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蔬菜》2019,(4):21-21
<正>2019年3月15日,《Current Biology》杂志发表了来自瓦格宁根大学题为"Source-Sink Regulation is Mediated by Interaction of an FT Homolog with a SWEET Protein in Potato"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取决于光周期和糖转运之间的联系,并且表明马铃薯FT样蛋白StSP6A与糖转运蛋白StSWEET11相互作用以阻止蔗糖向质外体的渗漏,促进共生蔗糖转运以调节马铃薯块茎形成。马铃薯FT样蛋白StSP6A作用于块茎形成过程,通常,短日照促进StSP6A表达并促进马铃薯的块茎形  相似文献   

2.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叶面喷施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DTA-6、S3307、SODM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根系 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SODM、DTA-6和S3307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分别比清水对照增加17.4 %、8.3 %和4.1 %;3个处理均降低了马 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SODM处理提高了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可溶性蛋白、蔗糖含量,S3307处理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SODM处理可提 高马铃薯整个生育期的根系活力,DTA-6处理则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的根系活力具有促进作用。综合分析得出,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 提高马铃薯产量、改善品质、有效调控根系的生理代谢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以SODM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抑制脂氧合酶对马铃薯试管块茎形成及膨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马崇坚  柳俊  谢从华 《园艺学报》2003,30(3):291-295
 采用LOX活性抑制剂对马铃薯试管苗进行处理,探讨LOX对块茎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抑制剂处理的试管苗,其植株及块茎内的LOX活性以及内源JA含量明显下降,同时块茎形成株率、单株块茎形成数及平均块茎质量等皆明显降低。试验分析显示,匍匐茎中的LOX活性及内源JA含量最高,证明LOX在马铃薯块茎形成及膨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影响JA的生物合成来对块茎的发生及生长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4.
《蔬菜》2019,(1):22-22
<正>2018年12月15日,《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马铃薯团队题为"Phytochrome F plays critical roles in potato photoperiodic tuberization"的学术论文。论文揭示了光敏色素F和光敏色素B以异源二聚体的形式介导马铃薯光周期块茎形成的潜在调控模式,深化了对马铃薯长日照适应性进化的认知。研究发现,长日照抑制结薯决定了马铃薯对栽培区域的适应性,其调控机制既是马铃薯进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块茎的愈伤过程、机制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块茎的愈伤组织形成过程包括‘封闭层’和‘伤口周皮’形成两个阶段,前者是指伤口部位薄壁细胞的栓化,后者是在封闭层以下形成木栓化细胞层。封闭层作为最初的栓化屏障可抑制病原物的侵染,但块茎抵抗病原物侵染的持久性保护结构主要依赖于伤口周皮。多种代谢参与了块茎愈伤过程,其中活性氧代谢、苯丙烷代谢、脂肪酸代谢在愈伤组织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马铃薯的品种和块茎成熟度对愈伤组织形成具有显著影响,此外,温度、相对湿度、光照、O2和CO2浓度、损伤程度和化学药物等也对块茎愈伤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我国马铃薯主栽品种块茎糖苷生物碱的含量,并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和烘烤加工对马铃薯块茎糖苷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51个马铃薯主栽品种块茎糖苷生物碱含量为106.28~3770.50 mg · kg~(-1)(DW),其中有7个品种块茎糖苷生物碱含量超过了安全值1000 mg · kg~(-1)(DW);与未加工处理相比,烘烤后的马铃薯块茎糖苷生物碱含量显著降低,有利于提高马铃薯品种块茎的安全性;黑色地膜覆盖种植的马铃薯块茎糖苷生物碱含量最低,显著低于露地栽培,覆膜后再覆土对块茎糖苷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不大,种植马铃薯应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方式,从而获得低糖苷生物碱含量的块茎。  相似文献   

7.
