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无人机飞防省时、省力、高效,逐渐受到广大种植户的认可,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晚疫病是威胁番茄生产的重大毁灭性病害,如果防治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减产和品质下降,目前生产上多采用常规大容量喷雾法防治,不仅费水费工,而且大水量提供了有利于病害暴发的高湿环境,防治效果往往不理想。本文以常规大容量喷雾处理作对照研究了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施不同药液量和药剂量对番茄晚疫病防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液量的增加,其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增加,而药液量超过3L/667m2后,药效不再增加;施药液量2L/667m2时,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效果与常规大容量喷雾(60L/667m2)效果相当,而施药液量3L/667m2时的防效显著好于常规大容量喷雾。2)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在农药减量25%情况下,施药液量3L/667m2的处理与常规大容量喷雾的防治效果相当。试验结果明确,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防治番茄晚疫病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大棚番茄灰霉病发生的影响因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体大棚、联体大棚番茄的生育期及灰霉病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对联体大棚同期种植番茄叶、花、果上灰霉病病情进行系统调查,并同步进行大棚温、湿度自动记载。结果表明,大棚番茄定植早的灰霉病发生早、发生重,病害发生盛期为花、果期。花、果期温度低于20℃、湿度高于85%时有利病害发生;结果还表明,番茄灰霉病病叶与病花、果的发生无密切相关,而病花与病果的发生具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钱忠海  李贵 《杂草科学》2013,31(1):44-47
为明确75%氯吡嘧磺隆WDG对大棚番茄地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的防除效果,2011年在田间进行了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75%氯吡嘧磺隆WDG 67.5~90 g a.i./hm2于大棚番茄移栽前进行土壤喷雾处理,对大棚番茄地凹头苋、铁苋菜等阔叶杂草和香附子等莎草科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药后20 d,75%氯吡嘧磺隆WDG67.5~90 g a.i./hm2对上述杂草总体株防效为75.16%~77.20%,药后40 d对上述杂草总体株防效和总体鲜重防效分别为74.79%~76.19%、81.68%~82.13%。该药剂对大棚番茄安全,且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可以在田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 56%2甲4氯钠盐:抚顺农药厂生产550克/升 2.4-D铵盐:进口样品 10%草甘膦液剂:本溪化工厂生产 2.试验方法除草剂的施药方法,各药剂处理区均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喷雾处理,药剂兑水量分别按规定液量进行。草甘膦涂抹法采用美国制造的两种涂抹器,使用时在涂抹器内装入10%草甘膦液剂,在豚草上进行涂抹。  相似文献   

5.
番茄灰霉病是大棚番茄上的一种重要的病害,在多种大棚番茄上严重发生,影响了大棚番茄的品质,降低了番茄的产量,因灰霉病的大发生而造成的毁棚事件时有发生,灰霉病已经成为制约番茄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番茄喷施激素催熟增产的技术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番茄比较普遍。但施用方法不当难以发挥调节剂的效应。 1几种催熟剂的使用方法   1)2, 4-滴浸花或涂花。该法可使果实提早成熟 6~ 7 d(天,下同 ),提高坐果率 15%~ 17%,一般增产 30%左右。具体方法是将 2, 4-滴药液放在开口小容器中,把半开或刚开的小花放在药液中轻轻地浸一下,或用毛笔、棉球等蘸取药液涂在花朵或花柄上。所用 2, 4-滴药液的浓度,在保护地为 10~ 20 mg/kg,早春露地为 15~ 20 mg/kg,秋番茄为 10~ 15 mg/kg。每朵花只能用 2, 4-滴处理 1次。药液不能沾到其他部位,特别是…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美洲棉铃虫Helicoverpa zea幼虫腹侧可外翻腺(ventral eversible gland,VEG)分泌物对植物抗虫反应的影响,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帕克分校校园日光温室大棚内分别测定取食未损伤、机械损伤后涂抹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和机械损伤后涂抹VEG分泌物3种处理的番茄叶片后美洲棉铃虫幼虫体重增加量,不同处理番茄叶片中防御关键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剂(trypsin proteinase inhibitors,TPI)抑制率以及防御相关的蛋白酶抑制剂Ⅱ(proteinase inhibitor Ⅱ,PIN2)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3种处理中,取食机械损伤后涂抹VEG分泌物的番茄叶片的美洲棉铃虫幼虫体重较处理前增加量最少,为4.27 mg,显著低于其它2种处理;机械损伤后涂抹VEG分泌物的番茄叶片中PPO活性和TPI抑制率最高,分别为109.16 U/mg和27.48%,分别显著高于其它2种处理;同时机械损伤后涂抹VEG分泌物的番茄叶片中PIN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分别是未损伤和机械损伤后涂抹PBS缓冲液处理的11.83倍和1.17倍。表明美洲棉铃虫幼虫VEG分泌物能够促使防御关键酶的大量积累,使得防御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上调,显著诱导番茄的抗虫反应,阻止后续昆虫的取食。  相似文献   

