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猪用全株青绿玉米发酵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全株青绿玉米在生猪生产上的应用,将全株青绿玉米粉碎至0.20~0.50 cm,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后用塑料袋厌氧发酵7 d,检测营养成分的变化。试验结果发现发酵可显著降低全株玉米酸性洗涤纤维(ADF)及植酸磷含量,显著提高乳酸菌的含量及极显著降低p H至3.7(P0.01);醋酸提取态铜及铁的含量显著增加,残渣态铜及铁含量显著降低(P0.05),锌及锰的化学形态无变化。表明发酵有助于猪对全株玉米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饲料工业》2019,(16):22-28
研究旨在利用饲用益生菌组合发酵全株玉米,为制备优质的青贮全株玉米提供最佳的益生菌组合方式。试验选用乳熟期刈割的全株玉米,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C)和3个试验组(G1、G2、C3),每组设计3个重复,于发酵后0、3、7、14、21、28、42、60 d解封取样,进行感官评定及营养指标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复合菌剂对全株玉米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pH值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丙酸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酵母菌含量在第一周显著升高(P<0.05),其中第7 d G3组的酵母菌含量显著大于G1、G2组(P<0.05),乳酸菌含量总体显著升高(P<0.05),其中G3组乳酸菌含量显著大于G1、G2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在青贮全株玉米过程中可有效降低饲料pH值与纤维的含量,提高粗蛋白质、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活菌数。经过综合分析,发现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黑曲霉菌的添加组合为3%、2%、2%、1%时,可较优提高青贮全株玉米的营养和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验证发酵青绿全株玉米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的影响,该试验选取体重相近(33.35±3.89)kg的三元猪(杜×长×大)24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试验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6周);第2阶段(7~15周)。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参考NRC(1998)生长育肥猪营养需要供给;试验组:添加45%发酵青绿全株玉米,使试验组日粮与对照组日粮相比,降低了30%的能量和蛋白。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45%的发酵青绿全株玉米,能够有效改善生长猪的外观;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增重提高了6.91%,日采食量增加了41.42%,料重比升高了37.82%。在15周的生长育肥猪试验全期,45%的发酵全株玉米饲喂生长育肥猪,每头猪增加效益91.1元。因此,青绿全株玉米发酵可以饲喂生长育肥猪,且能够提高其生产性能,创造更高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饲喂青绿全株玉米对肥育猪肉风味前体物质及营养特性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保育仔猪32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单栏饲养),对照组全程饲喂标准全价日粮,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按生长期20%、30%、40%和肥育期40%、50%、60%比例的青绿全株玉米替代全价日粮进行饲喂,至平均约100 kg体重时,每组抽样屠宰6头,取样进行肉质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饲喂青绿全株玉米对猪肉肌苷酸和胆固醇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肌苷酸含量提高6.30%(P <0.05)、试验3组降低18.90%(P <0.05);试验2组、3组胆固醇含量分别降低6.95%、6.66%(P <0.05)。各试验组猪肌肉可溶性胶原蛋白(SC)、胶原蛋白溶解度(CS)差异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SC提高11.32%(P <0.05),试验2组、3组有降低趋势(P> 0.05);试验1组CS提高9.16%(P <0.05),试验3组降低5.35%(P <0.05)。饲喂青绿全株玉米对猪肉中多数单体氨基酸、脂肪酸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肌肉中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鲜味氨基酸(DAA)含量有降低趋势,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研究证明,从保持和改善肉品风味及营养特性角度,猪生长期和肥育期按20%和40%的比例饲喂青绿全株玉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具有优良抑菌活性的乳酸菌对全株玉米青贮过程不同时期营养品质的影响,进一步验证并筛选出可提高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乳酸菌接种剂,将实验室前期从甘肃各地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分离筛选获得的5株产酸快、多,且具有抑菌活性的优良乳酸菌分别添加到全株玉米秸秆中进行青贮,共设置6个试验组,分别在青贮第3、7、15、30天测定产物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氨态氮(NH3-N)含量及第30 天乳酸(LA)、乙酸(AA)、丙酸(PA)和丁酸(BA)含量。