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牛受卵移植技术的发展。阐述了日本从1964年起至现在的几个主要研究阶段和具体步聚,尤其是从1973年起的十年计划,着重解剖在各阶段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日本当今所取得的几项指标性结果,如在日本非手术法采卵技术已趋于定型化,平均回收受精卵数7.0个以上,采卵率70~80%,受胎率50~60%。近来冷冻受精卵的受胎率,大约为30%,有关组织机构相继成立。二、牛受精卵移植技术的概述。阐述了牛受精卵移植的几大主要步聚,如超数排卵处理,受精卵的回收方法,受精卵的鉴定分类方法,受精卵移植方法等。三、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主要介绍冷冻胚胎移植情况,如冷冻方法,保护剂的变更以及装有电脑制卸装置的受精卵冷冻装置。附带介绍了利用自然发情排卵的受精卵移植方法及移植时的细菌感染预防法。  相似文献   

2.
1.人工孵化方法是:把直径为0.5毫米左右,含水量7%~10%细沙平铺于盛卵盆内,厚度3厘米,用食指在铺平的沙土上按出一个个排列整齐深约2厘米的小洞,具有粉白色圆斑的一端朝上,卵底留小孔隙,一层卵放好后,覆盖2厘米厚的细沙。再放第二层卵。最上面再覆盖2厘米厚细沙,最后将盛卵盒放进恒温箱内孵化,箱内湿度控制在80%~90%,温度控制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3.
2017年6—10月,对大渡河重口裂腹鱼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成熟鱼卵呈卵圆形,受精卵吸水膨胀后,平均卵径约3.5 mm,淡黄色或橘黄色,弱黏性的沉性卵。其胚胎发育过程经历胚盘、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在水温16~18℃的情况下,受精卵经历134 h左右孵出仔鱼,出膜仔鱼平均全长9.8 mm。  相似文献   

4.
黄河翘嘴鲌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黄河水域收集的野生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经促熟培育、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黄河翘嘴鲌成熟卵呈淡黄色或黄绿色,为黏性卵,平均卵径约0.9mm,卵内无油球。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孵化7个阶段21个发育时期。24~26℃水温下,受精卵经25h左右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平均4.1~4.7mm。  相似文献   

5.
采用人工孵化技术,将2 h内新鲜受精卵分成8组,分别置于6种孵化温度、2种相对湿度下让其发育,研究孵化条件与孵化率、发育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自然蜂群中孵化率最高(99.26%),平均发育历期最短(69.6 h);在相对湿度为44%和72%条件下不利于受精蜂卵发育.②在人工孵化条件下,受精卵发育早期、后期与成熟期之间存在2个死亡高峰期.③人工孵化温度高低影响受精卵发育历期长短,意大利蜂受精卵人工孵化温度控制在两头高(35~36℃)、中间低(34~35℃);而相对湿度决定孵化率高低,适宜相对湿度为75%~80%.  相似文献   

6.
用性激素对山羊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后,在山羊发情配种后的34~49h内取卵,研究受精卵及原核的形态学。结果表明,单细胞受精卵的表面形态、色素及内含物颗粒、卵周隙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核在发情配种后45~46h开始显现,在48h,原核最为清晰,估计维持时间为4h。  相似文献   

7.
以人工繁殖所得受精卵为材料,采用显微照相技术对长江鳡Elopichthys bambusa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拍照记录.实验结果显示:长江鳡的受精卵为圆球形,卵径为3.5~4.0 mm,吸水膨胀后卵径为12.5~14.5 mm,为非黏性漂流性卵;胚胎发育可分为胚盘、卵裂、囊...  相似文献   

8.
将长江南京段的野生粗唇作为亲鱼进行强化培育,通过人工授精进行人工繁殖,对粗唇鮠从受精开始至仔鱼出膜的整个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粗唇受精卵呈圆球形,吸水膨胀后,卵径约2.2~2.4 mm;在27~28℃水温条件下,粗唇从受精至仔鱼出膜历时41.6 h,胚胎发育总积温约1 123~1 165 h.℃。  相似文献   

