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稀土系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钪、钇等17种化学元素的统称.稀土农用研究在国际上是项没有解决的新课题.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学者普·弗·萨沃斯金等就发现稀土对小麦的生长和橡胶革干胶含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六十年代以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美国、菲律宾等,相继就稀土对玉米、大豆、蚕豆和甜菜等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但尚未实用于农业生产.我国农用稀土研究起步较慢,但进展很快.1972年开始研究,先后在北京、湖南、  相似文献   

2.
不同茬口对小麦养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不同茬口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在测定玉米、大豆、花生、甘薯4种不同作物收获后土壤养分状况的基础上,对不同茬口下小麦植株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玉米茬相比,大豆茬的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提高,花生茬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提高,甘薯茬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下降;大豆、花生和甘薯茬有利于小麦植株养分的积累,并能显著提高千粒重,但甘薯茬的小麦产量显著低于玉米茬。因此,大豆和花生可作为冬小麦种植区两熟复种模式的适宜前茬作物。  相似文献   

3.
不同轮作系统中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的化感作用,用滤纸法研究了6种轮作系统中5种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发芽及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在大豆连作(S…SS) 12年区土壤中种植后,在其根渗出物中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为63.3%,与玉米-大豆-玉米(CSC)轮作区相比(发芽率96.7%),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小麦-大豆-小 麦(WSW)、大豆-小 麦-玉米(SWC)和玉米-大豆-玉米(CSC)轮作区种植甜菜后,与相应轮作系统中种植其它作物相比,大豆种子在甜菜根渗出物中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几乎最低,且在所有供试轮作系统中种植甜菜后均不利于下茬大豆种子发芽后的芽生长;而在所有轮作系统中种植亚麻后,其根渗出物更好地促进了下茬大豆种子发芽,且芽长势良好.玉米除了在小麦-大豆-小 麦(WSW)轮作区外,在其它轮作系统中种植后对大豆种子发芽影响不大.在玉米-大豆-玉米(CSC)、大豆-小麦-大豆(SWS)和裸地(Nudation)中小麦根渗出物利于大豆种子发芽和芽生长.总之,同一作物在不同轮作系统中种植或不同作物在同一轮作系统种植后,作物的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发芽和芽生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小麦和大豆3种作物为试验材料,利用水培法收集3种作物根系分泌物测定其对马铃薯枯萎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小麦和大豆的根系分泌物对马铃薯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孢子产量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玉米根系分泌物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小麦根系分泌物次之,而大豆根系分泌物的抑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改革旱土耕作制,是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变一熟为二熟,二热为三熟,旱粮增产的重要途径。对全省十种旱土耕作制度进行定位研究的结果表明,油菜—红薯,小麦—大豆—红薯,小麦—玉米—红薯、蚕豆—大豆—红薯,小麦—玉米—绿豆,罗卜—花生—玉米,油菜—玉米—红薯等七种耕作制度,能充分利用光能、地力、劳力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增加  相似文献   

6.
