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对三个经济性状显著不同的甜菜品系根据个体表现型所划分的集团子代,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品系间和集团间的根重及含糖差异均显著;在集团间,根重以优良集团子代最高,含糖以普通集团子代最高,二者与低劣集团子代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与品系比,集团的经济性状,特别是含糖率的遗传力大幅度下降,致使划分响应值很低,其性状特征不能稳定地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2.
甜菜产糖量的主要因素是块根产量和含糖率,而构成甜菜块根产量和含糖率的因素,即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诸如地上部分的生长势、褐斑病、叶片数、抗旱性、株高、最大叶面积和地下部分的根体长、维管束环数、根颈宽、根头重、根头高等,往往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本文用甜菜品种资源的观察材料,对其观察测定的性状数据,进行相关性的分析研究,以便对甜菜产糖量的构成因素,加深了解,会对育种和栽培技术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用4个甜菜品系完全双列杂交对根形及经济性状进行了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除含糖率外,其它5个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根产量的显性方差远远大于加性方差,含糖率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也起重要作用,其显性方向指向增效。产糖量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同样重要。根体最大周长(C)、C/L均以显性效应为主;根体长(L)以加性效应为主,其中,显性效应起增值作用。经济性状平均杂种优势为,产糖量>根产量>含糖率,根形性状的平均优势较小。本文还对根形、经济性状间的相关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玉米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多元遗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7个玉米品种12个性状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小区产量、行粒数、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9.23%、7.49%和7.21%,生育期和出籽率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98%和1.86%;小区产量与出籽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行粒、穗长、穗粗、千粒重也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0.35%。性状间的这种相关关系反映了数量性状遗传的"一因多效"和"多因共效"特性及相关性状间的协同变异趋势。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对品种选择时,应注意选择产量和出籽率、行粒、穗行、千粒重均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科学地评价甘蔗种质资源,可为甘蔗杂交育种提供优质的亲本材料。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41份中蔗优良品系资源的7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黑穗病率、蔗茎产量、有效茎数、单茎重和蔗糖分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其中黑穗病率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67.2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蔗茎产量与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和单茎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茎径与有效茎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蔗糖分与黑穗病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4.725%,其中第一主成分反映的是产量性状,第二主成分反映的是茎数和品质性状,第三主成分反映的是病害和品质性状。聚类分析将141份中蔗品系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蔗株高大,高产高糖,抗病性强,宿根性强,各性状表现优异;第Ⅱ类群各性状综合表现较差;第Ⅲ类群各性状综合表现一般。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60份综合表现优异的种质资源,其中中蔗153303、中蔗150505、中蔗165201和中蔗151106等4个种质可作为高糖亲本;中蔗15710、中蔗160913、中蔗162026、中蔗112819、中蔗1415219、...  相似文献   

6.
利用3年表型和重测序数据分别对11个冀花高油酸花生品种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5个性状中脂肪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为1.91%,除亚油酸外产量性状变异均大于品质变异系数,百果重与百仁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油酸和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8.99%,利用表型性状对品种进行分类,结果与系谱关系部分一致。质控后获得320 000个分布均匀的高质量SNP位点,利用基因型数据将11个品种聚为4类,能够将同一组合衍生品种划分为同一类,结果与品种系谱关系一致。因此,利用基因型数据更能准确反映品种内在遗传基础,为种质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甜菜单粒种采种母根主、侧花枝种子的块根产量、含糖率不同。单粒种根头周边芽所形成的花枝种子比根头中央部芽的花枝种子所产生的块根含糖率高0.79-2.45度,表现趋势较一致;但主、侧花枝种子的块根产量高低表现趋势不一致。为提高含糖率,此方法可在甜菜单粒型品系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甜菜多倍体品种骨干亲本的重要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运才  王华忠 《中国糖料》2006,(2):15-16,26
对11个多倍体甜菜品种骨干亲本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发现它们在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方面差异极显著。四倍体品系的根产量和含糖率均优于二倍体材料,而褐斑病抗性差别不大。遗传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褐斑病病情与根产量、含糖率及产糖量呈负相关外,其余3个性状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甜菜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16个甜菜单胚杂交组合后代的几个性状,结果表明,甜菜叶长、含糖率性状的遗传主要由加性基因效应引起,父本对杂种F1的叶长、含糖率影响大于母本。叶宽和根体最大周长的加性基因效应达显著水平,由其引起的变异占总变异的50%左右。母本对杂种F1的根体最大周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大于父本,表现出母性效应特点。在叶宽性状上,父本的遗传效应大于母本。非加性基因对株高、叶柄长、根体长和根产量的遗传起主导作用,杂种优势利用潜力较大。在根产量方面,加性基因效应引起的变异占总变异的1/4,加性效应在单胚型甜菜根产量性状的遗传中也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根产量的母本一般配合力方差(σ^2gca)远远大于父本的σ^2gca,表明母本对杂种F1根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大于父本,表现出较强的母性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椰枣F1分离群体的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本研究以143份椰枣F1分离群体为供试材料,对其株高、冠幅、茎围、枝条数和叶斑病发病情况等17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椰枣F1分离群体表型变异程度高,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数量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变异系数为10.927%~43.350%,其中茎围的变异系数最大。质量性状变异系数为31.447%~44.619%,其中裂叶叶色和裂叶坚硬程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4.619%和42.571%。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冠幅、茎围、枝条数、第三枝长、刺区长度、裂叶总数、裂叶长、裂叶宽、裂叶厚度、裂叶叶色11个性状两两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叶斑病发病情况与其余16个性状均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7.51%,其中第1主成分特征值为10.0836,贡献率为59.32%,主要包含株高、第三枝长、冠幅、茎围和枝条数这5个指标共同影响,其中株高的特征值最大为0.2948,主要反映的了椰枣株高和长势情况。聚类分析表明:143份椰枣F1  相似文献   

