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摘要: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cv.Qinghai)具有根系发达、适口性好、抗寒、耐旱等特点,通过对青海扁茎早熟禾栽培种群的冬眠构件、种群的地下生物量特征、生殖方式和种内竞争的分析和讨论得出,青海扁茎早熟禾地下生物量第1-4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第4年达到最大值(1 014 g/m2)后逐渐降低,第2年增长速度最快。冬眠苗和冬眠芽第1年数量最高,分别为185.8±25.34和137.67±28.97株,之后逐年降低。亲株数量第4年达到最大值(672.3±37.74株),呈先增多后降低的趋势。地下生物量最符合的曲线拟合模型为“S”曲线:y=e7.355-1.939/t(P<0.01),“S”曲线的时序为,第1年为调整期,第2年为对数期,第3年、第4年和第5年为稳定期,第6年后为衰退期。第1年和第2年进行无性繁殖,第3年和第4年进行有性繁殖,第5年和第6年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能力都衰退。草地植物的有性繁殖可能是导致无性繁殖衰退及栽培草地衰退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辽东半岛不同生境天然结缕草种群冬眠构件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生物的构件理论,将冬眠苗和冬眠芽视为结缕草种群的冬眠构件,并将全体冬眠苗和冬眠芽看作潜在种群,将全体分蘖株看作现实种群,分析了4个不同生境中冬眠苗和冬眠芽的结构以及潜在种群与现实种群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同一生境中结缕草种群的冬眠苗和冬眠芽具有相似的结构;不同生境中,结缕草种群的冬眠构件数量、分蘖株数量差异极显著,但根状茎冬眠构件占分蘖株数量的比率没有显著差异,从而揭示了不同生境结缕草种群保持大小相对稳定及其与生境长期适应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3.
2010年8月,通过单位面积取样的方法,对新疆伊犁草甸和干旱两种生境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自然种群分蘖株、根茎、冬性苗和芽的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无芒雀麦种群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繁殖潜力。结果表明,无芒雀麦种群分蘖株、根茎、冬性苗和芽在两种生境中均以最低的两个龄级占优势。种群生殖分蘖株有3个龄级,营养分蘖株、根茎、冬性苗和芽均有4个龄级;根茎分蘖节最多繁殖4个世代,最多可存活5个生长季。种群的分蘖株数量、芽数量和根茎长度为草甸生境>干旱生境,冬性苗数量为草甸生境<干旱生境。营养分蘖株和冬性苗数量为1龄>2龄>3龄>4龄,芽数量为0龄>1龄>2龄>3龄。两种生境下,无芒雀麦种群分蘖株、根茎、冬性苗和芽等构件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4.
松嫩平原单优种群落斑块拂子茅种群构件的年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拂子茅是根茎型无性系禾草,在松嫩平原常形成单优种群落斑块。以拂子茅为研究对象,根据营养繁殖世代数划分构件龄级的方法,研究分析了2013和2014年生长季末期,种群分株、根茎、冬性苗和芽的年龄结构与营养繁殖力。结果表明,拂子茅种群的分株由2个龄级组成,1 a分株在数量和生物量上所占比例均大于80%,呈增长型年龄结构;根茎由3个龄级组成,其累积长度和生物量以2龄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0%以上,呈稳定型年龄结构;1龄分株有较高的生产力,对种群贡献最大;1龄根茎贮藏力最高,是地下营养物质的主要贮藏部位;潜在种群由冬性苗、分蘖节芽、根茎顶端芽和根茎节芽组成,其中1龄分蘖节芽均超过500个/m2,占优势地位,呈稳定型年龄结构;分株的营养繁殖力高于根茎10倍以上,对于潜在种群贡献最大;干旱导致2014年2龄构件的生长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5.
