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时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间作不同种类的芳香植物对梨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时序特征的影响.[方法]设置罗勒、孔雀草、薄荷间作区、自然生草区和清耕区(对照),对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组成、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的时序变化特征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随着梨树年周期生长发育进程,梨园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和物种丰富度呈现快速升高→相对稳定→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群落多样性指数呈现快速上升→下降→上升→相对稳定→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均匀度指数呈缓慢下降→急剧下降→迅速升高→相对稳定→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优势度指数呈缓慢上升→急剧下降→迅速升高→相对稳定→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这些变化趋势在不同芳香植物间作区表现不同,处理间差异主要发生在梨树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梨园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上述多样性参数在梨树不同发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时序变化特征,天敌亚群落多样性特征相对于害虫亚群落呈现跟随性的时序变化;各芳香植物间作处理区较对照在梨树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显著抑制害虫亚群落的物种数量,提高天敌亚群落的物种数量.[结论]梨园间作罗勒、孔雀草、薄荷改变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组成的基础上,同时对梨园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时序特征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梨园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以梨园设置薄荷、孔雀草、罗勒间作区和自然生草区为处理,清耕区为对照(CK),基于梨园各个间作处理区节肢动物组成和时序变化的测试,应用主成分分析、生态位及灰色关联度理论对梨园各间作区中主要害虫及天敌类群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梨园各间作处理区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个体数时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发生量在梨树年生长期内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清耕(对照)区;与清耕(对照)区相比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起主导作用的害虫及天敌的类群不同,且相对集中于有限的几个种类,害虫如梨木虱、康氏粉蚧、蚜虫、金龟子和梨网蝽,天敌如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和寄生蜂;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比对照显著增加主要害虫及天敌的生态位宽度,且使天敌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害虫,同时增加主要天敌如瓢虫、食蚜蝇与害虫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呈现出对害虫明显的跟随效应和控制作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进一步发现,同一害虫在不同间作区的主要天敌不同,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关系呈现出多层次性。【结论】梨园间作芳香植物对控制梨园害虫数量,增加天敌数量,且对梨园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间作薄荷对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控作用,为揭示间作植物对苹果园害虫的调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设置清耕处理区、自然生草区、薄荷间作区,统计和分析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以及多样性特征的变化,分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多样性与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薄荷间作区的节肢动物群落增长高峰期有明显的缩短趋势;间作薄荷降低了苹果园内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效果更好;薄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影响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以及害虫-天敌亚群落的组成结构。间作薄荷增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从而减少害虫亚群落的丰度。【结论】间作薄荷改变节肢动物结构和多样性的特征,增加天敌亚群落对害虫亚群落的调控作用,薄荷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这一过程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防治措施对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防治措施对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为花椰菜地害虫防治和天敌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和化学农药防治区,按5点随机取样,记录植株和地面所有节肢动物的数量。在田间定点埋放盛有洗衣粉水溶液的玻璃瓶调查在地表活动的节肢动物种类及数量,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不同防治措施下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差异。【结果】在广州花椰菜地共调查到节肢动物87种,其中植食性害虫29种,捕食性天敌54种,中性昆虫4种。防治措施明显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及其数量。不施药对照区的捕食性天敌、植食性害虫和中性昆虫的数量均高于其他两种施药防治处理区,不同处理区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及其个体数为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化学农药防治区。花椰菜地植食性昆虫功能类群的优势集中性以花椰菜苗期为最小,成熟期最大;捕食性天敌的优势集中性在不同防治区同样以苗期相对较小,而在不施药防治对照区花椰菜各生育期,其大小接近一致;在施药防治区,捕食性天敌的优势集中性表现出波动现象。在花椰菜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防治措施区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不同。整个生育期优势度指数0.1的有烟粉虱、桃蚜、小菜蛾、菜青虫、前凹狼蛛、拟环纹豹蛛和八斑鞘腹蛛。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H′)在不同防治区和花椰菜各生育期之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各指数之间的变化趋势相似。群落整体多样性指数随花椰菜生长而增大,至中后期达到最大,此结果与田间群落的发展动态相吻合,在不同防治区之间的多样性指数为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化学农药防治区。均匀度指数在不同生育期和防治处理区的变化程度相似。害虫亚群落多样性与群落整体多样性变化趋势相似,其多样性指数在花椰菜生长中后期达到最大。不同防治措施区之间的多样性指数为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化学农药防治区,其中以化学农药防治区花椰菜苗期为最小。均匀度在花椰菜苗期为最大,而后随花椰菜生长而减小。捕食性天敌亚群落多样性在花椰菜各个生育期和防治处理之间变化相对平稳。地表节肢动物的调查表明,两种药剂处理区所施药剂对地表节肢动物的杀伤较大。同时,从地表节肢动物数量和捕食性天敌的数量动态来看,地表中性昆虫对捕食性天敌前期的定殖有一定的作用。蜘蛛与植食性昆虫、中性昆虫以及捕食性昆虫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捕食性昆虫与中性昆虫之间也具极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这些功能团之间在数量上具有较好的跟随效应。捕食性昆虫与植食性昆虫之间相关未能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药剂防治措施虽然能有效降低害虫的种群数量,但也使天敌数量相应减少。