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联合收割机可在田问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离分离和清选等多项作业,直接得到清洁谷粒.割台是联合收割机的重要工作部件之一,联合收割机割台的安装就显得十分重要.巨明集团是联合收割机的主要生产厂家,其割台主要通过人工抬卸安装,容易损坏零部件,装配的劳动强度大,装配精度低,工作效率低,难以实现流水线装配,难以保证割台的安装质量.为改善此情况,设计了联合收割机割台装配专用工装,改善了装配条件,提高了装配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一般占总损失的80%以上。控制割台损失应从减少漏割、掉枝和炸荚三方面入手。(1)减少漏割。现行垄距一般为65-70cm,以3060型联合收割机为例,大豆挠性割台割幅为2.75m.每幅正好收割4垄,所以漏割的主要原因出在割茬高度上。  相似文献   

3.
联合收割机是一种集收割、脱粒、分离、清选等功能为一体的作业机械。具有作业工序少、省工、省力等优点,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联合收割机割台部分主要由以下机构组成。拨禾轮:由弹齿、弹齿轴、曲柄、拨禾轮升降油缸组成;切割器:由定刀片、动刀片、护刃器、刀杆以及割刀驱动机构组成;割台推运器:由带螺旋叶片的滚筒、伸缩扒指及其调节机构组成。  相似文献   

4.
通用型联合收割机独立割台液压传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国内传统的单一型联合收割机及国外通用型互换割台式联合收割机,分析了通用型联合收割机独立割台液压传动系统及搅龙、割刀与拨禾轮的作业过程参数。以星光联合收割机为例,对独立割台液压传动系统的配置方案、液压元件的选型、液压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液压系统的性能验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我国通用型联合收割机独立割台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和配置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负载敏感电液比例多路阀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应用于大型联合收割机割台升降控制的电液比例多路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设计了电液比例多路阀结构。通过AMESim的HCD模块对负载敏感多路阀及联合收割机割台升降液压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割台工作的基本动作曲线,使模型能够真实模拟大型联合收割机割台升降系统的实际工况,旨在验证负载敏感系统应用于割台升降液压系统的可行性和节能性。  相似文献   

6.
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割台结构设计及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联合收割机割台是收获作业的主要工作部件,割台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收获质量。针对收割机在作业时,割台部件普遍存在振动强烈、无故障工作时间短及性能不稳定等问题,通过Pro/E设计并建立了水稻联合收割机割台的三维模型,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割台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分别求解得到了割台部件前8阶模态振型及其固有频率,并通过分析割台结构的模态与振动的内在联系,得到最大振动区及割台部件之间振动关系。通过研究,可为现有水稻联合收割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玉米联合收割机工作时间集中,工作条件恶劣且工作强度大的特点,为提高其工作效率,详细分析了玉米联合收割机割台的三种常见故障。  相似文献   

8.
梳脱式联合收割机新型割台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割台是梳脱式联合收割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割台损失在总损失中占很大比例。改善割台性能和降低割台损失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此,介绍了梳脱式联合收割机的发展历程和典型割台的结构,对影响割台损失的主要因素做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新型割台设计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从日本国进口的半喂人式联合收割机也在逐年增加。该种机型采用液压装置控制割台的升降,可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和经常变化的工作条件随时调整割台的高度,确保联合收割机正常工作。然而,控制割台的液压装置一旦发生故障,检修也比较困难。现就洋马收割机割台升降液压装置的结构原理和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排除方法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联合收割机割台的正确调整方法,对收割机割台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排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鲁棒反馈线性化的联合收获机割台高度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物联合收获机割台高度控制非常重要,有效的割台高度控制有助于提高喂入量的稳定性、降低整机各环节的负荷波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鲁棒反馈线性化的割台高度控制策略,该方法可以使割台跟随地面起伏进行俯仰控制调节。首先,基于割台结构和动力学分析建立系统数学模型,选取正弦角度的近似约简条件,将多变量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线性转换为典型的非线性系统;通过分析传统的反馈线性化控制研究可控仿射的模型构建方法,在集成鲁棒优化设计控制器基础上,提出鲁棒反馈线性化(Robust feedback linearization,RFL),通过构建灵敏度方程、选取增益来稳定系统;选取液压控制机构,根据控制液压输出的电流参数设计为基于鲁棒反馈线性化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将传统的PID控制和本文提出的鲁棒反馈线性化控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行驶速度、地形正弦振幅和地形周期条件下,鲁棒反馈线性化控制下的高度误差均小于传统的PID控制;以3种不同行驶速度在同一起伏地面上行进,鲁棒反馈线性化控制下的高度误差受行驶速度增加的影响小于传统的PID控制。  相似文献   

