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将秸秆加工成草饲料,提高秸秆利用率,对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秸秆利用及秸秆饲料开发现状,介绍了秸秆饲料的加工利用方法,旨在推广秸秆饲料加工新技术,提高秸秆饲料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晓婧 《山西农机》2011,(12):15-15
今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江苏省淮安市农机部门扎实推进秸秆固化成型利用工作,在实践中依托以“一麦一稻”为主的农作物秸秆产出规律,确赢了“夏季突出还田,秋季主攻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基本思路,许探索形成了具有淮安特色的秸秆利用“2+X”模式,即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秸秆固化成型利用并举,其他多种形式为补充的秸秆利用形式,开拓了淮安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渠道。据初步统计,全市目前已建成了50条秸秆固化生产线,选址待建的有80条。  相似文献   

3.
刘晶 《农业工程》2021,11(12):42-44
我国是农业大国,年产出农作物秸秆量较大,其中玉米秸秆产量最大,但资源化利用率较低。该文在分析玉米秸秆生产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玉米秸秆生产沼气的研究概况,阐述了玉米秸秆生产沼气的关键技术,包括预处理技术、干发酵技术及混合物料发酵技术,并对玉米秸秆生产沼气前景做了展望,为进一步促进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发展秸秆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新农村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日益增加,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从山东省农作物秸秆的生产与科学利用入手。重点调查与全面分析相结合,对山东省农作物秸秆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系统地阐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途径。并对加快发展秸秆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无锡市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按照“堵疏结合、以疏为主、严管重罚、全面禁烧”的要求,着力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为秸秆处理提供了较好的出路。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是当前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最经济可行、最直接有效、最易于推广的秸秆利用方式。该技术在无锡市推广应用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个别地区还存在秸秆焚烧现象。为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完善政策机制,进一步做好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6.
王强  郑玉莲  孙先丽 《农业机械》2023,(1):60-62+64
针对农村秸秆污染和目前秸秆还田过程中存在的病虫害加重、影响播种质量等问题,即墨区抓住2021年农业农村部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建设机遇,通过秸秆加施生物腐熟剂深翻、秸秆离田微生物发酵堆肥、就近消纳,并采用收储运、堆肥、撒肥全程机械化等有效措施,实现了秸秆还田的低成本、高效率、机械化,将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了耕地地力,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河南省淮滨县积极探索实践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秸秆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三化”循环利用典型模式是以秸秆生产食用菌为纽带,联动发展秸秆养殖和有机肥生产,实现农作物秸秆从耕地中来,最终又回归耕地的全过程闭环循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介绍了淮滨县探索实践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的做法与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超  赵集贤  王会 《农业工程》2015,5(S1):66-68
中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的蕴藏量极其丰富。为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必须对秸秆收集、储藏以及利用过程中各成分、物理特性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因此,对农作物秸秆计量检测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其研究和应用极具价值。介绍了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现状以及秸秆的使用价值,主要针对秸秆水分含量、元素含量、木质纤维素含量以及热值这4种参数指标的计量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同时也探讨了有关秸秆物理特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论述秸秆气化技术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潞城市秸秆气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并对秸秆气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清芳 《农业机械》2022,(3):62-63+66
敦化市处于半山区,农作物秸秆持续全量还田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凸显,传统秸秆离田打捆又存在作业环节多、运输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等问题。为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考察调研了敦化市5个乡镇秸秆处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分析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制约原因及分析,探讨推广政策,提出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为敦化市探寻秸秆利用新途径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条带秸秆清理装置集行效果差、秸秆清理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协拨组合式条带秸秆清理方案,从力学角度对比分析不同齿形清秸轮拨送秸秆的过程,设计了一种径向锐化协拨清秸轮,清秸轮半径为162.5 mm、齿数为12、齿长为65 mm。开展了协拨组合式条带秸秆清理装置的仿真试验,以径向锐化清秸轮的工作参数为影响因素,秸秆清理率为指标,开展离散元仿真试验,分析了清秸轮工作过程中秸秆运动、土壤扰动及秸秆清理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秸秆清理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侧倾角、前进速度、前倾角,当机具前进速度为7.8 km/h、清秸轮前倾角为31.7°、侧倾角为13.4°时,秸秆清理率最高为91.62%。开展了协拨组合式条带秸秆清理装置和整机的作业性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协拨组合式条带秸秆清理装置工作稳定,秸秆清理率为87%~90%,实现了条带秸秆清理装置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2.
每年麦、稻两个收割季节,农民都大面积焚烧秸秆,污染环境,严重影响群众生活,据统计,60%以上的作物秸秆被焚烧,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的炊事能源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用电与气多了,烧秸秆的少了。政府和社会为提高秸秆利用,抑制焚烧,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一个就是推广秸秆气化炉,其具体做法是用机械设备把秸秆制成颗粒,再通过一家一户的气化炉对颗粒进行气化,供每天炊事取热之用。  相似文献   

