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铁制剂与施用方法对矫正花生缺铁黄化症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叶面和土壤施用铁肥以及土施酸化肥料对纠正花生缺铁黄化症的作用效果。在盆栽条件下,叶面喷施黄腐酸铁(FeFA)、土施硫酸亚铁及酸化肥料都可以提高花生新叶中活性铁以及叶绿素含量,促进花生植株的生长;在田间小区栽培条件下,叶面喷施FeFA可以提高花生的叶绿素含量,尿素与FeFA结合使用的作用效果大于单喷FeFA。土施硫酸亚铁在花生生长前期提高了花生叶绿素含量,后期作用不明显。叶面喷施与土施铁肥都可以增加花生产量,土施铁肥的作用效果不如叶面喷施效果明显,酸化肥料对提高花生叶绿素含量及产量没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缺铁的石灰性紫色土为供试土壤进行盆栽实验,选用三株慢生型花生根瘤菌Spr3 5、Spr3 7、Spr4 5及gusA和celB标记的菌株gusA3 5、gusA3 7、gusA4 5、celB3 5、celB3 7、celB4 5接种天府9号花生。通过标记根瘤菌形成的根瘤能与检测试剂产生颜色反应的特征,检测施铁肥及施不同浓度的铁肥对花生 根瘤菌有效性和竞争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缺铁的石灰性紫色土上单施铁肥、单接种根瘤菌、接种根瘤菌配施铁肥均能促进花生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效应和竞争结瘤能力,但接种根瘤菌配施铁肥的效果最好,单接种根瘤菌的效果次之,单施铁肥的效果差。喷施0 .2 %硫酸亚铁溶液的效果比0 .3%的好。植株全氮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都是指示共生固氮效应的重要指标,与花生产量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 .76 3和0 .795。gusA和celB两种标记方法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两种标记根瘤菌的平均占瘤率分别为79.6 4 %、75 .6 2 %、74 .4 1%。供试菌株中Spr4 5的有效性和竞争性最强,Spr3 7次之,Spr3 5最差  相似文献   

3.
海涂黄花梨叶片黄化现象系植株铁素缺乏所致。试验表明,主干注射浓度为0.3%硫酸亚铁营养液,黄花梨叶片叶绿素含量10 d后由0.306 mg.g-1FW增加到0.812 mg.g-1FW,在较短时间内使黄花梨叶片达到复绿效果;叶面喷施0.3%硫酸亚铁营养液,10 d后黄花梨叶片叶绿素含量由0.306 mg.g-1FW增加到0.626 mg.g-1FW,叶片复绿效果明显,但20 d后叶绿素含量有所下降,新抽出叶片还有黄化症状;土壤施铁肥短期内效果并不明显。不同施肥方式下,黄花梨叶片活性铁含量变化趋势与叶绿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叶片中活性铁含量与叶绿素含量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87 3。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铁、锌不同浓度配施对藿香生长、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以藿香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铁锌配施对藿香生长、产量、各部位铁锌分配及挥发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铁锌肥能显著影响藿香的生长发育、产量和挥发油成分,显著影响藿香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通过影响氮代谢相关酶活性间接影响植株氮代谢过程。叶面施铁对藿香产量的影响大于叶面施锌,铁锌配施的增产效果优于单独施用铁、锌肥;综合考虑藿香的生长和产量指标,认为Fe1Zn1(0.2%铁,0.1%锌)为铁锌配施的最优处理组合。施用锌铁肥能够增加藿香各部位的铁锌含量,锌在不同部位的含量呈叶>根>茎的变化趋势,铁在不同部位的含量呈根>叶>茎的变化趋势,锌主要集中在藿香叶片,而铁则主要集中在藿香根部。高浓度的叶面施铁有助于叶片Ca含量的累积。铁锌配施能显著提高藿香挥发油含量,并影响挥发油成分,其中D-柠檬烯含量最高,在Fe1Zn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22.99%)。综上,合理配施铁锌肥能提高藿香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但过高浓度的施用增产效果并不明显。本研究结果为铁锌肥在藿香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辣椒喜肥、耐肥、对水分要求严格的特点,采用铜基叶面肥、控释肥两种新技术,研究了叶面喷施铜基叶面肥和土施控释肥对辣椒产量、矿质养分在植株体内的分布、保护性酶活性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果蔬产量和改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2011年4~11月和2012年3~9月,在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新型肥料中试基地, 以赤峰牛角王为供试辣椒品种设置肥料盆栽试验,试验设8个处理: 1)喷清水土壤不施肥对照(CKW- NF);2)喷清水+土施普通肥(CKW+CCF); 3)喷清水+土施控释肥(CKW+CRF); 4)喷清水+土施控释肥+保水剂(CKW+CRF+W); 5)喷铜基叶面肥土壤不施肥(CBFF-NF); 6)喷铜基叶面肥+土施普通肥(CBFF+CCF); 7)喷铜基叶面肥+土施控释肥(CBFF+CRF);8)喷铜基叶面肥+土施控释肥+保水剂(CBFF+CRF+W)。采用称重法测定辣椒产量,于收获期取果实及叶片鲜样用于果实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植株各部位干样用于微量元素测定。