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钱芝龙  曹寿椿 《园艺学报》1994,21(2):203-204
一、目的与材料方法 低温是辣(甜)椒(Capsicum annuum L.)栽培中的主要限制因素。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发展,辣(甜)椒苗期生长适宜气温、地温及生长发育温度最佳指标等方面均有过研究,而有关耐寒生理的研究则少见报道。本文研究了辣(甜)椒幼苗叶片中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低温下的消长规律及变化差异等。从活性氧伤害和膜脂过氧化角度对辣(甜)椒耐寒性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甜(辣)椒是我国五大蔬菜种类之一,年栽培面积为91~106万hm2,年产量为1 460~1 580万t,其中由于各种病害造成的损失大约占总产量的17.3%~26.1%.广大农民因防治甜(辣)椒各种病害花消费用占总投入的12.4%~16.7%,而且近年来此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甜(辣)椒的病害因南北的地域性差异和生态环境的变化而不同,但普遍发生的病害有病毒病、疫病、炭疽病、以及疮痂病等.白粉病在瓜类上危害比较普遍,但甜(辣)椒的白粉病始终发展比较慢,而且它的发生与流行都具有一定的局域性,因而对甜(辣)椒白粉病的详细报道也比较少.近几年来随着新品种在全国各地的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发现甜(辣)椒白粉病危害范围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严重,经过4~5年的调查、统计与研究,初步摸清甜(辣)椒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发病条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辣(甜)椒一代杂种的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甜)椒在产量方面杂种优势特别突出,优良组合比一般生产种增产50%以上,远远超过其它蔬菜杂交种的增产幅度,但是,为什么辣椒的杂种一代的推广利用却远远落在后面呢?这主要是因为辣椒的花器小,人工杂交难度大,尤其是辣椒的开花、授粉及结实受环境条件影响甚大,杂交种子产量不高  相似文献   

4.
甜(辣)椒TMV及CMV病毒病的接种鉴定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洽  俞世敏 《蔬菜》1994,(5):25-26
甜(辣)椒TMV及CMV病毒病的接种鉴定技术胡洽,俞世敏,毛爱军(10008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我国甜(辣)椒栽培甚广,近年面积剧增,但威胁甜(辣)椒生产发展的主要病害“病毒病”仍在上升未得到有效的防治。为培育抗病良种,于“七·五”期间开...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甜(辣)椒的脱水加工已成为我区的一项特色支柱产业。本文分析了我区发展甜(辣)椒生产优势、现状及生产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发展甜(辣)椒产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甜(辣)椒病毒病(以TMV、CMV为主)、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炭疽病(由黑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nigrum),丛剌盘孢菌(Vermicularia capsici),盘长孢菌(Gloeoporium piperatum)三种病原菌侵染所引起)是甜(辣)椒三种主要病害。随着甜(辣)椒生产的发展,这三种病害的危害也在加剧。只有培育具复合抗性的优良品种,才能从根本上防治它们。“九五”期间开展的甜(辣)椒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苗期人工复合接种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为多抗性育种提供了简便的鉴定方法和可利用的抗源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7.
对影响雄核发育和胚状体发生、发育的理化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将甜(辣)椒花药培养技术完善成为一个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技术。用该技术经花粉胚状体直接成苗的途径,一年内可获得1000余株发育正常的甜椒单倍体幼苗。利用这一方法,可以从杂交种育成品种,也可以从固定品种直接育成新的品种,并可以副产品的形式育成杂交种,充分显示了花培育种的优越性。已育成七个花培甜(辣)椒品种和六个甜(辣)椒杂交种,其中,在全国236个市、592个区县范围内推广及试种了本室培育的十余个海花、海丰系列品种或杂交种,仅按本室组织、销售的种子统计,1986-2000年间全国种植我室培育的甜椒面积在16.2万hm^2左右,并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甜(辣)椒导入CMV卫星RNA互补DNA的植株再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甜(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我国主要蔬菜之一,黄瓜花叶病毒(简称CMV)和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常造成甜(辣)椒的严重危害。经过多年的育种实践,人们已经有了较好的抗TMV育种材料。而对CMV,目前还没有可利用的自然抗源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国内外在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进行甜(辣)椒的转化研究已有报道。W.Liu等(1990)获得了抗卡那霉素的芽组织并有GUS基因表达;王玉文等(1991)检测到GUS基因在甜椒子叶上的瞬间表达。本试验试图利用农杆菌导入抗CMV基因(CMV卫星RNA互补DNA),以提高甜(辣)椒的抗CMV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我国辣椒生产中鲜椒类杂交种品种占90%以上,干椒类杂交品种约占30%.杂交种子的生产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雄性不育系作母本(有全不育系和半不育系两种)人工授粉,二是母本人工去雄授粉,80%以上的种子生产量是靠后者来完成的.国内辣(甜)椒种子多在长江以北地区利用塑料大棚春季生产.海南省是冬季亲本扩繁、提纯,纯度鉴定和杂交种子弥补型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0.
范妍芹  刘云 《中国辣椒》2002,2(2):35-35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利用甜傲雄性不育两用系育成冀研系列甜(辣)椒杂交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其中冀研4号、冀研5号、冀研6号均已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研4号、冀研5号获得“河北名牌产品”和“河北农业名优产品”。“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AB91的选育及利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将冀研系列品种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Adrenomedullin (AM) is a new peptidergic regulator of vascular function. AM serves as a hormone, which has many biological proper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ny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especially shock. This review will highlight the structure. bilogical properties of A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 and shock.  相似文献   