地表中性昆虫对捕食性天敌前期的定殖有一定的作用,药剂防治能影响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生物农药对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影响小于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沙地梨园间作香矢车菊、香薄荷、香荆芥、藿香蓟和柠檬罗勒为处理,自然生草为对照,分别于梨树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测定分析不同土层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梨园间作香矢车菊和柠檬罗勒较对照显著提高各个发育时期和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的比例。和对照相比,其它处理对各发育时期和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比例的影响呈现出多态效应。不同处理条件下梨树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各土层中微生物数量都高于幼果期,而且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优于幼果期;不同处理条件下梨园0—20 cm土层内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各处理和对照相比对土壤养分的效果呈现多种差异;随着梨树发育时期变化,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和梨园不同土层中的变化趋势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在沙地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养分诸元素间也存在着多种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间作芳香植物对于沙地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群落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与土壤中有效态养分含量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其中柠檬罗勒对提高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含量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播期对鲜食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为生产中合理选择播期利用天敌昆虫实现害虫群落自然调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研究6个不同播期(T_1、T_2、T_3、T_4、T_5、T_6)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差异。【结果】调查共获节肢动物11 628头,隶属于3纲13目42科66属71种;各播期总物种数(S)、总个体数(N)及优势种天敌个体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优势害虫玉米螟的发生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T_1、T_2早播处理的百株虫量及被害株率均显著大于晚播处理(T_5、T_6)(P0.05)。早播处理T_1、T_2的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优势集中性指数最高,群落最不稳定。玉米螟和玉米三点斑叶蝉的大量发生导致了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指数出现显著变化,是影响群落稳定的主要因素。取相同的防治策略。【结论】播期推迟对鲜食玉米田天敌和中性昆虫的发生影响较小,但玉米螟发生盛期的百株幼虫量及为害率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递减趋势。因此,为降低田间玉米螟为害,综合考虑气候、温度等因素影响,建议在生产实际中新疆北部鲜食玉米的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上旬至5月中旬。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研究间作罗勒对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及功能群落时序特征的影响。【方法】设置清耕处理区、自然生草区、罗勒处理区、罗勒生草处理区,统计和分析节肢动物群落、功能群落丰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的时序变化。【结果】随着苹果树的生长,节肢动物群落的丰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丰富度呈现先上升保持相对稳定后下降的趋势;多样性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均匀度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优势度指数呈先快速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不同功能群落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间作罗勒使植食性昆虫丰度降低,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丰度升高。【结论】间作罗勒改变了节肢动物及功能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时序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思茅松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林下黄精上害虫的综合治理和天敌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1—12月,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大塘子村思茅松林下黄精种植基地为调查点,采用目测法、陷阱法、黄蓝板诱捕法、马氏网诱捕及夜晚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思茅松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并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在思茅松林下黄精田共采集到节肢动物7纲23目98科157属192种15423头,蜱螨目节肢动物为优势类群,其个体数有3899头,相对多度为25.28%。不同功能团类群中,在个体数上表现为害虫亚群落>中性节肢动物亚群落>天敌亚群落,害虫亚群落的个体数占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个体总数的51.41%。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3.488、0.095、0.663和19.806。林下黄精田主要害虫有红叶螨(Tetranychus pueraricola)、黄蓟马(Thrips flavus)、螽斯类和叶蝉类等;其中,红叶螨发生期为8—12月,9月为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伊犁河谷稻区节肢动物群落及各亚群落结构、时序格局和变化规律,为水稻生境昆虫综合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度和主分量方法,分析该稻区不同模式节肢动物群落。【结果】共获节肢动物21 258头,隶属于2纲,10目,28科,31属,35种,生态调控型(记"A模式")、常规管理型(记"B模式")和粗放管理型(记"C模式")三种模式下节肢动物物种数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A、C模式物种数明显高于B模式。在发生量方面,A、B、C模式差异显著(P0.05)。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水稻生境中,主要天敌为蜘蛛类且对稻水象甲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控害能力较弱;在群落特征指数和时序格局方面,A、C模式节肢动物群落较B模式,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偏高,表明人工干预越少,节肢动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越大,生态系统越稳定;B模式下,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最低,而优势集中性指数最高,表明该生境部分节肢动物种群分布较集中、数量大,生态系统趋于简单化,优势种害虫易爆发成灾。【结论】外界干涉越频繁,对节肢动物的分布、物种类群多样性均不利,节肢动物结构较单一,生态系统越不稳定;影响伊犁河谷稻区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变化主要因子为植食类、捕食类亚群落。  相似文献   

10.
系统调查了武夷山风景区马尾松林防治区与未防治对照区标准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果表明,防治区节肢动物群落的目、科、种和个体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防治区比对照区少了2目(脉翅目和竹节虫目)4科30种2 044个个体数。对照区具有较大的物种丰富度S、个体数N、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和较小的优势度指数C。分析认为对照区林分的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大于防治区林分的。  相似文献   

11.
