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1哺乳母猪及哺乳仔猪生理特点1.1哺乳母猪生理特点(1)母猪的泌乳量不足会导致仔猪生长缓慢、变弱,死亡率也会增加。(2)母猪的泌乳可分4个阶段:初乳期、上升期、稳定期和下降期。(3)母猪有14个左右位置正常、发育良好的乳头,才能做种用。(4)母猪产后,因为哺乳仔猪吃奶,饲喂量和营养素都要适当增加。1.2哺乳仔猪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2.
何颖 《猪业科学》2020,37(9):28-31
人们对高产母猪的选育,导致每窝活产仔数显著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仔猪活力和生长性能会因此降低。为了增强仔猪活力和提高生长性能,提高母猪哺乳期能量摄入越来越重要。研究旨在探索提高哺乳期母猪日粮能量(DE)浓度对母猪体重、背膘厚、乳成分及其后代仔猪活力和生长的影响。在妊娠108 d时将妊娠母猪(N=100;大白×长白)随机分配饲喂4种能量浓度日粮(消化能,DE,MJ/kg)直到再次配种:13.8(LL)、14.5(L)、15.2(H)、15.9(HH)。所有日粮均含有1.2%总赖氨酸。妊娠108 d和断奶(哺乳期第26天)时采集血样,哺乳期采集初乳(0 d)和常乳(14 d)。每天记录母猪哺乳期采食量。仔猪出生时记录每窝(总活)产仔数、仔猪初生重、宫内生长受限(IUGR)特征和肌张力。在出生时和出生后24 h记录仔猪鼓膜耳温(TEMP)。在后代猪第1、6、14、26、33、40、54、75和141日龄时称重。后代猪于断奶后(PW)饲喂标准谷物基础日粮。后代猪屠宰时(141日龄)记录胴体数据。HH母猪的哺乳期消化能摄入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初乳和常乳成分以及哺乳期采食量不受日粮处理影响。各处理组间的每窝产仔猪数和仔猪初生重相近。与其他处理组相比,LL母猪的后代表现出更多的IUGR特征(P0.01),而HH母猪的后代表现出更好的肌张力(P0.01)。与HH母猪的后代仔猪相比,LL母猪(P0.01)和H母猪(P0.01)的后代具有更高的24 h TEMP。H母猪断奶仔猪数高于L母猪(P0.05)和HH母猪(P0.01),而L母猪断奶仔猪窝重低于H母猪(P0.05)和LL母猪(P0.05)。断奶后仔猪生长不受日粮各处理影响。高DE日粮提高母猪能量摄入水平,但并不抑制食欲。饲喂HH日粮提高了仔猪出生时肌张力,而饲喂H日粮提高每窝断奶仔猪数。此次研究观察到仔猪活力的其他特征和断奶前窝生长性能结果互相矛盾。  相似文献   

3.
何颖 《猪业科学》2020,37(8):26-30
人们对高产母猪的选育,导致每窝活产仔数显著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仔猪活力和生长性能会因此降低。为了增强仔猪活力和提高生长性能,提高母猪哺乳期能量摄入越来越重要。研究旨在探索提高哺乳期母猪日粮能量(DE)浓度对母猪体重、背膘厚、乳成分及其后代仔猪活力和生长的影响。在妊娠108 d时将妊娠母猪(N=100;大白×长白)随机分配饲喂4种能量浓度日粮(消化能,DE,MJ/kg)直到再次配种:13.8(LL)、14.5(L)、15.2(H)、15.9(HH)。所有日粮均含有1.2%总赖氨酸。妊娠108 d和断奶(哺乳期第26天)时采集血样,哺乳期采集初乳(0 d)和常乳(14 d)。每天记录母猪哺乳期采食量。仔猪出生时记录每窝(总活)产仔数、仔猪初生重、宫内生长受限(IUGR)特征和肌张力。在出生时和出生后24 h记录仔猪鼓膜耳温(TEMP)。在后代猪第1、6、14、26、33、40、54、75和141日龄时称重。后代猪于断奶后(PW)饲喂标准谷物基础日粮。后代猪屠宰时(141日龄)记录胴体数据。HH母猪的哺乳期消化能摄入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初乳和常乳成分以及哺乳期采食量不受日粮处理影响。各处理组间的每窝产仔猪数和仔猪初生重相近。与其他处理组相比,LL母猪的后代表现出更多的IUGR特征(P0.01),而HH母猪的后代表现出更好的肌张力(P0.01)。与HH母猪的后代仔猪相比,LL母猪(P0.01)和H母猪(P0.01)的后代具有更高的24 h TEMP。H母猪断奶仔猪数高于L母猪(P0.05)和HH母猪(P0.01),而L母猪断奶仔猪窝重低于H母猪(P0.05)和LL母猪(P0.05)。断奶后仔猪生长不受日粮各处理影响。高DE日粮提高母猪能量摄入水平,但并不抑制食欲。饲喂HH日粮提高了仔猪出生时肌张力,而饲喂H日粮提高每窝断奶仔猪数。此次研究观察到仔猪活力的其他特征和断奶前窝生长性能结果互相矛盾。  相似文献   

4.