11.
小麦苗期抗旱相关形态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系统研究小麦苗期形态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并筛选有效的抗旱性指标,使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28份小麦品种苗期干旱胁迫下的苗高、最长根长、根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根鲜重、根干重、叶片数、根冠比等9个形态指标与抗旱系数的关联程度,并以所得加权抗旱系数对各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形态指标与抗旱系数的关联度依次为:叶片数(0.817)>苗高(0.766)>地上部干重(0.746)>地上部鲜重(0.729)>根数(0.699)>根干重(0.688)>根鲜重(0.681)>根冠比(0.645)>最长根长(0.399).研究还表明,9个形态指标可分为叶片相关因子、地上部生物量因子和根部生物量因子三大类,地上部生物量因子的关联度大于根部生物量因子;不能只通过差异显著度检验来判断某一指标是否可以用作抗旱性鉴定;聚类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各小麦品种的地域分布.因此,进行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时,应加强对地上部形态指标的选择和鉴定,以提高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毛酸浆的根尖为实验材料,对几种预处理方法、解离方法、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毛酸浆根尖用0.1%秋水仙素和0.002 mol/L 8-羟基喹啉1∶1混合液4℃条件下处理3 h,固定后先用1 mol/L HCl在60℃条件下解离3 min,再用混合酶液进行酶解,染色制片后得到的染色体图像效果比较清晰。供试的2个品种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属于小型染色体,但它们的核型具有明显差异,‘铁把小菇娘’:染色体总长为30.72μm,绝对长度范围1.61~3.42μm,核型公式2n=2sm+22m,属于1B核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35%;‘粒粒甜菇娘’:染色体总长28.42μm,绝对长度范围1.52~3.32μm,核型公式2n=2sm+2M+20m,属于2B核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93%。  相似文献   

13.
德国KWS甜菜品种在新疆焉耆糖区的产质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推广德国KWS公司的甜菜品种,焉耆糖区甜菜产量上升很快,近几年都稳定在67.5t/hm^2以上.前几年焉耆糖区甜菜主栽品种是KWS5075,近两年又引进推广了KWS9419、KWS0143、KWS2409等高产偏高糖的品种.这些品种表现出非常大的丰产优势,含糖上升到14.5%~16.5%,抗病性和抗逆性都比较强.  相似文献   

14.
为在苗期可通过根系形态数量性状对氮高效小麦品种进行鉴别,利用营养液培养法,在正常氮(5mmol·L~(-1))和高氮(45mmol·L~(-1))处理下,研究了黄淮平原区18个主栽小麦品种苗期氮素利用效率与根系形态数量性状的关系;通过干物重和氮积累量与根系形态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对供试小麦品种植株氮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划分不同氮效率类型。结果发现,在两种氮处理下,供试小麦品种的根干重、茎叶干重、单株干重、根氮含量、茎叶氮含量、单株氮含量、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可作为氮效率评价指标。小麦的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与植株氮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育种早期筛选高氮效率材料的指标。不同氮效率类型的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均表现为氮高效型氮中效型氮低效型。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小麦幼苗植株氮积累量和根系形态数量性状的预测模型,拟合精度在91.91%以上。小麦不同氮效率类型间的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单株根尖数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生产上可根据小麦苗期根系的主要形态数量性状判断其氮效率高低。  相似文献   

