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二、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和亚急性疹块型,也有表现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2.
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与剖检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亚急性疹块.慢性呈多发性关节炎、心内膜炎。 一、发病情况 岫岩县某养殖户从市场购入20头2月龄小猪,突然发病,病初零星死亡,随病程发展,死亡数迅速增加,仅2天就死亡8头,接诊时已死亡11头。  相似文献   

3.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猪的急性、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也有表现为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患急性猪丹毒的猪皮下脂肪呈桃红色,用刀切毛细血管出血浸润,表皮呈弥漫性炎性充血,即全身性皮肤充血,呈现一片红色,俗称"大红袍".  相似文献   

4.
猪丹毒俗称打火印,是由丹毒秆菌厉蔚起猪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高热,败血症、皮肤上紫红色疹块,关节炎,心内膜炎,皮肤坏死。  相似文献   

5.
范方胜 《农技服务》2014,(4):142-142,128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部分病例由急性型转变为慢性的关节炎型或心内膜炎型。本病主要侵害架子猪。人感染后称为类丹毒,其临床特征为指部或手部的皮肤出疹,有烧灼感和刺痛感,有时剧痒,但不化脓。本病的病原体是丹毒丝菌,革兰氏阳性,呈小杆状或丝状。本菌对盐腌、火熏、干燥、腐败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露天放置77天的病死猪肝脏,深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猪丹毒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很大,每年都有猪丹毒的发生和流行,目前集约化养猪场相对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主要侵害架子猪和育成猪。猪丹毒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或亚急性的疹块型,慢性多发性非化脓性生关节炎及疣状心内膜炎。1病原:猪丹毒是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是一种具有明显的形成长丝倾向的革兰氏阳性菌。  相似文献   

7.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是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特征是:急性型多呈败血症症状、高热;亚急性型则表现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即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型表现为疣状心内膜炎和纤维素性关节炎,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一、流行特点在自然条件下,猪对本病敏感。其他家畜、禽类和人也能感  相似文献   

8.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侵入猪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呈现败血症经过,亚急性型皮肤上出现特异性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型常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1诊断要点1.1流行特点该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在自然条件下,3~12个月龄猪易感性最强。病猪和带菌猪是  相似文献   

9.
猪丹毒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丹毒主要是由丹毒杆菌属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主要危害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与剖检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该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季,5—8月是流行的高峰期,其他月份仅有零星发生。该病呈世界性广泛分布,是欧洲、亚洲、澳洲和美洲大陆经济上重要的一种疾病,为我国三大猪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试验从疑似猪丹毒病例病料中,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法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试验鉴定、明胶穿刺培养试验和动物接种试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为猪丹毒杆菌,从而将此病例确诊为猪丹毒,为养殖场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猪丹毒是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笔者根据本人近几年基层工作经验,简要总结了几条发病原因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目前,该病在规模化养猪场时有发生,是严重威胁养猪业发展的一种重要传染病。1.流行特点。猪丹毒多发于夏、秋高温季节,冬、春季只是散发,易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该病主要感染猪,牛、马、羊、禽类也偶尔感染发病,主要发生在2~6月龄的架子猪。33%~50%健康猪的  相似文献   

12.
短信平台     
△贵州读者(手机号:187××××0319)问:什么是猪丹毒病,怎样防治?答:猪丹毒病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猪丹毒病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治疗不及时,则易转为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或者心内膜炎病。主要侵染猪,其他动物和人也可感染。该病会损伤猪的皮肤,通过吸血类昆虫传播。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由于猪肉价格保持高位,有许多新养殖户尝试在这一块分一杯羹,但许多人并没有认识到传染病的风险,防疫也以猪瘟、口蹄疫为主,忽视了猪丹毒可能带来的损失。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它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性,亚急性和慢性型三种,其中急性败血性发病急、死亡率高。仔猪及成年猪都可发生猪丹毒,但以3~6月龄的架子猪最为多见。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夏季潮湿闷热时多发。多年来一直把猪丹毒与猪肺疫、猪瘟并列为猪的三大传染病,可见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我区某养猪场的母猪突然患发病,第一天有1例,症状明显,第二天3头,第三天7头,疑似猪丹毒,猪场隔离治疗和彻底消毒,肌肉注射猪连续喂饲1周。控制后,没有更多的疾病发生。通过对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细菌学检查,证实该猪场疾病为亚急性皮疹性丹毒。猪丹毒是由猪毒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程为急性脓毒症、亚急性皮疹型、慢性多发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在夏季和秋季多雨季节多发,冬季和春季寒冷季节很少发生。本病也会  相似文献   

15.
一、发病特征 猪丹毒常发生在夏秋炎热多雨季节,为急性热性传染病,由胞内菌猪丹毒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1~7天.初期多为急性型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率,病猪在尚未发现临床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或体温突然增高至42~43℃,食欲减退或完全停食,不久在耳后、颈部、胸、腹侧等部位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红斑,逐渐变为暗紫色,按压褪色.病重猪呼吸困难,3天左右死亡.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  相似文献   

16.
猪丹毒的病理诊断、检疫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提出了猪丹毒的临床症状、病理诊断以及检疫和防治。  相似文献   

17.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急性型呈败血症经过;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发生界限明显的红色疹块,又称为疹块型;慢性型主要表现为非化脓性关节炎和增生性心内膜炎。猪丹毒杆菌在非芽孢细菌中是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的细菌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猪链球菌病是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疾病总称。临床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等。可致猪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关节炎及心内膜炎,C群链球菌引起的败血性链球菌病危害最大,可致死亡,危害严重。E群引起的淋巴结脓肿最多,流行广。临床上可分为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化脓性淋巴结炎型三种类型。1、发病情况2014年6月某天,我区一小型生猪养殖场饲养的50多头  相似文献   

19.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属某些种类链球菌感染猪引起的一些疾病的总称.由于感染链球菌的种类、毒力不同,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一般引起猪的急性、亚急性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关节炎及其他化脓性炎症.  相似文献   

20.
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热性传染病。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变化;亚急性病皮肤出现线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病例发生心膜炎和关节炎。病原:猪丹毒杆菌。流行病学:本病多发生于3~12月龄的猪只,哺乳仔猪和老年母猪很少发病,以4~6月龄的架子猪发病最多,其它畜禽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