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峰市林西县下场乡三年治沙造林5.1万亩,有效地遏制了风沙灾害的侵袭,出现了吨粮高产田。这个乡过去是个风大干旱、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穷地方。每逢冬春季节黄沙遮天蔽日,对面不见人,汽车白天也得开灯行驶;  相似文献   

2.
赤峰市森林资源的经济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森林资源经济可持续性的测度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了评价方法和模型,并对赤峰市2000—2004年森林资源的经济可持续性进行了测定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赤峰市城市森林建设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2007年赤峰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并结合赤峰市相关单位提供的统计数据,以及近年来的林业生态建设实践发展,主要从林业用地、三网绿化、人居环境林建设、坡耕地绿化和工矿废弃地绿化对赤峰市生态用地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赤峰市城市森林建设有一定的资源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林业》2006,(9):F0003
赤峰市林业局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特别是国家重点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给赤峰市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工程建设上,赤峰市采用封、飞、造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同时采用网、带、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治理,每年治理面积200万亩。赤峰市 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赤峰市郊区打粮沟门乡三道井子村用近一年的时间建成千亩林护万亩田改造生态j工程,并初步取得成效。三道井子村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山区,生态环境恶劣。特别是耕地长期处于没有保护措施的状态下,农作物经常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而狂风、洪水的危害更为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严酷的现实使三道井人认识到,光靠铁锹侍弄耕地,最终还是收获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对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云杉林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控制病虫害的发展,赤峰市林业局聘请中国林科院肖刚柔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张执忠教授、杨旺副教授和内蒙古林科院的技术人员,于八月中旬前往该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技术咨询和考察。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京津生态安全,改善京津周边沙化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2000年,国家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赤峰市有10个旗县区被列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治理区,生态建设进入崭新发展阶段,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成为赤峰市生态建设的主旋律。六年来,累计下达给赤峰市  相似文献   

8.
建立共和国初期,内蒙古赤峰市森林面积仅68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2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生态环境恶劣,风沙干旱、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生活比较贫困。1958-1988年间,北部沙区四个旗流沙埋没公路231公里,房屋3891间,农田、草场600万亩,农牧民被迫迁居他乡,形成了沙进人退的严峻态势,群众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林业部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调查赤峰市国有林场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一般管理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当前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对全面推进赤峰市国有林场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赤峰市抗旱造林系列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峰市抗旱造林系列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木生长量,而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有了较大提高。造林技术有了显著突破,逐步向造林科学化、正规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赤峰市林业生态建设的不断发展,森林草原植被的逐步恢复,防火压力愈来愈大。因此,从可持续发展和工作连续性角度看,赤峰市乃至全自治区都有必要考虑建立生态恢复与森林草原防火的连续性工作机制。 赤峰市生态建设中的防火问题主要反映以下几个方面: 森林草原植被逐步恢复,火险也不断升高。近年来,赤峰市对生态建设项目区进行封山管理农牧区植被恢复迅速。从全市现状看,由于几十年植树造林,各地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新林区”,使得防火工作区域  相似文献   

12.
反季设施葡萄在中国北方地区种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大北海村2015年已研究发展反季设施葡萄种植产业,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符合国家、自治区和赤峰市行业发展规划,能够充分利用元宝山区的自然条件和地域优势,突出地区特色,促进地方名优特色经济林发展,打造优势产业,提高经济林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提升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赤峰市林业战线深入改革,认真落实各项林业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颁布和实施以后,全市林业生产建设逐渐走向法治的轨道,依法治林,强化了林政管理,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发展。 (一) 赤峰市的经验证明,加强林政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护林组织,是发展林业生产的根本保证。近几年来,赤峰市林业局和各旗县区林业局都分别建立了林政机构,把具有一定业务能力、政策水平高、作风正派、坚持原则的人员充实到林政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4.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赤峰市马鞍山林场,现场听取了赤峰市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汇报,并与林场职工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总书记对赤峰市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的关注,对全市人民是巨大的鼓舞,更是有力的鞭策,对赤峰市进一步做好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2020年,全市林草系统始终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古称松州,素有"平地松林""千里松林"之称。由于人为、自然、气候等原因,这里一度变成了风沙肆虐、生态脆弱的地区,沙化土地面积占到全市总土地面积的32%。沙害已经成为赤峰市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面对严峻的现实,赤峰人民坚定信心,长期不懈开展艰苦卓绝的防沙治沙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赤峰市将林业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紧密结合,在生态建设与保护上蓄势发力,致力于构建京津冀辽绿色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6.
中德财政合作赤峰市治沙造林项目全称为“中德财政合作内蒙古科尔沁荒漠化土地生态建设项目”,是德国政府通过复兴银行向中国无偿援助的生态项目。从1997年开始运作,经历了申报、签约立项、预可行性考察、可行性考察、可研认定考察、签署财政协议、启动实施等阶段,于2000年5月正式在赤峰市开始启动实施。敖汉旗作为中德财政合作赤峰市治沙造林项目区之一,认真实行项目各项规定,积极开展工作。目前,德援项目建设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一是地块准备充分。赤峰市分配给旗里的四个造林模型任务为12.225万亩,经过各级业…  相似文献   

17.
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内蒙古政协常委、防护林学专家、太平地乡农田防护林的设计主持者蔡壮飞同志因患肺心病医治无效,于1986年7月16日23时在赤峰市医院逝世,终年66岁。蔡壮飞同志追悼会已于7月19日在赤峰市举行。赤峰市副市长张廷武致了悼词。赤峰市人民政府、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市委统战部、组织部、直属机关党委、赤峰市科委、科  相似文献   

18.
赤峰市坚持不懈地实施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战略,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有效地保护了全市的森林生态安全和造林绿化成果。  相似文献   

19.
赤峰市大叶垂榆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叶垂榆(Ulmus laevis cv.‘Pendula’)是新疆大叶榆的栽培品种,作为观叶观形树木,零星应用于赤峰市中南部地区的园林绿化。管理不善导致大叶垂榆保存率低是制约苗木繁育和园林应用的主要障碍。文章介绍了基于赤峰市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特点的大叶垂榆嫁接育苗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植被等4个方面介绍了赤峰市的自然概况,根据沙化类型和水分化程度分布情况,分析了赤峰市沙化土地分布现状。结合赤峰市林业生态建设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