8.
番茄叶霉病是南京地区棚室番茄常见的重要病害,发病严重时1周内可迅速导致毁棚。随着设施栽培蔬菜的进一步发展,发病呈逐年加重趋势。而在实际防治时很多药剂对其防效不理想,为了筛选防治叶霉病的有效药剂,2003年选用4种药剂开展了防治棚室番茄叶霉病试验,并观察不同药剂对番茄的安全性。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番茄灼烧病毒属——番茄上新发现的一类植物类小RNA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灼烧病毒(170mato torrado virus,ToTV)、番茄顶点坏死病毒(Tomato apex necrosis virus,TOANV)和蕃茄枯萎病毒(Tomato marchitez virus,ToMarV)是近几年来在番茄上发现的一类植物类小RNA病毒,分别引起番茄"灼烧病"(torrado disense)和"枯萎病"(marchitez disease).该类病毒粒体形态是一种直径约为28 nm的等轴多面体病毒.其基因组是由两个长度分别约为7 kb(RNA1)和5 kb(RNA2)的ssRNA分子组成.ICTV植物类小RNA病毒研究小组最近把它们归为一个新的植物病毒属,即番茄灼烧病毒属(Torradovirus).本文就这类病毒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特征分别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新型杀菌剂丁吡吗啉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吡吗啉是一种结构新颖的杀菌剂,化学名(E)-3-(2-氯吡啶-4-基)-3-(4-叔丁基苯基)-丙烯酰吗啉。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丁吡吗啉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等重要植物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其对致病疫霉、辣椒疫霉、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38±0.06、0.72±0.05和4.44±0.03 μg/mL,对古巴假霜霉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中浓度为5.33±0.05 μg/mL;但其对尖镰孢萎蔫专化型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轮纹大茎点菌Macrophthoma kawatsukai、玉蜀黍赤霉Gibeberlla zeae的菌丝生长无抑制效果。用400 μg/mL的丁吡吗啉药液喷雾处理番茄幼苗,分别在施药后1、3和8 d接种致病疫霉的游动孢子,其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效分别为94.2%、90.8%和78.1%,说明丁吡吗啉在防治番茄晚疫病中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和一定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11.
番茄早疫病是由半知菌茄链格孢侵染引起的一种顽固性真菌性病害。本试验首次利用10亿活孢子/g的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对陕西番茄主产区的早疫病进行了防治试验。采用叶面喷雾、灌根、喷雾+灌根共3种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灌根的组合处理方法对该病害防治效果最佳,防效达91.96%。同时可有效抑制病斑的扩展,并提高番茄产量。灌根防治效果也较好,防效可达84.59%。而喷雾法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一般,防效为78.85%。另外,处理后的叶面、果面和根系周围土壤的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菌落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使用68.75%噁酮·锰锌WG75g/667m2药液能有效防治番茄早疫病.试验结果表明,在番茄早疫病发病初期,连续用药2~3次后,能有效控制番茄早疫病的蔓延,在多雨季节可作为防治该病的农药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刘峰 《植物医生》2003,16(4):18-19
番茄果实生理病害的种类很多 ,有脐腐病、畸形果、空洞果、日灼病等。在棚室栽培时 ,发生较普遍 ,危害也比较严重。在生产上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淮阴地区棚室番茄果实上的主要生理病害的症状、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与广大读者共飨。1 番茄脐腐病1.1 症状与形成的原因该病以青果期发病最重。病斑多产在果实顶部 ,最初水渍状暗绿色 ,很快变为暗褐色 ,果肉失水 ,顶部呈扁平状 ,一般不腐烂 ,湿度大时 ,病斑上有某些真菌腐生 ,产生粉红色或黑褐色霉层。形成的原因 :1.1.1 水分供应失调 特别是果实膨大期所需水分得不到满足 …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喷雾助剂对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番茄潜叶蛾Phthorimaea absoluta Meyrick的增效作用, 分别向比推荐用量减量10%、20%、30%的药液中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或芦荟精油助剂至终浓度为0.05% (V/V), 测定其对番茄潜叶蛾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 添加3种喷雾助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效。相较于推荐用量, 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或芦荟精油可使农药减量10%~20%。田间应用时可将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按照推荐用量减量10%~20%, 并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或芦荟精油来防治番茄潜叶蛾。  相似文献   