芳香植物源营养液对梨树的抑菌和营养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有机果品生产提供一种制作简便、成本低廉的芳香植物源营养抑菌制剂的制作方法,探讨喷施该营养液对梨树的抑菌和营养效应。【方法】以芳香植物孔雀草、紫苏、神香草、薄荷、香矢车菊地上部分为材料,经发酵制成营养液,以分别喷施上述5种芳香植物源营养液(Tr1—Tr5)、5种植物的混合营养液(Tr6)为处理,喷施南国春氨基酸叶面肥(Tr7)和清水(Tr8)为对照(CK),检测其对二年生盆栽南水梨/杜梨幼树黑星病、轮纹病、腐烂病的抑菌效果及营养生长、叶片养分含量的效果。【结果】芳香植物源营养液田间叶面喷施和实验室抑菌试验均对梨树黑星病、轮纹病和腐烂病有显著的抑菌效果;田间叶面喷施5种芳香植物源营养液与南国春氨基酸叶面肥均能显著地促进新梢生长,提高叶面积,提高叶片矿质元素含量(除P元素外);其中喷施神香草营养液(Tr3)对于南水梨幼树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较显著;喷施孔雀草营养液(Tr1)和薄荷营养液(Tr4)对梨树病害的抑制效果较显著。【结论】田间叶面喷施芳香植物源营养液能够提高梨叶片养分含量,改善营养生长状况,有效抑制梨黑星病、轮纹病、腐烂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套作油菜对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影响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套种油菜的杏-麦果园和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初步系统研究表明,新疆南部绿洲荒漠生态区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共计24种,隶属11目,21科.杏-麦间作果园套作蜜源植物(油菜)能够提高果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天敌果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节肢动物群落天敌亚群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植烟地的间作利用,试验开展了烤烟K326分别与4种芳香植物柠檬草(Cymbopogon citratus)、甜罗勒(Ocimum basilicum)、美国薄荷(Monarda didyma)和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间作的研究。采用160 cm烤烟行距中间间作芳香植物的种植模式与传统的110 cm烤烟行距种植模式比较,间作处理的烤烟在农艺性状(打顶株高、叶长、叶宽、茎围、有效叶数)和经济性状(单株产量、中上等烟叶比例)指标都优于单作对照;间作烟地的经济收入也高于单作对照。试验表明,该间作模式虽稍微减少了烤烟产量,却提高了植烟地的经济总产值,为提高植烟地的综合利用、增加烟农收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孔雀草进行叶面施肥和遮光处理,研究了施肥和遮光对孔雀草的营养生长、鲜质量及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施肥和遮光对孔雀草的生长发育存在一定的交互效应,其中,施肥条件下,孔雀草的遮光效应较不施肥时更明显,遮光能够导致施肥后孔雀草的分枝数显著减少,鲜质量显著下降,现蕾开花期延迟,花期缩短,花数减少,花径变小,而施肥对孔雀草的影响与其是否遮光关系不明显,不论遮光与否,喷施叶面肥都能够使孔雀草植株生长速度加快,分枝能力增强,物质积累增加,花数增加,花径增大.  相似文献   

15.
邱贺媛  章宋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35-19337,19340
[目的]优化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为薄荷叶总黄酮的提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薄荷叶中的黄酮类物质的工艺进行优选。并研究薄荷叶水提液和乙醇提取液对.OH的清除作用。[结果]薄荷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以体积分数4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30(W/V),超声波功率400 W,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40 min,此优化条件下,薄荷叶总黄酮得率达6.58%。薄荷叶水提液对.OH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随着总黄酮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最高消除率达到44.23%;薄荷叶乙醇提液对.OH的清除作用随着黄酮含量的增加先缓慢上升后持续快速下降,总体上低于薄荷叶水提液对.OH的清除作用。[结论]利用超声波协同乙醇提取薄荷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薄荷叶中黄酮类物质对.OH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可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果树行间套种地被植物对天敌及害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果树行间种植不同地被植物对果园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园种植地被植物后,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明显大于清耕区;从天敌总量来看,禾草区较清耕区天敌增加57.36%,紫花苜蓿区较清耕区增加177.90%,紫花苜蓿+禾草混植区较清耕区增加369.03%;紫花苜蓿+禾草混植区和紫花苜蓿区的天敌发生期提前,持续时间延长;种植地被植物后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明显,以紫花苜蓿+禾草混植区作用最好,平均控制效果为85.98%,其中对蚜虫类的控制效果可达94.07%,红蜘蛛类为80.39%,鳞翅目幼虫为88.14%,其他类害虫为81.3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金纹细蛾种群在山西省晋中地区苹果、梨、桃3种果园中的发生规律.[方法]采取性信息素监测的调查方法,分析其种群变化.[结果]3种果园金纹细蛾发生动态一致,第1代高峰始于5月底;6月种群呈世代交替,7月受降雨影响种群数量下降,一直到9月底10月初蛰伏越冬;在种群数量上苹果园<梨园<桃园,且差异显著,日诱捕量分别为149.4、137.2、90.4头/d.[结论]明确了金纹细蛾在3种果园中的发生规律,为对其进行测报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及时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