总计84头母猪(PIC,Line1050)和它们所生仔猪被用于本实验,以确定泌乳料和教槽料采食对母猪和仔猪性能的影响。母猪按照分娩日期和胎次被分为3组,并按照2×2因子实验:母猪采食(自由采食与限饲)和仔猪采食(不喂仔猪料与喂仔猪料)共4个处理。仔猪被交叉寄养于每个实验组,以均衡窝重和窝仔猪数(>11头仔猪)。实验采用的是一种普通泌乳母猪料(ME 14.65MJ/kg,TID 0.97%lys),产仔后3d自由采食组母猪开始自由采食,限饲组母猪饲喂比自由采食组少25%的泌乳母猪料。饲喂仔猪料组仔猪采用的是加有1%氧化铬标记物的颗粒料(ME 14.64MJ/kg,TID 1.56%Lys),从3日龄喂到21日龄断奶。仔猪分别于3、7、14、21日龄称个体重,并每天计量仔猪采食量。在7、14、21日龄采集所有喂仔猪料的仔猪的粪便样本,同时通过仔猪粪便颜色区分采食仔猪料的仔猪和未采食仔猪料的仔猪。母猪在分娩后和断奶时称重,并测量P2点(距背中线6.5cm,最后肋骨)背膘。泌乳料采食和仔猪料采食没有相互作用,自由采食组母猪减少了体重损失(-15kg与-24kg;P<0.01),提高了仔猪窝重(P<0.04)和日增重(P<0.04),并比限饲组提高了断奶后14d内发情率(90%与71%;P<0.03)。饲喂仔猪料对母猪体重、背膘损失无影响(P>0.30),但会拖后母猪断奶后14d内发情间隔(5.4d与4.9d;P<0.09)。饲喂仔猪料有改善断奶窝重(61.2与56.7kg/d;P<0.09)和减少交叉寄养后仔猪死亡率(3.9%与7.3%;P<0.06)的倾向。自由采食母猪组和限饲母猪组仔猪采食仔猪料量差异不明显(2.24与2.28;P<0.93)。喂仔猪料组大约60%仔猪被确定采食了仔猪料,在被确定采食仔猪料的仔猪中有23%、20%和57%开始采食分别从3~7日龄、7~14日龄、14~21日龄。从断奶后0~28d,饲喂仔猪料与不喂仔猪料组在断奶后28d重(P<0.95)、日增重(P<0.86)、日采食量(P<0.93)和料重比(P<0.95)差异不显著。采食仔猪料的仔猪在断奶后28d重(P<0.16)和日增重(P<0.06)方面好于不吃仔猪料和不喂仔猪料仔猪。结论:喂仔猪料可以改善仔猪成活率但不能改进仔猪断奶前增重和母猪性能表现。泌乳母猪采食量低会对母猪性能和仔猪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让更多的仔猪采食仔猪料对改善仔猪断奶后性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给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补饲发酵芦笋下脚料对母猪和哺乳仔猪血清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选择15头膘情、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妊娠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A(对照)、B和C组母猪每头每天分别补饲0、0.25和0.50 kg发酵芦笋下脚料。试验从母猪妊娠期的第85天开始至产后第21天结束。在母猪分娩和仔猪断奶时采集母猪耳静脉血液,在仔猪10和21日龄时采集仔猪前腔静脉血液,分别测定血清指标。结果表明:1)C组母猪在仔猪断奶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母猪分娩和仔猪断奶时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哺乳仔猪10日龄时血清T-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C组母猪在母猪分娩时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C组母猪在母猪分娩时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B和C组母猪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在母猪分娩和仔猪断奶时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组母猪在仔猪断奶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组哺乳仔猪10日龄时血清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每头母猪每天补饲0.50 kg发酵芦笋下脚料可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提高GH含量,减少炎性反应,同时可提高仔猪的抗氧化能力,减少炎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丹麦"扩展式"应用中国42年前就"发明"了的哺乳母猪养殖模式,数头带仔母猪群养在同一猪场(270~450 m2)、猪场内设数个产房(每个4 m2以下)、产房内设仔猪小围栏(仔猪10~14日龄拆除)。利用大数据原理,对9个母猪场5 175窝母猪分娩的53 911头仔猪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6.7%的仔猪是死产、14.8%的活产仔猪死于分娩至阉割期间。仔猪早期死亡风险随着母猪体况评分(瘦、正常、肥)增加而加大;随着与仔猪饲养在同一猪场的母猪数量增加而加大;年龄过高母猪生下的仔猪,早期死亡风险加大;1窝猪中有1头或以上的死产猪,其活仔猪(少数)早期死亡风险加大;夏、秋、冬季出生的仔猪(少数)早期死亡风险大于春季出生的仔猪。此外,仔猪在同一猪场的母猪数量增加或者窝产活仔猪数增加,会加大仔猪早期被母猪弄死(压死、踩死、攻击致死)的风险。中国推行的动物福利之一,仔猪断奶日龄延长(从21日龄至28、35、42、49、56日龄)进展较快,但限位栏拆除(或改造)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对20头经产母猪分组饲喂发酵饲料与抗生素饲料,研究发酵饲料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发酵饲料的母猪(试验组)的产仔数比饲喂抗生素组的母猪(对照组)产仔数多6.48%,饲喂发酵饲料组仔猪的初生重比饲喂抗生素组的仔猪高重7.64%,试验组的哺乳成活率(97.39%)高于对照组(89.91%)。饲喂发酵饲料的28日龄断奶仔猪平均重显著高于饲喂抗生素组的断奶仔猪,平均每头小猪断奶重比对照组重330 g(P0.05)。50日龄育成平均重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每头仔猪增重1860 g。试验组哺乳期仔猪死亡率2.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仔猪死亡率10.19%,仔猪发病率(2.61%)极显著低于对照组(10.19%),差异极显著(P0.01)。本试验说明发酵饲料饲喂怀孕母猪可以提高母猪的仔猪的初生重、断奶重。  相似文献   

