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明栽培草莓小孢子具有胚发生能力时期的花器形态,以期为小孢子培养田间准确取样提供参考。【方法】以章姬、红颜、黔莓1号和黔莓2号4个草莓品种为试材,观察测定小孢子花粉母细胞时期、四分孢子时期、单核早期、单核中期、单核晚期和双核期6个发育时期花蕾、花瓣、花药外观形态及花蕾纵横径、主副萼长、花瓣长和花药长的变化。【结果】章姬、红颜、黔莓1号和黔莓2号4个草莓品种小孢子细胞学发育时期与花蕾形态存在相关性,除主副萼比外,各品种小孢子细胞学不同发育时期花蕾的横径、纵径、主萼长、副萼长、花瓣长和花药长均随发育时期的推进而不断增大,可根据其指标明确断定小孢子的发育时期;小孢子单核晚期,4个草莓品种花蕾外观上均为花蕾膨大、饱满,副萼开张,主萼闭合,看不到花瓣,花药柠檬黄色,不透明;花蕾纵径、花蕾横径、主萼长、副萼长、花瓣长和花药长分别为9.47~9.93 mm、6.39~7.39 mm、10.65~11.85 mm、11.13~12.55 mm、5.00~5.65 mm和1.63~1.70 mm,各品种间花蕾纵径和花药长差异不显著,可作为不同草莓材料取样时期的鉴定指标。【结论】栽培草莓小孢子单核晚期发育阶段的判断标准为花蕾膨大、饱满,副萼开张,主萼闭合,看不到花瓣,花药柠檬黄色,花蕾纵径和花药长分别为9.47~9.93 mm和1.63~1.70 mm。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小孢子各发育时期细胞学特征与花器形态之间相关性,依据花器形态来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为小孢子培养诱导单倍体的提供依据.[方法]以5个品种紫花苜蓿为供试材料,观察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细胞学特征及花蕾形态、花药大小、颜色及形态.[结果]紫花苜蓿小孢子的发育的四个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细胞学特征明显;紫花苜蓿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形态特征密切相关,花蕾纵径、横径和花瓣长增长显著,同一品种四个时期存在极显著差异;亮牧1号花蕾纵径长度在小孢子发育的四个时期大于其它4个品种的相应时期;同一时期参试品种间花器形态差异不显著;品种内四个时期花药大小变化不显著,花药颜色变化明显,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结论]花蕾纵径、横径和花瓣长适合作为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判断指标;紫花苜蓿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纵径长在5.40~6.10 mm,横径长在1.61 ~1.85mm,花瓣长在3.98 ~ 5.55 mm,此时花瓣露出萼片,花瓣呈紫色,花药为淡黄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湖北海棠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器外部形态及细胞学特征,找出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外部形态的相关性,为花药或小孢子培养提供细胞学依据。【方法】采摘湖北海棠同一植株固定枝条上大小不同的花蕾作为试验材料,其中一部分取出花药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液染色后压片,用于观察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学特征变化,另一部分用于观测花蕾和花药的大小及颜色,并建立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外部形态特征的关系。【结果】湖北海棠小孢子发育经历四分体时期、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和二胞花粉时期,最终发育为成熟花粉,各时期特征明显。小孢子各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和花药颜色密切相关,当花蕾纵径为1.45~3.43 mm、花药颜色为深红色时,小孢子处于四分体时期;当花蕾纵径为4.46~6.29 mm、花药为红色时,小孢子绝大多数处于单核早中期;当花蕾纵径在7.14~9.86 mm、花药为粉红色时,小孢子大多进入单核靠边期;当花蕾纵径为10.11~12.19 mm、花药颜色逐渐转变为粉黄色时,小孢子大部分处于二胞花粉时期。【结论】花蕾大小及花药颜色可作为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的依据,据此可便捷地找到适宜时期的小孢子。  相似文献   

4.
