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山东省泰安市林业局实验林场泰山黄精栽培基地采集泰山黄精病株,用组织分离法对其寄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共分离出寄生真菌18株,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真菌7株、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真菌5株、镰刀菌属(Fusarium sp.)真菌2株,其他聚生小穴壳菌(Dothiorella gregaria)、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Diaporthe eres、数丝顶多毛孢(Bartalinia robillardoides)各1株。  相似文献   

2.
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凭借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保健功效成为工厂化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但生产过程中易受杂菌污染,为了分析污染原因,降低污染率和生产成本,采用稀释涂平板法从菌袋上部变黄吐黄水的污染菌袋中分离得到5株细菌及5株真菌,通过形态学结合细菌16S r RNA以及真菌ITS保守序列进行鉴定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5株细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西地西菌属(Cedece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藤黄色杆菌属(Luteibacter),5株真菌分别属于枝孢菌属(Cladospor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曲霉菌属(Aspergillus)、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镰孢菌属(Fusarium)。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污染菌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腐烂病(rot disease)发生频繁,对采集的患病样品进行显微观察和病原菌分离,并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和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患病样品组织上分离到的细菌和其它真菌,优势菌株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细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细菌和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 sp.)细菌,并非致病菌,回接试验检测无致病性,初步推断出该病害不是由细菌或真菌侵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宁夏枸杞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枸杞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枸杞组织中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根据培养性状、菌落、孢子等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枸杞内生真菌的相对频率、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分析其组成特点。结果表明:21份枸杞样品中共分离得到363株内生真菌,这些菌株分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双极霉属(Bipolaris)、毛壳菌属(Chaetomium)、枝孢属(Cladosporium)、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光黑壳属(Preussia)、裂壳菌属(Schizothecium)、粪壳菌属(Sordaria)、戴氏霉属(Taifanglania)、梭孢壳属(Thielavia)、火丝菌属(Tricharina)和炭角菌属(Xylaria)14个属,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梭孢壳属(Thielavia)和曲霉属(Aspeirgllus)为优势属,分别占分离菌数的46%、14%和13%。枸杞植株各器官都有内生真菌分布,其中,茎部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最大,为0.86,且果与茎部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不同枸杞品种间内生真菌分布存在差异,"宁杞1号""宁杞2号"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远远高于黄果枸杞和黑果枸杞。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相似性结果表明,部分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宿主和组织偏好性。枸杞体内含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其内生真菌具有很高的宿主特异性,而且其分布受生境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宁夏贺兰山农牧场日光温室采集的病根、病土样品中获得427个根结线虫样品,其中204个雌成虫,68条幼虫,155个卵.通过分离,从根结线虫雌成虫、幼虫和卵上共获得83株真菌分离物,经初步鉴定除13株由于鉴定性状不明显尚未鉴定外,其它分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链格孢属(Penicillium)和青霉属(Alternaria)等9个属,其中镰刀菌属分离比例较高,占分离总数的26.5%.  相似文献   

6.
蓝莓贮藏期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云南省玉溪市蓝莓采后贮藏期引起果实腐烂的病原真菌种类,以采自澄江地区的蓝莓鲜果贮藏自然发病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病原菌,经形态学观察和ITS rDNA(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区序列测定分析,对相关病原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生病害的蓝莓果实上分离到3株病原真菌,经鉴定3株真菌分别为枝孢菌属(Cladospo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匍柄霉属(Stemphylium);该研究可为澄江地区蓝莓贮藏期腐烂病害的预防和控制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防控甘肃温室黄瓜枯萎病,获得生防效果较好的高效拮抗菌株,从甘肃武威市凉州区日光温室大棚黄瓜枯萎病根际土分离多株菌株,通过平板拮抗试验、室内盆栽效果试验,得到1株对尖孢镰刀菌(Fuasrium oxy-psorum)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假单胞属菌株33-1,经鉴定33-1为弗雷德里克斯堡假单胞菌(Pseudomona...  相似文献   