结果显示,发酵30 d后,5个处理组的DM、CP、ADF和L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H3-N和WS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3-1组ND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其他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B3-1和B5-2组A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其他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DM、CP、WSC含量均随发酵时间延长而降低,而ADF、NDF和NH3-N含量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升高;B3-1组在玉米秸秆全株青贮发酵各期的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最优。以上结果表明5株乳酸菌均能显著改善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其中植物乳杆菌B3-1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乳酸菌制剂和丙酸对西藏地区全株玉米全混合日粮(TMR)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乳酸菌制剂和丙酸添加组3个处理。全混合日粮青贮45d后全部开封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并分别在有氧暴露第6、9和12天取样评定其有氧稳定性。每个处理组每个时间点开5个青贮窖即5个重复。结果表明,全株玉米全混合日粮干物质含量适宜、乳酸菌数量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充足,因此对照组发酵品质良好,添加乳酸菌制剂进一步改善了发酵品质,虽然丙酸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乳酸发酵,但发酵品质仍属良好。在有氧暴露阶段,对照组和乳酸菌添加组乳酸含量持续下降,pH﹑氨态氮/总氮和酵母菌数量显著上升(P0.05)。丙酸添加组乳酸含量前9d逐渐升高,之后显著下降(P0.05),pH基本趋于稳定,12d后降至3.75,酵母菌数目显著(P0.05)低于其他组。综合全株玉米TMR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添加乳酸菌制剂改善了全株玉米TMR的发酵品质但没有提高其有氧稳定性,添加丙酸尽管一定程度抑制了乳酸发酵,但明显提高了发酵全混合日粮的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乳酸菌发酵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乳酸菌和乳酸含量的影响。利用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发酵由玉米、菜籽粕、棉籽粕组成的混合饲料,发酵30 d,每隔5 d取样检测发酵饲料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乳酸菌和乳酸含量。结果:乳酸菌发酵饲料粗蛋白、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钙、非植酸磷、氯和钠等营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未发酵饲料(P0.05);发酵饲料总能和表观代谢能显著低于未发酵饲料(P0.05);发酵饲料乳酸菌数量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未发酵饲料(P0.05),随着发酵时间延长,乳酸菌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发酵至第5天,发酵饲料粗蛋白、代谢能、乳酸菌数和乳酸含量分别为20.42%、6.19 MJ/kg、19.0×10~7g和137.15 mmol/kg,第10天分别为19.57%、6.13 MJ/kg、12.67×10~7g和147.29 mmol/kg。而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饲料中粗蛋白、氨基酸、蛋氨酸、总能、代谢能、乳酸菌活菌数及乳酸均呈二次曲线关系。提示乳酸菌发酵饲料在发酵后5~10 d内使用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究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不同混合比例对全混合日粮(TMR)发酵的影响。将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分别以10∶0(T1组)、7∶3(T2组)、5∶5(T3组)、3∶7(T4组)、0∶10(T5组)的比例混合作为粗饲料,再与精料以6∶4混合配制TMR,装入密封袋中厌氧发酵60 d,得到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取样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以及开封后第0、3、6、9、12天主要微生物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全株玉米比例的增加,FTMR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T2组乳酸菌数量随着饲料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减少(P<0.05);随着全株玉米混合比例的增加,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随着全株玉米混合比例的增加,除T3组外,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根据各组FTMR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微生物的动态数量变化情况进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最适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比例为7∶3。综合各组FTMR的营养品质、发酵品质以及有氧暴露后微生物的变化情况,在中小型牧场乃至家庭式牧场中推荐紫花苜蓿和全株玉米混合发酵的适宜比例为7∶3。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了乳酸菌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新鲜全株玉米720 kg,平均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5 kg。对照组不添加乳酸菌制剂,试验组分别添加2、10和20 mg/kg的乳酸菌制剂,置于室温条件下保存,试验期60 d。