甜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各发育时期甜瓜小孢子的细胞学特征及其与花器外观形态的关系,以期能根据花器的外观形态确定小孢子的发育阶段,为花药、小孢子培养研究提供细胞学依据。【方法】采集不同蕾长的饱满雄花花蕾,形态学观察后分别进行DAPI和醋酸洋红染色,观察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特征,以确定花粉的发育时期,分析各发育时期甜瓜小孢子的细胞学特征与花器外观形态的关系。【结果】2种染色方法以醋酸洋红染液染色效果较佳;甜瓜小孢子发育经历四分体时期、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每个时期形态特征明显;甜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的大小、花药颜色密切相关。甜瓜花蕾纵径在2.9~3.5mm、横径在2.7~3.2mm,且花瓣微露,花药呈黄色时,绝大多数的小孢子发育至单核靠边期。【结论】可以根据甜瓜花蕾的形态、大小和花药发育情况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从而确定小孢子最佳培养时期对应的选蕾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一种直接从辣椒花蕾外部形态特征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的方法,以不同的3种果型(品种)辣椒为材料,对不同大小的花蕾和花药形态进行比较,并对其小孢子进行染色观察,寻找小孢子发育时期和花蕾外部形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辣椒小孢子发育经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及双核期3个时期,这3个时期特征明显,其中单核期又分为早中期和单核靠边期。2)花蕾的纵横径在4个发育时期之间表现为极显著差异;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大小差异显著,但花药长宽比不显著;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花蕾的纵径和横径分别为0.626 3~0.798cm和0.369 7~0.593cm,花冠和花萼等长或稍长;花药长宽分别在0.320 7~0.403 3cm和0.123 3~0.221 3cm。花药呈深紫色。3种果型的辣椒小孢子发育时期均与花蕾的纵横径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黄花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官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品种黄花菜为材料,分析小孢子发育各时期细胞学特征与花器官形态的关系,为后续黄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取样时从花器官形态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黄花菜小孢子沿雄配子发育途径经历的4个时期,即四分体时期、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各时期细胞核的数量、位置等细胞学特征明显。小孢子发育进程与花器官性状密切相关,花蕾纵径和花药长度在小孢子发育的4个时期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花药颜色经历白色-白绿色-绿色-浅黄色的变化;花蕾横径和花药宽度只在部分发育时期表现出显著差异,抑或在不同发育时期存在尺寸大小上的重叠。因此,花蕾纵径、花药长度和花药颜色适宜作为判断黄花菜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形态指标。供试黄花菜品种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器官形态特征为:花蕾纵径10.03~10.45mm,花药长度5.30~5.62mm,花药颜色为绿色。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色素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细胞学特点及其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旨在依据花器官形态特征来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从而为花药培养接种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色素万寿菊小孢子的发育经过了4个时期,分别是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双核期和三核期,各时期特征明显。色素万寿菊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的外部形态特征和花药的颜色密切相关,花蕾长度范围在2.00~3.49cm,花蕾纵径/横径之比为2.27~2.44,花瓣长度/花萼长度之比为2/3~3/2,花药为黄色,单核中后期小孢子所占的比例达到最高。同一花蕾内的不同小花在生长上具有不连续性,同一单朵小花内的小孢子发育也存在渐续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单倍体育种中,分析加工番茄花器官形态,鉴定小孢子发育时期,为花药离体培养外植体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加工番茄(杂交组合C1、C2和C3)为材料,研究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器形态与细胞学形态。【结果】加工番茄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官形态密切相关,同一品种不同小孢子发育时期花器官形态不同;C1花蕾长度在小孢子单核靠边期大于其它 2个杂交组合;相同小孢子发育时期不同杂交组合花器形态基本相同。【结论】加工番茄杂交组合C2和C3花蕾长度为5.00~5.99 mm ,C1花蕾长度为6.00~6.99 mm时小孢子发育时期为单核靠边期。单核靠边期细胞学特征为细胞呈正圆形,细胞核靠近细胞壁和显现萌发孔。花器形态为花蕾膨大、微微张开、萼片黄绿色,花药颜色为黄绿色易剥离。  相似文献   

9.
