991年)和0.37(1992年),杂交组合F1生育期与双亲生育期平均数(X)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0.9+1.17X,早熟性的正、反交组合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广西甘蔗品种1999—2001年区域试验总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全区8个试点2年新植、1年宿根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品种(系)中,新台糖22号早熟、高糖、稳产;桂糖93-102具有早熟、高糖、稳产的潜力;新台糖21号表现增产增糖,但前期糖分偏低,是中晚熟高产的品种;新台糖16号、新台糖20号表现特早熟、高糖,在水肥较好的条件下增产增糖,可因地制宜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麦后直播棉早熟栽培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熟品种表现早熟是由于出苗稍快,果树始节低,蕾期铃期短,中下部果节结铃性强等多因素造成的累加效应;而栽培条件通过播种出苗期,在发育速度,果枝始节高低,结铃部位及铃期等因素影响早熟程度。  相似文献   

17.
经连续多年定向选择育成的特早熟小麦邯87-1,其特早熟性状和矮秆性状遗传力较强;染色体结构和酯酶同工酶酶带具有特殊变异。是一个特殊的种质材料,可在育种上利用,还可直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为制定合理的早熟冬油菜品种的施肥方案,以适宜“稻—稻—油”三熟制的早熟冬油菜高产栽培,于2018-2019年选用早熟品种湘油420、湘油103和常规熟期品种湘油1035、湘杂油710×1035开展田间小区试验,播种45 d后间隔15~20 d取样,监测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及氮、磷、钾养分积累动态,比较早熟与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结果发现:早熟品种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高峰主要分布在开花期—角果发育期,且净增量最大时期出现较晚,明显延后于常规熟期品种(苗期—开花期)。两种熟期品种叶部干物质及养分积累最大的时期均为苗期,但该期叶部干物质和养分净增量占比早熟品种低于常规熟期品种,干物质净增量占比平均低约7个百分点,氮、磷、钾素净增量占比平均低约19、25和18个百分点。两种熟期品种茎部干物质净增量最高时期均为开花期,而积累次高时期,早熟品种(角果发育期)滞后于常规熟期品种(蕾薹期);茎部养分积累趋势两种熟期品种间差异较小。早熟品种根部干物质净增量在开花期最大,常规熟期品种在苗期或开花期最大;早熟品种根部养分积累明显迟于常规熟期品种,主要表现在两种熟期品种氮素净增量均在苗期最大,但其占比早熟品种(41.8%~55.2%)低于常规熟期品种(57.0%~63.0%),磷素和钾素净增量早熟品种在蕾薹期或开花期(两个品种不同)最大,常规熟期品种在苗期最大。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趋势两种熟期品种间差异较小,早熟和常规熟期品种均在角果发育期净增量最大;早熟品种生殖器官氮素净增量在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相差较小,而常规熟期品种主要发生在开花期(62.0%~71.7%),早熟品种磷素净增量主要发生在角果发育期(61.0%~73.8%),而常规熟期品种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相差较小,钾素积累趋势与磷素类似,只是不同熟期品种间的差异相对小于磷素,说明早熟品种的生殖器官养分积累也相对滞后,其中氮素和磷素的滞后比钾素明显。综上,认为相较于常规熟期品种,早熟品种各器官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高峰出现不同程度的延后。因此,在早熟品种种植中,可采用基肥+追肥的施肥措施或应用缓控释肥,且相对于常规熟期品种适当增加追肥比例或缓控释肥的后期养分释放比例。  相似文献   

19.
高产麦套花生品比与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鲁东大地宽幅麦花生套种高产栽培应以中熟大呆品种8130、海花1号和鲁花11号等为主;小麦等行距一般套种,合东应以早熟大果品种寄花9号、14号等为主,鲁西则应以中熟大呆品种海花1号和鲁花11号等为主;中熟大果品种8130适宜密度为12~15万穴/hm2,最适13.25万穴/hm2;早熟大果鲁花14号和早熟小果鲁花13号适宜密度为15~19万穴/hm2,最适密度分别为17.53万穴/hm2和19.07万穴/hm2。  相似文献   

20.
依据凉州区近几年皇冠梨间作甜菜种植实践,分析了间作甜菜的优点,从留种植带、精耕施肥、覆膜、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等方面总结提出了皇冠梨间作甜菜高效种植技术,为凉州皇冠梨间作甜菜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