于45和60 d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各试验组感官评价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2)试验组乳酸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10 mg/kg组45 d及各试验组60 d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试验组45 d乳酸、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2和10 mg/kg组60 d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4)45 d,2和10 mg/kg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2 mg/kg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60 d,20 mg/kg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添加乳酸菌制剂可以改善全株玉米青贮品质,提高营养价值,以发酵过程中霉菌数量最低为依据,推荐乳酸菌制剂的添加量为10 mg/kg。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登海605玉米品种为材料,于蜡熟期2/3乳线时进行刈割,乳酸菌制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10,20和30 mg·kg-1,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在室温条件下发酵45和90 d,取样测定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等指标,旨在研究不同乳酸菌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物质(DM)受乳酸菌添加量和发酵时间的影响较小,差异不显著(P>0.05);随乳酸菌添加量的增加,发酵90 d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线性降低(P=0.018),而相对饲喂价值(RFV)显著线性增加(P=0.006)。发酵90 d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pH值较45 d显著降低(P<0.01),而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随乳酸菌添加量的增加,乳酸含量显著线性增加(P<0.05)。24 h的DM和NDF消化率受乳酸菌添加量和发酵时间的影响较小,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90 d时,48 h DM降解率随乳酸菌添加量的增加显著线性增加(P=0.034),48 h NDF降解率较45 d显著增加(P=0.022)。发酵90 d时,20 mg·kg-1组的RFV、总可消化养分(TDN)和有机酸含量最高,而pH值最低。综上所述,乳酸菌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和DM瘤胃降解率均有显著影响,全株玉米青贮在发酵90 d且乳酸菌添加量为20 mg·kg-1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1.
以广谱抑菌功能的猪源植物乳杆菌R-21为添加剂,加入乳熟粉碎的玉米秸秆中密封发酵,检测发酵后青贮饲料的乳酸菌数量、pH、含水量及其他感官指标。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R-21发酵组中乳酸菌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H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感官总体为酸香舒适、青绿色及湿润不粘手,达到优等青贮饲料标准。说明植物乳杆菌R-21作为青贮饲料发酵添加剂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添加剂对高水分全株玉米(Zea mays L.)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本试验以乳熟期的全株玉米为原料,设置对照、添加苯甲酸钠和植物乳杆菌3个处理,青贮60 d后,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指标和细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苯甲酸钠均能使高水分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细菌群落发生一定变化,并以乳杆菌属细菌为优势菌群(>70%);2种添加剂均未降低高水分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细菌多样性;与对照相比,用植物乳杆菌处理高水分全株玉米青贮后,其氨态氮含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用苯甲酸钠处理的高水分全株玉米青贮后,pH值升高(P<0.05),有机酸含量降低。因此,2种添加剂对高水分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菊芋青贮饲料和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饲喂价值,研究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菊芋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及筛选菊芋窖贮的最佳填装密度,该研究设置了3个试验,试验1:分别在初花期刈割菊芋、1/3乳线期刈割全株玉米调制青贮饲料,每种青贮饲料重复3次;试验2:向菊芋原料中分别添加2.0 g/t乳酸菌(LAB)、2.0 g/t纤维素酶(CE)和2.0 g/t乳酸菌+2.0 g/t纤维素酶(LAB+CE),未添加为对照组(CK),混合均匀后调制青贮饲料,每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3:设定5个填装密度,分别为550、600、650、700和750 kg/m~3,调制青贮饲料,每个密度处理重复3次。结果表明,菊芋青贮饲料发酵品质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没有差异,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P0.05),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P0.05),菊芋青贮饲料的饲喂价值优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添加乳酸菌可显著降低菊芋青贮饲料的pH值、氨态氮占总氮量(P0.05),显著提高乳酸菌含量(P0.05),乳酸菌可改善菊芋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添加纤维素酶对菊芋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指标没有显著改善作用。随着填装密度的增加,菊芋青贮饲料的pH值和氨态氮占总氮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当填装密度高于650 kg/m~3时,青贮饲料未检测出丁酸,氨态氮占总氮量低于10%,表明填装密度高于650 kg/m~3可调制出优质菊芋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4.