12.
联合收割机割台地面仿形控制系统设计及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联合收割机自动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研发了割台地面仿形控制系统,设计了割台地面仿形机构,采用角度传感器获取其随地面的浮动情况,并结合位移传感器检测割台油缸伸缩量,来推算得到割台高度信息,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割台高度控制误差不大于12mm,满足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3.
PC400型拉茎刀辊式玉米摘穗切茎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PC400型拉茎刀辊式玉米摘穗切茎强结构新颖,能将果穗的采摘和茎秆的切碎、还田融为一个过程,符合目前我国国情。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此摘穗切茎台进行了茎秆切割过程的运动学分析,阐明了拉茎刀辊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同时还对茎秆的切碎长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联合收割机割台总成的虚拟装配.根据产品的装配结构模型,生成了联合收割机割台总成的装配结构树;采用UG建立了割台总成零部件的三维数字模型,导入到数字制造仿真软件,建立了总成各零部件的约束及装配关系,对割台总成进行了虚拟装配.  相似文献   

15.
梳脱收获中作物运动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割前脱联合收割机梳脱滚筒的梳脱过程的分析,描述了梳脱收获中割台对作物的作用机理和作物运动状态的变化,导出了作物运动状态的数学模型。并基于梳脱过程的分析,引出了分析几种割台损失的基本思想。为割前脱联合收割机动态模拟研究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实现联合收割机测产功能为研究目标,设计了冲量式流量传感器,并将该核心部件与含水率、地速、割台高度等传感器结合,设计了基于Linux和Exynos4412的联合收割机测产系统,确保该系统工作在一个稳定的自动控制平台之上。为此,具体介绍了冲量式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等。试验结果表明:联合收割机测产系统相对误差在8个百分点以内,系统稳定,准确率较高,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牧草收割机收割饲用苎麻作物时,割台输料不畅,搅龙易被麻类纤维缠绕的问题,设计一种专用收割机割台。该割台由往复式切割装置、拨禾轮、茎秆捡拾输送器及螺旋搅龙组成。根据饲用苎麻的田间生长特性及物料特点,开展收割机割台设计。通过理论计算与试验分析,确定割台各关键装置结构参数:拨禾轮的圆周半径为840 mm、切割器离拨禾轮轴高度为1 470 mm、拨禾轮转速27.9 r/min、升降行程为700 mm、往复式割刀曲柄转速为540 r/min、茎秆捡拾输送器拨齿轮滚筒半径为150 mm、转速为152.80 r/min,喂入搅龙直径为320 mm、转速为170 r/min。田间试验表明:该机收获损失率为3%,标准草长率为91%,作业小时生产率为0.25~0.35 hm2/h,割茬高度为150 mm。收割时,割台未出现堵料及纤维缠绕现象;收割后,苎麻割茬整齐,未发现作物茎秆基部存在明显撕裂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往复式切割器切割效果良好,整机工作性能稳定,该收割机割台能够满足对饲用苎麻作物的收割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大豆联合收获机割台损失率,本文通过分析收获过程得出拨禾轮作用范围、茎秆回弹、拨禾轮高度对割台损失率的影响规律;以最小割台损失率为目标,利用ANSYS-ADAMS联合仿真探究收获不同高度大豆的拨禾轮最优参数。使用ANSYS软件建立大豆植株柔性模型,在ADAMS软件中建立拨禾轮-大豆茎秆刚柔耦合模型,通过单因素预试验确定关键参数的范围,以大豆联合收获机拨禾轮高度、拨禾速比、拨禾轮前移距离和大豆植株高度为试验因素,以拨禾轮对大豆茎秆的碰撞力、拨禾轮作用程度为指标开展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中心组合仿真试验,建立了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间的数学模型,建立以作用程度最大、拨禾碰撞力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方程,确定大豆联合收获机拨禾轮最优拨禾速比、最优前移距离、最优高度与大豆植株高度之间存在线性对应关系,大豆联合收获机拔禾轮参数对碰撞力与作用程度影响主次顺序为:拨禾速比、拨禾轮高度、拨禾轮前移距离。开展以拨禾轮高度、拨禾速比、拨禾轮前移距离为因素,以拨禾轮对大豆茎秆的碰撞力、拨禾轮作用程度为指标的仿真试验和以割台损失率为指标的田间试验,模型计算与仿真的碰撞力偏差平均为1.18 N,拨禾轮作用程度偏差量平均...  相似文献   

19.
针对联合收割机割台升降液压缸的一些不足,设计了一种割台升降电动缸工作原理,对运动特性进行分析。利用Pro/E和ADAMS软件建立电动缸传动结构零部件和装配体的三维模型,进行运动分析,得出运动曲线,为进一步设计和物理样机的性能预评估提供依据。运用ANSYS软件,对割台升降电动缸传动部件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为抗振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ANSYS的鸡毛菜收获机割台部分振动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降低鸡毛菜有序收获机收获过程中对鸡毛菜造成的损失率及损失率,以割台部分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鸡毛菜有序收获机割台部分振动方程,通过求解割台部分振动方程对其受力和振动模态进行分析,得出鸡毛菜有序收获机割台部分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并将求解得到的的6阶固有频率值与割台部分的直流无刷电机传递转速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鸡毛菜有序收获机割台在3阶、5阶和6阶模态的振动变形较大,且割台电机在额定转速范围内工作时并不会导致割台共振现象发生。研究分析结果不仅为鸡毛菜有序收获机割台部分动力传递过程中是否发生共振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机具割台部分相关参数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