8.
(一)仔猪黄白痢 仔猪黄白痢为仔猪的常见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其感染源通常是带菌母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经母猪排出后,散布圈舍,污染了母猪的乳头和皮肤,仔猪经吮乳或舔母猪皮肤而感染。治疗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肠道营养保健剂(壳寡糖复合物,主要成分为壳寡糖、L-抗坏血酸、乳酸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与粪便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择2胎、体况相似、健康的长大分娩母猪40头,单栏饲养,并随机分为添加组和非添加组,每组20头,从产前7天至仔猪21日龄断奶,添加组母猪饲喂基础饲粮+母猪肠道营养保健剂,非添加组母猪则仅饲喂基础饲粮。从母猪饲养试验中的添加组和非添加组中各选取20窝仔猪,重新分为母仔猪非添加组(对照组)、仔猪添加组、母猪添加组和母仔猪添加组,每组10窝仔猪,母仔猪添加组和仔猪添加组仔猪补喂仔猪肠道营养保健剂稀释液,母猪添加组和对照组仔猪则不补喂仔猪肠道营养保健剂稀释液,从仔猪7日龄开始至21日龄断奶结束。仔猪断奶后,从相应每个哺乳仔猪试验组的10窝仔猪中挑选90头断奶仔猪,在组内随机重新分为6个重复(栏),每个重复(栏) 15头,母仔猪添加组和仔猪添加组断奶仔猪饲喂基础饲粮+仔猪肠道营养保健剂,母猪添加组和对照组断奶仔猪则仅饲喂基础饲粮,试验至仔猪70日龄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母仔猪添加组、母猪添加组和仔猪添加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均有所提高(P0.05)。2)添加母猪和或仔猪肠道营养保健剂均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P0.05或P0.01),且母仔猪添加组和仔猪添加组的腹泻率极显著低于母猪添加组(P0.01)。断奶仔猪死亡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母仔猪添加组断奶仔猪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与母猪添加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母仔猪添加组和仔猪添加组断奶仔猪血清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21.02%和12.65%(P0.05),母仔猪添加组、母猪添加组和仔猪添加组断奶仔猪血清中葡萄糖和钙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P0.05)。4)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添加母猪肠道营养保健剂与否,添加仔猪肠道营养保健剂均能显著改善断奶仔猪干物质、总能、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0.05)。5)母仔猪添加组28日龄粪便中双歧杆菌和芽孢杆菌数量显著高于母猪添加组和对照组(P0.05),母仔猪添加组和仔猪添加组35日龄粪便中双歧杆菌和芽孢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仔猪添加组70日龄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母仔猪添加组70日龄粪便中拟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综上所述,肠道营养保健剂可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改善养分表观消化率,提高生长性能;可降低断奶仔猪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断奶仔猪血清尿素含量,提高蛋白质消化吸收;可增加断奶仔猪肠道有益菌数量,从而改善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乳酸提取糖萜素对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妊娠80 d、体重和胎次相近、健康的二元杂经产母猪(长×大)进行试验,以基础日粮中添加400 mg/kg糖萜素组(试验Ⅰ组)、添加250 mg/kg乳酸生物提取糖萜素组(试验Ⅱ组)和对照组,仔猪按照与母猪组别一致的原则分组进行试验,测定各组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检测各组母猪血清T-SOD、总T-AOC和MDA的活性及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乳酸提取糖萜素能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促进仔猪生长;仔猪的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代谢(特别是蛋白质代谢)加强,仔猪机体免疫力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临床生产中,将因为母猪患病、母猪产子过多或产后仔猪患病而造成新生仔猪不能正常哺乳的症状,统称为仔猪缺乳症,由于不能及时给仔猪补充母乳或替代乳,造成仔猪生长发育停滞、甚至发生疾病而死亡。