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新型化学除草剂灭除狼毒、棘豆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新型除草剂对草原毒草狼毒、棘豆进行灭治,灭效分别可达97%、95%,能有效控制狼毒、棘豆的繁殖蔓延,可提高牧草生产力,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的毒草灭治提供较佳化学灭除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度被称为"草原癌症”的毒草终于有了克星,两项灭除毒草的化学配方"灭狼毒”、"灭棘豆”除草剂在兰州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3.
2种新型除草剂防除天然草地狼毒和棘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天然草地开展了43.2%灭狼毒超低容量液剂防除狼毒和54.96%灭棘豆超低容量液剂防除棘豆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灭狼毒对狼毒作用速度快、防效优良,1.35和1.05 L/hm2的防效分别为95.29%和92.10%,死亡狼毒植株次年返青率不到1%;灭棘豆对棘豆具优良防效,1.65和1.35 L/hm2的防效分别为94.98%和93.50%,死亡棘豆次年无再生能力。2种除草剂对绝大多数可食牧草安全,对翌年可食牧草无任何影响,对非靶标生物安全,适宜在狼毒、棘豆发生草地大面积示范推广;灭狼毒和灭棘豆大面积示范推广之适宜剂量分别为1.05~1.35 L/hm2和1.35~1.65 L/hm2,最佳施药时期为狼毒和棘豆现蕾至初花期。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地调查、走访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对天祝县草地畜牧业现状、天然草地毒草种类和区域分布、牲畜中毒病流行特点与危害及毒草防控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天祝县天然草地面积42.57万hm2,其中毒草分布面积21.36万hm2,占天然草地面积的50.18%,毒草种类61种分属18科32属;对天祝草地畜牧业造成危害的毒草主要有黄花棘豆、甘肃棘豆、宽苞棘豆、急弯棘豆、瑞香狼毒、醉马芨芨草、马先蒿、铁棒锤和露蕊乌头9种,构成严重毒性灾害的是有毒棘豆、瑞香狼毒和醉马芨芨草3种。目前采取的治理措施有物理防控、化学防控和生态防控,从长远来看生态防控将是未来草地毒草防控的主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两项治理毒草的化学新配方——“灭狼毒”、“灭棘豆”,日前通过验收鉴定。 中科院兰州分院主持的鉴定委员会认定,该配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将为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有力保障。 新配方是由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持研制的。经专家测试,“灭狼毒”使用2小时后,狼毒就出现萎蔫,杀灭率达98%;“灭棘豆”使用24小时后,棘豆就叶片变  相似文献   

6.
祁连县草地毒草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祁连县毒草密度和危害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祁连县主要毒草为棘豆和狼毒,危害面积达16.18×104hm2,占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6.09%,严重威胁到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互助县毒草密度和危害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互助县主要毒草为棘豆和狼毒,危害面积达1.28×104hm2,占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6.8%,严重威胁到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为此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草地棘豆草的控制与灭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草地棘豆属毒草对我省草地畜牧业的危害,介绍了国内外化学控制棘豆草的动态和各种除草剂的施用情况及其效果,提出了我省在化学控制棘豆草的试验、推广中存在而又需解决的问题,还介绍了国外对棘豆草的放牧利用研究,对生物控制及利用的可行性和前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梅  尚占环 《草地学报》2019,27(5):1107-1116
毒草型退化草地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类型之一,毒草型退化草地的毒草丛生、蔓延及其危害已成为草地利用和畜牧业生产中面临的严峻问题,亦是退化草地治理和植被恢复中不容忽视的研究论题。物理、化学、生物防除是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毒草治理技术。本文以青藏高原藏北棘豆型、祁连山狼毒型、川西北甘南黄帚橐吾型、青海湖海西醉马草型、三江源黑土滩次生毒草型这5类典型的毒草型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综述了青藏高原毒草的基本情况及危害、毒草入侵及扩散机制、青藏高原毒草治理技术,集成了毒草型退化草地恢复技术,以期使毒草的生态地位和经济价值被重视,为青藏高原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互助县毒草密度和危害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互助县主要毒草为棘豆和狼毒,危害面积达1.28×10^4hm^2,占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6.8%,严重威胁到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为此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黑土型”退化草地毒杂草防除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用4种除草剂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进行毒杂草防除试验,结果表明,混合除草剂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药的第2年优良牧草干物质疸由94.8g/m^2提高到223.4g/m^2,优良牧草盖度由60%上升到95%;毒杂草干物质产量由132.4g/m^2下降到18.0g/m^2,盖度由90%下降到18%。特别是对棘豆属、马先蒿属、橐于属植物的灭效近100%。  相似文献   

