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实验以RAPD技术对考顺竹,凤尾竹,绿竹,白绿竹四个品种用20种已知序列的10nt引物进行PCR反应扩增,其中有17种可扩增出DNA条带,构成RAPD指纹图谱,各中引物PCR扩增的DNA条带数目在0-6条之间,大小在0.3-2.0kb之间,各种竹子的17种引物扩增的DNA条带总数在23-44条之间,四种竹子两两之间的相似系数在36-73%之间。  相似文献   

2.
四川不同地区硬头黄竹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不同地区硬头黄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标记进行扩增,探讨硬头黄竹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6个RAPD引物扩增出42条条带,多态性高达69.05%;5个ISSR引物扩增出47条条带,多态性为61.70%。利用Popgen32和NT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不同地区硬头黄竹类型区分开来,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1823~0.6022和0.0435~0.6721,RAPD和ISSR分子标记为硬头黄竹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适于草果遗传多样性分析的RAPD引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和德宏州陇川县的12株草果优良无性系为材料,利用RAPD标记技术,选用192个RAPD随机引物,对草果进行PCR扩增,并用UPGMA法对RAPD引物扩增条带进行聚类分析,计算其遗传相似系数,以期筛选出适用于草果遗传多样性分析的RAPD有效引物。实验共筛选出21个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并具有可重复性特点的有效引物。21个引物在实验选用的12份样品中共扩增出177条DNA带,其中多态性带数为119条,占扩增总带数的67.2%,每个引物平均扩增出8.4条带。结果表明,12份草果样品聚为A组和B组,其中A组又分为两个亚组,聚类结果与所选用材料的地理来源基本一致,这也说明该研究所筛选得到的21个RAPD引物适用于草果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该研究为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草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与毛白杨性别相关的RAPD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APD技术筛选与毛白杨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对毛白杨雌雄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混合分组分析(BSA).结果表明:在88条随机引物中有12条引物能够在雌雄DNA反应池间形成多态性条带,应用这12条引物分别对毛白杨雌雄个体(雌雄个体各选取5个)进行RAPD分析,其中引物S60扩增得到1个约为1800bp的与雄性相关的RAPD标记.该标记的获得进一步表明毛白杨雌雄株间存在基因水平的差异,为毛白杨的性别研究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AFLP技术研究不同产地绿竹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AFLP技术对21个不同产地的绿竹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所用20对选择性引物组合对样品的扩增PCR产物均得到了清晰的条带,对条带的分析表明21个不同产地的绿竹之问多态性位点很少,由此证明所选绿竹样品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利用RAPD技术,对陕西陇县八渡林场油松种子园14个无性系进行遗传分析.试验确立了提取油松嫩梢DNA方法,提取的DNA可用于RAPD扩增;通过对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建立了油松扩增的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用筛选出的8个引物对14个油松无性系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3个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为14条,占总扩增条带数的60.8%,结果表明:检测到了14个油松无性系具有较丰富的DNA多态性.  相似文献   

7.
以膝柄木(Bhesa sinica)3个单株为研究对象,用RAPD技术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96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个,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扩增,共获得52个DNA条带,其中30条为多态性条带,其多态性条带比率为57.69%。采用UPGMA法对RAPD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可得出单株B和D亲缘关系较近,B、D两单株与单株A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采自全国8个省市的落叶松—杨栅锈茵茵株进行了基因组DNA提取,并以其为模板对影响RAPD扩增1的重要参数进行优化试验,以期建立落叶松—杨栅锈茵RAPD反应的优化体系。结果表明,PCR扩增体系最佳条件是:25μL体积中,2.5mmol/LM^2 ,30ng/μL模板,0.15mmol/LdNTP,1.5μL引物,0.75UTaq聚合酶。  相似文献   

9.
桉树4个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桉树的赤桉、巨桉、细叶桉和粗皮桉4个种18个种源为研究材料,根据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扩增条带特异、条带数适中、背景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总计扩增出120条清晰可重复的DNA条带,其中93条是多态性条带。每个引物可扩增的多态条带长度范围为300~2 500 bp,数目在4~11条,平均为7.75条,多态带百分率为77.5%。通过软件POPGENE 1.31、MVSP 32软件和NTSYS-pc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4个种18个种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并绘制分子聚类图和主坐标分析图,结果表明,遗传一致度的变化范围在0.387 1~0.914 0之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在0.089 9~0.949 1之间,种间遗传相似性差异较大,种内遗传相似性极高。  相似文献   

10.
在提取高质量八角基因组DNA的基础上,通过对其RAPD反应体系的Taq DNA聚合酶、dNTPs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等因子的优化,建立了稳定、重复性高的八角RAPD-PCR反应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25 μL PCR反应体系中,含1.0 UTaq DNA聚合酶,0.15 mmol·L-1 dNTPs,2.0mmol·L-1 Mg2+,2.0 μmol·L-1引物,20~ 80 ng模板.最佳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扩增后94℃变性30 s,31 ~37℃退火30 s,72℃延伸30 s,35个循环;72℃完全延伸7 min,4℃保存.在建立RAPD-PCR反应体系的基础上,从24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15条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引物,并通过各引物的退火温度梯度实验,确定了各引物的最适退火温度.  相似文献   