8.
以枸杞为试材,采用组织匀浆法从不同生长期的枸杞果中分离内生真菌,根据培养性状、菌落、孢子等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枸杞果内生真菌的定殖率、相对频率、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分析其组成特点。结果表明:从枸杞果中分离得到29株内生真菌,这些菌株分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枝顶孢属(Acremonium)、帚枝霉属(Sarocladium)、亚隔孢壳属(Didymella)、派伦霉属(Peyronellaea)、茎点霉属(Phoma)和盘二孢属(Marssonia)7个属;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枝顶孢属(Acremonium)和帚枝霉属(Sarocladium)为优势属,分别占总菌株数的31.0%、27.6%和27.6%;成熟期枸杞果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幼果期枸杞果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小。枸杞果内含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成熟期枸杞果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远远高于幼果期和变色期。  相似文献   

9.
采用8种培养基从来自云南哀牢山的12份双孢线虫草(Ophiocordyceps bispora)的子座、菌核及其生境土壤样品中分离细菌,并对细菌进行形态学分类,进行16S rRNA测序鉴定,同时按所获菌株来源及种类随机挑取供试菌株采用琼脂块扩散法测试对25株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双孢线虫草子座、菌核和生境土壤中分离获得302株细菌,对其中275株进行测序,它们属于4门14目18科18属65种,其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诺卡氏菌属(Nocardia)和根瘤菌属(Rhizobium)为优势属;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N. nova、纳塔尔链霉菌(S. natalensis)、S. angustmyceticus、高原链霉菌(S. platensis)、杀黄孢链霉菌(S. xanthocidicus)、江西诺卡氏菌(N. jiangxiensis)、高山芽孢杆菌(B. altitudinis)为优势种。就所含细菌类群而言,双孢线虫草生境土壤(16科16属57种)明显高于子座(9...  相似文献   

10.
以辽宁省蓝莓鲜果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潜伏侵染果实的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研究了真菌的潜伏侵染状况,为指导蓝莓果实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辽宁省蓝莓果实普遍存在真菌潜伏侵染现象,不同品种带菌率存在差异,‘M7’带菌率较高,"布里吉塔""爱国者""奥尼尔"和"南好"带菌率较低。从8个蓝莓品种中共分离鉴定出9种潜伏病原真菌,分别为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芽枝霉属(Cladosporiumsp.)、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um)、茎点霉属(Phomasp.)、毛壳属(Chatetomium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sp.)。其中,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可在多个品种中分离,为蓝莓果实主要潜伏侵染病原真菌。另外,从蓝莓果实中分离到一株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该酵母对互隔交链孢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普查和定时系统调查的方法对十字花科(大白菜、青花菜、甘蓝、萝卜)、茄科(番茄、辣椒、茄子)、葫芦科(黄瓜、冬瓜、南瓜)等10种主要设施蔬菜苗期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定,并对疫病、猝倒病、枯萎病、立枯病等4种主要苗期病害进行化学防治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从10种蔬菜上采集的864份苗期病害病样中共分离出736株菌株,共计16个种,其中致病病原有13种,在各类蔬菜上可分别引起8~9种苗期病害,以传统病害猝倒病和立枯病为主,其次为根腐病、疫病、灰霉病;筛选出对立枯病防效显著的杀菌剂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2.5%咯菌腈悬浮剂,对防治枯萎病有效的药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和3%甲霜·噁霉灵水剂,对疫病防效显著的药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50%氟啶胺悬浮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氰霜唑悬浮剂,以及防治猝倒病有效的药剂50%氟啶胺悬浮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氰霜唑悬浮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和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等。  相似文献   

