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田养萍(红萍)是发展稻田肥源,增产粮食的一项有效措施。红萍是一种浮生水面的蕨类植物,既怕高温又怕低温,以25—32℃最适合它的生长,气温在5℃以下时就不生长了。我省冬季气温鞍低,平均为零下2—4℃,最低达零下6—7℃,以致冬季萍株发生大量死亡,影响下年的萍种供应。因此,保护红萍安全越冬,是红萍推广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将我站几年来摸索的红萍越冬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通过不同人工光源能耗下湿养红萍的产量试验,明确红萍湿养产量与人工光源能耗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自行研制的红萍湿养栽培装置上,利用T4荧光灯设置3个不同的光强范围,并在相同湿养空间下设计5个不同的光源配置方案进行红萍湿养产量的比较试验.[结果]单位湿养面积下,红萍表面光照强度在6000~7000 lx时产量最高,单位能耗日产鲜萍量也最高,过低(3000~40001 lx)和过高的光强(9000~10 000 lx)都会影响红萍产量和单位能耗日产鲜萍量的提高;红萍湿养的产量与扎入湿养介质根的数量和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同一湿养空间下,降低层间距,减少荧光灯使用数量,可以提高能耗转化产量的效率.[结论]相同湿养空间下,保持红萍表面光照强度在6000~7000 lx,通过适当增加层数或者降低层间距来调整人工光源配置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可以实现以较低能耗获得较高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1965年是我省大面积夏季养萍成功的第一年,如全省红萍较多的新会全县越夏(6月初至8月初)萍母田已达30,948亩,总萍量293,299担,分布在22个公社2个农场。目前不少地区在夏季养萍成功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秋萍,实行全年养萍,全面用萍。今年夏季养萍获得成功,除虫是决定成败的第一关,所以老萍区群众说:“夏萍活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的条件处理 ,测定了对红萍净光合速率影响 ,结果表明 :采用改变栽培技术变水养萍为湿养萍 ,以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和施加光呼吸抑制剂等技术措施 ,可显著地提高红萍的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提供更多的氮、碳元素和优质青饲料。以满足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牧业生产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红萍是一个蕨藻类共同体,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3—5天可以使有机碳和有机氮成倍增加。因此,充分养殖应用红萍(卡洲萍、细绿萍、中国三角萍、杂交红萍等),对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生态农业建设中,从丹东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自然条件实际出发,为充分发挥境内的水面、稻田、荒地的生产潜力,从1982年开始进行了细绿萍(红萍的一种)开发利用的试验推广工作.六年来,按不同农业环境条件,初步探索总结出红萍稻田、红萍牧业、红萍鱼塘等以红萍为物质能量转换基本环节的生态模式,在全市农、牧、渔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87年全市养萍面积由1984年的1000亩增加到1.2万亩,鲜萍总产18万吨,创造价值72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饮马庄红萍(以下简称饮萍)是水生蕨类植物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的一个生态型,具有优异结孢习性,有可能作为研究解决生产上存在的“北方越冬”、“南方夏繁”问题的萍种资源。因而于近年受到重视。现将我们对饮萍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初步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饮马庄红萍等三个萍种在光合生产能力和需光特性、固氮能力、萍体营养成分诸方面的鉴定结果。通过比较分析,为初步断定饮萍的优劣及养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饮萍的生长状况和各主要生物学特性的表现皆不如美萍,也次于江苏萍,其养用价值较低。但饮萍具有独特的结孢习性,可做为一种有性繁殖的萍种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红萍属水生蕨类植物,其叶腔内共生有固氮鱼腥藻。由于红萍具有固氮、快繁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作物生长的有效性,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减少农民对化肥的依赖性,菲律宾政府极力倡导稻农养萍肥田。近年他们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个红萍科研协作计划(NAAP)和联合推广红萍的计划(UAP)。这些计划实施要点包括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上有机肥料不足的问题,我们开展了红萍的品此试验研究。该试验是将我国满江红和东德的细叶满江红作为供试萍种,采用以盆栽为主,结合早稻田间放养的方式,对两萍种的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对此试验,力求选出优良萍种,为今后红萍大面积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一些依据。现将初步试验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11.
萍灰螟和黑萍螟(下称两螟)是危害红萍的主要害虫。探讨两螟的发生规律,进一步揭示其生长发育与主要气象因素——温度的关系,测定和应用有效积温常数,是经济有效地防治两螟、促进红萍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关键。1978—1980年,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萍作为水稻氮源有着很大潜力,本文论述了北京地区不同萍种、插秧方式、施氮水平综合处理下田间试验的产量结果和改土作用。亩施6000斤鲜萍作稻田有机肥,当季可增产稻谷35%左右,相当于60斤硫铵的增产效果,后季增产5-10%,红萍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可分为抑制,恢复和促进三个阶段,中后期促进作用十分明显。采用大行距方式插秧利于稻萍双丰收,养萍结合施用氮肥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一般以养萍加施45斤硫铵,大行距插秧效益最高,连年养萍加施30斤左右硫铵为宜,稻田养萍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含量增加,利于维持稻田养分平衡,土壤结构明显改善,孔隙增加,容重下降,生物活性增强,水肥气热协调,达到增产培肥,并有助于抑制杂草,减轻病虫害,避免过量采用化肥农药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七、八月份,光照强,气温高,湿度大,萍体消耗大,生长慢,抵抗力弱,加之苔藻滋长较快和病虫及暴风的侵袭,倘若对红萍管理不善,常常会出现“一夜光”的死亡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灾害,确保红萍能安全过夏,两年来采取“领导亲自参战,确定专人管理,虫、水两项具体  相似文献   

