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狼尾草主要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野生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对65份野生狼尾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狼尾草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多样性指数在0.5~1.44之间,对狼尾草种质资源进行主成分分析,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69.0%,决定狼尾草观赏性的指标性状为抽穗前株高、抽穗后株高、冠幅和花序数。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有种质划分为3大类群,育种过程中可以从第Ⅲ类群中选择株型紧凑,不易倒伏,花序多,抽穗前株高60 cm左右,盛花期株高100~110 cm资源作为育种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收集保存的59份菖蒲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和遗传变异进行评价,为菖蒲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59份菖蒲种质为材料,测定其叶长、叶宽、穂长等6个主要表型性状,并对其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59份菖蒲资源的表型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以状佛焰苞长度最大,为42.13%,叶长最小,为19.29%;叶长与叶宽和叶状佛焰苞长、叶宽与叶状佛焰苞长、穗长与花序柄长、穗粗与叶状佛焰苞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叶长与穗长、叶宽与穗长和穗粗、穗粗与花序柄长呈显著正相关;59份菖蒲资源分为中叶型、细叶型和宽叶型3个类群。【结论】菖蒲资源的表型性状差异明显,遗传基础广,遗传变异丰富,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深入了解藜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藜麦种质资源分类保存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6份藜麦种质资源的28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计算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藜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结果】参试材料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性状是主花序成熟期颜色和茎粗(多样性指数均为2.084),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主花序长度(变异系数为41.17%)。主成分分析将28个表型性状简化为9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77.998%,其中贡献率较大的有株型、株高、茎粗、叶柄长、叶长、叶宽、叶基形状、主花序类型、花序紧密度、籽粒颜色、籽粒直径、籽粒表皮皂苷度、单株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14个性状,是造成藜麦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结果将46份藜麦种质资源划分为5类,其中类群Ⅰ产量性状最佳;将28个表型指标聚为4类。【结论】46份藜麦种质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筛选出一批大籽粒、高粒重、极早熟、矮秆、高蛋白等优异资源,可以在育种和生产上进一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度探究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有效提高玉米育种工作的针对性。[方法]通过变异系数、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分析的方式对山西省4个不同生态区123份玉米资源的8个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穗位、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产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87%~16.53%,其中穗位、产量、生育期以及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这说明穗位、产量、生育期以及株高在参试材料中有着较高的变异,选择空间更大,育种学者可利用这4个指标来开展种质创新活动。当聚类分析图的遗传距离为0.005 0时,可以将123份玉米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各类性状差异明显,综合各农艺性状的特征能够发现,第Ⅰ类群生育期较长,百粒重较高,具有一定高产潜力;第Ⅱ类群玉米资源株高较高,穗长,生育期短,综合性状较差;第Ⅲ类群玉米资源穗位较低,育种学者可利用这个特性来开展相关种质创新活动;第Ⅳ类群玉米资源高秆,穗长,百粒重较高,具有一定高产潜力。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23份玉米材料中梅亚1604综合性状表现排名第1位,可作为育种中间材料。[结论]相较于简单的农艺性...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评价国外甘蔗种质资源,利用投影寻踪分类法对43份澳大利亚甘蔗种质进行综合评价。方差分析表明,各种质主要工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在5.31%~35.21%之间,变异广泛。对总体长势、茎径、有效茎、叶部病害、株高、蔗糖分、蔗汁糖分、锤度、简纯度和纤维分等10个主要工农艺性状指标进行投影方向和投影值大小分析表明,投影方向以叶部病害最高,其次为总体长势、茎径、有效茎、株高和蔗糖分等,简纯度和纤维分等其他品质性状最低;43份种质投影值大小各异。根据投影值大小,结合聚类分析将43份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各类群投影均值在0.32~1.83之间,并从中筛选了13份(Ⅰ类群和Ⅱ类群)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综合来看,投影寻踪分类法对43份澳大利亚甘蔗种质的评价与实践相符。  相似文献   

6.
