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杜仲茶饮料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水提取杜仲汁时间为40 min、温度为70℃,杜仲汁中绿原酸含量为2.4 mg·mL-1、总黄酮含量为1.5 mg·mL-1以上、桃叶珊瑚苷含量为1.7 mg·mL-1以上.用0.5ZTC澄清剂溶液25 g·kg-1澄清提取的杜仲汁对有效成分损失最少,绿原酸损失为0.251 mg·mL-1、总黄酮损失为0.321 mg·mL-1、桃叶珊瑚苷损失为0.348 mg·mL-1.产品配方为杜仲汁60 mL、纯净水960 mL、白糖80 g 、柠檬酸1.6 g等.产品色泽为黄褐色,具有杜仲特有的风味,酸甜适宜,  相似文献   

2.
杜仲夏叶与秋叶浸提物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就杜仲夏叶与秋叶的浸提物得率,其浸膏粉中绿原酸及桃叶珊瑚甙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杜仲夏叶的浸提物得率明显低于杜仲秋叶,而其浸膏粉中的绿原酸及桃叶珊瑚甙的含量也明显低于杜仲秋叶。所以为用于加工浸提物而在夏季大量采摘杜仲叶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杜仲乔林与叶林树皮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流提取法,对杜仲乔林与叶林2种栽培模式下树皮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乔林树皮中杜仲醇、总黄酮和杜仲胶的含量均比叶林树皮中的高,而叶林树皮中绿原酸、京尼平甙酸和桃叶珊瑚甙却比乔林树皮中的高;同时比较将杜仲树皮碾成粉状和丝绵状2种处理方式对次生代谢物提取的影响发现,二者效果相差不明显,但考虑到后期要提取杜仲胶,建议将杜仲皮碾成丝绵状。  相似文献   

4.
采样时间对赤霉素处理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采样时间对赤霉素处理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采用喷施法,以2a生杜仲幼苗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采样期赤霉素处理杜仲叶中京尼平苷酸、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采样时间对赤霉素处理杜仲叶中京尼平苷酸、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期内,所有采样时间赤霉素均可以提高杜仲叶京尼平苷酸含量,且大多数采样时间赤霉素处理提高了桃叶珊瑚苷和绿原酸含量,但赤霉素处理在所有采样时间均降低总黄酮含量。在试验期内,赤霉素处理对杜仲叶总黄酮含量变化影响较明显,对京尼平苷酸含量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不同干燥方式对杜仲雄花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杜仲雄花总黄酮、绿原酸、京尼平苷等含量的影响,提高杜仲雄花有效成分的利用率。[方法]分别采用炒制、热风、真空、冷冻、晒干、阴干的方式对杜仲雄花鲜叶进行干燥,通过感官评价、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杜仲雄花成分含量进行评价。[结果]真空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总黄酮含量和绿原酸含量最高,冷冻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桃叶珊瑚苷和京尼平苷含量最高,炒制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总黄酮、绿原酸和京尼平苷含量均高于热风干燥处理,但热风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桃叶珊瑚苷含量高于炒制干燥处理。[结论]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无论外观还是成分含量效果均最佳,晒干和阴干效果最差,但冷冻干燥成本高、耗时长,因此建议采用真空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叶片的最佳釆收期并筛选出叶中有效成分含量高的杜仲,本研究以不同产地2年生杜仲苗为研究对象,对其各生长特性指标进行了测量,并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其叶中总黄酮、绿原酸及桃叶珊瑚苷3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河南三门峡地区的杜仲株高、地径、叶面积、周长指标均高于河北保定地区,且各指标差异均显著。随着时间的延长,两个产地杜仲的株高生长整体呈"S"型曲线,且地径生长略滞后于其株高生长。不同产地杜仲叶中桃叶珊瑚苷与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绿原酸含量差异不显著,并且河北保定地区杜仲叶中3种主要有效成分总值高于河南三门峡地区。河北保定地区杜仲叶中绿原酸和桃叶珊瑚苷含量在7月中旬达到较高,总黄酮含量在8月中旬达到最高。综合3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可以确定采收期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多波长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杜仲雄花茶中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和京尼平苷3种活性成分含量。[方法]采用Thermal Hypersil BDS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0.3%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6℃;多波长检测206、238、327 nm。[结果]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和京尼平苷均在测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同一时期内采集,不同产地的杜仲雄花茶因环境的影响,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和京尼平苷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杜仲雄花茶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及京尼平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龙桢桢  乔媛媛  李静  郑敬  魏屹  成晓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87-13789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桃叶珊瑚苷的工艺,为进一步精制洒金桃叶珊瑚中桃叶珊瑚苷奠定基础。[方法]以桃叶珊瑚苷为指标成分,用HPLC法测定桃叶珊瑚苷的含量,并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桃叶珊瑚苷的最优工艺。[结果]S-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桃叶珊瑚苷的最优条件为:上样液浓度2.76 mg/ml,上样液流速2 BV/h,上样量9.20 mg/g,洗脱溶媒为浓度15%乙醇,洗脱流速2 BV/h,洗脱剂用量3 BV。[结论]S-8大孔吸附树脂对桃叶珊瑚苷分离纯化效果良好,产品纯度为48.04%,回收率为82.30%。  相似文献   