薯形是马铃薯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马铃薯块茎形状在块茎发育的早期就已确定。选取长、圆薯形的马铃薯,在匍匐茎弯钩期、次顶端膨大期、块茎形成初期、块茎形成期4个块茎发生时期,制备石蜡切片并进行组织细胞学观察,研究长、圆薯形块茎发生时内部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匍匐茎弯钩期髓部组织的细胞层数差异可能是造成长、圆薯形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匍匐茎弯钩期可能是造成薯形差异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的营养价值主要是指马铃薯块茎作为食品的营养价值。美国马铃薯协会曾绘制了一幅关于马铃薯块茎营养价值图,形象地描述了一个148克重的马铃薯块茎所能提供人一天所需要营养物质的比例。马铃薯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抗坏血酸),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吃了马铃薯后不再需要再食其他蔬菜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国高寒地区人们在冬季长期食用马铃薯而缺乏蔬菜水果的情况下,仍能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多效唑促进马铃薯块茎膨大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栽种过密或肥水过多,往往出现茎叶徒长,从而影响块茎的形成和膨大。对此,前人曾用矮壮素和比久等生长调节剂延缓马铃薯茎叶生长,促进块茎膨大,由于效果不够稳定等原因未能推广应用,前两年,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光质对水培脱毒马铃薯光合与结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蓝、红蓝(7︰1)、红蓝(5︰1)和白光5种光质LED灯作为光源,其中白光为对照,研究光质对水培脱毒马铃薯植株叶片发育、叶片光合性能、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结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蓝光(5︰1)处理条件下,水培马铃薯植株生长前期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气孔导度(Gs)均高于其他处理,P_n、Φ_(PSⅡ)、q_P、和ETR等显著高于白光处理,块茎形成和膨大最快。且定植60 d时叶绿素含量下降,P_n和PSⅡ活性中心开放程度显著下降,成熟期提前,微型薯产量和成薯率最高。在单色红光处理下,植株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G_s、P_n、F_v/F_o、Φ_(PSⅡ)和q_P下降,NPQ升高,块茎的形成和膨大缓慢,产量最低。在单色蓝光处理下前期叶片生长较快,块茎形成早,但不利于匍匐茎的形成,并引起叶片早衰,制约了块茎产量的提高。基于上述结果,光质调控前期可增加红光比例,诱导匍匐茎形成,后期增加蓝光比例,促进块茎形成和膨大,提高块茎的数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1.
湘紫薯174 是以浙紫薯1 号为母本、浙紫薯3 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食用型紫心甘薯新品种,薯块纺锤形,薯皮 紫红色,薯肉紫色,结薯较集中整齐,单株结薯4~5 个,大中薯率82.7% 以上,熟食味好,抗黑斑病,中抗根腐病、茎线 虫病和薯瘟病;每667 m2 鲜薯产量1 913~2 359 kg,薯干产量549~736 kg;花青素含量为714.5 mg · kg-1(FW)。适宜在湖 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春夏薯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包蕾  何文寿 《中国蔬菜》2018,1(7):25-29
相比较其他培育方式,马铃薯雾培在成本、产量及品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被大范围用来生产马铃薯原原种。在不同的营养方式及管理方式下,雾培马铃薯的生长势、产量及品质都有很大差异。本文总结了目前马铃薯原原种雾培系统中的主要营养方式及管理方式,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与展望,旨在为科学指导雾培生产马铃薯原原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添加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 号为试材,在土壤中分别添加10、20、40 t·hm-2 玉米秸秆生物炭,利用ITS 高通量测序技术, 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物炭处理均降低了土壤真菌丰度,其中 以T3 处理(添加生物炭20 t·hm-2)丰度最低。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主要包括5 个门、25 个纲、62 个目、120 个科、201 个 属和345 个种,在门分类水平上优势真菌群落为子囊菌门,相对丰度为86.86%~95.86%。添加生物炭处理有利于提高子囊 菌门的丰度,降低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的丰度;在科分类水平上,添加生物炭处理提高了粪壳菌目Incertae sedis 23、小子囊 菌科、毛壳菌科、丛赤壳科的丰度,降低了子囊菌科、粪壳菌科、粪壳菌目Incertae sedis 的丰度。添加生物炭处理提高了马 铃薯单株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商品薯率,其中T3 处理效果最显著。综合产量指标和真菌多样性分析,T3 处理最有利于马铃 薯产量提高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文献报道和GenBank 已登录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马铃薯Y 病毒(potato virus Y,PVY)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检测技术体系。该技术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 为0.991 2,可特异性检测PVY,灵 敏度达常规RT-PCR 的1 000 倍,重复性好。利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山东省、青海省、贵州省、黑龙江省和河北省5 个地区 马铃薯植株中的PVY 进行检测,检出率较常规RT-PCR 技术分别高16.00、33.33、25.00、14.29、20.00 百分点。