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亓东明  孟庆玉  李玉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681-11684,11688
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粪食性隐翅虫标本的整理和分类鉴定,得出我国西南地区粪食性隐翅虫包括6亚科23族86属,其中前角隐翅虫亚科族数、属数最多,并制定了西南地区粪食性隐翅虫的属级检索表,以期填补国内粪食性隐翅虫分类的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2.
2005年7~9月在四川省二郎山区域选择不同的海拔区域(1400~2300 m2、300~2600 m、2600~3100 m和3100~3400 m)和微生境(草堆、森林铺垫物、粪便、真菌、腐肉和腐木)进行隐翅虫资源调查,共设置样地72块,收集各海拔区域和各微生境内隐翅虫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数据。结果表明:共获隐翅虫标本2389号,分属12个亚科,75个属,206个种。从个体数量上来看,前角隐翅虫亚科个体数最多,占48.35%,隐翅虫亚科次之,占14.48%;在物种数量上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前角隐翅虫亚科物种数最多,占28.64%;隐翅虫次之,占16.99%,它们为该地区隐翅虫的优势类群;在个体数量上,胸片隐翅虫亚科、毒隐翅虫亚科、异形隐翅虫亚科、尖腹隐翅虫亚科、大眼隐翅虫亚科、筒隐翅虫亚科、和四眼隐翅虫亚科所占比例均在1%以上,它们为该地区的常见类群。总体上,隐翅虫个体数和物种数随海拔的升高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在微生境选择上,草堆和森林铺垫物内隐翅虫个体数和物种数均明显多于其他几种微生境。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的山西省范围隐翅虫资源调查,共采得隐翅虫标本500余号。采用比较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鉴定出7亚科、14属、26种,其中有一个中国新记录属Mycetoporus,三个新种,仅定属名的3个科类。本文首次具体记述了山西省隐翅虫种类、采集时间、地点及生境。  相似文献   

4.
隐翅虫的毒害与毒素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翅虫是山沟、农田常见的小型昆虫,属鞘翅目隐翅虫科,本科的毒隐翅虫属(Paederus)种类虫体含有毒素,若虫体接触人体的头面、颈部和四肢等露出的皮肤部位,可引起出现红斑、丘疹,迅速化脓而成红斑脓疱性损害.红斑排列成单条或多条线状,如同皮肤被竹签刮伤后有继发性感染表现,同时患处有痒及烧灼感,重者有剧痛伴有高热及淋巴结肿大、头昏、头痛,医学上称为"隐翅虫皮炎".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年的山西省范围隐翅虫资源调查,共采得突眼隐翅虫标本300余头。采用比较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鉴定出Stenus属的4亚属、共20种,其中包括2个中国新记录种、11个山西新纪录种。本文首次综合记述了山西突眼隐翅虫属种类、采集时间、地点和分布。  相似文献   

6.
贵州蜻蜓目昆虫区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90种贵州蜻蜓区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蜻蜓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有4个区系型,其中东洋区33种、占36.67%,东洋区-古北区55种、占61.11%,东洋区-古北区-澳洲区1种、占1.11%,东洋区-古北区-非洲区-澳洲区1种、占1.11%。贵州蜻蜓在中国地理区系中有18个区系型,其中华中区-华南区特有种所占比例最高,计17种、占18.89%;其次为华中区,计11种、占12.22%;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华北区10种、占11.11%;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9种、占10%;华中区-西南区7种、占7.78%;华中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华北区-青藏区各6种,分别占6.67%;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与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青藏区各4种,分别占4.44%;华南区-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青藏区-华北区-东北区各3种,分别占3.33%;华北区-西南区、华北区-华南区-西南区各2种,分别占2.22%;西南区、华北区-西南区-华中区-东北区、华北区-华南区-华中区-东北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华北区-蒙新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华北区-东北区-蒙新区各1种,分别占1.11%。由此可知,贵州蜻蜓区系以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为主体。  相似文献   

7.
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昆虫,可捕食多种害虫,是一种天敢昆虫;但其又可分泌毒素引起皮肤炎,则又是一种卫生害虫。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从分类与分布、形态、生物学特性、毒素和隐翅虫皮炎防治等方面对青翅蚁形隐翅虫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以便人们清楚认识和了解该种昆虫,以做到对其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8.
2005年7~9月在四川二郎山区域调查4种不同人类干扰类型区域(包括人类聚集区、退耕还林区、放牧区和极少人为干扰区)内的隐翅虫资源,分析不同人类干扰区域内隐翅虫群落的物神组成、个体数量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隐翅虫样本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随人类干扰强度的降低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人类聚集区多样性指数最高,为4.001 6,均匀度指数也最高,为0.805 2,Simpson优势度指数(λ)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极少人为干扰区域最高为0.199 6.不同人类干扰区域间隐翅虫群落相似性指数(β)均为0 ~0.25,为极不相似水平.人类活动的干扰增加了隐翅虫栖息环境的异质性,提高了隐翅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秆野螟属昆虫的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有秆野螟属Ostrinia昆虫分类研究文献,列出了中国已知种类名录,对中国该属昆虫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世界动物区系中, 可分为5个分布型, 以古北、东洋界共有种比重最大,占总种数43.75%;其次为古北界独有种,占总种数25.00%;三为东洋界独有种及古北、新北、澳洲界共有种,分别占总种数12.50%;古北、新北界共有种比重最小,占总种数6.25%;以古北、东洋界共有种,古北界独有种及东洋界独有种3个分布型种类丰富,所占比重相加高达总种数81.25%.②在中国动物区划中, 可分为12个分布型,以东北,华北,蒙新及华中区专有种比重较大,分别占总种数12.50%;以东北,华北,蒙新,华中及华南区专有种丰富,所占比重相加达总种数56.25%,其余两区及两区以上的共有种所占比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四川片口自然保护区5种微生境内的隐翅虫科昆虫物种多样性,通过与2005年的调查数据相比较,为汶川地震后生态修复效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2012年7-8月,在保护区实验研究区域隐翅虫活动频繁的5类微生境中随机设置10块5m×5m的样地采集标本,标本鉴定后计算α物种多样性。【结果】共采集隐翅虫标本1066号,分别隶属于13亚科79属162形态种。个体数量在腐败物、地被物、真菌、草堆、沙滩水边5种微生境中依次减少。形态种数量在地被物中最多,其次为腐败物中,在其余的3种微生境中的值很接近。对5种微生境内的隐翅虫进行α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丰富度指数(S)在地被物中数值最大,在腐败物中其次,其余3种生境中数值相近。优势度指数(λ)在真菌中的数值最大,在地被物中的数值最小,其余3种生境中数值接近。多样性指数(H′)在地被物中数值最大,在其他4种微生境中的数值相近。均匀度指数(J)在地被物、沙滩水边和草堆中的数值大于在腐败物和真菌中的值。以上4个α物种多样性指数都说明地被物是隐翅虫生存的良好生境,也反映出该类型的生境中隐翅虫群落结构较为稳定,这是隐翅虫与特定的微生境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结论】通过与2005年的调查数据相比较,发现在5种微生境中的隐翅虫丰富度指数(S)虽然都有所下降,但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都或多或少有所提高。可以初步说明汶川地震后经过4年生态修复和灾后重建,保护区内隐翅虫的物种多样性已得到有效恢复,也说明生态修复有利于隐翅虫的繁衍发展,有利于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地协调演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