对采自云南省的25份野生种质和4份驯化栽培种质中型狼尾草材料的16个主要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为其相关特性和优良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中型狼尾草各表型在29份材料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存在着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和变异水平,平均变异系数为17.58%,离散程度较高,极差变幅为0.31~51.60。主成分分析表明,叶长、穗长、穗宽、穗柄长、节间长等茎叶与穗部营养性状的变异是中型狼尾草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和贡献者,种子相关性状发芽率和结实率的变异程度低,遗传稳定。基于形态性状,把29份中型狼尾草种质聚类并划分为3大居群,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依据研究结果,对中型狼尾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和育种亲本的选择策略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选择出株高矮、花穗长、花序密、综合性状好的一串红材料作为进一步的单株选择对象和杂交育种亲本,以自育的8个一串红种质为材料,观测了株高、叶片长、叶片宽、花冠长、花冠直径、花萼长、花萼宽、花序轴长、节间长度、冠幅等10个性状,并采用多目标决策的方法对上述8个一串红种质观赏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多目标决策方法可以用来评价一串红种质观费性状,优选材料K5(‘1120ZH')为符合育种目标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10个省份(群体)211份中国板栗种质资源花序相关性状表型多样性和遗传特点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中国板栗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信息,挖掘优异基因材料,并为现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板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中提供的方法,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板栗种质资源圃内211份中国板栗资源的15个花序相关表型性状进行系统调查,量化赋值后,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Shannon-weaver指数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MEGA 7.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我国板栗资源花序相关性状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23%和1.70,其中每果枝雌花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0.66,雄花序比例变异系数最小为7.37,序轴粗度比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9,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两性花序比例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41。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地区板栗遗传变异和表型多样性存在差异,江苏群体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为35.53%;河北群体多样性水平最高,多样性指数1.86;安徽群体遗传变异和表型多样性水平均最低,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96%和0.95。测量性状中,除雄蕊长和序轴粗度比外,其余性状均为群体间差异显著,花序长、花轴粗、花簇密度、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两性花序比例、雄花序比例、每果枝雌花个数这7个性状,群体间差异极显著,不同地域间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序形态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花序数量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间相关性不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反映了总信息量的84.18%,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0.931)、花序粗(0.912)、花序长粗比(-0.889)、花序长(0.864)、每果枝雌花个数(0.828)、雄花序比例(-0.821)、两性花序比例(0.820)、雄蕊长(0.806)8个性状的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是板栗花序相关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以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为标准,将211份资源分为5个类群,并筛选出9份两性花序数量多、雌雄比例高且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聚类分析将211份资源分为8个类群,花相关表型性状变异相同的材料大多聚在一起,变异较大的类群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似。【结论】 中国板栗资源花序相关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地域间遗传变异和多样性程度不同,群体间性状差异显著。花序形态表型性状和花序数量表型性状内部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间相关性不明显。筛选出8个性状可作为板栗花形和花量的综合评定指标,9个两性花序数量多、雌雄比例高且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可作为性别调控、改善产量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9.
橡胶草种质苗期农艺性状相关性及遗传多样性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理统计软件对12份橡胶草种质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份橡胶草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叶片长、叶片宽、叶形指数、叶柄长变异系数均较大,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在1.86~1.99,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叶片长、叶缘类型与其它性状之间相关性较大,其中叶片长与叶片宽、叶形指数、叶柄长及叶缘类型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缘类型与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叶脉颜色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2份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综合评价发现,Ⅱ类群的3份材料(206-1、208-1、214-1)表现显著优于Ⅰ和Ⅲ类群,可作为橡胶草育种的优选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伊朗鹰嘴豆种质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异种质,为鹰嘴豆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引进的133份伊朗鹰嘴豆种质为材料,分析其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D值评价,筛选出可用于鹰嘴豆种质综合评价的农艺性状指标及综合表现较好的种质。