12.
苜蓿生产中除草剂的选择与使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近年研制并在垦区大面积使用的22种除草剂进行筛选,选出了17种安全用于苜蓉的除草剂。可防除一年生,越年生,多年生杂草或清除隙地杂草。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裸燕麦田的适宜高效除草剂,研究了10种除草剂在常规剂量下对田间杂草防效、燕麦产量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在燕麦田的表现差异显著(P0.05)。其中,苗期茎叶除草剂双氟·唑嘧磺草胺和人工除草的防效较高,均在80%以上;而双氟·唑嘧磺草胺对产量的增效高于人工除草,可使白燕2号干草及种子产量分别达到10 739.0、3 238.3kg/hm2,比对照增产28.7%。其次,播前土壤处理除草剂仲丁灵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精异丙甲草胺也具有较好的防效和增产效果。而除草剂氟乐灵、乙氧氟草醚、唑草酮对燕麦田杂草防除效果较差,且对燕麦表现出一定的药害,2,4-D丁酯还可使裸燕麦籽粒出现带壳现象。各产量构成指标中,施用除草剂对燕麦的株高、穗长、千粒质量等影响较小,对小穗数、穗粒数、干草产量、种子产量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草地狼毒化学防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1997年6月进行了5种除草剂共20种处理的化学防除草地狼毒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3、A4、B1、B5、B6灭除率分别为90.2%、90.2%、92。3%、95.8%、81.0%,并且5种处理均以2.4-D成分为主。其他处理效果不明显。灭死狼毒第2年返青率为零,且根部腐烂坏死,达到整株灭除。  相似文献   

15.
常用除草剂对家蚕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8种常用除草剂对家蚕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家蚕对其中4种除草剂有一定的毒性反应,表现轻微的中毒症状。除草剂对家蚕的角杀毒力和残毒期因除草剂品种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家蚕对除草剂的抗性因龄期大小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6.
防除多花黑麦草等4种禾本科杂草的药剂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系统研究多花黑麦草、早熟禾、碱茅和棒头草等4种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药剂活性,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法研究了8种除草剂对小麦田多花黑麦草等4种禾本科杂草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啶磺草胺对早熟禾有很好的防除效果,田间推荐剂量下防效达到93.06%(防效均为田间推荐剂量下,下同),对碱茅、多花黑麦草和棒头草的效果也较好,防效在82.82%~86.89%之间,另2种ALS抑制剂氟唑磺隆和甲基二磺隆对早熟禾的防效较好,在61.27%~86.71%之间,但对其他3种杂草碱茅、棒头草和多花黑麦草的防效很差,防效仅在10.47%~29.43%之间。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唑啉草酯、肟草酮和炔草酯对碱茅、棒头草和多花黑麦草的防效均较好,在85.41%~100.00%之间,但对早熟禾的防效均较差,在19.08%~60.69%之间;另一种ACC抑制剂精噁唑禾草灵对棒头草防效为99.60%,对碱茅和多花黑麦草防效分别为72.00%和55.00%,对早熟禾仅为16.18%;植物光合系统Ⅱ抑制剂异丙隆对早熟禾、棒头草和碱茅的防效均较好,田间推荐剂量下防效在88.15%~96.53%之间,对多花黑麦草的效果略差,为67.43%。  相似文献   