12.
西葫芦根腐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所采集的西葫芦根腐病病株进行分离培养,共得到5种病原菌,分属于疫霉菌Phytophthora和镰刀菌Fusarium2个属。经致病性测定,确定引起西葫芦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疫霉菌,镰刀菌对西葫芦根腐病的发生有加重作用。经鉴定该致病疫霉菌为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anae),主要致病镰刀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13.
采用喷雾法与浸根法,分别对99份国内外甘蓝种质资源(83份自交系、16份杂交种)进行黑腐病与枯萎病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共筛选出26份抗黑腐病的材料,其中2份表现高抗,即99-192和20-2-5(病情指数10);同时还筛选获得引162、奥奇娜、96-100-919等54份高抗枯萎病的材料(病情指数10)。其中,秋德、99-192、HB34、JS119、ZL66为高抗或抗黑腐病兼高抗枯萎病的材料,且JS119和ZL66为早熟、圆球类型材料。进一步对抗性材料的地理来源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发现83份自交系材料中高抗枯萎病的材料多来自日、韩等国家,且多为早熟、圆球类型;而高抗黑腐病材料多为晚熟、扁球类型,早熟类型中对黑腐病有较强抗性的材料较少。分别对不同抗性材料配制的16份杂交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蓝黑腐病、枯萎病的抗性分别符合隐性和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15种生防菌中筛选出对黄瓜枯萎病菌抑制效果较明显的4种生防菌NSY4、NSY19、NSY50、DSN012。以津研4号黄瓜品种为试材,研究4种生防菌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枯萎病防治的作用。结果表明,生防菌NSY4基质可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总根长及根体积,分别比不添加生防菌的对照增加42.86%、26.09%、47.06%、58.82%、57.58%和51.44%;黄瓜根际基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20%、37.60%、71.88%、5.22%。添加生防菌的基质处理显著增加了根际基质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减少了真菌、尖孢镰孢菌数量;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25.00%~62.50%。因此,基质中接种生防菌可促进黄瓜植株生长,降低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其中添加生防菌NSY4的基质处理可显著促进黄瓜植株生长,有效缓解尖孢镰孢菌的侵害,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李容  黄永 《西南园艺》1998,26(3):11-13
从一年生瓜类植株上分离、筛选获得97008、97018两株拮抗菌,在PDA平板上测得对甜瓜主要果实病害病原菌软腐菌(Rhizopus sp.)、镰刀菌(Fusarium sp.)、交链孢菌(Altemaria sp.)、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sp.)的菌丝生长与孢子发育有明显抑制竹用。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褐腐病(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北京、河北、江苏等地的部分大白菜种植区,当地俗称的大白菜“茎基腐病”普遍严重发生,实际调查后共采集到大白菜“茎基腐病”病样12份,分离获得12个真菌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rDNA-ITS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分别回接健康的大白菜植株,植株表现出与田间相似的发病症状,重新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试验最终确定北京、河北、江苏等地大白菜 “茎基腐病” 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大白菜“茎基腐病”与大白菜褐腐病、大白菜立枯病属同病异名。  相似文献   

17.
对黑龙江省依兰县酸浆根腐病病根及地下茎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根据致病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结合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与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为主要致病菌。茄镰孢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 ℃,最适pH值为8.0;尖镰孢菌在10~30 ℃之间均可生长,25 ℃为最适生长温度,最适pH值为7.0;光照对菌落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构建真菌克隆文库和T-RFLP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甘肃、陕西和山西省20个地区再植苹果园土壤中的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同时还研究了平邑甜茶幼苗的生长与再植苹果园土壤中优势真菌属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真菌分类门的水平上,子囊菌门真菌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苹果连作土壤中主要的真菌类型;在属的水平上,镰孢菌属、被孢霉属、毛壳菌属、隐球酵母菌属等是主要优势菌群。从果园地区分布来看,甘肃省的5个地区土壤真菌具有相对较高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相对较低的优势度指数。陕西富平,山西平陆,山西盐湖区的苹果连作障碍较严重,镰孢菌的丰度较高。从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受抑制量与土壤中优势真菌属的相关性来看,镰孢菌的丰度与苹果连作障碍的严重程度呈极显著性正相关(r = 0.585,P < 0.01),而被孢霉属的丰度与其呈显著性负相关(r =–0.473,P < 0.05)。引起西北黄土高原地区苹果连作障碍的主要有害真菌类型是镰孢菌属。  相似文献   

19.
黄瓜单砧与双砧嫁接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根为对照,研究了单砧和双砧嫁接对春茬和秋茬黄瓜产量、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根对照相比,单砧与双砧嫁接均显著增加了黄瓜产量和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和尖孢镰刀菌(黄瓜病原菌)数量;其中单砧嫁接比双砧嫁接对放线菌和尖孢镰刀菌的影响大;秋茬黄瓜根际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大小依次为双砧嫁接>单砧嫁接>自根对照。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霞浦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从霞浦县马铃薯种植区采集马铃薯黑胫病病样分离病原菌,通过菌落形态、致病性、16S rDNA序列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序列分析和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引起福建省霞浦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采集的5 个菌株均有致病力,马铃薯植株被侵染后茎部出现黑腐症状,块茎组织发生浸渍。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6%氢氧化铜可湿粉剂1 000倍液和2%春雷霉素水分散粒剂300倍液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产量和商品薯率显著提高,综合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