因此,建 立的PVY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检测体系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马铃薯带病种薯和植株 中PVY 的含量,为马铃薯Y 病毒的早期监测和有效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施CO2时培养基糖浓度对文心兰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探讨了培养室内施CO2条件下,培养基中不同蔗糖浓度(30、20、10、5、2.5和0 g·L )对文心兰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糖培养基中的试管苗可以以光合自养的方式正常生长,但生长速度略低;提高培养基糖浓度可以显著促进试管苗的生长,30 g·L (常规培养条件的糖浓度)与20 g·L 处理相比,株高、叶长、叶幅、根数、总鲜样质量和总干样质量等主要生长指标无明显差异,说明文心兰试管苗在施CO2培养时,培养基中的糖仍是必要的,但可以适当减少用量。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土传病害日益严重,对病原菌进行快速检测是病害早期诊断、预测监控、综合防治的重要基础。本文综合比 较了普通PCR、巢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多重PCR 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在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方面的特点, 以及在检测马铃薯土传病害时的优缺点;总结了各病害检测报道的引物信息和检测体系的优势。同时,对各技术的应用前景 进行展望,旨在对马铃薯土传病害的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以马铃薯品种荷兰806 为材料,在植株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叶面喷施50 mg · L-1 外源5- 氨基乙酰丙酸(ALA)溶液,研究ALA 对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LA 可以提高马铃薯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尤其提高正午和下午叶片的光合能力,降低光合午休程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ALA 处理提高了马铃薯叶片PS Ⅱ和PSⅠ反应中心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 和φRo),降低PS Ⅱ反应中心最大关闭速率(Mo),维持较高的光合电子传递量子产额(φEo)和较低的能量热耗散量子产额(φDo),提高以吸收为基础的光合性能指数(PIabs)和包括PSⅠ和PS Ⅱ在内的整体光合性能指数(PItotal)。ALA 处理还能上调PS Ⅱ反应中心核心蛋白D1 和D2 编码基因Psb A 和Psb D 转录水平。此外,ALA 处理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提高可溶性糖和VC 含量,但对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可见,ALA 这种全天然的非蛋白质氨基酸类物质,在马铃薯产业上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油麦菜、马铃薯、辣椒、豇豆4种蔬菜总糖、总酸、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研究新鲜蔬菜、鲜切蔬菜及其低温贮存后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与新鲜蔬菜相比,4种蔬菜的总糖含量在鲜切和鲜切冷藏后大多发生显著变化,辣椒鲜切和鲜切冷藏后总糖含量极显著提高,而豇豆、马铃薯鲜切和鲜切冷藏后总糖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油麦菜、马铃薯总酸含量在鲜切和鲜切冷藏后有明显下降趋势,鲜切马铃薯的糖酸比极显著上升。鲜切和鲜切冷藏后油麦菜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降低32.7%~54.5%,辣椒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63.5%~112.9%。鲜切冷藏后油麦菜和辣椒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降低57.7%和43.6%。油麦菜、马铃薯鲜切及鲜切冷藏后总抗坏血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鲜切辣椒总抗坏血酸和还原态抗坏血酸含量均极显著上升,而鲜切冷藏后辣椒总抗坏血酸和还原态抗坏血酸含量极显著下降。豇豆鲜切和鲜切冷藏后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和抗坏血酸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9.
山西是我国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的主要产地之一,然而由于干旱缺水使得马铃薯生产发展受到严重限制。为筛选出抗旱性强的马铃薯品种,对引进的15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盆栽抗旱性鉴定,分析了各品种的抗旱系数、抗旱指数、株高胁迫指数、离体叶片失水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株高胁迫指数和叶片失水率与抗旱系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可以作为鉴定马铃薯抗旱能力的指标。并依据此,从引进的15个品种中筛选出中薯19号、晋薯24号、晋薯16号和同薯29号等4份抗旱性较强的品种,适宜在晋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灌溉马铃薯施肥现状及肥料利用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马铃薯的生产面积及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养分管理不合理是限制马铃薯产量的 重要因素。2013~2016 年在内蒙古9 个马铃薯主产旗(县)对灌溉马铃薯养分投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灌溉 马铃薯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高,磷、钾肥投入过量与不足并存;58% 的农户氮肥偏生产力低于100 kg · kg-1,具有较大的提 升空间。农户种植规模、产量、氮肥施用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