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我国马铃薯天然籽实生苗育种、引种、杂交育种、生物技术育种和诱变育种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育种的在我国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辐射育种及其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辐射源的种类、辐射剂量的选择和辐射的方法手段以及辐射诱变育种的发展,分析了马铃薯育种现状以及辐射育种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育种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归纳了国内外马铃薯育种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介绍了引种鉴定、实生种育种、芽变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细胞工程技术育种及转基因技术育种的研究方法,以期获得马铃薯育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马铃薯育种需要借鉴的方向和思路,充分挖掘马铃薯种质资源,加强生物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将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相结合,为马铃薯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并为继续培育马铃薯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钴60辐照对马铃薯的诱变效应。[方法]利用钴60提供的γ射线离子束,对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中薯3号块茎分别进行5、10、20、30、50、70Gy剂量辐照诱变育种试验,探讨不同剂量γ射线重离子辐照对马铃薯的诱变效应。[结果]不同剂量重离子辐照后马铃薯出苗率、成苗率、植株长势、产量和商品性表现不一,10Gy对马铃薯生长发育起到正效应,高剂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起到负效应。辐照后M1代植物学性状变异较大,产生了许多有益的突变性状;M2、M3代部分性状趋于稳定遗传。[结论]钴60辐照育种有利于品种改良和种质创新,是马铃薯遗传改良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60Co-γ射线辐射马铃薯块茎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的不同辐射剂量对马铃薯块茎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方法]以云薯2号和鄂马铃薯5号为试材,采用60Co-γ射线的4种辐射剂量(5、10、15、20GY)分别对2个马铃薯品种的休眠块茎进行辐射诱变,分别测量2个马铃薯品种M2代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干物质、淀粉含量以及产量等农艺性状,研究60Co-γ射线的不同辐射剂量对马铃薯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结果]不同辐射剂量对同一马铃薯品种M2代主要农艺性状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相同辐射剂量对不同马铃薯品种M2代主要农艺性状所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60Co-γ射线诱变改良个别性状(早熟、抗病性、高产、叶绿素含量)较有效,60Co-γ射线诱变马铃薯的适宜照射剂量为10~20GY,从2个马铃薯品种M2代中共单选出41个优株系。[结论]对马铃薯进行辐射诱变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但大多数突变是隐性突变,辐射诱变育种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6.
芽孢杆菌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芽孢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微生物菌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青睐。目前,关于芽孢杆菌诱变育种的方法多种多样,诱变育种丰富和拓宽了菌种的变异类型,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从物理诱变育种、化学诱变育种、生物诱变育种、复合诱变育种4个方面对芽孢杆菌诱变育种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生产中选取优良芽孢杆菌提供实用有效的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科技信息     
甘肃利用离子束辐照技术育种农作物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甘肃省积极合作,利用离子束辐照技术进行育种,春小麦、冬小麦、花卉、马铃薯、药材、草籽等一批农作物种子经辐照诱变,选育出高产增收、抗病改良的优良新品系和新品种。用核辐射技术诱变育种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离子束  相似文献   

8.
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辣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简要介绍空间诱变育种的方法和诱变育种机理,综述了在空间环境影响下,植物体在形态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和遗传物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和空间诱变育种在粮食和经济等作物育种中取得的成就,并介绍了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在辣椒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北京农业》2008,(4):9-9
<正>"黑美人"是由甘肃省兰州陇神航天育种研究所借助我国卫星技术,经过诱变、株系选育、杂交培育、扩繁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近日,马铃薯新品种"黑美  相似文献   

10.
水稻聚焦太阳能辐射诱变育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焦太阳能辐射诱变育种是以汇聚加强的太阳光作为诱变手段的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方法,具有简单易行,效果明显的优点.概述了其在水稻育种上的操作方法、诱变效果、选择要点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