新疆伊犁2种生境大拂子茅种群年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位面积取样的方法,测定分析了新疆伊犁2种生境下大拂子茅(Calamagrostis macrolepis)种群分蘖株、根茎和潜在种群的年龄结构,旨在探索大拂子茅种群对不同生境条件的响应策略,揭示大拂子茅种群的繁殖潜力.结果表明:大拂子茅种群分蘖株在2种生境下均由营养分蘖株和生殖分蘖株组成;分蘖株、根茎、冬性苗和芽均有4个龄级;根茎分蘖节最多繁殖4个世代,最多可存活5个生长季;分蘖株数量和生物量为1龄>2龄>3龄>4龄;芽数量为0龄>1龄>2龄>3龄,以0龄芽占绝对优势;根茎生物量、冬性苗数量在2种生境样地也具有低龄级相对占优势的结构特征.2种生境下大拂子茅种群分蘖株、根茎、冬性苗和芽等构件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6.
贫营养泥炭沼泽高鞘苔草无性系种群更新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卜兆君  杨允菲  RYDIN H 《草业学报》2005,14(5):124-129
高鞘苔草是多年生根茎型无性系莎草,主要分布于贫营养泥炭沼泽中.在生长季中期的小兴安岭贫营养泥炭沼泽中,高鞘苔草无性系种群分株数量以营养株占优势(2次取样平均占94.09%).分株分蘖节可营养繁殖3代,并由3个龄级组成,呈稳定型年龄结构.根茎最大存活年限为12年,共划分为8个龄级,呈衰退型年龄结构.活动芽由4个龄级组成,呈稳定型年龄结构,分株分蘖节对活动芽的贡献远大于根茎.7,8月2次取样间,3种构件的年龄结构类型无变化,全体分株数量和根茎的累积长度与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8月份的分株平均单重和1龄级根茎单位长度生物量显著降低21.50%和20.26%(P<0.05),各龄级活动芽数量均显著增加1倍以上(P<0.05).在生长季中期,高鞘苔草向活动芽和根茎转移营养物质,通过降低单位长度干物质的投入来加速1龄级根茎的生长,扩展空间生态位.同时,通过大量增加活动芽的数量,实现种群的持续更新.  相似文献   

7.
赵玉  刘影  张相锋 《草地学报》2012,20(6):1059-1064
为探讨伊犁河谷地内分布的天然假苇拂子茅(Calamagrostis pseudophragmites)无性系种群的冬眠构件结构,分析冬眠构件对其种群大小、动态以及种群维持和更新的影响,按无性系植物的构件理论及根茎型无性系禾草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方法,通过生长季末期单位面积取样,分析了新疆伊犁河谷地3个不同生境中假苇拂子茅的冬眠构件结构以及潜在种群与现实种群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伊犁河谷地,假苇拂子茅无性系的冬眠构件是由冬眠芽和冬眠苗组成;在生长季末期,3个生境的冬性苗种群均属于趋于稳定型的年龄结构,且苗库最高由5个龄级组成,冬眠苗与冬眠芽总数在不同生境间差异显著;3个生境的分蘖节芽种群均属于增长型的年龄结构,最高达5个龄级。在假苇拂子茅的冬眠构件中,由根茎顶芽和分蘖节芽构成了本地区具有实际生态意义的潜在种群,其中又以分蘖节芽种群对翌年种群更新速率的影响最大,从而保障了其在不同生境上的适应性和相对稳定性,也是实现其在伊犁河谷地区持续繁荣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松嫩平原蒙古蒿无性系种群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蒙古蒿为根茎型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在生长季后期,分株在根颈处产生两种芽越冬,翌年根颈芽和根茎顶端芽均可发育为分株。通过对蒙古蒿的研究,创建了按根茎芽的繁殖世代数划分根茎型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种群无性系分株的年龄及鉴别方法,以及用不同世代成员的数量配置来分析草本植物种群分株的年龄结构。龄级的划分标准是;由根茎顶端芽形成的分株为营养繁殖一代,作为1供级;1龄级分株死亡后,由根颈芽第1次萌生向上生长的分株为营养繁殖二代,作为2龄级;2龄级分株死亡后,由根颈芽第2次萌生向上生长的分株为营养繁殖三代,作为3龄级。鉴别时,如果分株顶端受损发生在根颈区以上的任何分枝均仍为原龄级,而不为下一个世代的龄级;如果根颈区有2个以上的芽同时萌生向上生长成株,则划分为同龄级。蒙古蒿的根茎芽最多可营养繁殖3个世代,根颈的生活年限最多为4年。在松嫩平原割草场,蒙古蒿种群进入开花期以后,种群由营养分株和生殖分株组成。各分株组分均有3个龄级,其数量和生物量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生殖分株的生产力是营养分株的4—7倍。蒙古蒿芽库的潜在种群呈增长型年龄结构。分株根颈的繁殖潜力以1龄级最大,随着龄级的增加依次减弱。如果环境条件有利,蒙古蒿种群将以每年10cm的速度扩展种群的生态位空间。  相似文献   

9.