【结果】1)两年内喷施铜基叶面肥和土施控释肥均能提高辣椒产量,其中叶面喷施铜基叶面肥+土施控释肥+保水剂(CBFF+CRF+W)组合对辣椒产量的提高幅度最大,与CKW+CRF+W相比2011年增产24.1%,2012年增产29.0%。2)相同的土壤施肥条件下,与喷清水相比,喷施铜基叶面肥能够显著提高辣椒植株体内的铜浓度。其中,土施控释肥加保水剂基础上喷施铜基叶面肥处理的辣椒果实中铜浓度比叶面喷清水显著提高了103.9%;土施控释肥条件下,叶面喷施铜基叶面肥较喷清水处理下的果实铜浓度增加了41.5%。3)喷施铜基叶面肥后,辣椒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CBFF+CRF+W处理下的辣椒叶片SOD活性较CKW+CRF+W处理显著提高了26.6%,CBFF+CRF+W组合的叶片的POD活性和CAT活性与CKW+CRF差异显著。4)与喷清水处理相比,无论在土壤施用控释肥还是土壤施用控释肥+保水剂的条件下,叶面喷施铜基叶面肥均使辣椒果实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的含量显著提高,其增加幅度在12.8%~178.4%。【结论】综合考虑几种肥料组合,叶面喷施铜基叶面肥和土施控释肥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植株微量元素的积累,改善辣椒营养品质,提高辣椒产量。  相似文献   

6.
施用硒、锌、铁对玉米和大豆产量与营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黄土高原低硒区典型土壤,以玉米、大豆为供试作物,研究施用硒、锌、铁对作物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施用氮、磷、钾肥料,玉米、大豆产量无明显变化,施用适量硒、锌、铁时,玉米产量明显提高15.6%~73.8%,大豆产量提高58.9%~115.1%。施用硒、锌、铁,玉米籽粒氮含量明显增加,而磷、钾含量无明显变化,大豆籽粒氮含量无明显变化,磷、钾含量有所下降。土施或结合叶面喷施硒、锌、铁时,玉米和大豆籽粒硒、锌、铁含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土施结合叶面喷施硒、锌、铁时效果突出。与对照比较,玉米籽粒硒增加480.4%、锌增加106.9%、铁增加126.7%; 大豆籽粒硒增加512.9%、锌增加62.2%、铁增加15.6%。综合考虑玉米、大豆产量和籽粒硒、锌、铁含量变化,锌、硒适宜土壤施用,或土施结合叶面喷施施用,叶面喷施铁可有效提高作物籽粒铁含量。  相似文献   

7.
镁肥对葡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大田条件下,施镁对缺镁葡萄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葡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试验,主区设4个土施硫酸镁梯度,为0、112.5、150、187.5 kg/hm~2,副区设3个叶面喷施硫酸镁浓度,分别是0%、0.2%、0.4%。土施和叶面喷施镁肥能够显著提高叶片镁含量,土施150 kg/hm~2同时叶面喷施0.4%硫酸镁肥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实际光量子产量、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原初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非光化学淬灭维持在较高水平,初始荧光最低。缺镁土壤适量施镁(如土施150 kg/hm~2同时叶面喷施0.4%硫酸镁肥)能够显著增加叶片中镁和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增加PSⅡ天线色素的非光化学能力耗散,缓解光系统受损程度,同时保持PSⅡ原处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但施镁量过大,气孔导度降低,净光合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8.
包膜缓释铁肥防治花生缺铁黄化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包膜缓释铁肥防治花生黄化的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包膜缓释铁肥后,花生产量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并影响花生体内活性铁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花生荚果产量与苗期新叶活性铁、叶绿素含量和开花下针期活性铁和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施锌对FCU复合铁防治花生失绿病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盆栽试验及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施锌对FCU复合铁防治花生失绿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锌明显地降低了花生叶片中铁的含量,减少开花数及产量,对花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几种镁肥对番茄肥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冰  毛小云  廖宗文 《土壤通报》2006,37(4):830-83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几种镁肥对番茄不同生长时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株高、挂果数量、果实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镁肥可明显提高番茄生长后期的叶绿素含量、株高及挂果数量,而且果实产量和生物量增产效果明显;活化MgO镁肥的处理番茄生长后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株高及挂果数量明显优于仅施MgO镁肥的处理;果实产量和生物量显著增产,甚至优于MgSO4处理。  相似文献   

11.