9.
韩庆  杨品红  黎伟  王文彬  罗玉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17-17319
[目的]为池蝶蚌的人工繁殖、新品种培育及种质资源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显微技术研究了洞庭湖区引种条件下池蝶蚌的胚胎发育和钩介幼虫结构。[结果]在16~24℃的水温下,胚胎发育历时约11d,胚胎发育的最适水温为22~25℃;池蝶蚌卵为均黄卵,受精卵在雌蚌内、外鳃腔中进行胚胎发育,胚胎发育同步;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钩介幼虫期和钩介幼虫期;卵裂为螺旋不等完全卵裂。[结论]通过池蝶蚌外鳃的特征可初步判断胚胎发育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蜂受精卵人工孵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孵化技术,将2h内新鲜受精卵分成8组,分别置于6种孵化温度、2种相对湿度下让其发育,研究孵化条件与孵化率、发育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自然蜂群中孵化率最高(99.26%),平均发育历期最短(69.6h);在相对湿度为44%和72%条件下不利于受精蜂卵发育。②在人工孵化条件下,受精卵发育早期、后期与成熟期之间存在2个死亡高峰期。③人工孵化温度高低影响受精卵发育历期长短,意大利蜂受精卵人工孵化温度控制在两头高(35~36℃)、中间低(34~35℃);而相对湿度决定孵化率高低,适宜相对湿度为75%~80%。  相似文献   

11.
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Linnaeus)的胚胎发育及仔鱼发育过程和各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梭鲈受精卵为圆球型,呈淡黄色;吸水前平均卵径为0.96 mm,吸水后平均卵径为1.20 mm。梭鲈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24期,在水温16.0~17.2℃范围内,受精75 min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43 h开始形成器官,受精后约94 h开始出膜;刚出膜的仔鱼全长平均为3.8 mm;从受精到孵化出膜总积温为1 616.8℃.h。梭鲈的仔鱼发育过程可分为出膜仔鱼、眼黄色素期、眼黑色素期、鳔一室期、卵黄吸尽期5个发育期,在17~18℃水温下历时约159 h。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大刺鳅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特性,选择人工培育的3冬龄大刺鳅作亲本,在28~29℃水温下,分2次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和地欧酮混合物,2次注射间隔时间12 h,第2次注射后12 h开始人工授精。大刺鳅受精卵为沉性卵,具黏性,受精卵吸水膨胀后,卵径为(1.94±0.05)mm。结果显示:大刺鳅催产率为99.20%、受精率为82.77%、孵化率为77.20%、雌鱼平均怀卵量约3036粒/尾;受精卵在水温28~29℃、溶解氧5 mg/L以上、pH值7.2~7.8的条件下,胚胎发育历经受精卵、胚胎隆起、卵裂期(2细胞、4细胞、8细胞、16细胞、多细胞期、桑葚期)、囊胚期(囊胚早期、囊胚中期、囊胚晚期)、原肠胚期(原肠早期、原肠中期、原肠晚期)、神经胚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器官形成期(肌节出现期、视泡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心跳期)、出膜期等8个阶段22个时期,总历时约50.5 h,总积温约1454.4℃·h。初孵仔鱼平均全长(6.52±0.05)mm。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大刺鳅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特性,选择人工培育的3冬龄大刺鳅作亲本,在28~29℃水温下,分2次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和地欧酮混合物,2次注射间隔时间12 h,第2次注射后12 h开始人工授精.大刺鳅受精卵为沉性卵,具黏性,受精卵吸水膨胀后,卵径为(1.94±0.05)mm.结果显示:大刺鳅催产率为99.20%、受精率为82.77%、孵化率为77.20%、雌鱼平均怀卵量约3036粒/尾;受精卵在水温28~29℃、溶解氧5 mg/L以上、pH值7.2~7.8的条件下,胚胎发育历经受精卵、胚胎隆起、卵裂期(2细胞、4细胞、8细胞、16细胞、多细胞期、桑葚期)、囊胚期(囊胚早期、囊胚中期、囊胚晚期)、原肠胚期(原肠早期、原肠中期、原肠晚期)、神经胚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器官形成期(肌节出现期、视泡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心跳期)、出膜期等8个阶段22个时期,总历时约50.5 h,总积温约1454.4℃·h.初孵仔鱼平均全长(6.52±0.05)mm.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大刺鳅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特性,选择人工培育的3冬龄大刺鳅作亲本,在28~29℃水温下,分2次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和地欧酮混合物,2次注射间隔时间12 h,第2次注射后12 h开始人工授精.大刺鳅受精卵为沉性卵,具黏性,受精卵吸水膨胀后,卵径为(1.94±0.05)mm.结果显示:大刺鳅催产率为99.20%、受精率为82.77%、孵化率为77.20%、雌鱼平均怀卵量约3036粒/尾;受精卵在水温28~29℃、溶解氧5 mg/L以上、pH值7.2~7.8的条件下,胚胎发育历经受精卵、胚胎隆起、卵裂期(2细胞、4细胞、8细胞、16细胞、多细胞期、桑葚期)、囊胚期(囊胚早期、囊胚中期、囊胚晚期)、原肠胚期(原肠早期、原肠中期、原肠晚期)、神经胚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器官形成期(肌节出现期、视泡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心跳期)、出膜期等8个阶段22个时期,总历时约50.5 h,总积温约1454.4℃·h.初孵仔鱼平均全长(6.52±0.05)mm.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大刺鳅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特性,选择人工培育的3冬龄大刺鳅作亲本,在28~29℃水温下,分2次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和地欧酮混合物,2次注射间隔时间12 h,第2次注射后12 h开始人工授精.大刺鳅受精卵为沉性卵,具黏性,受精卵吸水膨胀后,卵径为(1.94±0.05)mm.结果显示:大刺鳅催产率为99.20%、受精率为82.77%、孵化率为77.20%、雌鱼平均怀卵量约3036粒/尾;受精卵在水温28~29℃、溶解氧5 mg/L以上、pH值7.2~7.8的条件下,胚胎发育历经受精卵、胚胎隆起、卵裂期(2细胞、4细胞、8细胞、16细胞、多细胞期、桑葚期)、囊胚期(囊胚早期、囊胚中期、囊胚晚期)、原肠胚期(原肠早期、原肠中期、原肠晚期)、神经胚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器官形成期(肌节出现期、视泡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心跳期)、出膜期等8个阶段22个时期,总历时约50.5 h,总积温约1454.4℃·h.初孵仔鱼平均全长(6.52±0.05)mm.  相似文献   