稀土农用研究是一项开拓性课题,1982年正式列入“六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内容.多年试验证明,合理施用稀土确能使水稻、小麦、大豆……等多种农作物增产增收;对一些作物有一定的改进品质的作用;适量施用稀土,可加强植物体的某些生理机能:卫生学初步鉴定表明,稀土属低毒物质,在“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试验中,未见阳性反应,对土壤、粮食进行的比放射性测定可见,使用稀土后与其自然本底未见差异.总之,从稀土农用的全国性多学科综合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进展和成果来看,稀土农用的前景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上应用的稀土(又叫农乐)为硝酸稀土和氯化稀土等轻稀土,是生产稀土元素时的一种中间产物。我国自1972年开始在农业上应用。十多年来,通过北京、天津、南京、黑龙江、湖南、江西等省(市)几万次盆栽,小区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对水稻、小麦、大豆、棉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浓度玉米秸秆浸提液对玉米、大豆和小麦3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其幼苗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根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浸提液促进玉米和小麦种子萌发,发芽率分别提高18.4%和7.6%;秸秆浸提液浓度为0.8 g/m L时,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发芽率降低11.3%。不同浓度秸秆浸提液处理,3种作物根系活力、抗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受到不同程度抑制或促进作用,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黑龙江垦区852农场研究了初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和机械阻力等土壤物理特性及对玉米、大豆产量的影响,为中长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09年进行,轮作顺序为大豆-玉米-玉米;大豆试验圃(前茬为玉米)和玉米试验圃(前茬为玉米)处理为免耕、灭茬还田、旋耕还田和传统耕作;玉米试验圃(前茬为大豆)处理包括免耕、直播还田、旋耕还田和传统耕作.结果表明:大豆试验圃(前茬为玉米)免耕和灭茬还田处理生育前期的土壤温度分别比传统耕作低3.38℃和2.6℃,玉米圃(前茬为大豆)免耕和直播处理同期的土壤温度分别比传统耕作低1.93℃和1.39℃;春季播种期大豆试验圃(前茬为玉米)免耕和灭茬还田处理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高于传统耕作9.3 %和4.8%,玉米试验圃(前作为大豆)免耕和直播还田处理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高于传统耕作16.0 %和12.6 %;此外,免耕模式的5~20 cm深度的土壤容重和0~25 cm的土壤机械阻力均显著高于传统耕作模式,但是均未达到对作物根系生长产生抑制的阀值;免耕和灭茬/直播还田模式前期的耕层低温并未对产量构成不利影响,与传统耕作相比并未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玉米、大豆、小麦、甜菜、亚麻5作物的4种不同轮作体系、1个轮作周期的试验,分析了不同前茬对甜菜根产量及效益、甜菜茬对后作的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是甜菜的最好前茬,比其它茬口增产块根10.8%~14.4%,纯效益可增收26.5%~37.1%;甜菜茬种玉米、大豆比种其它作物产量高、效益好;从产量和效益综合分析,较好的轮作体系应为:大豆一甜菜(亚麻)一玉米,或大豆一甜菜一玉米一小麦。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玉米大豆轮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玉米长期连作带来的土壤生态环境问题,依据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分析不同轮作体系对大豆和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3个作物种植模式,分别为玉米连作(MC)、玉米-大豆轮作(M-S)、玉米-玉米-大豆轮作(M-M-S),于秋季测定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性状,并比较分析不同模式产值效益.结...  相似文献   

12.
两熟种植模式一直是华北平原的主要种植模式,冬季作物以小麦为主,夏季则以玉米、大豆、棉花和薯类等作物为主。为研究不同夏播前茬作物对后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用玉米(T1)、大豆(T2)、花生(T3)和甘薯(T4)四种夏播作物,在播种前和收获后检测田间土壤养分变化,以及后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大豆收获后,15~3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129.75%和43.93%,远高于其他前茬处理;花生收获后,15~3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与播前相比基本保持平衡;四种前茬处理下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加。玉米前茬和花生前茬处理下,小麦产量和籽粒中氮、磷、钾的积累量显著高于大豆前茬和甘薯前茬处理,小麦产量比甘薯前茬处理分别提高38.15%和31.13%。花生前茬能够有效提高后茬小麦籽粒干基蛋白、湿面筋含量和籽粒容重,大豆前茬能够提高后茬小麦籽粒的干基淀粉含量,甘薯前茬能够提高后茬小麦的出粉率。总的来看,选择花生做前茬,在保持后茬小麦产量较高的同时,能够提高小麦籽粒的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上应用的稀土(又叫农乐)为硝酸稀土和氯化稀土等轻稀土,是生产稀土元素时的一种中间产物。我国自1972年开始在农业上应用。