纤维素酶和复合益生菌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纤维素酶和复合益生菌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以全株玉米为材料,试验分为对照组(不含添加剂)、纤维素酶组(添加1 g/kg纤维素酶)、复合益生菌组(添加2 mL/kg复合益生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1∶1)、菌酶联合组(添加1 g/kg纤维素酶和2 mL/kg复合益生菌),每组3个重复。青贮45 d后,测定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菌落数,分析纤维素酶和复合益生菌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纤维素酶组和菌酶联合组全株玉米青贮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菌酶联合处理显著降低了全株玉米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纤维素的含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全株玉米青贮的感官品质得到提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pH显著降低(P0.05);菌酶联合处理显著降低了全株玉米青贮的氨态氮/总氮(P0.05)。3)与对照组相比,菌酶联合处理显著降低了全株玉米青贮中的乳酸菌、酵母菌和需氧菌的数量(P0.05)。本试验得出,纤维素酶和复合益生菌的联合处理有效提高了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价值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求提高苜蓿和全株玉米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最优混贮比例,试验以初花期第三茬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为原料,制成不同混合比例(苜蓿和全株玉米比分别为0∶100、40∶60、51∶49、61∶39、80∶20、100∶0)的青贮饲料,水分含量为50%~70%,在室内装袋发酵90 d,测定混合青贮的各项营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混合比例及时间对混合青贮的品质有显著影响,苜蓿与全株玉米混贮80∶20组合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高于全株玉米单贮(P0.05),低于苜蓿单贮(P0.05);51∶49组合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与苜蓿单贮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与全株玉米单贮相比差异不大;苜蓿与全株玉米40∶60、61∶39组合p H值与苜蓿单贮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苜蓿和全株玉米混贮40∶60组合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用昆明地区全株玉米青贮发酵的优质乳酸菌菌株,探求其青贮效果,本研究以自然发酵60 d的全株玉米(Zea may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鸭茅(Dactylis glomerata)为试验材料,将继代培养、菌株分离和形态及基因序列鉴定等方式筛选的3株优质菌株制成菌液,单独或2种菌液按1∶1配比添加到全株玉米中,检测其对全株玉米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短乳杆菌B10、植物乳杆菌B16及戊糖片球菌C23是昆明地区3种青贮饲料中的优质本土乳酸菌;与自然发酵相比,同型发酵乳酸菌B16,C23单独添加或与异型发酵乳酸菌B10配合添加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的数量(P<0.05);与商用复合乳酸菌相比,优质本土乳酸菌单一菌液或复合菌液的添加可更好的保存青贮饲料的DM及CP含量,但对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的提升效果相对较差。因此,添加本土优质乳酸菌可改善全株玉米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探讨用不同添加剂对全株玉米型日粮化学成分、pH和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将常用的肉牛全混合日粮分成16份,每份1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4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进行普通发酵,处理1组添加20 g/kg糖蜜,处理2组添加3 g/kg丙酸,处理3组为联合发酵组(20 g/kg糖蜜+3 g/kg丙酸),青贮6周后,收集样品进行后续分析。结果:糖蜜青贮组干物质、乳酸和乳酸菌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1.94%、19.82%和23.20%(P<0.05),但处理组丁酸、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全株玉米型日粮青贮7和14 d后pH显著降低(P<0.05)。青贮1 d和14 d,糖蜜组乳酸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9.93%和71.77%(P<0.05),而青贮7 d,丙酸组乳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7.42%(P<0.05)。青贮1、7和14 d,糖蜜组和丙酸组全株玉米型日粮氨氮与总氮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青贮1和7 d后糖蜜组全株玉米型日粮中乳酸菌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青贮14 d后,处理组乳酸菌数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了10.75%、16.05%和17.17%(P<0.05)。