16.
美洲鲥工厂化养殖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美国引进美洲鲥受精卵,在广东清远阳山进行了美洲鲥的受精卵的孵化、工厂化苗种培育、养殖等技术的研究。在美洲鲥孵化、苗种培育与养殖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使美洲鲥受精卵的孵化率达到80%,苗种培育成活率达到85%,养殖成活率达90%,为我国美洲鲥工厂化养殖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通过离体组织培养,观察了灰叶马尾藻(Sargassumcinereum)有性生殖特征,探讨了光照强度20、40、60、80、120、160μmol/(m2.s)对其有性生殖与幼孢子体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叶马尾藻每窝一般排卵4~6个,单核,核分裂产生2~8核卵。受精卵依次经过2次横分裂、2次纵分裂,再经多次分裂形成梨形幼孢子体。光照强度对灰叶马尾藻卵及受精卵大小、分裂速度影响不显著,80~120μmol/(m2.s)时合子分裂较快。光照强度极显著影响灰叶马尾藻幼孢子体假根数量及其长度。培养第9天幼孢子体产生分枝,叶状部生长受光照强度影响显著,适宜光强范围为40~120μmol/(m2.s),早期生长以40~60μmol/(m2.s)最适,出现分枝后以80~120μmol/(m2.s)最适。本研究结果为灰叶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粉虫的繁殖 黄粉虫全年都可以生长繁殖,以卵一幼虫一蛹直至羽化为成虫的生育周期约为100天左右。黄粉虫各虫态期及其长短,因气温的高低而缩短或延长。成虫羽化后3~5天开始交尾,交尾后一二月内是产卵高峰期。每只雌成虫产卵280~369粒,平均304粒。交尾时间在晚上8时至凌晨2时,产卵于饲料上,卵乳白色,呈椭圆形,长约1毫米。室温25~27℃时,3~5天即可孵出幼虫,若室温在13.5~23℃,需经22~24天。成虫在缺食时会吞食自已产下的卵。  相似文献   

19.
滁州鲫雌核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产于安徽省滁州市城西水库的滁州鲫是否行雌核发育繁殖.对滁州鲫♀×滁州鲫♂及滁州鲫♀×红鲤♂受精卵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1)在刚产出的成熟卵细胞内没有发现极体,在精子入卵约15~16min后(水温为18~20~C),单个极体被排出;(2)在受精卵内,精核保持凝聚状态,没有形成雄性原核;(3)精子入卵20 min后,卵核形成雌性原核,在第一次卵裂前没有观察到雌性原核与呈凝聚状态的精核的融合;(4)同源与异源精子激发滁州鲫卵的发育过程基本相同,异源精子能进入滁州鲫卵细胞并激发卵核形成雌性原核,并进行正常胚胎发育,其鱼苗正常,无畸形和无杂交性状的鱼苗.研究表明,滁州鲫为雌核发育鱼类.  相似文献   

20.
温度和湿度对面包虫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相对湿度为70%~85%;高温低湿时生长期较短;温度低于20℃、湿度低于70%时,卵的孵化率和蛹的羽化率明显降低;个体较大的雌虫在室温27~33℃、羽化后15~30 d的日产卵量较大;面包虫在饵料充足时的自残率约为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