14.
红萍又名绿萍,学名满江红(Azolla imbracata Nakai)。在植物学上它是一种水生蕨类固氮植物,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所以在它与水稻共生过程中,能够把大气氮固定起来为水稻提供氮肥和培肥地力。近两年来我们在总结南方各地耕作改制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北京地区稻田养萍培肥地力试验,现就调查和试验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红萍干萍、米糠等按C∶N比为25~30进行堆肥发酵,利用微生物分解红萍制作红萍有机肥。红萍发酵过程中温度迅速上升直至最高温度,然后开始下降;此时进行适时翻堆,当翻堆后温度又开始升高,然后再次下降;再次进行翻堆,温度又重复如此变化,但每次变化程度都有所不同,呈现不断加剧现象。pH值则呈不断上升趋势。不同营养成分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全N、P、K和速效P、K呈下降然后再上升趋势,速效N呈上升趋势,其含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由此可见采用此方法可以制成优质的红萍有机肥。  相似文献   

16.
今年五、六月份,我们就双三熟制大发展以后,早稻能否大面积养萍的问题,与江阴、吴县、吴江、无锡等县的部分干群进行了座谈讨论和调查了部分社队.他们一致认为:在双三熟制大发展的地区,早稻养萍是进一步促进养地与用地,大量增加有机肥源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是发扬大寨精神,自力更生建立肥料基地,巩固和发展改制成果,夺取农业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单位以阶级斗争为纲,积极开辟肥源,由绿萍在单季稻中大面积放养利用,发展到在双三熟制的早稻和后季稻秧田放养利用,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养萍已成为他们在复种指数大提高的新情况下,解决肥料问题不可缺少的一着.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1999,(2)
稻田垄作稻萍鱼立体种养是一种把稻田种稻与养萍、养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改单纯的平面种稻为稻田垄面种稻、水面养萍、水中养鱼,稻萍鱼三位一体的立体农业结构。景宁县从1992年开始,在单季稻区试验、示范稻田垄作稻萍鱼立体种养技术,并将该项技术列入农业“三三”工程予以推广实施,使之成为当地山区、半山区发展高效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1.综合效益(1)生态效益单季稻田垄作稻萍鱼立体种养充分利用了水、热、光、气资源,截减了因稻田杂草和浮  相似文献   

18.
田间试验研究了早稻套萍对降低稻田表面水养分浓度、增加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套萍能够有效降低表面水总氮、总磷的浓度,7d内总氮去除率为30.O%,总磷去除率为56.8%;同时,水稻的成穗率、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得到提高,产量也大有增加。根据监测期间红萍的平均氮磷含量、日增长速度以及稻田基肥施用后表面水总氮和总磷浓度计算,套种红萍约需46d和12d可完全消纳表面水中的氮和磷;稻田套萍前期可通过吸收表面水中的氮磷而降低稻田土壤表层有效氮磷养分,后期倒萍则能迅速为水稻提供养分,有利于水稻后期的生长发育和减少稻田氮磷流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环境对红萍生长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可为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达到更好地保存红萍种质资源的目的。【方法】设置网室土壤水培养和温室营养液培养2种处理,分析比较两种培养方式条件下,蕨状满江红、墨西哥满江红、卡州满江红、小叶满江红、覆瓦状满江红、羽叶满江红、回交萍、杂交萍等8个红萍品种的生物量,及其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8个红萍品种的生物量、C含量与N含量网室土壤水培养处理均高于温室营养液培养处理,P含量则是网室土壤水培养处理低于温室营养液培养处理;红萍的C∶P值与N∶P值网室土壤水培养处理均高于温室营养液培养处理,而C∶N值二者差异较小;由于参试红萍品种的N∶P均较低(仅为1.78~8.08),说明红萍生长主要受N元素的限制。【结论】网室土壤水培养比温室营养液培养更加适合红萍的生长, N元素对红萍的生长和培养至关重要,网室土壤水培养的应该增施氮肥,而温室营养液培养的应该保证营养液中N元素充足。  相似文献   

20.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著作《矛盾论》、《实践论》的指引下,我社广大干群在发展绿萍的生产实践中,思想认识和养萍、用萍技术不断提高,面积不断扩大。1974年八分地对比,压萍的水稻亩产955.5斤,不压萍的只收751斤,增产效果显著。1975年全社稻田用萍面积2500亩。1976年扩大到2万多亩,占水稻面积的三分之一。广大贫下中农称赞说:“绿萍是个宝,繁殖快,肥效高,成本低,增好产,既改土又压草,还是禽畜的好饲料”。今年计划用萍面积3万亩,占稻田面积的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