伊犁河谷不同生境假苇拂子茅种群构件组成及其年龄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假苇拂子茅是根茎禾草,属典型的无性系植物。通过生长季末期单位面积取样的方法,对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不同生境的假苇拂子茅种群构件的组成及其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样地的假苇拂子茅种群仅有样地H3是由生殖和营养分蘖株组成,其他3个样地均由营养分蘖株组成。4个样地的分蘖株均由3个龄级组成,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4个样地的根茎均为2个龄级,其中又以2龄根茎占绝对优势。在生长季末期,4个样地的假苇拂子茅潜在种群均由冬性分蘖苗、根茎顶芽和各龄分蘖节向上生长的芽组成,分蘖节芽占优势地位,各龄级芽又以1龄级的占显著优势,均属于增长型年龄结构。牲畜啃食和淹水扰动对分蘖株物质生产和根茎的物质储存均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黑龙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湿地不同土壤生境条件下羊草种群芽库的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5—9月份的取样中,扎龙保护区4种生境的羊草种群芽库数量表现为草甸土>沙土>林间风沙土>中度碱土;年龄组成均由4个龄级组成,其中均以0龄和1龄级芽占绝对优势,1龄级根茎产生的芽超过80%,2龄级根茎产生的芽较少,3龄级根茎丧失产生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年龄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对1~5岁的150只陕北白绒山羊的产绒量、绒长度及绒细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与产绒量及绒毛品质密切相关;周岁羊绒细度最细(14.66±0.99μm),随年龄的增加羊绒细度变粗,5岁时达到最粗(17.09±0.46μm);绒长在3岁时较长(7.1±0.51cm),之后小幅下降至4岁(6.06±1.27cm)后又有增加的趋势,5岁时达到8.75±1.32cm;周岁羊的产绒量最低(572.35±158.06g),5岁羊绒产量最高(887.5±131.5g);2~3岁羊的绒纤维直径较细、绒长度居中、产绒量较高。因此,陕北白绒山羊2~3岁时生产性能和绒毛品质处于最佳阶段,可适当增加2~3岁母羊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复合酶对羔羊消化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纤维素复合酶提高羔羊饲料消化率的消化道组织学基础,选择刚出生且体重相近的波尔山羊公羔30只(20日龄开始自由采食优质苜蓿干草, 80日龄断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添加0.2%酶制剂),分别在2、3和4月龄每组各选体重相近的3只羔羊屠宰.结果表明,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和单位面积瘤胃乳头表面积随月龄增加而增加,而单位面积乳头数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减少(P < 0.01).酶制剂提高3、4月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P < 0.01)、宽度(P > 0.05)和单位面积瘤胃乳头表面积(P < 0.01),减少单位面积乳头数(P < 0.01).显著提高3月龄十二指肠肠绒毛的长度(P < 0.05).在3、4月龄,酶制剂有增加小肠隐窝深度和黏膜厚度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 > 0.05).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天然草场放牧家畜的采食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4N盐酸不溶灰份法测定牦牛和高山细毛羊的采食量季节动态,结果发现:在夏季、秋季和冬季,牦牛的采食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大(5岁前:P<0.01;5~6岁之间:P<0.05),6岁以后规律不明显;在春季,5岁、6岁和7岁牦牛的采食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任何季节,6岁和7岁牦牛的采食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一岁牦牛的采食量在冬季最高,夏季次之,其它所有年龄组的牦牛的采食量在春季最高,冬季次之;所有牦牛的秋季采食量最低。高山细毛羊的采食量季节波动与牦牛类似,除1岁高山细毛羊的采食量在冬季和夏季最高,其它所有年龄组的高山细毛羊的采食量在春季最高,冬季次之;所有试羊的秋季采食量最低。用二次方程预测了牦牛从1岁起的累计牧草消耗量(AFC)与牦牛年龄间的关系,拟合度很高,R2均大于99.9%。牦牛的牧草消耗量随年龄而上升的速率远高于高山细毛羊,但相同年龄的牦牛和高山细毛羊,高山细毛羊每公斤体重所消耗的牧草量高于牦牛。  相似文献   

14.