9.
以薄层层析法分析了盐渍地一年生杜仲叶片中桃叶珊瑚甙,以及桃叶珊瑚甙的提取分离工艺。  相似文献   

10.
外源激素影响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杜仲叶面喷施ABT生根粉和赤霉素,研究其对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京尼平甙酸、绿原酸、总黄酮、杜仲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BT生根粉处理后,杜仲叶中京尼平甙酸的含量在较长时间段内增加,增加幅度超过了9;绿原酸、总黄酮和杜仲胶的含量减少,减少幅度较大.赤霉素在不同的时期,对杜仲叶中京尼平甙酸、绿原酸、总黄酮和杜仲胶的含量影响效果不同,变化幅度较喷施ABT生根粉的小.  相似文献   

11.
对74份木瓜属种质资源果实的绿原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和总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光皮木瓜中未检测到绿原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106~0.108 mg/g、0.694~0.840mg/g,总黄酮含量为16.135~28.182 mg/g;日本木瓜绿原酸含量为0.117~1.694 mg/g,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441~0.911 mg/g、0.366~0.487 mg/g,总黄酮含量为16.424~19.804 mg/g;皱皮木瓜绿原酸含量为0.096~2.746 mg/g,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360~1.836 mg/g、0.110~1.604 mg/g,总黄酮含量为6.661~40.839 mg/g;毛叶木瓜绿原酸含量为0.297~4.017 mg/g,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311~1.520 mg/g、0.031~1.345 mg/g,总黄酮含量为8.428~39.517 mg/g。  相似文献   

12.
东魁杨梅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对光照与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下栽培的东魁杨梅幼苗叶片的总黄酮、总鞣质、总绿原酸和游离蒽醌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下,东魁杨梅幼苗叶片的总黄酮、总鞣质、总绿原酸和游离蒽醌含量的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差异,各光强处理总黄酮的含量表现为1层遮荫(光照强度约为全光照的4%)>全光照>2层遮荫(光照强度约为全光照的18%)>3层遮荫(光照强度约为全光照的6%);总绿原酸和总鞣质的含量均为全光照>1层遮荫>3层荫>2层遮荫;游离蒽醌的含量为2层遮荫>1层遮荫>全光照>3层遮荫。全光照有利于总绿原酸、总鞣质的合成积累,1层遮荫有利于总黄酮的合成积累,2层遮荫有利于游离蒽醌的合成积累,含量分别为(99.6±8.44)g/kg、(16.1±0.41)g/kg、(27.6±0.42)g/kg、(0.169±0.016 5)g/kg。不同土壤含水量下东魁杨梅叶片总黄酮、总绿原酸、总鞣质、游离蒽醌含量的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壤水分供应充分有利于东魁杨梅叶片中总绿原酸、总鞣质和游离蒽醌的合成积累,但不利于总黄酮的合成积累;适宜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总黄酮的合成积累;轻度水分胁迫对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中度水分胁迫可提高东魁杨梅总黄酮、总绿原酸、总鞣质、游离蒽醌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合成积累。  相似文献   