通过DAPI染色观察不同大小的小白菜花蕾内小孢子发育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及细胞学特征变化,以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找出小孢子发育时期和花外部形态结构相关性,为花药或小孢子培养提供细胞学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小白菜小孢子发育经过二分体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靠边期、单核居中期、2-胞花粉和3-胞花粉时期,各时期特征明显;且各发育时期与花蕾及花药外部形态密切相关,其中单核靠边期时花蕾纵径为 2.68~3.80 mm,横径为1.91~2.19 mm,花药纵径为 1.76~2.39 mm,横径为 0.64~0.82 mm,花药颜色为浅黄绿色,此时期适合花药、小孢子培养;因此可根据小白菜花蕾形态、大小和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相关性,确定花药、小孢子培养最佳时期的选蕾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三色堇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三色堇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和花药颜色的相关性,以期直接从花蕾大小和花药形态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结果表明:三色堇小孢子发育经过四分体时期、单核前期、单核中期、单核靠边期和二核期共5个时期,各时期特征明显。三色堇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的外部形态和花药颜色密切相关,单核靠边期时,花蕾的长度与其他时期比较差异显著,花药的颜色与形态也与其他时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花蕾的横径、纵横径比值和花瓣长的差异却不显著。通过花器官形态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可以为三色堇单倍体育种接种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中国观赏芍药品种资源多样性水平,并从切花品种农艺性状角度分析资源特点,为种质收集、利用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来自4个主要栽培地的346个中国观赏芍药品种,从品种资源整体和不同栽培地品种两个方面对采集的表型性状进行频率分布统计、变异系数计算和多样性指数计算,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我国观赏芍药品种多个性状多样性丰富,二元性状、有序多态性状和无序多态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29—1.90,数值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1.90—2.08。二元性状、有序多态性状和无序多态性中,花色和花型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1.90和1.88,其次是花蕾颜色(1.46)和雄蕊瓣化程度(1.42)。数值性状中,株高和茎长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2.08和2.07,其次是蕾径(2.04)、花径(2.04)和花高(2.01),仅茎粗(1.99)和花梗长(1.90)多样性指数小于2。株高和茎长呈正态分布,株高介于38.50—100.50 cm,茎长介于43.19—120.00 cm;蕾径、花径、花高、茎粗和花梗长等5个指标呈非正态分布,蕾径偏大,分布介于1.22—3.99cm;花径变异系数最小,为15.6...  相似文献   

12.
辣椒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直接从花蕾大小或花药的形态特征来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对辣椒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细胞学,以及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与花萼特征、花蕾大小和花药颜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辣椒小孢子发育经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各时期特征明显。辣椒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的外部形态特征、花药颜色密切相关。供试辣椒品种的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花蕾纵径在4.253-5.074 mm,花蕾横径在4.191-5.367 mm,花瓣与花萼等长或稍长,花药长度在2.020-2.565 mm,花药宽度在0.982-1.417 mm。辣椒同一花蕾小孢子发育存在一定程度的渐续性即不同步。依据花器官形态特征可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从而确定花药培养最佳时期所对应的选蕾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花粉发育时期及不同外植体接种前处理方法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效应,为茄子栽培种与水茄杂种无性系再生体系的建立奠定实践基础。【方法】以杂种无性系的花药为外植体,研究花蕾的外部形态与花粉发育时期的相关性;使用不同浓度的NaClO和 HgCl2对花蕾进行消毒,分别将外植体置于4 ℃和36 ℃下0、2、4、6、8 d,筛选最佳的花药发育时期、消毒方法及预处理方法。【结果】当花药长度在5.6-7.3 mm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达32.5%,此时的小孢处于单核中晚期;70%酒精消毒30 s后,再用5% NaClO+两滴吐温-20消毒15 min,污染率为4.0%,死亡率为4.0%;高温预处理6 d可显著提高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结论】花蕾长度8.3-10.5 mm,花药长度5.6-7.3 mm,使用70%酒精处理30 s后用5% NaClO+两滴吐温-20消毒15 min的消毒方法及36 ℃处理6 d的愈伤诱导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并分析不同留芽量对‘厂’形梅鹿辄葡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厂’形梅鹿辄葡萄生长的留芽量,为梅鹿辄葡萄生产上留果方式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6年生‘梅鹿辄’为材料,设置‘厂’形树形,对其结果母枝距离按照4、6、8 cm控制处理,在果实生长发育期测定各处理下枝条及髓心粗度、果实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在果实成熟期测定产量和果实总酚、黄酮、花青素、单宁含量等品质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 不同留芽量对‘厂’形梅鹿辄葡萄生长、产量及品质均有影响,枝条纵横径以6 cm处理最粗,髓心直径则以8 cm处理较小,第4节节间长度以6 cm处理最短、8 cm处理最长。