15.
氮高效水稻品种苗期耐低磷种质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先前通过田间试验筛选出来的36个氮高效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苗期进行了耐低磷筛选,并对获得的3个耐低磷和2个低磷敏感品种响应磷素胁迫的生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正常供磷和低磷条件下,所有调查性状的相对值(低磷/正常供磷)中,相对根系干质量、相对地上部干质量、相对根冠比和相对分蘖数均具有较大的品种间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16.9%、10.9%、11.4%、16.3%)。相关分析表明,它们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这4个性状可以作为水稻苗期耐低磷筛选的评价指标。2)在低磷条件下,筛选出的3个耐低磷品种比2个低磷敏感品种的根系生长旺盛且活力强,P吸收动力学参数中Km、Cmin小,而Vmax大,酸性磷酸酶(APase)活性升幅大,磷效率在两者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不同耐低磷品种适应低磷胁迫的调节机制也有所不同。表明筛选氮磷双高效的水稻品种是可行的,同时也为后续基因定位和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材料和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花生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以前期试验筛选的花生耐旱品种NH5和HY22,敏感品种FH18和NH16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不同花生品种ROS积累与清除能力,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积累能力以及根系特征,以明确花生应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应答特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花生的根系萎蔫皱缩且根系活力下降,植株的过氧化氢含...  相似文献   

17.
根据黑龙江省甜菜纸筒育苗主产区的生产和管理特点,对原“中甜一号甜菜纸筒育苗苗床专用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配方改进试验。经对甜菜苗床期生长势、根系长、叶柄长、叶片宽、叶片/叶柄的比值等主要性状指标的调查及移栽到田间后对甜菜块根产质量的效应研究表明:在应用原“中甜一号甜菜纸筒育苗苗床专用肥”的基础上,于子叶期喷施“甜菜壮苗剂”有利于培育壮苗;通过对原“中甜一号甜菜纸筒育苗苗床专用肥”进行适当的配方调整,可达到与喷施“甜菜壮苗剂”同样的壮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甘薯源与库性状的关系及其在品种选育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典型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两组甘薯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薯的源与库性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典型相关分析表明高产品系的基本特征是基部分枝数较多,分枝蔓长较短,T/R值较小。通径分析表明,基部分枝数、分枝蔓长、T/R值等与鲜薯重相关密切。甘薯源性状基部分枝数、茎叶重、最长蔓长、分枝蔓长与库性状烘干率、结薯数以及代表二者生长状况的T/R值均可作为育种中薯块产量选择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地膜覆盖种植甜菜的模式,对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与直播栽培模式进行比较试验和调查表明,地膜甜菜保苗率、产量、含糖率和效益分别比直播提高13%~22%、19.5%~31.5%、0.4~0.7度和5880.0~9600.0元/hm2。对地膜覆盖栽培模式青头率较高、田间地膜残留造成白色污染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variation in seed shape and husk color was investigated in 56 Japanese native cultivars of common buckwheat. Analysis of variance revealed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cultivars in seed shape characteristics and husk colors. The 1000-seed weight (1000-SW) ranged widely, from 20.4 to 39.0 g, among the cultivars. The cultivars collected from the Kanto region of the mainland had a large length and width of seed and heavy 1000-SW. On the other hand, the cultivars from the Chugoku and Shikoku regions of Japan had a small length and width of seed. The length and width of seeds showed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 cultivars with a high 1000-SW showed a slight difference between length and width of seed and were typically the triangular type in seed shape. The length/width ratio (L/W) depended on the width rather than the length of seed, though both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W.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among the L*, a* and b* husk color value. The L* showed a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growth duration, and the husk color of the cultivars became more deep black as growth duration decreased. The husk color of the cultivars from the Kyushu region (long growth duration) was grayish brown, but that of the cultivars from Nagano Pref. (the shortest growth duration) was characterized as typically deep black. The cultivars collected at lower latitude regions tended to have a lighter color of husk than those from higher latitude regions. The cultivars from the Tohoku region showed a smaller variation for seed size characteristics and 1000-SW, and the cultivars from the Kyushu region showed a smaller variation for husk col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