下面我结合多年的经验来谈一谈仔猪缺乳症:1发生仔猪缺乳症病因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初产母猪母性不良或母猪患有产后疾病,造成母乳分泌不足造成仔猪缺乳。(2)由于母猪生产仔猪过多,造成生产的仔猪数量大于实际可以哺乳的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酵母水解物对母猪产仔性能及哺乳仔猪增重的影响。试验选用怀孕90d左右的妊娠母猪共45头(对照组5头长白母猪,18头大白母猪;试验组6头长白母猪,16头大白母猪)。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酵母水解物可促进母猪采食量。(2)添加酵母水解物可明显减少哺乳母猪奶水不足及产后感染比例,减少母猪产后不发情比例。(3)添加酵母水解物具有显著增加健仔比例,减少弱胎、死胎,提高仔猪初生重的作用。(4)添加酵母水解物能够提高哺乳仔猪断奶成活率,减少发病率及死亡率。结果表明,酵母水解物添加至母猪料中能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改善母猪及哺乳仔猪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基于经济效益相关指标的种猪选育,虽然提高了产仔数,但仔猪成活率和母猪利用年限却在降低,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高产哺乳母猪的营养摄入不足引起的。母猪是猪场主要的生产资料,猪场经营的好坏取决于母猪的繁殖性能。目前评价母猪繁殖性能的指标主要有每胎的性能(母猪每胎提供的断奶仔猪数)、母猪的年生产力(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和终身生产力(母猪在整个使用年限内提供的全部断奶仔猪数)三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母猪健康度对哺乳仔猪腹泻的影响,试验对4个发生哺乳仔猪腹泻猪场的母猪和仔猪血液样品、乳汁样品、仔猪肝脏组织样品及仔猪小肠内容物样品进行母猪健康指数、仔猪血液生化指标、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检测。结果表明:哺乳仔猪腹泻与母猪健康指数、中毒指数、免疫指数、过敏指数、营养过剩或不足、母猪乳汁和仔猪肝脏中AFB_1的含量、肝脏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仔猪炎症及PEDV呈正相关。说明母猪中毒、免疫力低下和健康状况不良是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新生仔猪腹泻(俗称黄痢)和仔猪腹泻(俗称白痢)以及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血痢(红痢)对仔猪危害很大,要提高仔猪成活率,务必做好三痢的综合防治。仔猪三痢也与母猪有关,如母猪缺乳或少奶、或乳痈(即乳房炎)或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通过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巴尔麦氏,研究其对母猪繁殖性能以及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和防腹泻方面的作用。根据胎次相近原则选择70头妊娠母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头,对照组饲喂常规母猪料,巴尔麦氏组于母猪产前15 d到哺乳期(23 d)结束的基础饲粮中添加巴尔麦氏3 g/kg;巴尔麦氏组母猪所产仔猪对应为巴尔麦氏组仔猪,对照组母猪所产仔猪对应为对照组仔猪,巴尔麦氏组仔猪从添加教槽料开始到断奶结束期间添加巴尔麦氏10 g/kg,对照组不添加。结果表明,在妊娠后期母猪的饲粮中添加0.3%的巴尔麦氏,对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产健仔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减少母猪产死胎数(P0.05);哺乳仔猪添加1%的巴尔麦氏,仔猪初生重、断奶重和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50 g(P0.05)、0.74 kg(P0.01)和28.67 g(P0.05),但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腹泻率低于对照组9.09个百分点,每头断奶仔猪收益提高6.49元。因此,在妊娠后期至哺乳期母猪和哺乳仔猪饲粮中添加巴尔麦氏,可减少母猪的死胎数量、降低仔猪腹泻率、提高仔猪日增重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生产体系中,母猪压在仔猪身上,造成仔猪死亡,是仔猪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在分娩笼中仔猪的死亡率比在猪圈中的仔猪死亡率低,但由于受母猪压死的仔猪估计仍达4.8%~18%,因为产后最初几天,仔猪极受母猪乳房气味的吸引。为此,依阿华州立大学D.C.Lay等人,设计了一个假乳房,与母猪乳房竞争。他们将15只大×长杂交母猪及其仔猪(一窝仔猪数11.4±0.78)分配给对照组(C组,n=9)或试验组(SU组,n=6)。C组仔猪有一只加热灯,而SU组仔猪的畜床有一只假乳房。在分娩最初3天,采用定时摄影术(1帧/0.4秒)收集数据。母猪站立时,通过1分钟…  相似文献   

18.