外源硒肥对茶叶硒含量及化学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硒肥对提高茶叶品质和增加茶树体内硒含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了探讨硒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机制,本研究进行了土施和喷施硒肥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和土施Na2SeO3两种施用方式对茶叶硒含量的提高及品质的改善都非常有利。叶面喷施浓度为120μgSe/ml时,喷施后第12天,春茶的硒含量最高为0.374μg/g;叶面喷施浓度为180μgSe/ml时,喷施后第18天,夏茶和秋茶的硒含量最高,分别为0.380μg/g和0.368μg/g。采用土施硒肥的方法制富硒茶时,土壤施硒量应不少于8mgSe/盆。叶面喷施浓度为180μgSe/ml时,夏茶化学品质提高最为明显,其中酚氨比下降为对照的65.73%,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到对照的116.30%。与叶面喷施有降低儿茶素含量的作用相比,土施硒肥对整个采摘期内茶叶儿茶素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因此对改善茶叶品质特别是春茶品质的作用后者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2.
锌肥施用方式对小麦、玉米产量和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和"先玉335"玉米品种,"良星99"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土施和叶面喷施锌肥对小麦、玉米产量和籽粒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华北石灰性土壤上,土施和叶面喷施锌肥并没有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小麦产量有一定程度增加;土施以及叶面喷施锌肥均显著提高小麦、玉米籽粒锌含量,叶面喷施锌肥的效果更好,并且小麦籽粒锌含量增加幅度显著高于玉米。土施和叶面喷施均能显著降低小麦、玉米籽粒磷锌摩尔比,增加籽粒锌的生物有效性,叶面喷施的效果更好。因此,单独叶面喷施锌肥或与土施相结合是提高小麦、玉米籽粒锌含量的有效措施,是保障人体锌营养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施镁对缺镁葡萄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田条件下,对缺镁的葡萄园进行了土施和叶面喷施硫酸镁肥的试验,探讨缺镁条件下,施镁对葡萄叶片和果实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为葡萄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试验,主区设4个土施硫酸镁梯度,分别为0、112.5、150、187.5 kg/hm2,副区设3个叶面喷施硫酸镁浓度,分别是0%、0.2%、0.4%。结果表明:土施和叶面喷施硫酸镁在增加缺镁葡萄镁含量的同时,促进了钾、钙和锰的吸收,但降低了叶片和果实中锌含量,对铁和铜的影响不显著。土施镁肥极显著增加了叶片和果实中镁含量,叶面喷施极显著增加了叶片镁含量,但对果实镁含量影响不显著;土施150 kg/hm2同时叶面喷施0.4%硫酸镁肥,可提高叶片和果实中镁及其它矿质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吴慧贞  刘德辉  王培燕  赵海燕 《土壤》2011,43(5):781-786
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微量元素Cu、Zn的不同施用方式对丹参生长、丹参根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丹参根中3种丹参酮积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施用Cu、Zn两元素的3种施肥方式(基施、追施、叶面喷施)均优于相应的单施Cu、Zn处理。单施Cu的3种施肥方式处理均能显著促进丹参生长和丹参酮类物质的积累,其中叶面喷施处理显著优于两种土施的效果,而两种土施方式相比,差异不显著。在单施Zn肥组和Cu+Zn配施组各处理中,均表现出追施处理最佳,基施又好于喷施的处理,各处理间丹参酮类物质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处理相比,对丹参叶面喷施Zn或喷施Cu+Zn均能显著提高丹参酮类物质的含量。这说明对丹参叶面喷施Zn或Cu+Zn元素,可迅速补给丹参Cu、Zn元素营养,改善丹参生物学性状和提高丹参酮类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在山西临汾盆地石灰性褐土进行冬小麦田间试验,在底施NPK肥的基础上,研究了在拔节中期和抽穗前期叶面喷施锌、铁和硒对"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成熟期地上部分各器官微量元素含量和分配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3种微肥提高了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增产效果为FeSeZn,喷施铁肥与喷施清水相比差异显著;叶面喷施微肥使籽粒、茎叶和颖壳中对应微量元素的含量提高,其中喷施硒肥效果最为明显,喷施锌肥次之;籽粒对3种元素的吸收相互影响,铁对锌单向拮抗,锌与硒、铁与硒相互促进;叶面喷施微肥使锌在籽粒中分配比例稍高于茎叶+颖壳,铁在籽粒中分配比例仅6.87%~8.25%,硒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稍低于茎叶+颖壳。建议临汾盆地在小麦拔节中期和抽穗前期对冬小麦叶面喷施0.4%ZnSO_4·7H_2O溶液750 kg/hm~(2)和0.017%Na_2SeO_3溶液750 kg/hm~(2),可显著提高籽粒中的锌、硒含量,从而改善籽粒品质;叶面喷施0.3%FeSO_4·7H_2O溶液750 kg/hm~(2)对产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调环酸钙对花生某些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调环酸钙对花生某些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环酸钙可显著增加花生叶片厚度和叶绿素含量,促进叶片光合作用;提高叶片SOD、POD和CAT等保护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但对根系活力和MDA含量影响不大。调环酸钙对控制花生地上部营养体生长、增加单株果数和果重、提高经济系数以及荚果产量作用显著。本试验结果可以得出,调环酸钙的效果在许多情况下优于多效唑。  相似文献   

17.