15.
利用KT-10-Ⅱ型四旋翼植保无人机开展玉米灌浆期三点斑叶蝉的防治试验,研究无人机飞行高度、飞行速度、施药液量以及喷雾助剂等因素对农药雾滴在玉米冠层的沉积分布影响及对三点斑叶蝉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人机飞行高度为距玉米株冠顶部1m、飞行速度6m/s、施药液量15L/hm2,并加入1.5%喷雾助剂"迈飞"的条件下,喷雾雾滴在玉米冠层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沉积密度分别达到41.9、27.3和14.9个/cm2,对三点斑叶蝉药后1d防效可达91.3%,药后14d防效96.8%以上,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番茄是宁波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的主要蔬菜之一 ,在江北区常年种植面积达 1 0 0 hm2以上 ,番茄病害种类繁多 ,主要有 :番茄猝倒病 ,番茄早疫病 ,晚疫病、灰霉病、菌核病、叶霉病、绵疫病、青枯病、病毒病、枯萎病、软腐病、斑点病、煤霉病、炭疽病等 1 4种之多。防治番茄病害 ,应根据病情 ,早防早治 ,采用农业防治为基础 ,药剂防治为主体的综合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1 轮作 ,可减少病菌寄主 ,切断侵染桥梁。一般要求与非茄科、非瓜类等蔬菜作物轮作 3~ 4a以上。2 选用抗病品种 ,进行种子消毒 ,选栽无病壮苗。种子消毒处理方法较多 ,常用的…  相似文献   

17.
冯明义 《植物医生》2005,18(6):33-34
番茄是赫章县城蔬菜市场上的主要品种之一,不少菜农利用塑料大棚种植番茄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近年来一些塑料大棚内种植的番茄由于遭到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导致大幅度减产,部分菜农为此焦头烂额.为了对塑料大棚番茄有害生物进行无害化治理,笔者于2003-2004年在摸清塑料大棚番茄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的基础上,开展了无害化治理技术的示范研究,同时,提出了无公害控制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番茄叶霉病是南京地区棚室番茄常见的重要病害,发病严重时一周内可迅速导致毁棚。随着设施栽培蔬菜的进一步发展,发病呈逐年加重趋势。而在实际防治时很多药剂对其防效不理想,为了筛选防治叶霉病的有效药剂,2003年选用4种药剂开展了防治棚室番茄叶霉病试验,并观察不同药剂对番茄的安全性。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棚室番茄防病壮苗增产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书静 《植物医生》2004,17(1):26-26
1 药剂浸种法 番茄种子表面可以携带病毒,为预防病毒病需用药剂进行种子浸种消毒.具体做法是:先用温水浸种 6 h,再用 200倍高锰酸钾液浸种 1 h,或用 200倍福尔马林液浸种 1 h,也可用 10%磷酸三钠液浸种 20 min.浸后用清水冲洗种子,可杀死种子表面病毒.  相似文献   

20.
将纯化的番茄环斑病毒(Tomato ringspot virus,ToRSV)制剂免疫BALB/c小鼠,末次免疫后第3天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有限稀释法克隆和间接ELISA方法进行筛选,成功获得了2株分泌ToRS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分别命名为1H8、1D4.用间接ELISA方法对所获得的2个杂交瘤细胞株进行亚型鉴定均为IgG1亚类.间接ELISA效价测定结果1H8为1:105,1D4为1:106.TAS-ELISA实验结果表明此2株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均能与本研究室保存的从德国引进的番茄环斑病毒分离物、从美国ATCC引进的番茄环斑病毒分离物PV-100、PV-174、PV-239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同属其它3种病毒: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TRSV)、南芥菜花叶病毒(Arabis mosaic virus,ArMV)、马铃薯黑环斑病毒(Potato black ringspot virus,PBRSV)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