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叶用莴苣因常生食而俗称生菜,是菊科莴苣属的蔬菜。叶用莴苣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叶用莴苣包括3个变种,有散叶莴苣、皱叶莴苣和结球莴苣,近几年结球莴苣的栽培呈现发展趋势。这里重点介绍结球莴苣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2.
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属菊科莴苣属,一年生或二年生半耐寒性蔬菜,又名生菜,包生菜、团叶生菜、莴菜、千金菜等。原产地中海沿岸,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普遍栽培。近10年我所通过各种途径引入叶用莴苣200余份、经试种观察,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栽培的脆叶结球莴苣品种6个、对增加蔬菜种类品种有一定作用。 叶用莴苣的引种试种 一、叶用莴苣引种概况 1978年至1987年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引入叶用莴苣208份,其中自荷兰引入61份,美国53份,日本42份,其他国家52份。重复引进和失去发芽率的材料约占引入材料的30%左右,实际只有150余份。 从…  相似文献   

3.
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不同颜色荧光灯(白光、红光、蓝光、黄光)为光源,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叶用莴苣照光25d后进行生长和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黄光对叶用莴苣的生长效果好,其次是白光,红光和蓝光对叶用莴苣生长不利;可溶性糖含量以黄光处理最高,之后依次是红光、蓝光;可溶性蛋白、Vc、干物质含量以黄光最高,其次是蓝光,硝酸盐含量以黄光处理的最低,而蓝光、红光处理,其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的提高;蓝光处理下植株的Mg、Zn、Cu、Mn含量显著高于白光。结论:黄光对提高叶用莴苣的食用品质效果最好,但蓝光更有利于显著提高叶用莴苣矿质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不同颜色荧光灯(白光、红光、蓝光、黄光)为光源,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叶用莴苣照光25d后进行生长和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黄光对叶用莴苣的生长效果好,其次是白光,红光和蓝光对叶用莴苣生长不利;可溶性糖含量以黄光处理最高,之后依次是红光、蓝光;可溶性蛋白、Vc、干物质含量以黄光最高,其次是蓝光,硝酸盐含量以黄光处理的最低,而蓝光、红光处理,其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的提高;蓝光处理下植株的Mg、Zn、Cu、Mn含量显著高于白光。结论:黄光对提高叶用莴苣的食用品质效果最好,但蓝光更有利于显著提高叶用莴苣矿质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叶用莴苣作为叶菜类蔬菜的主要种类之一,其秧苗质量对提升产量和品质、机械化移栽和采收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以结球莴苣射手101为试材,在测定16项农艺性状指标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秧苗的综合评价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初步构建壮苗指数模型,与综合评价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相关性大且稳定的叶用莴苣壮苗指数;并应用不同...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对三种叶用蔬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苣、叶用莴苣和油麦菜为试验材料,用NaCl溶液浇灌栽培基质模拟创造盐胁迫环境,设3个盐胁迫梯度(2.0、3.0、4.0mS/cm,处理代号T1、T2、T3),以无NaCl胁迫的相同基质栽培植株为对照,研究盐胁迫对3种叶用蔬菜植株形态、生物量积累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适宜盐碱地栽培的叶用蔬菜种类。结果表明:低浓度盐胁迫对叶菜各指标抑制不显著或有促进作用,高盐胁迫下叶菜植株形态、生理指标以及营养品质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其中生物量积累受到抑制最为显著;叶用莴苣对盐胁迫反应敏感,栽培EC值不宜高于1.2mS/cm;苦苣敏感度次之,可以适应EC 1.2~2.0mS/cm盐胁迫;油麦菜对盐胁迫适应性最强,在EC 1.2~3.0mS/cm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分别于春、秋季进行2次试验,研究西花蓟马虫口密度与叶用莴苣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西花蓟马虫口密度与叶用莴苣产量损失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大棚种植叶用莴苣,西花蓟马的防治指标为5~6头·株~(-1),即当每株叶用莴苣上西花蓟马虫口数达到5~6头时,叶用莴苣产量显著降低,应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不同红蓝LED光照强度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叶用莴苣品种永荣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光照强度为100 μmol?m-2?s-1(RB100)、200 μmol?m-2?s-1(RB200)和300 μmol?m-2?s-1(RB300)的红蓝LED光源对叶用莴苣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其他处理相比,RB100处理叶用莴苣植株高度、叶面积、根长、比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RB300处理叶用莴苣中VC含量最高,硝酸盐和叶绿素含量最低。结果表明:300 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叶用莴苣的品质,而100 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叶用莴苣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蔬菜市场上出现一个新面孔——油麦菜:它长相相似于莴笋,叶细长平展,笋又细又短。油麦菜属于叶用莴苣的一个变种——长叶莴苣,与人们熟悉的生菜相近,所以又名牛俐生菜。油麦菜的营养价值要高于生菜,而远远优于莴  相似文献   