酸性根际肥对石灰性土壤pH和铁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无植物栽培的条件下通过肥料在土壤中的扩散试验研究酸性根际肥对石灰性土壤 pH值、有效铁含量的影响 ,利用盆栽试验验证对石灰性土壤上花生缺铁失绿黄化症的矫正效果。结果表明 ,酸性根际肥 (pH 1.0~ 2 .0 )中的酸在土壤中扩散的影响半径可达 6cm ,但对土壤pH降低作用最显著的是在距肥料 2cm内 ;在施肥 2 8d内 ,距肥料 2cm处 ,土壤 pH值降低了 0 .9个单位 ,土壤铁有效性 (DTPA浸提量 )增加了 5 .9mg kg ;施用酸性根际肥可使花生叶绿素SPAD值与叶片活性铁含量显著提高 ,克服了花生缺铁黄化症状 ,使施肥区 (肥料周围 2cm内 )土壤pH值显著降低 ,并显著提高了该区土壤铁的有效性和花生对土壤Fe的吸收量。  相似文献   

18.
氮肥不同用量及基追肥比例对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氮肥不同用量和基追比例对芹菜的产量效应和品质效应。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50mg/kg土时(约相当于337.5kg/hm^2)芹菜产量最高,继续增施氮肥,产量显著降低。施氮量为100mg/kg土时(约相当于225kg/hm^2),V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施氮量增加,芹菜品质显著降低。芹菜叶绿素、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酸盐含量与氮肥用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不同氮肥用量处理的芹菜在不同生育期的硝酸盐积累量均呈明显的“S”曲线。基肥N占100%时,芹菜的生长情况最好,基肥N占50%时,芹菜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Vc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大。追施一次肥处理的芹菜叶片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追两次肥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喷施不同铁肥对草莓铁养分吸收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草莓"甜查理"为试材,研究叶面喷施硫酸亚铁、EDTA-Fe和小分子有机螯合铁3种铁肥对草莓生长发育、品质和铁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喷施3种铁肥均能提高叶片活性铁含量、SPAD值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其中,喷施小分子有机螯合铁处理的效果明显优于硫酸亚铁和EDTA-Fe处理,较清水对照分别显著提高76.44%、6.25%、180.00%和61.72%;2)与对照相比,施用小分子有机螯合铁和EDTA-Fe的草莓果品铁含量分别显著提高35.46%和27.79%,而喷施硫酸亚铁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同时,喷施小分子有机螯合铁果实的糖酸比和可溶性固形物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8.70%和30.89%,差异显著;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活性铁含量均与SPAD值、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果实铁含量与糖酸比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因此,喷施铁肥可提高草莓叶片相关酶的活性和铁养分含量,促进其生长发育,并在一定程度上调控草莓果实铁元素的累积,同时改善果实品质,3种铁肥中以小分子有机螯合铁肥在草莓上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探讨大田条件下,施镁对缺镁葡萄叶片糖、淀粉和蛋白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葡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试验,主区设4个土施硫酸镁梯度,为0、112.5、150、187.5 kg/hm~2,副区设3个叶面喷施硫酸镁浓度,分别是0%、0.2%、0.4%。结果发现:土施和叶面喷施镁肥能够显著提高叶片镁含量,提升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并促进淀粉转运,减少其在叶片中的积累,最终增加果皮花色素含量,使果皮显著变红,并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升了果实外在和内在品质。土施150 kg/hm~2同时叶面喷施0.4%硫酸镁肥时,叶片镁含量处于适量标准,硝酸还原酶活性高,叶片可溶性蛋白和糖含量高,果皮红,果实糖高酸低,施镁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