狼毒种群生殖构件数量特征与生殖配置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邢福  郭继勋  王珂 《草业学报》2005,14(4):111-115
研究了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3个放牧演替阶段内狼毒种群的生殖构件数量特征、生殖配置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表明,极牧阶段每株花序数、每花序花蕾数、每花序花数显著高于重牧、过牧阶段(P<0.05),而千粒重在3个演替阶段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6~14龄植株的花蕾数、花数、种子数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自15龄以后趋于稳定;老龄植株仍保持一定的繁殖能力.狼毒种群最小生殖年龄为6龄,最大生殖年龄为19龄;在同一个演替阶段内,均以花期的生殖配置值最高;地上生物量生殖配置平均为8.62%,茎、叶、生殖构件的总体配置格局为茎∶叶∶生殖构件=5∶6∶1.放牧干扰未对狼毒种群的生殖配置格局产生显著影响;相对稳定的低生殖配置和长寿命可能是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与延续的生活史策略.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盐渍土不同种植年限苜蓿根际磷含量变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盐渍土的改良利用已有大量研究,但在盐碱地种植牧草的报道并不多.试验以河西盐渍地2、3、4、5、8龄苜蓿Medicago sativa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材料,研究土壤全磷及有效磷含量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所有株龄苜蓿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有效磷含量根际高于非根际土壤.在种植苜蓿的前5年,有效磷在根际与非根际均显著增加,种植8年开始降低,而全磷无显著变化规律.根际pH值低于非根际,但根际酸化不明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含量,根际pH值和有效磷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改良草地生态环境的试验研究,旨在为合理、持续利用本地区草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云南中海拔地区的昆明小哨1996年建植的改良草地开展了除杂、补播、施维持肥料和放牧控制等方法。[结果]改良草地四年平均干物质产量5 368.84±624.25kg/hm2,载畜量为0.83hm2饲养1头西门塔尔牛;在全放牧条件下,西门塔尔牛的公母牛平均体重初生45.25kg,6月龄245.70kg,12月龄325.03kg,18月龄405.61kg,24月龄465.63kg,36月龄604.33kg,成年793.07kg。群体繁殖成活率85.19%。[结论]改良草地生态平衡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在于每年施用维持肥料、适时除杂并补播和放牧控制。  相似文献   

17.
大武地区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生育期、盖度、高度和地上植物量年动态和4龄人工草地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草地早熟禾生育期为134d,生育期到第2年以后趋于稳定;盖度,高度和地上植物量年动态曲线呈倒“V”字型,地上植物量和盖度在2龄时达到了顶峰,分别为626.5g/m^2和94.7%;高度在3龄时达到最大,为74cm,然后逐年下降;4龄青海草地早熟禾盖度,高度和地上植物量的季节动态曲线呈“单峰”型,盖度和高度在8月下旬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8.3%和70.6cm,地上植物量干重的最大值为546.2g/m^2,出现在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8.
菊苣再生体系建立及转AFL2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菊苣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建立高效再生体系和农杆菌介导的稳定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再生频率从48%提高至100%;单叶盘再生芽数达12个;试管苗叶片与农杆菌菌株PIG 121 Hm共培养3 d,在附加卡那霉素20 mg/L和头孢霉素600 mg/L再生培养基上选择培养2周后,叶片再生出转化芽,绿芽率达8.6%,转化芽在附加30 mg/L卡那霉素培养基中长大并继代增殖,初步鉴定是转化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