【结果】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03%~96.33%,秕荚数变异系数最大,以播种至开花期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2个性状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4838~2.0716,平均值为1.8570,其中,单荚粒数、百粒重和播种至开花期天数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高,均高于2.0000;秕荚数、单株一级分枝数和有效分枝数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低,均低于1.7000。133份伊朗鹰嘴豆种质分为七大类群,其中,第Ⅰ和Ⅱ类群各包含1份种质,其中第Ⅰ类群具有高产、中晚熟特性;第Ⅱ类群具有大粒、晚熟、高杆特性;第Ⅲ类群包含6份种质,该类群具有晚熟、高杆特性;第Ⅳ类群包含14份种质,具有小粒特性;第Ⅴ类群包含7份种质,具有大荚、花期长、高产特性;第Ⅵ类群包含2份种质,具有花期一致、花期早的特性;第Ⅶ类群包含102份种质,具有大荚、矮杆特性。整体来看,12个性状中大部分性状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其中,在极显著相关的性状中,以播种至见花期天数与播种至开花期天数间、单株一级分枝数与有效分枝数间及单株产量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较大。前6个主成分(PC1~PC6)的累积贡献率为91.3798%,PC1的主要因子是实荚数和有效分枝数;PC2的主要因子是生育期相关性状;PC3的主要因子是产量和单株产量,为产量因子;PC4的主要因子是见花至开花期天数,为花期因子;PC5的主要因子是单荚粒数;PC6的主要因子是秕荚数。综合评价D值大于0.5000的种质有26份,其中综合评价D值大于0.6000的种质有6份,说明这些伊朗鹰嘴豆综合表现较好。【结论】伊朗鹰嘴豆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初步筛选到26份综合表现较好的鹰嘴豆种质,可作为我国鹰嘴豆种质创新基础材料。实荚数、有效分枝数、播种至开花期天数、单株产量、见花至开花期天数、单荚粒数、秕荚数和株高8个性状可作为鹰嘴豆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贵州地方向日葵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贵州地方向日葵的遗传多样性,对不同生态区域的65份向日葵种质资源的25个主要农艺性状如株高、叶形、叶色等进行遗传多态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7个主要农艺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26.71%,遗传多样性指数达0.73;数量性状方面子实长度、百粒重等8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20.11%,遗传多样性指数达1.96;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茎粗、株高和叶片数在8个测量性状中累计贡献率为80.58%;基于25个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发现,向日葵资源分为两个大类四个亚类,以上结果说明贵州地方向日葵具有十分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大蒜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并对大蒜种质资源进行初步鉴定及综合评价,以期全面了解大蒜种质资源特性,对今后开展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184份大蒜种质资源的株高、假茎直径、叶长、叶宽和单头鳞茎重等12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计算其变异系数,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84份大蒜种质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4.072%~67.993%,其中,假茎直径、叶长、叶片数和鳞茎盘厚的变异系数均大于40.0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种质资源不同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鳞茎高、鳞茎横茎、鳞茎盘直径、鳞芽背宽和鳞芽高是影响蒜头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包含在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6.226%,主要因子为鳞茎横径、株高、单头鳞茎重、鳞芽高、鳞茎高、鳞茎盘厚和叶片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4份大蒜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20.00处可聚为七大类群,其中第Ⅳ和Ⅴ类群种质的综合表现较好,且大部分为贵州本地资源。通过计算184份大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得分,筛选出综合得分较高的21份种质,其中有20份种质来自贵州。【结论】184份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差异较大,其中贵州大蒜种质资源综合表现优异,是筛选优良大蒜种质资源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进行鉴定评价,对武夷山茶区41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21项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1份武夷名丛21个农艺性状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性,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32~2.17之间,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宽,最低的是树型;变异系数在9.93%~47.62%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齿深度,最小的是叶脉对数;基于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将41份武夷名丛聚为3个类群,3个类群间除了叶片着生状态、叶长、叶脉对数等10个性状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农艺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1个农艺性状综合为8个主成分,代表了21个农艺性状的71.97%的信息;根据主成分及其对应特征根值计算各武夷名丛的综合得分,排在前4位的武夷名丛为金锁匙、半天妖、水金龟和金罗汉,可在乌龙茶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利用、茶树优良品种的选育等方面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生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优良的核心种质资源,为喀斯特地区生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我国不同省(区)的96份生姜种质资源为材料,2018—2019年连续2年在贵州进行10个主要农艺性状调查测定,采用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Ward法聚类分析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96份生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96份生姜种质资源10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77%~36.64%,以分枝数、茎叶重和根状茎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大于20.00%;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1.935~2.099,以叶宽、叶长和根状茎长的H'较大,以分枝数的H'最小(1.935)。