13.
以5年生元宝枫苗为试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元宝枫叶内黄酮、绿原酸含量及有关成分随月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元宝枫叶内黄酮含量8月份最高,含量高达5.86%,绿原酸含量6月份最高,含量高达3.62%,SOD酶活性8月份最高,叶绿素含量6月份最高,可溶性糖含量9月份最高,月份不同其含量也不同,不同月份下,黄酮、绿原酸、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均以a=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而SOD酶活性以a=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适宜雪菊幼苗生长的硝态氮肥施用量。【方法】以雪菊为试验材料,选用硝态氮(Ca(NO3)2·4H2O)为供试肥料,采用盆栽试验,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个硝态氮处理水平,每盆硝态氮的施用量分别为0 (CK),0.10、0.15、0.20、0.25、0.30 g/kg营养土,研究不同硝态氮处理对雪菊幼苗生长及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不同硝态氮处理对雪菊幼苗生长及代谢产物均有一定的影响。硝态氮施用量为0.25 g/kg时,雪菊幼苗的株高表现最佳,为7.26 cm;硝态氮施用量为0.3 g/kg时,雪菊幼苗的鲜重、茎粗、幼苗分枝数、SPAD值、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现最佳,SPAD值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8.92和8.86 mg/g。硝态氮对雪菊幼苗可溶性糖有一定促进作用,在硝态氮施用量为0.25 g/kg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32.63%。对照的雪菊幼苗根冠比、根长、叶片中绿原酸、总黄酮以及根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叶和根中总黄酮分别为90.70和34.77 mg/g,叶片中绿原酸含量为10.85 mg/g。硝态氮施用量为0.3 g/kg时,雪菊幼苗中PAL活性最低,与对照相比降低10.76%。【结论】少施或不施硝态氮有利于提高雪菊幼苗叶片PAL活性,增加幼苗根和叶的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但少施或不施硝态氮对雪菊幼苗的生长以及干物质积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硝态氮施用量以0.25~0.3 g/kg营养土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同时提取分离杜仲叶中的绿原酸和黄酮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方法]研究了以超声波辅助乙醇同时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和黄酮的工艺条件,以绿原酸得率为考察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绿原酸和黄酮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50%乙醇,原料与溶剂比例为1∶10(g∶ml),在60℃下超声提取50 min。将提取液浓缩后用乙酸乙酯萃取,酯层纯化后得黄酮提取物,黄酮含量为37.6%;水层酸化后用乙酸乙酯萃取,该酯层纯化后得绿原酸提取物,绿原酸含量为23.4%。[结论]该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提取分离效率高。  相似文献   