13.
家用秸秆气化炉经济效益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市是粮食生产大市,也是秸秆生产大市,年产秸秆量约1000万t。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的稻、麦、玉米秸秆有效利用率急剧下降,约有60%以上的秸秆被废弃焚烧,从而造成大量的秸秆资源浪费、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交通安全。近年来,秸秆被废弃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是秸秆本身价值低,从成本核算角度看,秸秆运输超过20km就失去利用价值,因此,农作物秸秆的工业化利用进程发展缓慢,有效利用率很低。基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洪沛 《福建农机》2012,(3):22-23,29
阐述了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的优点,总结了巢湖市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徐国荣 《河北农机》2023,(7):130-132
我国地域广阔、农业资源丰富,这也使得我国的秸秆数量较多。面对无数的秸秆资源,传统的解决办法一般是将其烧毁或者掩埋进行生物处理,但是这种方法已经不再适用。现如今如何提高我国秸秆的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才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论述、举实例的方法,分析了我国秸秆资源的分布地、传统处理方法、现如今综合利用政策及秸秆资源的价值挖掘等,发现我国的秸秆处理方式存在比较落后、秸秆资源浪费、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和设备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本文论述了国家相关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提出了一些推动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和长效管理的措施,目的是节约社会资源、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和长效管理,从而优化社会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仪征市耕地面积近3.93万hm^2,主要是稻麦两熟的种植模式。稻麦种植面积常年在4.53万hm^2左右,年产秸秆28万t左右。近年来,仪征市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人大《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全力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把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秸秆禁烧“主疏”渠道和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抓手,以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县项目为载体,在全市范围内推动秸秆全面禁烧、全量还田。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宣传发动,加大行政推动,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70%以上,实现秸秆还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以来,陕西省西安市相继投人1000万元用于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工作。5年来,共推广各类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约1万台,使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拥有量达到1.4万台。2009年,西安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522.9万亩,利用率达95.8%,创历史新高。全市首次实现了三夏秸秆完全禁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陕西省扶风县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和对策。机械化秸秆还田、畜牧业过腹还田、新能源利用和工业生产是扶风县秸秆综合利用的4种方式,但仍存在焚烧秸秆现象,为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产量大、分布广,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其含氮、磷、钾、碳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0.3%、10%、45%。据江苏省泰兴市农业部门统计,泰兴市作物秸秆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等三大作物为主,大豆为辅。根据2005~2007年三年的统计数据,平均每年小麦秸秆约30万吨,水稻秸秆约35万吨,玉米秸秆约5万吨。合计70万吨左右。历史上,我国有着利用秸秆的优良传统——农民用秸秆建房蔽日遮雨.用秸秆烧火做饭取暖。用秸秆养畜积肥还田。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一方面,秸秆利用开辟了新路子,其综合利用成为一项必须做好的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另一方面,焚烧秸秆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既造成大气污染,增加了安全隐患,又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结构,成为必须认真对待下决心解决的紧迫问题。最近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中30%用作农用燃料。  相似文献   

20.
1.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是指将农作物秸秆(含水量为65%~75%)在田间用机械直接粉碎并均匀撒于地表,然后再用机械实施耙切耕翻等作业。秸秆还田把作物秸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肥料,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它还减少了焚烧秸秆的现象,避免了环境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经测定:连续二三年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增加0.06%~0.10%,速效磷含量能提高33%~45%,速效钾含量可提高25%~30%,含氮量能增加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