十多年来,通过北京、天津、南京、黑龙江、湖南、江西等省(市)几万次盆栽,小区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对水稻、小麦、大豆、棉花、花生、白菜、西瓜、茶叶、烤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法,对冀北一年一作种植区玉米与矮秆粮食作物间作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小麦1.8m—带间作套种大豆”和“玉米小麦1.5m—带间作套种大豆”模式多效应灰色关联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完善以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为核心的三熟模式配套栽培技术,提高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的产量,研究了小麦(A1)、豌豆(A2)、蚕豆(A3)及马铃薯(A4)4种前作处理和施氮0(B1),30(B2)和60(B3)kg·hm-23种水平对大豆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作豌豆和蚕豆处理与前作小麦相比,提高了大豆茎粗、分枝数和R2、R8期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降低了株高,其中,前作为蚕豆处理的大豆茎粗、分枝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比前作为小麦处理的高3.5%、5.9%和5.7%,产量也较小麦前作平均高197.94 kg·hm-2;不同前作下各施氮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表现不一致,前作蚕豆、豌豆处理,大豆株高和分枝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茎粗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前作小麦和马铃薯处理的大豆株高、茎粗、分枝数和产量则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所有处理中以A3B2处理组合大豆农艺性状较好,产量最高,即前作蚕豆和施氮30 kg·hm-2时有利于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农艺性状的改善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大豆需求快速增加,中国采取政策与科技综合措施振兴国产大豆。为进一步摸清藁城区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和农民种植成本效益情况,河北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产业经济岗专家团队通过座谈和问卷等形式,对藁城区8家(其中大豆6家,玉米和小麦各1家)种植大户和合作社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种植大豆收益相对较低,与玉米和小麦的投入产出比相比较,大豆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连续8年在黑龙江省5个生态区9个9区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根际土壤养分虽然在理论计算时,会出现氮素营养亏缺,但是生产实际中,由于施肥的缘故,大豆重迎茬并没有造成养分的明显偏耗,不仅氮磷钾三元素如此,硼、钼、锰、锌等微量元素也是不同轮作方式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在不施肥的盆栽条件下,大豆以及玉米、小麦重茬种植都比正茬轮作多消耗了土壤中的主要营养元素,其中重茬大豆对全磷和速效钾的消耗高于重茬玉米、重茬小麦;大豆重迎茬种植,植株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发生了变化,对于大多数营养元素、特别是对于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能力下降,但是,对于钙、镁、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量增加;增施钾肥能显著地提高重迎茬大豆的产量。这一切都说明根际土壤养分的变化以及根对养分吸收能力减弱对重迎茬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玉米密度、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光合速率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绍森  唐永金 《大豆科学》2007,26(2):149-153
应用三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玉米密度、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光合速率的影响,并建立相应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方程拟合程度较好,玉米密度、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光合速率有显著的影响.玉米密度对间作大豆光合速率的效应呈现倒抛物线曲线,玉米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光合速率的效应呈现抛物线曲线.玉米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光合速率具有交互效应.在玉米生产密度下,适当增加玉米生产的行距和穴距,可以提高间作大豆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9.
以大豆主栽品种湘春豆22号为材料,采用三种养分含量不同配方的稀土生物有机肥,以复合肥和复合肥加菜籽饼为对照,研究了含稀土生物有机肥对大豆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复合肥、复合肥加菜籽饼比较,施用含稀土生物有机肥可增加大豆单株根瘤数,并使大豆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产量构成因素提高,从而显著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20.
<正> 1 试验目的植物生长激素,又叫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等生理过程都起着调节作用.因此,它对农业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着重大的经济价值和意义.2,3,5-三碘苯甲酸(简称TIBA)是一个优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以往的文献中,仅仅见到用于大豆、小麦的报道.我们在研究三碘苯甲酸的应用研究中,发现大豆、小麦的根部发育较为突出,因此将其用于马铃薯,为了验证第一次试验结果,以尽快改变马铃薯生产现状,把此措施普遍推广,尽快应用到生产中去,把产量由目前的亩产1500~2000kg的水平,提高到2500~3000kg的高水平,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复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