10.
叶用莴苣,菊科莴苣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宜生食,故又称生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公元5世纪传入我国,在我国南北方普遍栽培。叶用莴苣包括散叶莴苣、皱叶莴苣和结球莴苣3个变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结球莴苣品种的养分吸收规律以及产量、品质差异,对7个结球莴苣品种的产量、养分吸收、营养品质、矿质元素含量和硝酸盐含量5类指标进行了测定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结球莴苣品种养分吸收存在较大差异,产量和品质也有所不同。养分吸收对产量及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养分吸收较好的品种,其产量与品质也相对较好。7个品种中,亚特兰大和裕生2号的养分吸收量较好,其产量和品质也相对优于其他品种,综合表现佳;而养分吸收较差的飞翔,其产量及品质表现也比较差。  相似文献   

12.
营养液更换频率对水培叶用莴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栽培过程中监测营养液的pH值及EC值,研究了营养液的3种更换频率,10 d(F10)、15 d(F15)和30 d(F30)对叶用莴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10处理相比,F15、F30处理地上部鲜质量、叶片数等形态指标以及可溶性蛋白、VC含量等无显著差异;F15、F30处理的硝酸盐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且F30处理好于F15处理。  相似文献   

13.
以耐抽薹意大利生菜为试材,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纳米胶片不同处理时间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T3 处理(24 h)叶用莴苣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明显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4.57% 和22.48%,T1 处理(2 h)和 T2 处理(8 h)
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叶用莴苣茎粗和根冠比均无显著差异;T3 处理叶用莴苣叶片数显著增加,可溶性
糖含量和类黄酮含量有所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稍有降低;叶用莴苣硝酸盐含量随纳米胶片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降幅为2.05%~62.14%。在本试验条件下,叶用莴苣生长发育和品质改善效果均以纳米胶片处理24 h 最佳。  相似文献   

14.
叶面积大小是决定植物光合作用产物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得到一种快速、准确、灵活测定蔬菜叶面积的方法,本试 验以叶用莴苣为例,运用Image J 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植株叶面积的测定,然后与传统测定方法方格计数法与纸样称重法的测 定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方格计数法、纸样称重法与Image J 图像处理3 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方程线性回归分析发现,3 种方法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99 以上。由此可见Image J 图像处理软件可准确地应用于叶用 莴苣叶面积测定。  相似文献   