产量随着留芽间距的增大而下降,穗重随留芽间距的增大而略有增加,粒重差异不大。果实酚类物质、单宁和花青素含量以8 cm留芽间距处理最高,黄酮含量以6 cm处理最高。6 cm处理产量适中,8 cm产量和果实品质均较佳。【结论】 ‘厂’形梅鹿辄葡萄在留芽间距8 cm处理下更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芽库动态变化,分析不同生境中芽库动态变化规律与芽库与植物大小之间的关系,为合理防控及利用醉马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分布在荒漠、草原和草甸生境中的草原毒害草醉马草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的方法,分析不同生育期(返青期、开花期、结实期和枯黄期)醉马草变化特征,研究不同生境的芽数量和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草原和草甸生境结实期和枯黄期的芽数量和生物量显著高于荒漠生境的芽数量和生物量(P<0.05),同一生境中,开花期和枯黄期的芽数量和生物量显著高于返青期(P<0.05)。(2)荒漠生境芽数量和生物量随着的丛径变大表现增加趋势,而草原和草甸生境丛径大小与芽数量和生物量之间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良好的生境条件能促进芽库数量和生物量的增加,丛径大小对芽数量和生物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红腺忍冬外植体消毒灭菌和芽诱导效果的因子,为开发红腺忍冬组培快繁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红腺忍冬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按不同灭菌时间(10、12、14、16 min)、外植体取材季节(春、夏、秋、冬)、茎段直径大小(0.79、0.51、0.27 cm)和处理部位(未木质化、半木质化、完全木质化)分别进行腋芽诱导。【结果】以0.1%升汞加吐温灭菌14 min的外植体芽诱导率最高,为41.19%;未木质化茎段的芽诱导率最高,为41.36%;春季和秋季是比较理想的取材季节,外植体的芽诱导率分别为41.61%、39.42%;以平均直径为0.79 cm的茎段进行初代培养,芽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41.81%,芽平均高度为2.35 cm,平均叶片数为6.06张。【结论】选择未木质化、直径大小为0.79 cm左右的茎段,在春季和秋季取外植体,以0.1%升汞加吐温灭菌14 min,均可获得较理想的外植体芽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17.
辣椒GMS育性相关候选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辰  马宁  付楠  李欣  郭爽  沈火林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6):3264-3276
【目的】对辣椒差减文库中挑选出的4个育性相关候选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分析,探讨其与辣椒细胞核雄性不育的关系。【方法】通过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候选EST在辣椒可育株和不育株中的表达情况。利用RACE技术获得4个育性相关基因的cDNA 全长,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比对和蛋白理化性质分析。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基因在不同器官(花药、子房、花瓣、萼片和叶片)和花药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的表达量。【结果】根据比对注释结果,将4个基因分别命名为CaSEP1、CaPROF、CaOle e 6和CaPCP。CaSEP1全长1 108 bp,编码221个氨基酸,含有一个MADS结构域和一个K结构域;CaPROF全长767 bp,编码131个氨基酸,含有一个PROF结构域;CaOle e 6全长523 bp,编码85个氨基酸,含有一个Ole e 6结构域;CaPCP全长563 bp,编码6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CaSEP1与番茄SEP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并且亲缘关系最近;CaPROF与茄科作物烟草和番茄的前纤维蛋白相似性较高,且与番茄的前纤维蛋白亲缘关系最近;CaOle e 6与番茄中的对应蛋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亲缘关系也最近;CaPCP则与茶树中的对应蛋白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表达分析显示,CaSEP1在可育株花药、子房、花瓣等花器官中表达量一致,且高于萼片和叶片;CaPROF在可育株花药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叶片,在其他器官中不表达;CaOle e 6在可育株花药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器官;CaPCP只在可育株的花药中表达。CaSEP1在可育株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表现为先逐渐升高,至单核靠边期达到最高,而后在双核期表达量明显下降,在不育株中则表现为伴随着小孢子发育表达量逐渐升高;该基因在四分体时期两材料的表达量相当,在单核早中期和单核靠边期可育株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不育株,而双核期可育株中的表达量比不育株低;CaPROF、CaOle e 6和CaPCP均在可育株小孢子发育后期(主要为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表达,在不育株花药发育的各个时期均不表达。【结论】4个候选基因的序列比对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与辣椒雄蕊育性关系密切,为揭示雄性不育机理和调控辣椒育性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