结论:在全株玉米型日粮中添加20 g/kg糖蜜可以提高青贮产物乳酸含量,同时改善发酵好氧稳定性,添加3 g/kg丙酸发酵虽然降低了青贮过程中乳酸产量,但提高了发酵产物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同/异质型乳酸菌对全株青贮玉米发酵特征、营养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为改善青贮玉米青贮的发酵特性,提高其营养品质和有氧稳定性开辟新途径。试验采用真空袋法调制全株青贮玉米,添加不同的乳酸菌菌剂发酵全株青贮玉米,处理分别为:不添加任何菌剂(CK);复合同质型乳酸菌菌剂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T),添加量为1∶1,1×105 cfu/g;异质型乳酸菌菌剂布氏乳杆菌(Y),添加量为4×105 cfu/g和复合同、异质型乳酸菌(T+Y)。通过对4个处理发酵第60天发酵特性、营养品质、微生物含量以及开袋第5天有氧稳定性、微生物含量和CO2产气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发酵第60天各指标按大小排序,pH为T+Y>T>CK>Y(P=0.001),乳酸含量为T+Y>Y>T>CK(P=0.095),氨态氮含量为T+Y>Y>T>CK(P=0.011),乙酸含量为Y>T+Y>CK>T(P=0.032),酵母菌数量为T+Y>T>Y>CK(P=0.023),霉菌数量为T+Y>T>Y>CK(P=0.028),干物质含量为T+Y>T>Y>CK(P=0.020),可溶性糖含量为CK>T+Y>Y>T(P=0.19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Y>CK>T+Y>T(P=0.00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CK>T>Y>T+Y(P=0.730),粗灰分含量为T+Y>T>Y>CK(P=0.030),对于好氧细菌、乳酸菌数量、粗蛋白、酸性洗涤木质素、淀粉、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开袋第5天各指标按大小排序pH为T+Y>T>CK>Y(P=0.001),CO2产气量为CK>T>Y>T+Y(P=0.007),霉菌数量为T+Y>Y>T>CK(P=0.001),有氧稳定性为Y>T+Y>CK>T(P=0.021),对于好氧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各处理按优劣排序为Y(0.652)>T+Y(0.528)>CK(0.492)>T(0.441)。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组:对照组,TMR;试验1组,TMR+0.5%复合益生菌1(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复合物);试验2组,TMR+0.5%复合益生菌2(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纤维分解菌复合物)。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个贮存罐,调整TMR含水量为50%,密闭发酵,试验期30 d。分别在发酵第0、3、5、7、15和30天测定TMR中霉菌毒素、pH、铵态氮、有氧稳定性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①不同处理TMR中霉菌毒素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发酵第30天时,对照组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整个试验期内,试验1、2组TMR各时间点3种霉菌毒素含量均未超标;②各组TMR有氧稳定性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升高,在发酵第3、5、7、15、30天,试验1组有氧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③随着贮存时间延长,各试验组pH呈下降趋势,各处理TMR的铵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发酵第7~30天,试验1组pH、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在发酵第30天,两试验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第7~30天,试验1、2组TMR的C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NDF和ADF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呈降低趋势,发酵第7~30天时,试验组NDF和AD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复合益生菌发酵有利于延长TMR贮存时间,强化全混合日粮有氧稳定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营养损失。由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氯化铵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的影响。全株玉米青贮时,氯化铵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3、6和9 g/kg(鲜重基础),分别于发酵45和90 d时取样(n=4),测定其营养成分含量和发酵参数。结果显示:随氯化铵添加量的增加,中性洗涤纤维、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线性降低(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线性增加(P0.05),发酵45 d时有机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线性增加(P0.05),发酵90 d时总可消化养分含量显著线性增加(P0.05)。随氯化铵添加量的增加,发酵45 d时pH和乳酸含量分别显著线性降低和线性增加(P0.05)。氯化铵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pH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对照组的pH显著降低(P0.05),而3个氯化铵添加组的pH显著增加(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各项指标进行评价,随氯化铵添加量的增加,发酵45和90 d的全株玉米青贮的综合营养价值均不断提高,氯化铵的推荐添加量为9 g/kg(鲜重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