15.
莴苣花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青素为水溶性类黄酮化合物,具有保护植物免受紫外伤害、清除活性氧组分、抵抗逆境以及改变植物色泽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同时具有抗衰老、防肥胖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保健功效。少数莴苣品种表型为紫色,富含花青素。本文论述了莴苣花青素的生物合成与调控途径,以及影响莴苣花青素积累的因素,旨在为开发富含花青素的莴苣功能性食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京研快菜为试材,设置遮阳网、遮阳网+ 外侧喷雾、遮阳网+ 内侧喷雾3 种降温处理,研究不同降温方式对日光温室环境指标的影响,以及对越夏快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晴朗天气,3 种降温方式均能降低日光温室室内温度,其中遮阳网+ 内侧喷雾处理的降温效果最好;3 种降温处理均能提高快菜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遮阳网+ 内侧喷雾处理的快菜株高和叶片数显著高于仅遮阳网处理及对照,增设喷雾处理的快菜单株质量显著高于仅遮阳网处理且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大白菜钙敏感性鉴定的便捷指标,以20个大白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钙水平对大白菜不同生育期干烧心指数及植株生长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及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干烧心指数差异较大,总体上均随钙水平的升高明显降低,而相同钙水平下则随生育期延长而升高;幼苗期钙水平0 mmol·L~(-1)和莲座期、结球期钙水平0.5mmol·L~(-1)处理的干烧心指数聚类结果基本一致。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的幼苗干烧心指数回归模型中,仅幼苗期0.5mmol·L~(-1)与4.0 mmol·L~(-1)钙水平下的植株鲜质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值入选,且以入选变量为参数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幼苗期干烧心指数聚类结果完全一致,均可将参试大白菜品种分成钙敏感型、钙迟钝型和中间型3类,说明幼苗期0.5mmol·L~(-1)和4.0 mmol·L~(-1)钙水平下的大白菜植株鲜质量与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值可作为大白菜品种钙敏感性鉴定的便捷指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油麦菜、马铃薯、辣椒、豇豆4种蔬菜总糖、总酸、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研究新鲜蔬菜、鲜切蔬菜及其低温贮存后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与新鲜蔬菜相比,4种蔬菜的总糖含量在鲜切和鲜切冷藏后大多发生显著变化,辣椒鲜切和鲜切冷藏后总糖含量极显著提高,而豇豆、马铃薯鲜切和鲜切冷藏后总糖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油麦菜、马铃薯总酸含量在鲜切和鲜切冷藏后有明显下降趋势,鲜切马铃薯的糖酸比极显著上升。鲜切和鲜切冷藏后油麦菜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降低32.7%~54.5%,辣椒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63.5%~112.9%。鲜切冷藏后油麦菜和辣椒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降低57.7%和43.6%。油麦菜、马铃薯鲜切及鲜切冷藏后总抗坏血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鲜切辣椒总抗坏血酸和还原态抗坏血酸含量均极显著上升,而鲜切冷藏后辣椒总抗坏血酸和还原态抗坏血酸含量极显著下降。豇豆鲜切和鲜切冷藏后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和抗坏血酸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挖掘抗、耐镉甜瓜种质资源,以野生甜瓜、薄皮甜瓜及厚皮甜瓜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研究添加0、50、100 mg · kg~(-1)镉溶液后甜瓜植株生长及器官镉含量差异。结果显示,随着镉浓度加大,植株长势减弱,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及根系鲜质量明显下降。镉在甜瓜器官中的含量依次为根茎叶果实。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镉在甜瓜根、茎、叶、果实中的含量也相应增加。100 mg · kg~(-1)镉浓度下,野生甜瓜根、茎、叶中的镉含量相比薄皮甜瓜和厚皮甜瓜少,但在果实中镉含量却最大;3种类型甜瓜土壤中镉残留量为35.000~80.000 mg · kg~(-1),均远超国家土壤镉含量限量三级土壤标准。野生甜瓜和厚皮甜瓜镉抗性较好;野生甜瓜具有很强的土壤镉移除能力;参试的薄皮甜瓜对镉较敏感。  相似文献   

20.
以意大利生菜为试材,采用春、夏两季温室栽培,研究不同基质厚度(6、10、14 cm)对叶用莴苣根系环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越厚,叶用莴苣根系温度和基质含水量变化幅度越小;10 cm 和14 cm 处理的叶面积、叶片数均优于6 cm 处理,单株鲜质量、干质量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VC 含量亦均显著高于6 cm 处理,而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6 cm 处理。综合考虑栽培架承重及成本投入,10 cm 厚度的育苗基质与羊粪(3 V∶2 V)复混基质适用于叶用莴苣层架式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