16.
杨群  张锴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106-7107,7218
[目的]研究山楂叶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将山楂叶用浓度50%乙醇提取,以颗粒休止角和吸湿性为指标,选择最佳处方辅料,并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颗粒中的总黄酮和金丝桃苷,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最佳处方辅料为:浸膏粉250 g,糖粉125 g,糊精125 g;此时,颗粒的休止角和吸湿性都最小,分别为33°和0.65%;总黄酮和金丝桃苷样品分离良好,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总黄酮标准曲线为:Y=25.455X+0.004 7,R=0.999 9,线性范围为0.016~0.024 mg/ml,平均回收率为100.57%(RSD为0.13%);颗粒的水分、粒度和溶化性均符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总黄酮平均含量为0.412 g/g(RSD为0.38%)。[结论]山楂叶颗粒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合理,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17.
HPLC法测定异株荨麻茎叶中绿原酸和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斌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2101-2103
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异株荨麻(Urtica dioica L.)茎叶中绿原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钻石C18柱,流动相为甲醇和0.4%磷酸混合液(体积比为55/45),检测波长355 nm,柱温25℃,流速1.0 mL/min.结果表明,本法简便、快速、有效、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异株荨麻茎叶中绿原酸和黄酮类成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优化金银花愈伤组织诱导主要条件,建立愈伤组织培养体系并测定其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金银花芽为最佳的诱导外植体,经过70%酒精30 s、5%的次氯酸钠10 min消毒处理,接种于激素配比为NAA 1.5 mg/L+2,4-D 1.0 mg/L+KT 0.75 mg/L+6-BA 0.15 mg/L的MS培养基中,暗培养9 d后再进行光、暗交替培养,可诱导出淡黄色,疏松、生长旺盛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生长曲线呈S型,24 d生长量为(21.62±0.54)g/瓶;通过高效液相检测,愈伤组织每100 g样品含有绿原酸57 mg。经验证金银花愈伤组织诱导条件稳定,含一定的绿原酸为进一步建立细胞悬浮培养体系高效生物积累金银花细胞及绿原酸功能成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水稻品种谷壳中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的含量、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差异。【方法】选用5个代表性的南方籼稻品种,分析其谷壳中的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体酚类的组成及含量,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 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和ABTS(2,2'-联氨-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 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自由基清除能力两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 5个不同籼稻品种谷壳的游离酚、结合酚和总酚含量分别介于42.8-123.0、260.9-325.2和320.2-398.3 mg GAE/100 g DW,其结合态酚占总酚含量百分比平均为78.9%;游离态黄酮、结合态黄酮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介于34.0-58.0、47.9-64.4和82.0-115.7 mg CE/100 g DW,其结合态黄酮占总黄酮含量的百分比平均为56.4%;稻壳中的酚类物质主要为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绿原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香豆酸和阿魏酸,其中游离态酚类物质以丁香酸和香豆酸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25.09 μg•g-1 DW和31.21 μg•g-1 DW;结合态酚类物质以香豆酸含量为主,平均含量为2141.61 μg•g-1 DW。稻壳游离态、结合态和两者合计FRAP抗氧化能力值分别介于37.7-106.0、217.9-281.0和269.3-370.3 mg TE/100 g DW,其结合态占总FRAP百分比平均为77.3%;稻壳游离态、结合态和两者合计ABTS抗氧化能力值分别介于26.3-85.8、67.2-111.9和93.4-155.2 mg TE/100 g DW,其结合态占总ABTS百分比平均为64.8%。【结论】稻壳中含有较丰富的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稻壳总酚、总黄酮含量、单体酚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均以结合态形式为主,且有显著的品种间差异。提示水稻谷壳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绿原酸是一种珍贵的传统中药,主要从植物中提取。建立了一种利用农作物-红薯叶发酵枯草芽孢杆菌RP5产绿原酸的新方法。该株细菌是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利用高效液相和液质联用方法,研究了红薯叶粗提液作为主要液体培养基对RP5合成绿原酸产量的影响。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液体发酵培养基成分为:蔗糖40 g/L、NH4Cl 10 g/L、Cu SO40.04 g/L以及新鲜红薯叶200 g/L。该方法表明,RP5使用红薯叶提取物作为主要培养基材料能够导致绿原酸大量积累,RP5发酵产绿原酸产量提高了37.75 mg/L,是RP5基础发酵(1.58 mg/L)的23.90倍。总绿原酸包括绿原酸及其两种同分异构体产量提高了55.22 mg/L,是菌株用PDB发酵(1.74 mg/L)的31.74倍。用红薯叶和内生菌共同发酵产绿原酸这种珍贵的药物是首次报道,该方法简单、迅速且可以应用于其他材料。该结果可为绿原酸的大规模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加快了植物内生细菌和红薯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更加快了农作物副产品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