孙义姗 《猪业科学》2019,36(11):18-21
研究探讨了妊娠109日龄母猪背膘厚对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从种猪场收集了846头3~5胎次的经产大白母猪的相关数据。根据妊娠109 d时母猪的背膘厚(≤16,17~18,19~20,21~22,23~24和≥25 mm)分为6组。对母猪繁殖性能的评价包括窝产仔数、初生窝重和21日龄断奶窝重、分娩胎盘重、胎盘效率和母猪泌乳日采食量。测量与血脂和胎盘脂质浓度相关的参数,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背膘厚、胎盘脂质和仔猪性能之间的关系。各组间的出生仔猪数、产活仔猪数、寄养仔猪数和断奶仔猪数差异不显著(P 0.05)。初生窝重和断奶窝重、仔猪初生重、断奶重、胎盘效率以及出生体重800 g的仔猪数量和比例与背膘厚呈显著的二次效应(P 0.05)。在泌乳期,母猪的日采食量在妊娠109 d时随背膘厚度的增加而线性降低(P 0.05)。虽然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著差异,但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母猪和脐带血中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均显著升高(P 0.05)。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胎盘脂质浓度也显著增加(P 0.05)。此外,背膘厚和胎盘脂质浓度与体重800 g的仔猪数呈正相关(P 0.01),而与初生重、窝产仔重和断奶仔猪重呈负相关(P 0.01)。综上所述,妊娠末期母猪背膘厚与仔猪出生和断奶体重相关。胎盘异位脂质堆积引起的脂毒性可能是造成这种相关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后备母猪不同初情日龄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方法,将738头后备母猪按照初情日龄的早晚分为4个处理组(初情日龄200 d为Ⅰ组;200 d≤初情日龄220 d为Ⅱ组;220 d≤初情日龄≤240 d为Ⅲ组;初情日龄240 d为Ⅳ组),检测母猪第1胎、第2胎、第3胎及综合6胎的母猪产仔数、母猪产活仔数、仔猪初生均重、哺乳仔猪断奶均重、哺乳仔猪日均增重等指标。结果表明:(1)母猪头胎,Ⅱ组与Ⅰ组相比,母猪产活仔数、哺乳仔猪断奶均重、哺乳仔猪日均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2)母猪第2胎,Ⅱ组、Ⅲ组与Ⅰ组、Ⅳ组相比,母猪产仔数、母猪产活仔数均显著提高(P0.05);(3)母猪第3胎,Ⅱ组与Ⅰ组、Ⅲ组、Ⅳ组相比,母猪产仔数、母猪产活仔数均显著提高(P0.05);(4)母猪综合6胎,Ⅱ组与Ⅰ组、Ⅲ组、Ⅳ组相比,母猪产仔数、母猪产活仔数、哺乳仔猪日均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说明后备母猪初情日龄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存在显著影响,最佳初情日龄为200 d~220 d。  相似文献   

20.
(一)分类新生仔猪腹泻:0~7日龄;仔猪腹泻:7日龄到断奶;断奶后腹泻。(二)流行病学病原为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如果产床、母猪皮肤感染肠毒素性大肠杆菌,仔猪容易发生腹泻。母猪的初乳中缺乏抑制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特异抗体,会导致仔猪腹泻。一般3胎以内母猪多见。仔猪未吃到初乳或仔弱、母猪乳头不足或产后感染等,可发生腹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