12.
乐都县引进大樱桃效益分析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气候和区域地理优势角度,对大樱桃在乐都县的发展及栽培优势作出了简单介绍,对栽培大樱桃的效益作出了分析,指出大樱桃在乐都县具有较高的栽培前景,并对大樱桃的栽培技术作了一般性介绍.  相似文献   

13.
陈凯莉  许轲  张贤聪  王亚楠  汪志辉  王迅 《园艺学报》2017,44(10):2008-2014
对果实果胶代谢相关酶基因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总结了参与果胶合成和分解途径的重要酶类编码基因的家族信息、基因功能鉴定、基因表达分析等研究,为果胶代谢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果实品质改良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安全健康意识的提高,食品中农药残留问题更加受到重视。为此,对样品预处理研究进展及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简单介绍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2010年福建省梨树霜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3月5—11日福建梨开花幼果期发生罕见晚霜害。对5个梨主产县(市)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全省2.67万hm2梨园全面受害,预计产量、经济损失35%以上;受害程度与品种结构、发育进程、地形地貌、管理状况等因素关系密切,台农2号蜜雪梨品种受害较重,开花较早的地区受害较重,单面靠山坐南朝北或朝西、冻前冻后防护补救措施不到位的梨园受害重,反之则轻;今后应重点加快抗寒品种的选育推广、防寒防冻技术与设施的研发应用,并建立完善的防寒防冻应急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瓜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瓜菜》2016,(1):1-7
中国是西瓜生产与消费第1大国,2013年我国西瓜播种面积为182.82万hm~2。我国的西瓜育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西瓜品种已经实现了至少5次品种更新换代,经历了农家品种、固定品种、杂交1代、抗病育种、品种多元化等西瓜育种时期,采用引种、有性杂交、杂种优势利用、多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育种手段,育成了不同时期西瓜主栽品种,基本实现了我国西瓜良种杂交1代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西瓜产业的发展。本文对我国的西瓜育种进行回顾和展望,为提高我国的西瓜选育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苹果原生质体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潘增光  章文才 《园艺学报》1997,24(3):239-243
综述了近二十年来苹果原生质体研究进展。概述了苹果原生质体分离培养技术及影响分离培养的条件。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分析,提出了在选用不同的原生质体起始分离材料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及今后苹果原生质体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葡萄中糖基化花色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磊  李丹丹  王鹤霖  张雅丽 《园艺学报》2017,44(9):1693-1703
葡萄果实与葡萄酒的颜色由其所含花色苷的种类和含量决定,而花色苷是由花色素经过糖基化修饰转变而成,所以糖基化修饰在葡萄果实花色苷合成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葡萄果实中的糖基化花色苷主要包括花色素的3–O–葡萄糖基和3,5–O–双葡萄糖基,即花色素单糖苷和花色素双糖苷,糖基化花色苷的组成是决定红葡萄酒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对糖基化花色苷在葡萄果实中的组成及其对葡萄酒颜色和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对花色素单糖苷和花色素双糖苷合成的关键酶基因以及转录因子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葡萄果实糖基化花色苷合成的调控机理的全面揭示和优质红色酿酒葡萄品种的选育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9.
我国花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综述了我国近十几年来花卉种质资源的研究,杂交育种、辐射育种、航天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的进展及取得的成果。为花卉育种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16个番茄品种的13个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和总采果数、株高、叶片数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86,0.6144和0.5182。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早期采果数、平均单果质量、果肉厚、株高、总采果数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较大,早期采果数通过总采果数、第1穗果数、平均单果质量、株高、茎粗、果肉厚对单株产量间接作用均为负值且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