单株根状茎重与分枝数、茎叶重、根状茎长和根状茎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株高、主茎叶片数、主茎茎粗、叶长和叶宽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前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3.48%,且3个主成分因子载荷在各性状间差异较明显,说明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生姜种质资源的变异。在遗传距离为10.5时将96份生姜种质资源分为6个类群,其中,类群Ⅰ、Ⅱ和Ⅴ的种质资源茎叶较重和根状茎产量较高,类群Ⅲ、Ⅳ和Ⅵ的种质资源分枝较少、茎叶较轻和根状茎产量偏低。贵州省内生姜种质群体与广西群体、湖北群体和四川群体的遗传背景较近。【结论】 96份生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分枝数和茎叶重是影响喀斯特地区生姜高产的主要性状,且广西、湖北和四川的生姜地方资源适宜在贵州生态区推广种植。从类群Ⅰ、Ⅱ和Ⅴ筛选出的14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种质可作为核心生姜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15份文心兰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3年对15份文心兰种质资源的叶色、叶形、株形、花色等10个性状以及开花习性进行了观察,在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叶数等17个性状上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各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有5份适合于做切花品种。按花序类型可将文心兰种质资源分为两类,若按每年抽花芽期和开花期的次数,也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曹巍  轩正英 《新疆农业科学》2019,56(6):1072-1082
【目的】研究芜菁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为芜菁新品种选育,提高芜菁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30份芜菁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3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并进行Q型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种源地的芜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类型丰富,其中株高极差为44.48 cm,变异系数达到24.91%,单株重极差为410.00 g,变异系数达37.55%;Q型聚类分析表明:30份材料可分为典型的三大类,6亚类,第Ⅰ类分为2个亚类,共计6个品种;第Ⅱ类分为2个亚类,共计15个品种;第Ⅲ类分为2个亚种,共计9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重与株高、叶长、叶宽、根长、根宽、根皮厚呈极显著正相关,大多数的农艺性状之间都是呈相关性的,并且正相关和负相关都有。【结论】不同来源地的芜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不同种源地的芜菁株高、单株重、叶形、根形等35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Q型聚类分析,可分为三类,芜菁主要是绿皮白肉型品种,大多数的农艺性状之间都是呈现相关性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扩充国家甘蔗野生资源,进一步挖掘具有育种潜力的亲本材料。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华坪县、攀枝花市区、盐边县、米易县、会理县、永仁县等12个市县的甘蔗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采集和鉴定,共采集斑茅9份,割手密20份,蔗茅4份,芒1份,涉及4个属4个种,合计34份。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采集的甘蔗野生种质资源性状差异显著,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均存在极显著或者显著(株高和叶长)的相关性,而锤度与其它指标不相关。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所采集的甘蔗野生种质资源多样性指数为1.53~1.68,变异系数为0.35~0.61,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四个类群,其中Ⅲ类群具有较好的锤度品质潜力,Ⅳ类群具有较大的生物产量。Ⅲ和Ⅳ类群可推荐作为甘蔗育种的优异材料。  相似文献   

18.
叶用莴苣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5份叶用莴苣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很广,在8.82%~98.85%之间。散叶莴苣的单株重和莲座叶数、最大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结球莴苣的商品球率和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是和株高、莲座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东部有代表性的36份假俭草[ Eremochloa ophiuroides (Munro)Hack.]种源的外部性状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地区假俭草种质资源9个外部性状均存在着明显的变异,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是结实率(150%)>节间长度(22.1%) >草层高度(21.0%) >叶片长度(17.3%) >生殖枝高度(15.2%) >花序长度(14.1%)>单位花序小花数(12.3%) >叶片宽度(11.8%) >节间直径(11.5%).(2)中国东部地区假俭草种质资源外部性状间有一部分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叶片长度与节间长度、草层高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43和0.6327;叶片宽度与节间长度、节间直径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32、0.4996;生殖枝高度与花序长度和单位花序小花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33、0.5320,花序长度与单位花序小花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06.(3)利用类平均法在欧氏距离5.6处可将36份有代表性的假俭草分为3大类型,即矮生型、高大型和普通型.(4)中国东部地区假俭草种质资源的生殖枝高度与纬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花序长度、单位花序小花数与经度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12份烤烟品种资源的品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间株型、叶形、叶尖、叶面、叶缘、叶色、叶耳、叶片主脉粗细、叶片厚薄等植物学形态特征和打顶株高、茎围、节距、叶数、叶长、叶宽等主要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充分表现了各种质的特征特性;各参试品种间产量、中等烟率和上等烟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