11.
Lin D  Hubbes M  Zsuffa L 《Tree physiology》1994,14(10):1097-1105
The technique of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fingerprinting was used to differentiate species and identify clones of 15 poplar and 15 willow clones (ramets of three poplar clones were also included to verify the stability of the results). Four random DNA primers (Deca-11, Chl-1, Chl-4 and Chl-10) and an M13 universal primer were used to determine DNA polymorphism among the clones. Based on the DNA banding pattern obtained with the four DNA primers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mplification we conclude that RAPD fingerprinting with properly selected primers can be used for clonal and species differentiation of poplar and willow. The technique is simple, accurate and inexpensive.  相似文献   

12.
四川不同地区慈竹和硬头黄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采用RAPD-PCR手段分别对四川省不同地区的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和硬头黄(Bambusa rigida)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改良的SDS法成功地从硅胶干燥的幼嫩竹叶中提取了质量较高的DNA.用随机引物A9、B17、C2、C5、C11、D3、Q12对8个待测样品扩增结果的多态性分析表明:共获得50个扩增位点(DNA扩增片段),42个位点具有多态性,高达84%,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1条带,包括6条多态性带.通过Popgen32软件对8个竹样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同一竹种不同地区之间遗传距离约为0.127 8~0.653 9,这表明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慈竹和硬头黄之间遗传距离较远,为0.446 3~0.916 3.  相似文献   

13.
料慈竹纤维形态和造纸性能及其与其他竹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料慈竹纤维形态及其造纸性能的分析,并与其他竹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料慈竹除1%NaOH抽出物较高外,无论其纤维形态或造纸性能均优于许多竹种。因此,可以认为料慈竹是一个优良的造纸竹种。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20种感病植物中扩增植原体16S rDNA片段及其RFLP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研究收集了20种感染植原体的植物材料,从患病材料和相应健康植物组织中提取总DNA用作PCR模板,选择两对通用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植原体的16SrDNA片段,回收扩增产物,通过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分类。20种患病植物材料中的植原体有13种属于翠菊化种,2种属于白对黄化种,3种属于花生丛枝种,2种属于三叶草丛生种。  相似文献   

15.
油茶随机扩增多态DNA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改进的CTAB法提取油茶嫩叶总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分别测试了Mg2+浓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浓度和TaqDNA聚合酶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油茶RAPD分析的最适反应体系:在25μlPCR反应体积中,含20ng模板DNA,2 5mmol·L-1MgCl2,0 2mmol·L-1dNTP,0 3μmol·L-1引物,1UTaqDNA聚合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180s;94℃变性60s,37℃退火90s,72℃延伸120s,反应40个循环;最后在72℃延伸5min。  相似文献   

16.
撑篙竹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6个群体30丛撑篙竹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的研究。28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173个位点,其中85个是多态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提供6.18个RAPD信息量,扩增出的DNA片段大小一般在200~2000bp范围之间;用POPGENE1.31版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0.2114,Shannon’s信息指数为0.3277,基因分化系数0.1853,表明群体间有一定的分化;各群体平均遗传距离0.0350,表明群体亲缘关系较近;试用UPGMA方法对不同产地的撑篙竹群体作聚类分析,初步可将6个群体聚为3类。  相似文献   

17.
4种福建乡土竹种的纤维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年生大木竹、椽竹、苦绿竹、橄榄竹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进行了显微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竹种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12~2.58mm,属略长至甚长纤维范畴,平均纤维宽度在11.69~12.75μm,各竹种的纤维长宽比为160~220,均适用于制纸原料。纤维形态在竹秆的不同部位存在着差别,在纵向上,竹材中部的纤维较长,基部次之,顶部居三,而纤维宽度为基部中部顶部;在径向上,纤维长度为内部外部,而纤维宽度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以漾濞核桃中的大姚三台核桃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影响RAPD扩增结果的主要因子Tag酶、Mg+2、引物、模板DNA、dNTPs等不同的浓度和组合的试验研究,确定了漾濞核桃的最适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0.75 u.L-1Taq DNA聚合酶,3.0 mmol.L-1Mg+2,0.3 mmol.L-1引物,含1.6 mg.L-1模板,2.5 ul 10×Buffer,dNTPs各0.2 mmol.L-1。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00 s,94℃变性40 s,36℃退火60 s,72℃链延伸120 s,45次循环后,72℃延伸600 s。  相似文献   

19.
以桢楠(Phoebe zhennan)新鲜叶片、硅胶干燥叶片为材料,研究了DNA的提取方法,并对影响RAPD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桢楠RAPD的优化反应体系及程序,适合桢楠RAPD反应的体系总体积为25μL,DNA模板2μL,Taq DNA聚合酶用量0.3μL,引物用量1μL,Mg2+用量5μL,dNTPs用量0.5μL,ddH2O16.2μL;适合桢楠RAPD扩增的程序是94℃预变性3 min,94℃变性1min,36℃复性1 min,72℃延伸2 min,42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产物于4℃保存,同时结果表明硅胶保存的样品完全可以与传统的新鲜叶片得到同样的PCR扩增结果,完全可以满足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20.
对广西中越沿边的8个县(市、区)的竹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自然分布的竹子有14属40种及6变种或变型,其中以箣竹属(Bambusa)居多,占自然分布竹种数量的39%;许多优良笋材两用竹和生态竹种可以开发利用,一些珍稀竹种需要保护;开展竹类繁殖与培育技术研究是利用和保护当地竹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