17.
刘欢  慕平  赵桂琴  焦婷 《草地学报》2015,23(1):187-193
试验采用前期筛选的2种最佳除草剂仲丁灵和二甲·辛酰溴施用于燕麦田(Avena sativa),调查燕麦鲜草、种子产量及防效,并初步研究不同浓度除草剂对后茬植物出苗率、株高及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后15 d,30 d株防效及鲜重防效表现为施用高浓度二甲·辛酰溴 > 中浓度二甲·辛酰溴 > 高浓度仲丁灵.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处理对燕麦产量均有增产作用,2种除草剂都在中浓度增效明显,且二甲·辛酰溴优于仲丁灵.低浓度除草剂处理过的土壤对后茬冬油菜及皮、裸燕麦出苗无影响,在中、低浓度下对后茬成株期株高和鲜重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除草剂对后茬出苗率及成株期生长有抑制作用.仲丁灵中浓度对后茬影响最小,高浓度二甲·辛酰溴对后茬抑制最大.因此建议燕麦田施用40%仲丁灵和40%二甲·辛酰溴分别不超过5625 和2025 mL·hm-2.  相似文献   

18.
9种除草剂对狗牙根草坪中鸡眼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  王蔚  杨子江 《草业科学》2018,35(1):69-75
为研究除草剂对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草坪内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的防除效果,用72%2,4-D丁酯乳油、40%苞米兴悬浮剂、36%苄·二氯可溶性粉剂、56%二甲四氯钠可溶性粉剂、40%磺草灵水剂、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阔草净水剂、暖草能可溶性粉剂、恶阔净乳油共9种除草剂对鸡眼草进行防除,在施药后3、6、12、20、30 d分别观察记载鸡眼草的外观状态,并计算药效指数、株防效,施药后30 d计算鲜重防效,并在施药后3、6、12、20、30、45 d分别观测记载狗牙根生长情况。结果表明,9种除草剂均可对鸡眼草实现一定程度的防除。在施药30 d后,9种除草剂中对鸡眼草防除药效指数、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最好的都是恶阔净乳油和暖草能可溶性粉剂,其药效指数分别为99.07%和98.77%,株防效分别为93.50%和91.50%,鲜重防效分别为86.61%和85.78%;施药后,恶阔净乳油对草坪草狗牙根生长没有影响,其他除草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恶阔净乳油可实际运用于狗牙根草坪鸡眼草的防除。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类除草剂对燕麦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2,4-D丁酯、二甲·溴苯腈、氯氟吡氧乙酸和2甲4氯钠4种除草剂及其不同浓度对白燕2号燕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草剂能引起燕麦叶片生理特性的改变,随着药后时间的延长,POD、SOD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AT活性变幅较小,呈现先略降低,再升高的变化;MDA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上升且始终高于对照,高浓度氯氟吡氧乙酸(T9)处理在药后30d达到最高,分别为0.1540μmol/gFW和0.8277%。高浓度除草剂对燕麦苗期的胁迫作用显著大于低浓度。供试的4种除草剂中,2甲4氯钠对燕麦叶片POD、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大,高浓度使它隆对MDA含量有显著影响,高浓度2,4-D丁酯对CAT活性影响较大,低浓度2,4-D丁酯、二甲·溴苯腈胁迫较小,对燕麦幼苗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探究不同除草剂对糜子(Panicum miliaceum)田杂草的防效以及对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除草剂在糜子田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试验以糜子品种‘榆糜2号’为材料,土壤封闭型除草剂330 g·L?1二甲戊灵乳油、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在糜子播种后出苗前喷施;茎叶型除草剂36%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5%苯·唑·2甲钠可湿性粉剂在糜子三叶期时喷施。各除草剂选用推荐剂量进行喷施,喷施15 d后开始调查杂草鲜重,以此作为防效标准,糜子抽穗后调查糜子植株干物质积累、叶片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和苯·唑·2甲钠杂草防效较好,鲜重抑制率达99.7%和88.4%;与不除草对照相比,除草剂对糜子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功能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有不同程度影响;4种除草剂提高了糜子主穗重,糜子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单嘧磺隆与苯·唑·2甲钠增产效果显著,较清水对照增加了271.66%和275.34%。综上,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单嘧磺隆和茎叶型除草剂苯·唑·2甲钠杂草防除效果较好,鲜重抑制率在糜子全生育期均较高,对糜子产量提升最大,为糜子田较为适宜的除草剂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